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养老金融指数——引导养老金融实践
2024-12-20第一财经亚洲养老金融研究院
发展养老金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到来,健全人口发展服务和支持体系的重要战略,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做好养老金融列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五篇大文章”之一。2024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将养老事业的发展作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人口发展服务与支持战略中的重要组成。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促进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到来并能够为之提供高质量的养老金融服务——这是全社会必须回答的一个重大课题,更是金融监管者、行业主体和金融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要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首先要明确和界定可供金融机构参考并实行的养老金融的概念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明确适合我国养老金融发展的引导性目标。建立引导性指标,是全行业、全社会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重大举措,也是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提升养老金融合养老事业整体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关键要求,是我们综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从2021年起,中信基金会就组织研究人员对金融机构的养老金融综合能力进行梳理和评估,并结合当前我国养老金融的发展现状,借鉴国外成熟市场发展经验,于2023年8月联合第一财经、上海财经大学、亚洲养老金融与产业研究院等机构首次发布“新时代养老金融指数报告”。2024年9月,再次发布《2024新时代养老金融指数报告》,进一步完善和更新了金融的人民性以及金融机构与养老服务产业的系统性相生支持关系。
养老金融指数的研发,致力于为金融机构提供一套可测量、可对比、符合当前现状和发展目标的引导性评估体系。为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行业协会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这一指数清晰地归纳金融机构在实践养老金融时所涉及的主要活动,指引并推动金融机构深度执行养老国策;记录和反映金融助力银发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为养老金融的转型和发展提供建议;助力家庭和个人重视养老规划和储备,优化养老产品和服务选择,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时代养老金融指数的特点
为充分发挥其指引功效,有效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通过合理设计、科学有效地概括养老金融的发展要求,成为可借鉴、可落地,金融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参照的标准,新时代养老金融指数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1.导向性。养老金融特别强调以满足人民群众养老需求为导向。养老金融指数的制定契合国家这一政策导向,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
一是评估养老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覆盖广泛、种类齐全、功能完备、服务高效;
二是评估养老金融机构的产品是否体现了安全性、长期性、稳健性、流动性和合规性等养老领域的特殊性;
三是评估养老金融机构是否体现了人民性。
2.科学性。养老金融指数在构建过程中遵循科学性原则,在指标体系的选取和计算中,通过以下四点实现指数的科学性:
一是养老金融指数具有完备且全面的指标体系;
二是养老金融指数采用科学的层次结构;
三是养老金融指数选取兼顾共通性与突出性的设计方式;
四是养老金融指数运用理论、数据与实践调研交叉印证的计算过程。
3.发展性。养老金融指数的构建遵循发展性原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指数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反映行业发展的动态变化、政策的演进和社会养老需求的变迁;
二是指数具有时序可比性,不同年份的得分变化可以反映养老金融发展取得的成效;
三是指数具有动态反馈和持续完善机制,将逐步优化指标体系设计和计算方法。
4.实用性。养老金融指数对于监管机构、金融机构、社会大众以及相关研究领域都具有良好的价值,并且与时俱进地反映行业发展,持续提高实用价值。
对于监管机构,养老金融指数旨在提供一个尽量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评估框架和方法论,实现对金融机构养老金融综合能力的客观度量和标准化比较,成为监管研判行业发展状况的建言参考。从而更有效地引导金融机构提升养老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养老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对于金融机构,养老金融指数不仅能提升自身养老金融服务水平,也是深化自我定位与发展策略的有力工具。
对于社会大众,养老金融指数可以提供一种直观且全面的参考指引,辅助消费者选择更适合自己养老需求的金融机构。同时有助于加深社会对养老问题的认识,普及养老规划和养老储备等方面的教育,对选择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对于相关研究者,养老金融指数可以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工具。不仅能对现有的研究实现有力的补充和推动,而且能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和实证基础。
新时代养老金融指数聚焦金融机构发展养老金融所应具备的能力和实际行为
养老金融具有跨周期经营、跨部门协作、跨产品配置、跨渠道服务等特性,要发展养老金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指数的设置和其中指标的选取聚焦金融机构养老金融发展需要的能力。新时代养老金融指数主张发展养老金融必须具备四大能力:养老资产管理能力、养老金融产品配置能力、养老服务整合能力、养老规划咨询能力,其紧密围绕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展开,为养老金融的发展提供参考。
1.养老资产管理能力。这种能力和经验构成了金融机构从事养老金融的基础,包括:养老资产的安全保值和风险管理的能力,这是金融机构在管理养老资产过程中最核心的职责;参与多支柱养老体系的资质经验,这体现了金融机构构建完整家庭养老资产组合的能力;参与环境、社会和治理体系建设的综合考量(即ESG),特别是企业在养老金融中的社会责任意识。这项能力是金融机构提供优质养老金融服务的基石,也是养老金融业务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
2.养老金融产品配置能力。丰富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有效的养老金投资是养老金融的基本环节。不同的金融机构在养老产品配置中分别承担着产品(设计)供应方、选品方和销售方的角色。养老金融产品配置能力,既反映机构的选品能力,也反映其产品开发能力和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
首先,要高度重视养老资金的安全性,养老金融产品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客户安全、可靠地积累和保存财富,尽可能地减少未来财务不确定性,以应对养老期的经济需求。
其次,要考虑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状态下民众的多种需求。养老产品的多样性既能帮助投资者分散风险,也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多元需求,还能满足客户养老规划的调整需要。
再次,收益性是大众最为关切的,在相同风险暴露的情形下,金融机构所自行开发的产品或(银行)选择的金融产品的综合收益情况,将成为大众选择养老金融机构的重要参考依据。
同时要考虑其作为长期资金帮助不同生命阶段的客户的资金安排,尤其在平均寿命不断增加的趋势下,更要为大众的终身养老提供长期稳定的现金流。
最后,养老金融产品需要具有友好性,也即便捷性、可及性,易于获取、理解和使用,并满足对适当的流动性的需求,也反映机构为客户的购买和特殊个人财务需求提供便利的服务。
3.养老服务整合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机构有为大众提供合规、适合、惠民产品和服务的天然责任,故金融机构的养老增值服务,以及对外部养老服务资源的甄选、整合和协调能力对养老金融的消费者而言是当下的必需品。优秀的养老金融机构在提供养老金融产品的同时,能够洞察大众家庭和个人不同阶段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客户提供种类丰富、性价比高的增值服务;协助客户链接、整合资源,更有效地让客户触达服务;建立标准和能力,从支付方角度筛选、评估、管理服务供应商;同时注重品牌建设和服务的精细化运作,能够实现对养老服务的全面覆盖和优质整合。
金融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应包含由金融机构直接提供的金融服务,以及通常不由金融机构直接提供的养老生活相关的各类非金融服务。金融服务如对养老的规划咨询、教育普及、金融便利程度等,是人民大众做养老决策前置因素,而非金融服务如日常生活支持、医疗康复、专业照护、文娱及终身学习、养老居住等,则是人民大众享受养老生活的关键因素,此外,养老服务的品质以及金融机构的综合整合协调能力也至关重要。
4.养老规划咨询能力。在我国建立健全多支柱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应当承担起全民养老教育普及和推广的责任。金融机构的一线人员不应仅仅定位成销售人员或服务人员,而应成为国家养老政策的解读人、三支柱养老金的协助计算人、养老服务的解说员,更应协助大众分析养老需求、制订养老规划、唤醒其积极做好养老储备的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向客户提供专业的养老储备与养老金资产配置建议,协助客户做出适合的账户和产品选择。
专业的养老金融规划咨询人才队伍是提供优质养老规划服务的关键,人才是机构实现其业务目标和战略的重要资源,他们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将直接影响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
同时,应当开展系统的养老金融培训,持续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合规、专业的职业素养,是大众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满意度的重要保证。
新时代养老金融指数结构
新时代养老金融指数的指标体系分为四个层次,具有鲜明的递进特征。第一个层次是总指数,反映金融机构服务于个人和家庭的养老金融总体发展情况;第二个层次是五个一级指标,衡量金融机构发展养老金融必须具备的四大能力,以及同行及社会反馈情况;第三个层次是23个二级指标,这些指标根据一级指标的内涵扩展而得,更详细地反映金融机构一级指标的差异来源;第四个层次是面向商业银行的101个三级评价指标,面向保险机构的88个三级评价指标,以及面向公募基金公司的41个三级评价指标,反映养老金融机构在各个方面的具体发展情况。通过数据处理和逐级汇总,以指标评级的方式将金融机构对于养老金融的服务能力简明而又较完整地反映出来。
新时代养老金融指数是养老金融领域的有益尝试
新时代养老金融指数作为养老金融的引导性目标,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我国金融机构的养老金融综合能力。养老金融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领域,理论和实践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进。
养老金融是一项基本国策和系统性工程。要快速发展、不断成熟,就要增强紧迫感、危机感;要健康发展、少走弯路,就要注重顶层设计。通过各项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认真借鉴成熟市场经验,才能走出一条真正符合中国国情并真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养老金融、养老事业发展之路。其中,标准化指标的建立、规范化建设、法治化轨道和更高远更阔达的宏观格局,作为培养市场的文化土壤和环境,同样显得尤为重要。
(编辑 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