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双边价值链关联及其空间外溢效应
2024-12-22乐为陈世澳
摘要:深化价值链关联的构建是促进区域经贸合作的重要动力,然而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会显著削弱双边价值链的关联,并可能通过空间效应引发区域系统性风险。本文基于OECD和UIBE数据库,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其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会抑制中国制造业的双边价值链关联,并且会产生空间外溢效果,同时抑制东道国邻近国家与中国双边价值链关联。此外,这种空间效应呈现显著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发达国家双边价值链关联抑制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发展中国家、对非欧洲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欧洲地区,同时对欧洲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在个别矩阵下会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结论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利用中外贸易空间外溢渠道,制定更加有效的国际贸易政策,加速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价值链关联;空间外溢
中图分类号:F7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5559-(2024)09-0066-12
作者简介:乐为(1972—),男,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管理;陈世澳(2001—),男,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
一、引言
在数字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数字服务贸易在过去五年中增长了20%,成为全球价值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提出“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明确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方向。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数据流动和跨境交流的标准,还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1]。然而,各国为保护自身利益而设立了各种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例如美国对华为的技术出口限制,严重影响了华为公司的全球运营和供应链布局。此外,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实施迫使谷歌等公司调整其在欧洲的数据处理和隐私策略,这不仅提高了运营成本,也增加了风险。
双边价值链关联作为全球价值链中的关键一环,也受到这些壁垒的深刻影响。所谓双边价值链关联,是指两个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在生产、服务和技术环节上形成的深度互动与分工[2-3]。例如,苹果公司在中国生产iPhone硬件,而其设计和软件开发则在美国完成,这展现了中美两国在价值链中的紧密协作。类似地,德国与中国的汽车产业合作中,德国提供高端机械和技术支持,中国进行大规模生产,这种跨国合作提升了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双边价值链关联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技术扩散,还加强了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根据在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价值链关联可以划分为前向和后向两类[4],或将企业的价值链关联模式区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种嵌入类型[5]。学者们已关注了数字贸易壁垒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马盈盈[6]和赵晓斐[7]指出,虽然服务业开放有助于增强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但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会通过缩短生产链条和提高成本,负面影响了双边价值链的关联。易俊梅和张宝明[8]、张国峰等[9]进一步指出壁垒限制了商品和服务的跨境流动,阻碍了价值链的深化。周思彤[10]和左凯凯11]也强调,这些壁垒不仅限制了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定位,还阻碍了其服务化转型。双边价值链关联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魏龙和易子榆[12]认为,监管政策通过限制中国制造业的价值增值和技术创新,阻碍了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提升。秦若冰和张祥熠[13]发现,自由贸易区内的优惠原产地规则与双边价值链关联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刘悦等[14]进一步表明,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有助于强化产业链的固链和强链效应。
以上研究为理解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持。但多数研究基于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未充分考虑贸易的空间联动效应和邻国间的经济联系。因此,本文提出以下核心研究问题: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如何通过空间外溢效应影响中国制造业与其他国家双边价值链的关联?这种影响是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首先,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深入分析了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双边价值链的复杂空间外溢效应,拓展了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其次,通过多维数据分析,本文揭示了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中国、东道国及邻国的双边价值链关联产生了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丰富了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最后,本文通过分区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异质性分析,揭示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欧洲与非欧洲地区在应对数字贸易壁垒时的不同表现,尤其指出“一带一路”国家的特殊合作关系能够减弱壁垒的负面影响。这为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应对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提供了政策建议,并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设
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作用机制和东道国空间溢出效应,如图1的理论框架所示。
(一)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双边价值链的作用机制
数字贸易为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允许企业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优化供应链管理和产品创新,从而加强价值链的内在联系。这种优化不仅提升了效率,还增强了全球生产和分销的协同性。然而,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如数据本地化要求和跨境数据流动的限制等,可能通过增加贸易成本和阻碍技术创新,对制造业与全球伙伴的价值链联系产生负面影响[15]。
根据Deardorff[16]的研究,产业的净贸易不仅依赖于一国的生产成本,还取决于其相对于其他国家的贸易成本。数字贸易的核心优势在于通过数字化手段降低贸易成本,但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的存在则大幅增加了中间贸易成本。首先,中间环节成本的增加直接削弱了双边价值链的协同效应,降低了制造业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壁垒使得企业难以在全球市场之间顺畅共享信息,导致信息流动滞后或不对称,进而降低了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应对不同国家的政策要求,企业不得不为每个市场开发不同版本的产品,这不仅增加了生产和运营成本,还减缓了价值链关联[17]。其次,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通信和信息领域的企业,实施了强制数据本地化政策,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处理成本,政策如“数据禁令”和本地数据处理要求,迫使企业在本地设立服务器,增加了固定成本。最后,尽管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能够通过优化要素结构显著降低资源配置成本,但壁垒的存在阻碍了全球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这种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导致企业在获取信息和配置资源时面临更高的成本,限制了企业将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和创新的能力,进而削弱了国家间的价值链关联。
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也会阻碍技术创新。数字服务包括信息通信技术、知识产权管理、计算机服务及数字金融等多个领域的服务,这些服务具有高度的创新性、技术先进性和低损耗的特点[18]。然而,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的技术性限制对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和生产率提升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19]。这些壁垒阻碍了国内制造业企业获取先进的国外数字服务,削弱了技能的积累与知识转移的机会[20]。例如,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数字服务在提升生产效率和加快市场响应速度方面本应发挥关键作用,但由于数据本地化政策和跨境数据流动限制,这些工具的作用被大大削弱[21]。此外,数字贸易壁垒显著提高了制造业引入数字服务的成本,导致企业减少相关投资甚至无法享受这些服务。数据跨境流动的本地化要求与审查机制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进而抑制了技术进步[22]。由于这些壁垒对技术服务的高度限制,企业难以获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导致转型升级面临阻碍,国内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这最终影响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上升空间,并削弱了与其他国家双边价值链的关联性[23]。
因此,随着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的逐步增多,贸易成本的上升和技术创新的受限正在显著抑制国家间的协同效应。这不仅减缓了制造业的全球化进程,还会导致全球生产效率下降和价值链间的断裂。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说:
假说1:数字贸易服务壁垒通过增加贸易成本和阻碍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双边价值链的关联产生负面影响。
(二)空间效应机制
根据地理学第一定律,事物间的关联与其地理距离具有相关性[24]。这意味着企业对东道国的贸易选择并非孤立,而是受到地理邻近性和区域联动性的影响。在其他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邻近国家间某类区位因素的变化可能引发企业贸易流向的调整,甚至可能对全球经济活动产生超越国家界限的空间溢出效应[25]。空间效应机制强调地理邻近性对经济活动的重要影响[26-27]。根据空间外溢效应理论,一个国家的政策变动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经济活动,还通过市场联动性影响邻国的贸易、投资和价值链关联[28]。因此,国家间的经济活动不仅受到自身政策的影响,还受到邻国政策的外部溢出效应。具体到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的实施,不仅直接影响东道国与母国的价值链关联,还可能通过抑制区域内技术、资本和信息流动,间接影响东道国与邻国的经济联系,进而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9]。
首先,当东道国实施严格的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时,中国企业可能会重新评估其全球投资和贸易策略,倾向于转向那些具有较宽松数字政策的国家[30]。这种战略调整不仅可能减少中国对东道国及其周边国家的投资和贸易,还会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关联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数字服务贸易壁垒通过提高交易成本和复杂性,削弱跨国供应链的效率,其影响不仅限于中国与东道国,还可能波及东道国与其邻国之间的价值链联系[31]。此外,数字服务贸易壁垒通过限制跨境信息流动,抑制了区域内的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削弱了东道国及其邻国在价值链中的竞争力,增加了价值链的断裂风险。最后,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和商业风险增加,使得外资企业对东道国及其邻国的投资持观望态度,进而恶化了这些地区的经济环境和投资氛围[32]。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理论假说:
假说2: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中国与东道国制造业价值链关联会产生空间外溢效应,抑制中国与第三国之间的双边价值链关联。
三、模型设定、变量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为检验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如何影响我国制造业双边价值链关联,建立了如下时间固定效应模型:
(1)
其中,下标j、t分别表示东道国、年份,GVCjt为中国在t年与j国的双边价值链关联指数。DSTRIjt为中国在t年与j国的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指数,ContVarsjt为一系列控制变量构成的集合,γt为年份固定效应,εjt为随机误差项。α1为本文所关注变量的回归系数,若系数α1显著为负,则可以推断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抑制中国制造业双边价值链关联。
为进一步探究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是否会对中国与东道国制造业价值链关联产生空间外溢效应,即抑制中国与第三国之间的双边价值链关联,参考Lesageamp;Pace[33]的研究,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空间滞后项,建立如下时间固定效应SDM模型:
(2)
其中,WGVCjt、WDSTRIjt和WContVarsjt分别为相应的空间滞后项。鉴于空间权重矩阵直接影响空间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为减小权重矩阵设定带来的估计偏差,本文综合考量各因素的空间联系,设定以下四种空间权重矩阵:经济地理嵌套矩阵(Wdecon),反映国家间的经济嵌套关系及其经济互动的程度;重要城市地理距离矩阵(Wdist),反映地理接近性在双边贸易和价值链联系中的作用;首都地理距离矩阵(Wdistcap),展示国家政治与经济中心间的联系强度;人口分布加权地理距离矩阵(Wdistw),反映人口密度对贸易活动和经济互动的潜在作用。这些矩阵通过捕捉国家间的地理、经济、人口特征,揭示了数字贸易壁垒如何在空间上对双边价值链关联产生直接和溢出效应。
(二)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说明
1.被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为中国与东道国制造业双边价值链关联度(GVCijt),数据来自UIBE数据库。本文使用WWZ分解法将数据库中的经济体的出口贸易总额分解为4个部分,并进一步细分为16个小部分(见图2)。
参考戴翔和王如雪[35]的方法,双边价值链关联程度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3)
2.核心解释变量
通过对双边国家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指数的简单平均,构建了数字贸易壁垒指数:
(4)
其中,DSTRIjt表示中国i和东道国j在t年的双边数字贸易壁垒指数,DSTRIit和DSTRIjt则分别表示在t年中国i和东道国j的数字贸易壁垒指数。该数据来自于OECD数据库。
3.控制变量
(1)东道国人均GDP,以东道国的人均GDP值衡量;(2)东道国开放水平,以东道国贸易额占GDP的比值衡量;(3)东道国关税水平,以东道国所有产品加权平均适用税率衡量;(4)东道国经济稳定水平,以东道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表示;(5)东道国治理水平,取全球治理指数6个维度的平均值表示。除东道国经济稳定水平来自WGI数据库,其余指标数据来自世界银行。为避免异方差,因此将上述除成员国治理水平外的控制变量均以对数形式纳入模型。
本文选取OECD数据库和ADB数据库中重合的31个国家(1)2014—2021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各变量描述性统计见表1。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表2为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回归结果。在四种权重矩阵下,LR检验和Wald检验均通过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说明空间杜宾模型最合适,并且不会退化。从壁垒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抑制效应来看,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的系数在三个空间权重矩阵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的增强会抑制中国与东道国双边价值链关联。从溢出效应来看,带有空间滞后项的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系数在四个权重矩阵下为显著负向,这意味着,地理上相邻或经济上关联的国家间,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双边价值链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同时,这也说明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存在负向的价值链溢出效应,来抑制中国与东道国邻近国家之间的双边价值链关联,且溢出效应比抑制效应更为显著。
为详细检验空间溢出效应的结果,本文将空间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回归结果见表3。从间接效应来看,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的系数在四种权重矩阵下均显著为负,表明东道国邻近国家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的增加会有效抑制其与母国价值链关联,且溢出效应在地理上相邻的地区表现相对明显。平均而言,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每提高1%,中国与东道国邻近国家的双边价值链关联就会下降1.220%至2.713%。中国与东道国邻近国家的溢出效应均高于和东道国之间的抑制效应。这显示了全球价值链中各国经济活动的相互依赖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脆弱性,以及东道国邻近国家对外部经济政策变化的高度敏感性。这种现象说明在制定涉及数字服务贸易的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其对区域乃至全球经济的广泛影响的重要性,以促进区域内的稳定和繁荣。
东道国人均GDP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在四个权重矩阵下基本是负相关。在直接效应下,东道国人均GDP对双边价值链关联并不显著;在间接效应下,东道国人均GDP对东道国邻近国家的价值链关联具有负向的空间邻近效应,这可能是因为随着东道国GDP的增长,东道国在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导致资源(如资本和劳动力)从邻近国家重新分配到东道国,从而减少了与邻近国家的价值链关联。
东道国开放水平(lnOPEN)对空间邻近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意味着东道国开放水平上升,中国与邻近第三国间接价值链关联也逐步上升。因为东道国提高开放水平能够显著促进其与中国及邻近国家在经济上的紧密联系,会吸引更多的直接投资和扩大国际贸易、提升区域供应链的效率,以及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些变化不仅增强了中国与东道国的经济联系,还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东道国关税(lnTAX)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在直接效应下均显著为正,但在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下只有经济距离权重矩阵显著为负,东道国的关税促进了东道国双边价值链关联,但抑制了中国与东道国邻近国家的价值链关联。因为东道国关税在直接效应下可能会促进本地产业短期内的发展,但在间接效应下,由于限制了开放性和竞争,对长期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以及区域经济的整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抑制了价值链关联。
东道国经济稳定水平(WGI)对双边价值链关联在三种效应下均显著为正,表明了东道国经济稳定水平不仅促进东道国双边价值链关联,同时也促进东道国邻近国家的双边价值链关联。因为经济稳定为投资提供了可预测的环境,吸引了数字服务领域的投资,促进了本地和外来的经济活动。这种稳定性不仅直接增强了东道国在数字服务行业的发展和竞争力,而且通过促进技术和知识的流动,加强了与邻国的经济合作,提高了整个区域内的创新能力和经济活力,从而在直接和间接层面上促进了双边价值链的积极关联和区域经济的整体稳健。
东道国治理水平(lnCPI)对双边价值链关联在直接效应下不显著,但在间接效应下显著为负,说明东道国治理水平抑制东道国邻近国家的价值链关联。东道国治理水平在间接效应下对双边价值链关联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因为治理不善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抑制技术创新与知识转移、影响区域合作和信任,以及阻碍长期的投资和贸易增长。低治理水平的环境不利于建立一个稳定、透明和高效的经济框架,从而削弱了东道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同时减少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合作的机会,最终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健康和成长潜力造成负面影响。
(二)稳健性检验
本文从两个方面来验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一是替换核心被解释变量,使用双边前后向价值链关联来替代双边价值链关联,前后双边价值链公式具体如下:
前向价值链关联:
(5)
后向价值链关联:
(6)
二是缩减样本变量,去除首尾年份。以上两种方法的回归结果见表4,关键变量的显著性和符号与前文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结果具有稳健性。
(三)异质性分析
1.经济发展水平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价值链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发达国家往往具有更成熟的数字基础设施和更开放的贸易政策,它们的全球价值链关联更加紧密,且对外部政策变化的敏感性更强[35]。实证结果显示(见表5),在四种权重矩阵下发达国家的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的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显著为负,而直接效应除了人口加权和首都距离矩阵也均显著为负;发展中国家除了经济地理嵌套矩阵的间接效应系数显著为负外,其余系数均不显著。这表明抑制效应和溢出效应大小均表现为发达国家大于发展中国家。这可能是因为发达国家更多的愿意与他国进行贸易活动,价值链关联紧密。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在价值链活动中往往处在下游,同时需要保护本国企业,因此抑制效应和溢出效应不如发达国家。
2.地理位置
地理邻近性在国际贸易中对价值链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邻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往往更加紧密,区域内的政策协调、贸易便利化和运输成本降低,使得价值链关联更加容易形成[36]。实证结果表明(表5),在间接效应下,欧洲地区的系数只有两个矩阵显著为正,而直接效应下欧洲地区各矩阵系数均显著为负。非欧洲地区的间接效应系数除了人口分布加权地理矩阵外,其余均显著为负。这可能是因为欧洲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较强,政策协调较多,因此在面对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时,邻国之间能够通过政策协调产生一定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国间的价值链关联。而在非欧洲地区,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程度较低,贸易壁垒的存在使得邻国间的价值链关联更容易受到抑制,导致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由此可见,地理邻近性结合区域经济合作的强弱,决定了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在不同地区的效应差异。
3.战略关系
相关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与政策协调程度对双边价值链关联影响深远。“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加强参与国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沟通和贸易便利化,增加了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机会,能够缓解或改变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双边价值链的负面影响[37]。表5的实证结果显示,在直接效应下,“一带一路”国家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确实对这些国家的双边价值链关联产生了抑制作用。然而,在间接效应下,无论是“一带一路”国家还是非“一带一路”国家,都有一些矩阵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战略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贸易壁垒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增强邻国之间的价值链联系。由此可见,战略关系差异不仅是地理邻近性或经济发展水平的补充因素,更是能够通过政策协调和长期合作改变双边和多边价值链关联的重要变量。
4.数字基础设施水平
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提升信息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增强供应链协同效应。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壁垒的消极影响可能减弱。表6第(2)列为基于数字基础设施水平的调节效应回归结果。交互项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且为正,说明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削弱了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双边价值链关联的负向影响,即东道国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越低,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抑制作用越大。这意味着拥有较高数字基础设施水平的国家能够通过增强信息流通、降低交易成本和提升供应链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
五、机制检验
(一)负向影响双边价值链关联的机制检验
根据江艇[38]的建议,由于中介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双边价值链关联指数的影响较为清晰直观,本文重点关注解释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影响,见模型(7)。
Mediatorjt=δ0+δ1DSTRIjt+∑δnContVarsjt+μt+ϵjt(7)
其中,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定义和测度方式与基准回归一致,Mediator为中介变量。
1.增加服务贸易成本
参照Novy[39]的方法,服务贸易成本(COST)的核算公式:
(8)
其中EXPijt和EXPjit分别为中国向j国的出口额和j国向中国的出口额,EXPit和EXPjt分别为中国和j国的总出口额,GDPit、GDPjt、hi、hj分别为中国和j国的GDP和可贸易品份额,ρ是替代弹性。
表7第(2)列的回归结果显示,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显著增加了服务贸易成本,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壁垒通过增加服务贸易成本抑制双边价值链关联。
2.阻碍技术创新
用行业总增加值与员工人数之比衡量技术创新(INNOV),通常增加值越高的行业,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越强[41]。表7第(3)列的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显著阻碍了技术创新能力,表明数字贸易壁垒通过降低技术创新含量抑制了双边价值链关联。
(二)空间溢出机制的检验
1.改变投资策略
本文采用历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公布的OFDI存量衡量投资策略指数[41]。中介效应回归结果见表8第(2)列,其中,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及其滞后项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下我国对投资策略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对外投资的减少。这表明投资策略调整是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空间外溢效应的作用路径之一。
2.阻碍创新能力
参考上文,选取技术创新(INNOV)作为中介变量,用行业总增加值与员工人数之比衡量。表8第(3)列的结果显示,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即数字服务贸易壁垒通过减少创新能力抑制中国与东道国及其周边国家的双边价值链关联。
3.增加商业风险
国家商业风险指数数据来自美国政治服务集团PRS跨国风险指南官网。表8第(4)列回归结果显示,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会增加国家间的商业风险,即数字服务贸易壁垒通过增加商业风险抑制中国与东道国及其周边国家的双边价值链关联。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WWZ分解法构建了2014—2021年中国与31个成员国间制造业的双边价值链关联指数,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双边价值链关联的空间外溢效应,并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地理位置以及战略关系层面探讨了该影响的异质性,得出了三个主要结论。第一,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抑制了中国与东道国制造业双边价值链的关联,这意味着当一国设置障碍限制数字服务贸易时,它不仅会影响该国与中国的直接贸易和产业链合作,还可能导致供应链环节断裂,影响整个制造业的效率和竞争力。第二,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双边价值链关联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显著地抑制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双边价值链关联,而且还会抑制中国与东道国周围邻近国家之间的双边价值链关联。这表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的政策决定可能会影响到其地理邻近的国家。第三,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地理位置以及战略关系层面发现,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双边价值链关联抑制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显著的异质性;(1)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发达国家双边价值链关联抑制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发展中国家;(2)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非欧洲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欧洲地区;(3)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欧洲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会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这些壁垒将会促进这些国家之间的价值链关联,这可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特殊经济合作关系或政策协调有关。
本文的结论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与政策启示意义。第一,推动数字服务标准化和信息共享。数据隐私、跨境数据流动等领域的标准统一,能够有效降低因规则差异导致的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减少空间外溢效应带来的损失。同时,推动区域内建立跨国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有助于减少信息滞后,确保供应链的连续性和协调性。中国应积极参与WTO、APEC等国际组织的数字贸易规则制定,推动跨境数据流动和隐私保护标准的统一,并与亚太及东南亚国家共同开发数字贸易信息共享平台,提升供应链效率。
第二,推动沿线国家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应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沿线国家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跨境光纤网络、5G技术和数据中心方面的投资。通过与企业和国有银行合作,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沿线国家提升数据传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中国制造业企业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增强双边价值链的稳定性,降低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
第三,多举措减轻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不仅对中国与东道国的双边价值链产生抑制作用,还通过空间外溢效应影响邻国的价值链联系。为此,中国应加强与东道国及其邻国的数字经济合作,优化投资策略,鼓励企业加大投资,提供税收优惠和融资支持,以吸引更多私人资本。同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合作,促进技术转移与知识共享,提升创新能力。此外,通过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和市场风险保险,降低企业在新市场的进入风险。最后,推动区域内的政策协调与双边或多边合作,推动数字服务标准化,提升整体数字化水平,从而有效减少邻国受到的壁垒波及,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未来的政策制定应重点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国家的数字合作协议。重点应放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跨境数据流动和数字服务标准统一的合作上。深化这些双边和多边的数字贸易合作,不仅能有效降低数字服务贸易壁垒,还能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随着“十四五”规划对数字经济的重视,未来的研究还应重点关注数字壁垒对金融服务、技术创新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影响。这些行业对跨境数据流动的高效性日益依赖。通过政策协调、技术创新和区域合作,中国不仅能减轻数字壁垒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将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竞争力。
注释:
(1)31个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巴西、丹麦、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印度、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拉脱维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荷兰、菲律宾、波兰、葡萄牙、俄罗斯、新加坡、西班牙、斯洛文尼亚、瑞士、瑞典、土耳其、英国、美国。
参考文献:
[1]刘斌,顾聪.互联网是否驱动了双边价值链关联[J].中国工业经济,2019(11):98-116.
[2]刘斌,李川川,张秀杰.异质性投资协定及其对中外价值链关联的影响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38(8):60-82.
[3]刘洪愧.区域贸易协定对增加值贸易关联的影响:基于服务贸易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6(8):127-143.
[4]王直,魏尚进,祝坤福.总贸易核算法:官方贸易统计与全球价值链的度量[J].中国社会科学,2015(9):108-127.
[5]王岚.数字贸易壁垒的内涵、测度与国际治理[J].国际经贸探索,2021,37(11):85-100.
[6]马盈盈.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及分工地位[J].国际贸易问题,2019(7):113-127.
[7]赵晓斐.数字贸易壁垒与全球价值链分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0.
[8]易俊梅,张宝明.RCEP成员国数字贸易壁垒对中国数字贸易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23(9):71-77.
[9]张国峰,蒋灵多,刘双双.数字贸易壁垒是否抑制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J].财贸经济,2022,43(12):144-160.
[10]周思彤.数字贸易壁垒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23.
[11]左凯凯.数字贸易限制性措施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影响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23.
[12]魏龙,易子榆.数字服务监管异质性如何影响中国的相对分工地位?:基于DSTRI数据库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1(S1):365-375.
[13]秦若冰,张祥熠.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研究[J].经济科学,2023(5):5-29.
[14]刘悦,凌丹,刘慧岭.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是否有助于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固链强链?[J].世界经济研究,2023(10):120-134.
[15]齐俊妍,李月辉.数字服务贸易监管异质性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基于数字服务行业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22(12):20-37.
[16]DeardorffAV.LocalComparativeAdvantage:TradeCostsandthePatternofTrade[J].InternationalJournalofEconomicTheory,2014,10(1):9-35.
[17]赵晓斐,何卓.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与价值链长度[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3):139-150.
[18]周思彤.数字贸易壁垒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23.
[19]赵超越.数字贸易壁垒对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D].辽宁大学,2023.
[20]齐俊妍,强华俊.数字服务贸易限制措施影响服务出口了吗?:基于数字化服务行业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21(9):37-52.
[21]周念利,包雅楠.数字服务贸易限制性措施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影响测度:基于OECD发布DSTRI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21(6):32-45.
[22]刘斌,甄洋.数字贸易规则与研发要素跨境流动[J].中国工业经济,2022(7):65-83.
[23]吴艳华.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全球价值链位势提升[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2):50-55.
[24]李小文,曹春香,常超一.地理学第一定律与时空邻近度的提出[J].自然杂志,2007(2):69-71.
[25]葛纯宝,袁小金,于津平,等.贸易便利化、空间溢出与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会网络与空间计量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22(7):150-172.
[26]GrossmanGM,HelpmanE.InnovationandGrowthinECONOMICRELATIONSFPRACTICEINREIGNANDTRADE76第9期theGlobalEconomy[M].MITPress,1991.
[27]孟维福,贾鑫晶,杨兆廷.金融发展、制度环境优化与技术创新: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检验[J].江汉论坛,2020(8):2936.
[28]范亚亚,胡振绅,熊彬.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空间邻近效应与价值链关联构建:基于中国与亚太国家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21(8):77-90.
[29]BaldwinR..TheGreatConvergence:InformationTech-nologyandtheNewGlobalization[M].HarvardUniversi-tyPress,2016.
[30]蔡丹炎.双边投资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关联的理论与实证[D].浙江大学,2021.
[31]HandleyK,LimãoN.TradeandInvestmentunderPoli-cyUncertainty:TheoryandFirmEvidence[J].Ameri-canEconomicJournal:EconomicPolicy,2015,7(4):189-222.
[32]孟夏,孙禄,王浩.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监管政策异质性对数字交付服务贸易的影响[J].亚太经济,2020(6):42-52.
[33]LesageJ,PaceRK.IntroductiontoSpatialEconometrics
[J].RevueD'économieIndustrielle,2008,123(3):19-44.
[34]戴翔,王如雪.中国开展OFDI有助于固链和强链吗?[J].财经论丛,2021(12):3-14.
[35]陈倩倩,田文.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与全球价值链升级[J].当代经济,2023,40(11):23-34.
[36]刘钧霆,李若曦,王子睿.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空间杜宾模型检验[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3,43(5):50-66.
[37]曹宇芙,邓宗兵,文江雪.数字贸易便利化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验证据[J].华东经济管理,2024,38(6):56-65.
[38]江艇.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22(5):100-120.
[39]NovyD.GravityRedux:MeasuringInternationalTradeCostswithPanelData[J].EconomicInquiry,2013,51(1):101–121.
[40]罗军.生产性服务进口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模式:影响机制与调节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19(8):65-79.
[41]黄友星,韩婷,赵艳平.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21(9):81-98.
ResearchontheSpatialSpilloverEffectsofDigitalServiceTradeBarriersonBilateralValueChainLinkages
LEWei,CHENShi'ao
(ChinaJiliang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
Abstract:Deepeningtheconstructionofvaluechainlinkagesisanimportantdrivingforceforpromotingregionaleconomicandtradecooperation.However,digitalservicetradebarrierssignificantlyweakenbilateralvaluechainlinkagesandmaytriggerregionalsystemicrisksthroughspatialeffects.ThisarticleusesthespatialDurbinmodeltoanalyzeitsspatialspillovereffectsbasedontheOECDandUIBEdatabases.Thefindingsshowthatdigitalser-vicetradebarriersinhibitthebilateralvaluechainlinkagesofChina'smanufacturingsector,andgeneratespatialspillovereffects,furthersuppressingthebilateralvaluechainlinkagesbetweenChinaandneighboringcountriesofthehostcountry.Additionally,thisspatialeffectsexhibitsignificantheterogeneity,withthespatialspillovereffectsonbilateralvaluechainlinkagesbeingmorepronouncedfordevelopedcountriescomparedtodevelopingcoun-tries,andgreaterfornon-EuropeanregionscomparedtoEuropeanregions.Furthermore,therearepositivespatialspillovereffectsforEuropeancountriesandBeltandRoadcountriesunderspecificmatrics.TheconclusionsofthisstudyassistChinainbetterleveragingthespatialspilloverchannelsofinternationaltrade,formulatingmoreeffec-tiveinternationaltradepolicies,andacceleratingtheachievementofhigh-qualitydevelopmentinChina.
Keywords:digitalservicetradebarriers;valuechainlinkages;spatialspillovereffects
(责任编辑:刘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