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关系的再考辨

2024-12-18裴学进余俊遐

文化软实力 2024年4期
关键词:理论基础基础理论关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论域,目前关于这一问题存在“包含”和“并列”两种观点。本文在梳理当前观点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的关系进行再考辨。具体言之,首先应界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基础理论”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史等构成其“基础理论”。本文虽然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包含“理论基础”的观点,但由于厘清了“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基础理论”三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初步展现出三个优势:识别度高、逻辑性强和层次分明。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理论基础;关系;优化

[作者简介]裴学进: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余俊遐: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DOI]10.19377/j.cnki.43-1531/g0.2024.04.010

怎么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的关系?尤其是“理论基础”是否处于“基础理论”之中?目前学界对于这些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四十周年,积极推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今天,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的关系进行再考辨。

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关系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性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四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已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论题,呈现出不断完善与深化的趋势。但总体上看,目前主要是对“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分别进行单独探讨,而对于两者的关系辨析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事实上,明确两者关系极其重要。从根本上看,这是由知识生成规律决定的——单一知识需要经过关联、组合、整理等形式转化为系统知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的成熟离不开体系内部各“概念”之间形成科学、清晰的关系。无论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发展、学科发展,还是对于其实践的发展,及时明确其“理论基础”与“基础理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前提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必然要求。而明确“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的关系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前提。

“体系”意为“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W].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288.。可见,“体系”的构成不仅需要“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更需要它们按照一定规则建立起相互联系。因此它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而且表征着知识间内在的逻辑关联。就思想政治教育学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切入,明确“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的关系是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整个知识体系规则的依据。因为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工作,一是用什么来构建,就是要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的核心范畴等。二是如何构建,就是要把已经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按照什么规则来排列组合,置放于不同理论空间,形成有机知识体系。明确“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的关系是确立这个排列规则的重要依据,因而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前提之一。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熟的重要表征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以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为骨架呈现出来的,它是该学科独立性与独特性的重要标志,因而也反映着该学科发展与成熟的程度。“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学科对象、学科基础、学科地位、学科体系和学科价值等方面。”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独立性探源[J].教学与研究,2022(12):67.科学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学科独立性的重要标识,这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科独立性的学科对象、学科基础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所研究的重要内容。

因此,讨论学科独立性就必然要讨论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而讨论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则必须明确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的关系,这是全面理解“独立性”内涵的要求:对独立性的讨论离不开对其对立面——派生性——的讨论,而思想政治教育学恰恰具有派生性的学科特征——从学科的形成与归属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本身并不属于人类元思维、元理论的层次,而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体系建构研究[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4(1):85.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科学,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同时又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健康发展正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的。”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6.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是学科具备独立性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学科成熟的重要表征,而这也是以明确其“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关系为前提的。

(三)指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重要基础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ad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homine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马克思在肯定实践对理论的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阐释了理论对实践能动的反作用。当然,马克思强调,只有科学彻底的理论才能真正掌握人,从而推动实践的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整个理论,尤其是“基础理论”指导作用的发挥也是建立在“基础理论”自身“彻底”之上的,而“彻底”的“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与“理论基础”建立起清晰的关系,把在不同层次发挥指导作用的理论放置在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适当位置上,即“各归其位”,才能“物(理论)尽其用”。

二当前关于此问题的主要观点

每一次结果,都包含着以前的知识里所包含着的真理,准确掌握当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关系的研究概况是推动两者关系再考辨的起点。需要说明的是,截至2024年9月1日,仅有一篇专门论述两者关系的文章。对学术研究而言,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有三种可能:第一,研究论域本身是个伪命题;第二,研究论域尚未得到重视;第三,研究论域附带地出现在其他论题的研究中。经过文章第一部分的分析,基本可以排除第一种可能。对于第二种可能,即“研究论域尚未得到重视”,笔者认为要辩证地看待。虽然直接以两者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成果较少,但是间接出现在其他论题研究中的情况是存在的,换言之,学者们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理论基础”或其他相关论题时,会涉及两者关系。总体来看,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的关系,目前学界存在两种观点,即并列关系与包含关系。

(一)并列关系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的关系,少数学者持两者是并列关系的观点,即在某一视域中,“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各自为一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种并列关系观点的提出方式,有的是明确指出的,还有的是隐含透露的。这种情况也发生在从字面意思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实际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而不是探讨两者关系的成果中。

持并列关系观点的学者以刘建军教授和孙其昂教授为代表。刘建军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体系建构研究》这篇文章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这组概念进行了辨析。他认为:“理论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学自身体系之外,为该体系提供基本依据和指导的内容,具体是指马克思主义;而‘基础理论’则处在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体系之内,是其中的一部分,只是在层次上更为基本而已,通常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体系建构研究[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4(1):87.此外,孙其昂教授也将“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并列,只是把两者放到了整个理论体系内来讨论。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为一个体系,包括经验、工作知识、基本原理、基础理论和理论基础五个层次。”其中,“基本原理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源(起源)、本质、价值、规律、范畴、功能、机制等组成,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及实践的初步总结和理论分析;基础理论则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知识论等,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学理支撑,具有普遍性和通识性。理论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理论依据、知识支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学术资源,主要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外部知识资源,由外部学科知识转化而来。”孙其昂.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体系”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5):189.可以看到,他虽然肯定了“理论基础”是外部学科的知识资源,但也认为其已经通过转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

刘建军教授与孙其昂教授简单明确地区分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基础理论,认为两者属于并列关系,不同的是,刘教授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体系内外谈并列,孙教授则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部谈并列。另外,两位教授论及这一问题时存在一个共同的前提,即都把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等同于原理。如此,两位教授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基础理论的区分,一方面为我们思考两者关系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另一方面也引导我们关注一个在考辨两者关系时绕不开的重要问题,即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是否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二)包含关系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的关系,大多数学者认为“基础理论”包含“理论基础”,以郑永廷教授和沈壮海教授为代表。郑永廷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综述》一文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三大基本原理:一是关于人的思想产生、形成和变化的基本原理;二是关于人们思想与行为活动变化的基本原理;三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基本原理。这些基本原理,是通过具体的理论、观点系统表达出来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概念范畴、理论基础、地位功能、产生根源、本质、规律、价值、结构、原则、方法论、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等理论。”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4(4):3.可见,郑教授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纳入了“基础理论”之中。郑教授的论述不仅为我们更加具体化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提供了方向,也为我们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和理论基础的关系问题明确了思路,即“不能脱离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来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4(4):4.

沈壮海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10年:回顾与展望》一文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研究。在这里,沈教授明确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之中。随后,沈教授进一步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进行了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主要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研究对象而展开的研究。”沈壮海,金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10年:回顾与展望[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5):182.可见,沈教授较早且较为全面地思考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的关系问题。

以上两位教授明确地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包含理论基础”的观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在论述两者关系时也透露出“包含关系”的观点(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但可以分析得出)。笔者认为,“包含关系”的观点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包含关系”也是笔者的观点)。然而,如果细看这类学者的具体论述,就会发现他们对于“基础理论”和“理论基础”的内涵和外延,尤其是外延(各自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的把握是不一致的,这就导致此类观点由于没有交代预设前提,在处理“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关系时容易发生两种偏差:一是把“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构成要素并列,二是把“基本原理”的部分要素包含到“理论基础”之中。

以上,笔者遴选了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关系问题的代表性观点(虽然有些学者在概念使用时采用了“思想政治教育”而非“思想政治教育学”,但是两者可以视为同一含义,因为在我国学科目录中,本学科的名称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而是“思想政治教育”,但其含义应该是一样的,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简称参见: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体系建构研究[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4(1):86.),这些观点为我们进一步考察两者关系提供了多样的角度与思路,但也留下了巨大的探索空间。

三本文论述的依据及可能的优势

通过对当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关系观点的梳理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持并列关系的观点还是持包含关系的观点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同学者在对几个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上存在分歧。因此,只有在明晰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才能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即要阐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的关系,首先要对概念的“各个环节”(“基础理论”“理论基础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原理”的内涵和外延等)予以清晰的区分,并在清晰区分的基础上阐明概念(“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之间的关系。

(一)本文的观点及其依据

本文的观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一起,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这个观点以对三个概念的清晰界定为前提(预设条件):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又称指导思想(指导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的依据和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是“阐明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发展的前提性、本源性问题的理论内容”白显良.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4.,包括回答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可能和去向何处等问题,主要是对其存在论和终极目标等方面的追问(即“其所以然”等),与实践基础相对应。其外延,从形态来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发挥作用的方式来看,包括直接依据部分和间接依据部分。在表述上,多以包含方式(不直接)指称思想政治教育。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等方面的思考(即“其然”等),包括“为什么要有思想政治教育?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怎样办好思想政治教育?”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6.三个方面,主要指向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可能和去向何处中间的那部分论域。在表述上,多直接指称思想政治教育。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中属于基础性部分,构成其他理论的基础,具有稳定性、根本性、普遍性和范围有限性的基本特征,与之对应的是应用理论,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运用到某个实践领域、场景所形成的理论,具有易变性、非根本性、广泛性等特点。

上述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目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和“理论基础”的关系之所以争论不休(包括目前的两种观点存在不同形式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同的人在对上述三个概念(基础理论、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上存在分歧,而其本人又没予以清晰界定。所以,只有先明晰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才能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因此,本文观点一方面和现有并列观点不同,另一方面也和现有包含观点不同,因为后者(现有包含观点)由于没有阐明预设的具体条件(即对三个概念清晰界定)而导致出现两方面问题。本文虽然也持包含观点,但厘清了所预设的前提,因而避免了现有并列和包含关系中出现的问题。“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99.,“非常有限的领域”在这里的具体展开就是“预设前提”,只有阐明了“预设前提”,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探讨才有绝对意义。下面进一步简要阐释该观点的主要依据。

第一,“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并列。由于原理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由此导致当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覆盖的范围尚未统一明确,不同原理教材也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体系的,但从原理的具体内容来看,基本都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产生根源、矛盾规律、地位功能、模式方法等,这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其然”维度,都是建立在作为其“所以然”维度、“理论基础”之上的,即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的,并以其为方向指引与方法论指导。易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表述的是在其“理论基础”确证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运作的基本规律等,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则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等进行反思的理论,“两者的工作平台是不一样的”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83.。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与“理论基础”并列。二者只是地位不同,但不存在包含关系。

当前之所以会不时出现把实质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的内容归置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中,从客观上来说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一段很小部分的模糊地带。更为主要的是,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较为迟缓,因而对之开展的深入研究不够。鉴于此,假以时日,经过学界共同努力,定会就这个问题给出富有解释力的回答,使目前的模糊地带成为比较清晰的“楚河汉界”。

第二,“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构成“基础理论”(“基础理论”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史等,下同)。既然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并列,那么两者于何处并列?笔者认为,两者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中并列,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理论。那么,何为“基础”?“基础”即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而言,“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便是其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其中,“理论基础”又是基本原理的“根本或起点”,即“理论基础”是“根本之根本”或“起点之起点”。“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是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之上,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指导之下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王立仁,白林玉.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10):49.若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看作一幢大厦,“理论基础”便是地基部分(不可见部分),“基本原理”等则是地面以上的梁柱(可见的一部分),地基和梁柱(即“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等)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支撑着思想政治教育大厦挺拔矗立。

第三,“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构成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从普遍意义来说,只有理论知识与应用知识一起才能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我们不能说一个建筑物在奠基的时候就算是已经落成,同样我们也不能把对于一个全体所获得的概念视为是该全体自身。”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7.理论知识因其学理性、基础性为应用知识提供支持和指引,应用知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使“批判的武器”转化为实践的力量。孙正聿教授在论及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时也讲到,知识体系是逻辑化的概念系统。“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以‘有学理性的新理论’和‘有规律性的新实践’为实质内容的逻辑化的概念系统。”孙正聿.专业化、学理化、体系化: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10.可见,知识体系是由理论内容和实践(应用)内容的知识共同构建的。因此,就思想政治教育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理论,是构成其他理论(应用理论)的基础,而应用理论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主要是基本原理)运用到某个实践领域、场景中时形成的理论。从地位来说,与基础理论的基础性相比,应用理论属于延伸性、拓展性的理论;从内容来说,应用理论侧重于解决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实际问题,两者一起构成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包含基础理论学科和应用理论学科两大类”张耀灿,吴梦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办40年来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6.,简要表达如图1所示。

(二)本文观点可能的优势

较长时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的关系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未找到合适的识别方案(尤其是区分“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便捷方法)是原因之一。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应用理论引入其中一同考察(类似于解几何题时,加的辅助虚线),就是把“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的关系置放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中来观照,这不失为能加深理解此问题的方案。如此设置可以实现部分与整体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其主要可能优势如下:

第一,识别度比较高。首先,从空间来看,为了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我们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看成一棵大树(如图2所示),“理论基础”作为根系,处于地面以下,地底下的树根直接连着地面部分的主干,不断为主干输送营养;“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史等作为主干,处于地面以上且紧挨着地面,撑起了这棵大树,有了强壮的主干,这棵树才能枝叶繁茂、开花结果。因此,根系与主干紧密相连构成“基础理论”,将之形象化表达如图2所示。

其次,从指称方式来看,“基本原理”的表述方式一般直接指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则不直接指称,而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在内的方式来指称。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这一典型的直接理论基础为例,它虽没有直接指称思想政治教育,但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可能。教育之所以能改变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状况,是因为人的意识(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状况)是决定于社会存在的,因此是可以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改变的。再如,作为社会发展趋势论断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如此,我们也能更好地认识习近平相关重要论述的归置问题,比如,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三因论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习近平.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出版社,2024:150.),因其直接指称思想政治教育而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范畴,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因其不直接指涉,而是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属于“理论基础”范畴。

再次,从侧重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是“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关系,表示对事物认识层次上的递进,也可理解为侧重点的差异。如习近平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习近平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N].人民日报,2022-10-18(1).以此观照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等的侧重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其然”,因在地面上而容易知,而“理论基础”的侧重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其所以然”,在地面下而难以知。如此,可以更加清晰地映现出它们侧重点的差异。

第二,逻辑性比较强。“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应用理论”构成了明晰的逻辑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是“基本原理”等的依据,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之所以正确存在的理论前提进行的追问和确证参见: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82.;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重点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人的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尤其是探索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促进人的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规律问题”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6.;思想政治教育学应用理论是其“基础理论”的延伸和拓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等在某一实际领域、场域中的具体运用。因此,按照笔者的观点,三者在逻辑上相互依存:应用理论依存“基本原理”等,“基本原理”等依存“理论基础”;反之,“理论基础”决定“基本原理”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特征、内容和范围、地位和作用等(这些是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引者注),也是“由它的理论基础所决定和提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22.,“基本原理”等决定应用理论。

第三,层次性比较分明。如果说逻辑性强指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内在关系,那么层次性分明就是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外在分布。具言之,“理论基础”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底层(深层),“基本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主体,应用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表层,这三者上下有序,构成层次分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我们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性知识”郑敬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内在结构、建构逻辑及推进路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2):85.,即基础理论(主干学科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有机合成一个整体,这就打通了两者的通道,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它们的相互赋能,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整体性。

Re-examinationoftheRelationshipbetween“BasicTheory”and“TheoreticalBasis”

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PEIXuejin,YUJunxia

Abstract: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basictheory”andthe“theoreticalbasi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sanimportantfieldofdiscussion.Atpresent,therearetwoviewsonthisissue,includingandjuxtaposing.Onthebasisofcombingthecurrentviews,thispaperreexamine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basictheory”and“theoreticalbasi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Specifically,weshouldfirstdefinetheconnotationandextensionoftheconceptsof“theoreticalbasis”,“basicprinciples”and“basictheory”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ndputsforwardthatthe“theoreticalbasis”,“basicprinciples”andthehistory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constituteits“basictheory”.Althoughthispaperinsiststhatthe“basictheory”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cludesthe“theoreticalbasis”,itclarifiestheconnotationandextensionofthethreeconceptsof“theoreticalbasis”,“basicprinciples”and“basictheory”,soitinitiallyshowsthreecharacteristics:highrecognition,stronglogicandclearhierarchy.

Keyword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basictheory;theoreticalbasis;relationship;optimization.

Abouttheauthor:PEIXuejin,professoranddoctoralsupervisorofMarxistSchoolofShangha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specialistinbasictheorie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YUJunxia,PhDcandidateintheSchoolofMarxismofShanghaiUniversity.

猜你喜欢

理论基础基础理论关系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实践性知识视角下教师培训实践性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理、情、技”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设计体会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新西兰旅游界恶补“关系”开发中国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