创新阅读方法打造深度体验,探索文学新境界
2024-12-25王应柏
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随着国家对中学生文学素养培育要求的不断提升,语文教师应当在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后,将其贯穿于创新阅读的整个体系过程之中,以使得高中生对于文学的阅读目标更加明确,涉猎内容更加丰富,阅读方法更加灵活,文学鉴赏能力不断提升。深度的文学阅读不仅能够让高中生获得更多文学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学习效果,还能让他们从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找到自己喜爱的阅读内容,进一步了解世界、获得更多人生的感悟。当然,为了促进高中生围绕自身文学素养发展路径展开创新性的阅读,需要引导他们从阅读中找寻更多不一样的视角,讲求方法,养成习惯,重视体验,这样才能引导高中生走进阅读的海洋,探索文学的新境界。
围绕高中生思维特点,实现语文阅读方法的创新
语文拓展性阅读,是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高中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增强其综合能力。在阅读方法的遴选与应用中,应重点围绕高中生文学素养提升,指导他们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强调“新课标”教材应用及拓展性阅读内容的选择,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新阅读实践。以下是几种重要的创新阅读方法:
1.略读与精读相辅相成
语文学习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从“原汁原味”的作品中发现文字的奥秘和文学之美。略读能够让同学们从文学作品的概况中对于其核心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样就能够在后续的精读过程中“有的放矢”,找准阅读的关键,并以此作为突破,对文学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以略读为辅、精读为主的阅读方式,对于高中生开展经典文学作品的品读十分有益,特别是对于一些篇幅较长、内容较为复杂的作品,以此方式结合关键内容的指导阅读,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阅读《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时,应鼓励学生先进行略读,大致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然后再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又能让他们在精读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2.做好文章批注,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在语文阅读过程中,探究的重点是文章的内涵,这对于高中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十分重要。但是,仅仅通读,很多学生只能了解文章的皮毛,对于其中的经典句式和词句产生一定的印象,没有更深入地涉猎文章的内涵,这样表面的阅读并不能起到增进文学素养的作用。如果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所悟、所疑都标注在文章章节间,并将其作为一种“线索”,在反复阅读中,对其中的内容进一步理解与反思,从而对于文章的深意有更加明晰的认识,就会让阅读更加有针对性,也能让高中生的阅读从外延进入内核。例如,在阅读类似《呐喊》这样与作者所处时代背景深入结合的文学作品,不能简单地从文字表面去阅读文章,更需要从时代特征、作者感悟、相关事件诱因等角度去全面地理解作品,这时就应当要求学生在文中批注出使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还能在批注过程中不断地回顾自己在不同阶段的阅读感悟,以此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3.用信息化手段辅助阅读
语文学习必须讲求学以致用和举一反三。通过信息化的辅助手段,让学生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快速找到更多与自己现阶段学习的文学作品背景类似、描述相当的作品进行阅读,能够更好地增强学习理解与感悟。围绕文学素养强化这个根本,让高中生由全新课程中学到不一样的文学知识,同时追根溯源巩固传统课程的内容,将获得语文学习融会贯通的最佳实践。在阅读中,尝试引入信息化辅助阅读的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互联网上的文章赏析资源,用以增强他们的文学感知力,还可以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方面获得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对于文学作品形成更多不同层次的认识,从中获得充裕的文学养分。例如,在阅读《边城》这样的文学作品时,可以播放与之相关的音乐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所描绘的意境和情感。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文本相关的图片和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和文化背景。
结合文学作品鼓励学生深度体验文字魅力
1.创设全新阅读评鉴方式
立足传统阅读方式,更新现代阅读观念。将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与拓展性课程相结合,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法,鼓励高中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养成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质疑”思维方式。这种“带着问题阅读”的方式,不仅丰富了阅读思维的活跃程度,也满足了高中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例如,在阅读《雷雨》这样的戏剧作品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剧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围绕作品主题引发深入探讨
每一个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中心思想”,这也是高中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结合个性阅读融入共性理解的重要基础。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将这种“中心思想”融入作品阅读的引思过程,将高中生在作品阅读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转化为主题探讨,这样就能够提升他们的阅读高度,对于文学作品形成更为明确的品读与鉴赏方向。例如,在阅读《哈姆雷特》这样的文学作品时,可以组织学生探讨“生存还是毁灭”这一主题。通过引导思考这一哲学问题,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在探讨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辩证思维和表达能力。
3.以生为本注重阅读整合
以生为本,用现代阅读培育文学核心素养。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手段,用更多新颖的阅读方式和经典的文学拓展内容吸引高中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特别是在阅读内容的遴选过程中,可利用网络资源、校本教材等,设计一系列具有高度拓展性的阅读创新方向。例如,在阅读《海底两万里》这样的科幻小说时,引入生物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小说中的奇幻世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在跨学科整合过程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总之,探索文学新境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成长和素养提升的过程。我深知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也深知创新阅读方法和深度体验策略对于提升学生阅读质量和效果的关键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创新阅读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不仅在语文学科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还在其他学科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团队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形成了更加科学、高效的理念和方法。这些变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也为学校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最后,我想对所有热爱阅读的高中生说:不要害怕阅读中的困难和挫折,因为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积极地探索、不断地实践,就一定能在文学的新境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和感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