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管模式下边境口岸的跨境物流发展与对策研究

2024-12-22杨扬刘庆

对外经贸实务 2024年9期
关键词:跨境物流

摘要:扩大沿边开放的背景下,为突出口岸和通道优势,昆明采取托管磨憨的创新举措,两地共同建设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这对云南跨境物流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边境口岸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和口岸功能单一等问题,昆明—磨憨通过制定管理机制、建设运营、资金支持等多种措施,使边境口岸的多式联运得以拓展、通关模式得以创新、产业得以优化集聚、口岸基础设施得以完善和人才得以培养。实践经验表明,托管模式下边境口岸的跨境物流发展还需要从加强针对性宣传、扩大贸易规模、完善物流通道、发展物流金融、推进技术创新等方面着手。以磨憨模式带动其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能够为今后边境口岸建设、跨区域管理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边境口岸;托管;跨境物流;磨憨

中图分类号:F752.8;F259.27;F1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5559-(20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跨境供应链协同行为与动态网络演化机理研究——以澜湄合作国家为例”(72264017)。

作者简介:杨扬(1974—),男,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区域与城市物流规划、跨境运输与国际物流研究;刘庆(1999—),女,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跨境运输与国际物流研究。

一、引言

新形势下,扩大沿边开发开放不仅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沿边地区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1]。边境口岸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边境贸易和跨国合作的重要桥梁、国家安全的有力保障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重点,在沿边地区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上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并促进我国跨境物流的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RCEP生效和中老铁路通车运营等,我国的边境贸易规模、贸易总额不断扩大,为边境口岸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同时也对口岸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服务功能较低,地区经济规模偏小、辐射能力不足,功能相对单一、营商环境一般,环境变化频繁、处理能力欠缺等等问题。总体来说,口岸地区目前处于一种低水平均衡状态,需要更高层次的外力来打破。在新发展格局下,应进一步谋划建设跨省份和跨区域联动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系,强化对覆盖地区的对内政策支持力度和对外贸易交流平台建设[2]。行政托管是其中有效途径之一。

关于“行政托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其内涵研究。如学者分析开发区行政化的路径,并以开发区内部视角来透视开发区行政化的动因,探析开发区行政化的内在逻辑[3]。二是关于实施托管的可行性与存在问题、应对措施的研究。如学者对行政托管模式的可操作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其是目前解决西安市泾渭新城空间发展瓶颈的最好途径,并针对“行政托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4]。目前较少有学者对其有效性进行深入分析,提炼出先进实践,以供实际操作和广泛推广。

昆明创新地将托管和边境城镇结合起来,进行跨区域管理。本文深入分析该模式形成的政策背景和具体措施,及其对边境口岸的跨境物流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区域协调和边境口岸发展提供建设经验,发掘该模式在其他地区的可行性,助力跨境物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边境口岸托管模式

(一)行政托管概念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全国各省市建立起一大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一些开发区因用地、环保等指标受限,不得不选址在所属行政区外。从本质上来说,这种行政管理权力是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也就是所谓的“行政托管”。具体表现为在保持行政区划分不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将辖区内部分的经济、社会管理权整体委托于开发区管委会,是将行政权力和管理职能再分配的一种模式,以促进经济增长与区域协调发展。目前,在我国主要是对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进行行政托管。其目的在于产生原有行政区内无法产生的行政效率、市场效能、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基础支撑得到加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环保统筹加强、城乡融合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体而言,采用托管模式主要有以下的好处:第一,地方政府有权决定,不需要经过区划调整那样的层层审批关卡,例如磨憨镇的项目可自主审批和管理(但国家明确要求省级政府审批除外);第二,坚持多方自愿、互利共惠的原则,成果显著;第三,根据发展实际,灵活处置,可操作性强。

(二)口岸托管模式创新

近年来,云南省实施了多个地方上的跨行政区域托管,解决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和脱贫等问题。基于此,昆明又考察学习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和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等地的跨行政区联动发展的先进经验。为突破“发展失速”的困境,进一步突出云南省的口岸和通道优势,托管磨憨是个必然趋势。这种“托管”是对飞地经济模式的创新升级,也是对外开放的新尝试,磨憨成为对外开放一块新的试验地,又是自身发展的最大驱动力,这应该是可以被称为“磨憨模式”的。

2022年5月,昆明市采用全面、整体、长期的方式托管磨憨,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其中,“全面”指的是对磨憨镇的经济、社会、民生这些事务全面进行管理,“整体”指的是整个工作在半年之内要整体完成,而不是说分一个很长的阶段。“长期”主要是出于稳定各方预期、增强市场主体投资信心的考虑,会确定一个比较长的托管期限。具体而言,在管理机制方面,为压缩审批层级,进一步提升项目效率,磨憨镇被赋予了更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建设运营方面,采用“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以及引入资金雄厚的国企央企参与开发建设;在资金支持方面,昆明市按照多予少取原则;在税收分成方面,给予磨憨镇更多优惠和倾斜;在人才建设方面,昆明市出台制度机制,投入一大批干部进入磨憨建设一线,加快推进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发展。昆明市全力推进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致力于将其建设成为一个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关键枢纽以及中老命运共同体的示范区,担负起产业转移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样板区的重要使命。

(三)托管模式发展环境

托管模式下磨憨口岸的跨境物流发展面临以下机遇:一是“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协议提供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互利共赢,随着此倡议的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也在逐渐增多,跨境物流便成为“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RCEP协定的签订对支持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多边经贸合作、改善地区投资环境、推进贸易便利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5];二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叠加效应带来重要的政策机遇。随着双循环发展格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特别是我国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磨憨镇拥有政治、制度、发展、机遇和沿边开放区位优势,经济和社会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三是云南将重心放在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这为磨憨口岸的跨境物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重大机遇和平台。同时,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使得中国与老挝以及周边国家之间的综合运输格局和市场发生巨大变化,形成了新的发展格局。通过促进“四区”资源优势叠加,实现昆明辐射中心点与磨憨边境门户同频共振,进而形成双轴心的多式联运网络。

同时,托管模式下磨憨口岸的跨境物流发展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大国博弈“持久战”继续深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南亚及东南亚已然成为博弈的重要区域,虽然通过区域团结与经济活力不断强化长期追求的“中心地位”,但区域一体化发展还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托管”这项创新举措任务艰巨,其发展稳定面临较大压力。表1中可以发现,近年来的实际利用外资较低,也是受到环境的影响。二是要素流动带来虹吸效应。随着中老铁路的全线贯通,大量社会资源要素将在铁路沿线布局,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要素虹吸和空间重构将会给磨憨镇的人才引进、产业导入、要素资源保障等方面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三是磨憨镇产业基础薄弱,以口岸过路经济为主。因此,磨憨镇城市融合程度低,整体处于欠发达水平,亟需汇聚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等资源要素,打造产业发展载体,开展基础设施、商贸物流、道路交通等领域工程建设,创新政策体系、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6]。

三、口岸托管赋能跨境物流的发展成效

(一)拓展国际多式联运,推动贸易发展

昆明—磨憨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属于多式联运范畴。其以中老铁路为依托,以云南跨境物流节点为枢纽,借助各口岸的独特优势,通过资源整合、有序发展来加速铁路、道路、水路、航空网络的互联,形成联通内陆、辐射国际的物流通道新格局。基本原则是以昆明为轴心,利用昆明中心站的枢纽功能,将昆明建设成为货源组织中心和班列集结中心,从而形成昆明国际班列运营品牌。通过中老铁路,国内商品可向昆明集聚、由昆明销往其他国家,国外商品则集中于昆明、由昆明转运到全国各地,进一步加速推动“南出、北上、东连、西接”大物流通道建设,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同时发挥其在边境跨境物流体系中的带头及示范作用[7]。

中老铁路能够实现衔接其他运输方式,从单一的公路运输转变到铁路运输、公铁联运、铁水联运等多模式运输方式。托管后,昆明—磨憨作为核心区域,推动运输方式多样化和贸易方式多元化,拓宽运输品类覆盖面,运输范围已覆盖国内31个省(区市)和1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促进了口岸贸易快速发展。目前,磨憨口岸可以开展一般贸易、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国际快件以及跨境电子商务等多样化的贸易形式[8]。表1所示是三个区域的外贸情况变化,一是对外贸易总量快速增长,托管前后都有显著的变化;二是经济外向度提高,尤其是勐腊县超过100%,说明其在托管后高度依赖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大大提高。具体如表2所示,2023年磨憨口岸进出口货运总量突破800万吨,相比2019年大幅攀升。可见,托管后口岸功能完善对区域跨境物流发展带动性有所提升。

(二)创新实践通关模式,提升口岸效率

托管以来,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昆明协助磨憨更加高效地管理口岸的运营。为了促进磨憨铁路口岸进出口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昆明海关积极推进业务创新,优化通关流程,强化各海关之间的协同操作,并与地方政府、海关、边检、铁路等通力协作,从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强化磨憨铁路口岸建设、拓宽贸易覆盖面等方面入手,让一系列如“全国通关一体化”、24小时窗口预约等便民措施落实落地;通过“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高质量推进两步申报、提前申报、汇总征税、运抵直通等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贸易便利化。

运用“铁路快通”模式也是其中一项措施。如图1所示,在该模式下,企业可以选择检验点,再进一步选择边境口岸为其服务。具体而言,企业可将昆明或者属地海关作为“目的地”和“始发站”,所有报关、查验、放行等程序现已实现一站式高效办理,抵达实际口岸的货物只需验证运抵及理货等物流详情即可,减少了货物在口岸等待的时间。逐渐形成“昆明集货+磨憨分销”“磨憨进口+昆明集散”等模式。此模式不仅能够让企业掌握自己货物的走向,又能将昆明到打造成为物流集散地。同时,为保证这些措施顺利实施,选优配强干部队伍为发展提质增效。有了更加专业和规范的管理团队,可以更好地满足跨境贸易的需求,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增强口岸的竞争力。

(三)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提升口岸功能

新时代下,口岸成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关键节点,同时也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在夯实口岸高质量发展和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方面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引领性的作用。在托管模式下,口岸能够获得一定的资金投入和合理的规划,通过枢纽设施“一体化”、通道网络“补短板”、跨境物流“便利化”等专项行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导致的口岸功能不足、公路等级低等问题,为物流基地建设、国际物流网络、新兴贸易形态、特色班列等提供支撑。

托管以来,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亮点包括:磨憨公路口岸完成了智慧口岸一期基础设施的升级,能够实现3大项22小项智慧场景功能,显著缩短了货车的验放时间,从原先的10分钟缩短至4分钟。针对季节性拥堵问题,通过管委会的协调,开通了中老货运专用通道,以此分流出境车辆;磨憨铁路口岸拥有水果、粮食、冰鲜水产品等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可以负责相关的进出口业务,并已经通过了海关总署的验收。目前磨憨铁路口岸跨境联运已具有直通运输、无需换装、快速通达等优势,铁路口岸通关时间从40小时压缩至5小时,口岸通行效能大幅提升。由此可见,昆明托管磨憨是“昆明带头+磨憨资源”的一种模式,有利于加速磨憨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口岸功能,有力推动口岸经济的飞跃式发展,从传统的“通道经济”向更具有深度的“产业经济”转变,展现出广阔的前景[9]。

(四)加快产业优化聚集,打造开放新高地

口岸经济呈现出多层次、跨领域、多维度的复合性,具备极高的社会关联性,能够推动所在腹地、城市、区域的经济发展。实现“口岸+通道+城镇+产业+物流”协同联动发展是促进口岸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作为中国与南亚及东南亚相连的重要通道,云南承载内陆产业转移和南亚及东南亚产业延伸,是结合产业集聚、产业链延伸、产业联盟创新的重要载体,能够促进贸易规模扩张、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内陆产业有序转移。如表3所示,昆明—磨憨在抓好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对外开放、营商环境优化、城镇建设等工作基础上,将口岸作为资源、昆明作为承载平台,积极抢抓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新机遇,促进产业集聚,努力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

托管以来,采取央地合作创新模式、承接产业转移、沪滇协作、吸引台商台企等措施,全力推进托管磨憨各项工作。通过中老铁路,昆明、磨憨和老挝形成三点一线的高效联动发展格局,昆明重点承接我国东部地区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转移,而磨憨口岸具有沿边跨境优势,重点发展跨境贸易、进出口加工制造、保税仓储、跨境旅游康养和国际物流等产业。相关的企业不仅可享受口岸前沿开放政策的各种优惠,还能利用昆明的资源禀赋,延伸产业链和产业布局。在“四区”的空间、产业、招商、政策和服务联动下,更是激发了沿线园区、加工基地等落地,有利于打造资源互通、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产业结构发生如表1的变化,可见其不断优化,总体呈“三二一”趋势,说明托管模式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持续优化,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建立,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迅猛发展。

(五)推进人才飞地建设,增强服务内涵

昆明深刻认识到人才对于托管磨憨后发展的重要性,从综合协调、经济建设、社会事务、党群工作、安全稳定等各个领域选派优秀干部若干名,赶赴磨憨—磨丁合作区,全面启动托管移交各项工作,助力国际口岸城市建设,保障托管下口岸的高效运营。为持续激励干部人才到建设一线,昆明和西双版纳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特别是联合印发了《昆明市西双版纳州共同支持磨憨―磨丁合作区人才发展十条措施》,包括了加大引才聚才力度、搭建“双招双引”平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拓宽人才成长通道、做好人才服务保障等多个方面的举措。这些措施共同推动了磨憨―磨丁合作区的创新发展、人才创新洼地的打造。

为了助推磨憨高质量发展,昆明和西双版纳共同实施精准输送“飞行专家”、享受人才政策叠加、搭建“双招双引平台”、打通职业资格互认等措施。依托昆明市高校聚集,交通、教育、卫生医疗资源等便利条件,积极推动昆明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进程以及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老挝的合作项目,强化中国—老挝的技术人才培育,最终构建一个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级职业人才培养基地。努力做到“小机构大服务”,为建设高水平服务型口岸打牢基础,推动跨境物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四、口岸托管模式下跨境物流发展建议

(一)加强针对性宣传,强化政策引导作用

口岸托管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新兴的领域),对其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甚至在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对于如何发展跨境物流新模式的意见也不一致,导致区域无法更好主动地融入战略中。由此可见各地对边境口岸托管这种有效的途径认识不足,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企业认识到托管模式下口岸的服务功能和运输质量更高,更能增长货物贸易,必然带来资金流、物流、商流、数据流的快速增长,更利于产业化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企业既可以享受磨憨前沿开放的各类优惠政策,又可以利用昆明的资源禀赋拉长产业链和产业布局。

另外,磨憨模式在其他地区是具有可复制性的,加强宣传的效果不仅是在于口岸及其所在区域的跨境物流的发展,也在于启示其他沿边地区和内陆城市的联动发展[10],进一步将“磨憨模式”转化为适应自身发展的新模式,探索该模式在其他地区的可行性。

(二)适度扩大双向以及边民互市的跨境贸易种类和规模

针对云南与老挝双向货源结构差异导致铁路运力资源浪费的情况,为充分发挥昆明的集结、分销功能,并进一步加大对跨境货物的运输动能,可与老挝直接开展大宗货物专列,积极组织零散货物等非大宗货物的集拼运输和行邮、行包专列等;从集货环节来看,为充分发挥补贴政策效能,需要进一步优化班列补贴兑付流程、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扩大补贴范围、合理规划补贴退出机制,形成动态补贴,同时要及时开展班列运价补助政策效果评估,推动中老铁路班列市场化发展,以吸引更多货物通过中老铁路货运班列运输,降低物流成本[11];抓住“一带一路”和RCEP协定机遇,依托通道和资源优势开拓东盟国家贸易市场,丰富贸易种类和规模。

“新边民互市场”是昆明托管磨憨后首个重点建成验收项目,随着人流、物流加速聚集,其贸易呈现繁荣兴旺的局面,2023年,边民贸易额完成54.36亿元,同比增长42.56%。未来,稳妥推进“互市贸易+”模式,解决边境口岸经济发展中边民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存在的贸易资源短缺失衡、贸易能力不足的问题。其次,相关部门应积极作为,争取优惠政策,持续拓展边民互市贸易项目,将更多种类、不同国家的商品纳入税收优惠的范畴,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运输效率和能力,完善和延伸产业链,促进其转型升级。

(三)完善国际物流通道,发展贸易新业态

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是助推我国面向南亚及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的一个重要国际跨境物流通道,也为中国与南亚及东南亚国家在投资、贸易、服务和金融等多个领域创造了新的合作契机。未来,为保障边境口岸跨境贸易高效可持续运营,要投资、规划和改善中老泰、中缅、中越跨境物流大通道,围绕铁路、公路和边境口岸构建高效联通的跨境基础设施网络。特别是要以昆明为轴点,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联运联通;同时借助中老铁路的直通优势,推进边境口岸以及连接老挝、缅甸、越南等国家的公路建设,形成连接内陆并辐射至南亚及东南亚的多式联运网络,打造多元、高效、强韧性的跨境物流通道体系,以及陆海联动的新型国际物流模式。

昆明托管磨憨、中老铁路开通等重大机遇激发了跨境电商产业的落地,中老两国于2022年11月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工业与贸易部关于电子商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助力两国经贸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使跨境电商成为推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经贸合作的新业态模式。显然,在托管模式的影响下,昆明—磨憨逐渐成为区域物流中心,可以充分整合和利用铁路、口岸等多方面的优势以构建综合性的物流解决方案,并形成集散体系,从而更好地吸引资源和提高货物集散的效率。因此,在进一步夯实多式联运基础、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联盟运作模式、强化铁路货运自营能力,有效利用与发展物流信息平台、大力发展境外仓储、加工、维修等高附加值产业和促进贸易的发展和新业态的产生等方面,昆明起到了带头作用[12]。

(四)发展物流金融与信息平台,实现双向赋能

托管以来,边境口岸的跨境贸易快速增长,物流大通道的作用显著,催生了物流领域的金融需求。2024年1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开展铁路物流金融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是被纳入全国首批的四个试点铁路局集团公司之一,并在3月与中国建设银行达成相关合作。但物流金融还处于发展初期,未来需要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实现铁路与金融双向赋能。在符合规范、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还需充分发挥相关扶持政策和金融机构的优势,优化金融支持口岸经济建设体系,包括提升金融市场配置效率、健全金融结构体系、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加强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等方面[13]。其次,需要明确相关部门、经济合作区以及财政等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建立项目和企业的推介机制,引导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增加对企业的信贷支持,探索多种物流金融服务方式,实现合作的多元化、深层次化,提高相关企业的金融水平,以促进企业的改革、升级以及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提升相关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鉴于云南边境口岸托管后,跨境物流参与主体众多,且存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特别是两国市场主体存在沟通受阻、衔接不畅等问题,跨境物流服务急需构建跨境信息平台,打造联通共赢的信息生态系统。信息平台应主要包括国际货物联运物流信息、铁路物流金融服务、跨境交易及结算功能等,提高跨境物流效率,助力不同主体之间高效沟通,促进货运生产和物流金融各项业务的协同发展。

(五)培育国际知名班列和物流企业,注重品牌效应

品牌效应具有多种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未来,我国需要积极拓宽与南亚、东南亚的产能合作以及深化贸易,根据双向货源组织情况,加大对境外适合集装箱运输的货源市场的开发力度,并推动与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多式联运项目的深度融合。当前“澜湄快线”就是体现之一,但其优势并未充分发挥。因此,还需要统一货运产品服务标准、运价体系、品牌标识、班列命名以及品牌的使用和宣传推广,促进多式联运健康发展,提升通道品牌国际影响力。

另外,在以昆明为中心、磨憨为前沿的区域内积极地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和大宗商品集散中心,为东南亚贸易商品提供充分的展示和交易平台,打造商品市场品牌,与品牌班列相辅相成。其次,要围绕跨境物流通道和网络构建的需要,以中老铁路沿线物流企业现状为基础,针对跨境物流需求、产业规划发展、经济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制定边境口岸跨境物流企业培育方案。支持跨境物流企业扩大业务规模,通过对相关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的升级,提高专业化程度、信息化程度、知名度以及优化管理模式[14]。对于从事跨境物流业务的企业,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A级物流企业的评定,并视其等级,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动态的补助,激发其发展动力,以提高物流企业的社会认知度和品牌影响力。

(六)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助力跨境物流

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的爆发式进步为我国跨境物流的数字化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一是昆明作为不临海不沿边的地区,完善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首要;而在托管模式下,需要重视昆明—磨憨以及沿线的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基础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创新技术的落地质量和缩小地区间的数字差距。二是物流企业能够积极接纳并运用这些新兴技术,促进跨境物流信息的深度共享,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以优化业务流程。例如区块链的技术应用,能够透明化货物流转过程中的信息,并且防篡改保证其质量和安全性;利用人工智能如机器学习对物流需求进行预测和优化等。

在数字贸易背景下,提升人才的技术素养与实践经验,是跨境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15]。一是这种独具特色的托管模式,以“两头”带“中间”,使跨境产业链的主体涉及两国甚至多国,不仅需要多式联运、国内外政策环境等基本的物流贸易知识,更要具备跨境物流信息的处理能力和相关技术的运用能力;二是由于跨境物流的复杂性,在现有的高校培养人才基础上,昆明需要主动与国内外的物流企业联动培育具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对贸易、物流和技术三个方面的教学。进一步地,共同健全和完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轮换和晋升制度,提供有效的培训平台。

五、结语

昆明托管磨憨,无疑是管理和政策层面上的一次创新尝试,借助叠加RCEP协定广泛采用、中老铁路开通运营等重大机遇,抓住托管模式的红利,给云南甚至中国和南亚及东南亚的跨境物流格局带来巨大的变化。从托管模式视角来看,昆明—磨憨通过制定管理机制、建设运营、资金支持、人才建设等多种措施,使边境口岸的多式联运得以拓展、通关模式得以创新和产业集聚得以优化、口岸基础设施得以完善和人才得以培养,繁荣了贸易和产业,助力了面向印度洋的陆海贸易通道建设,构建了以昆明—磨憨为重要节点、辐射南亚及东南亚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实现以磨憨模式带动云南跨境物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未来还需要加强针对性宣传、扩展贸易规模、完善物流通道、发展物流金融、推进数字化转型等,为我国边境口岸和内陆城市的联动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胡伟,陈林.新时代沿边开发开放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J].区域经济评论,2023(2):128-137.

[2]孙久文,张皓.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区域差距演变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学家,2021(7):63-72.

[3]王俊锋,黄小勇.开发区行政化的内在逻辑:路径与动因[J].开发研究,2021(3):139-146.

[4]王俊.基于“行政托管”的西安市泾渭新城发展模式[J].区域治理,2019(52):43-45.

[5]赵雁峰,李继业.基于RCEP的中老铁路跨境物流发展机遇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22,44(11):95-99,105.

[6]曹允春,朱俊洪.跨境电商视角下机场航空物流发展对策探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21,43(4):61-65.

[7]王巨龙,刘玲,陈智豪.基于中老铁路的云南—东盟跨境物流体系构建[J].物流技术,2022,41(10):1-4.

[8]张琦晗.中老铁路开通赋能云南省沿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的发展研究[J].中国商论,2024(2):84-87.

[9]王姗.昆明市将长期托管磨憨镇[N].昆明日报,2022-06-02(1).

[10]WeiHR,WUF.FormationofCoordinatedAllianceforChinaRailwayExpressPlatformsConsideringLogisticsCostSharing[J].TransportationResearchRecord,2023(8):721-735.

[11]马蓉,张洁,陈攻等.中老铁路通车后对滇老贸易货运市场的影响研究[J].价值工程,2023,42(22):44-47.

[12]WangYH,LiuL,HuangH.ResearchonFreightsOrga-nizationStrategyBasedonChina-LaosRailway[C].Sec-o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martVehicularTech-nology,Transportation,CommunicationandApplica-tions,2019:59-66.

[13]柴正猛,马孝权.“双循环”下金融支持云南口岸经济模式与路径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0(5):150-160.

[14]夏露,张彤,刘玲等.云南—越南跨境物流通道建设研究[J].物流科技,2022,45(19):103-107.

[15]肖节.数字贸易背景下我国跨境物流发展路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3,45(11):13-15.

ResearchonCross-BorderLogisticsDevelopmentandCountermeasuresatBorderPortsundertheTrusteeshipModel

——theModelofKunming-MohanasanExample

YANGYang,LIUQing

(Kunm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KunmingYunnan650500,China)

Abstract:Againstthebackgroundofexpandingopening-upintheborderareas,tohighlighttheadvantagesofportsandpassages,KunmingcreatesthetrusteeshipmodelatMohanport,andthetwoplaceshavejointlyconstructedaport-typenationallogisticshubatlandborders,whichhashadasignificantimpactonthedevelopmentofYunnan'scross-borderlogistics.Asproblemspersistsuchasbackwardinfrastructure,relativelysmalleconomicscaleandsinglefunctionofthebordercrossing,Kunming-Mohanhasaccesstoexpandthemultimodaltransportationofthebordercrossing,innovatethecustomsclearancemode,optimizeindustrialclusters,improvetheinfrastructureofthebordercrossingandcultivatetalentsthroughthedevelopmentofmanagementmechanism,constructionandoperation,andfinancialsupportandothermeasures.Practicalexperienceindicatesthatthedevelopmentofcross-borderlogisticsatbordercrossingsunderthetrusteeshipmodeisnecessarytostartfromstrengtheningtargetedpublicity,expandingthetradescale,perfectinglogisticschannel,developinglogisticsfinanceandpromotingtechnologicalinnovation.Theexperiencefromthehigh-qualityleapfrogdevelopmentdrivenbytheMohanmodelcanprovideareferenceforthefutureconstructionofborderportsandcross-regionalmanagement.

Keywords:bordercrossing;trusteeship;cross-borderlogistics;Mohan

(责任编辑:窦静)

猜你喜欢

跨境物流
我国B2B跨境电商出口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中国B2B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研究
新常态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
中国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现状及人才教育对策研究
跨境进口电商物流模式分析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
诸暨中小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策略研究
跨境电商在我国发展的障碍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