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数字化评价模式构建路径

2024-12-18潘玲霞

家长·下 2024年11期

教学评价是连接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效果的桥梁,也是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关键。传统的评价方法通常聚焦于学生知识的获取情况,以量化的成绩和既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进行判断,明确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平,但是在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个体发展的动态性方面存在局限。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智能技术和数据分析为教育评价提供了更全面和实时的手段,使得评价可以更加精准、动态和个性化。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小学语文课堂数字化评价模式,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有效的评价工具,推动语文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的协同共进。

一、小学语文课堂数字化评价模式的五大构建原则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教学评价的革新与优化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使评价方式从静态的、单一的标准化逐步向动态、个性化的方向转变。但是,构建小学语文数字化评价模式并不是简单地引入技术工具,也不是将传统评价内容机械地数字化。教师需要立足于语文教学评价的实际需求,聚焦于动态化、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核心要求,形成符合小学语文教育特点的智能评价模式,更好地服务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成长。五大构建原则如图1所示。

图1 小学语文课堂数字化评价模式的构建原则五维图

聚焦学科特色旨在保证评价内容和方法符合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教育的科学原理,避免评价的随意性。它立足于学生个性发展,意在确保评价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使评价结果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过程性的目标是让评价贯穿学生语文学习的各个阶段,为全面的教学调整提供依据。激励与反馈相结合则是利用及时的反馈和积极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数据与教学融合能借助数据的力量,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学策略与评价结果相互促进。这些原则如同五根坚固的支柱,支撑起一个全新的数字化评价体系,承载着教育者对语文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殷切期望。

二、数字化赋能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新模式的构建

(一)优化顶层设计架构,筑牢评价内容体系化根基

一个科学合理、灵活应变的评价体系,不仅能随着教育实践的演进与技术的创新不断调整和完善,还能精准把握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引领教学改革、推动学生个性化成长。因此,在构建数字化语文评价模式时,首要任务便是通过系统化的顶层设计,整合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与数字化技术的优势,精心构建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的评价框架,从而确保评价内容的精准性与全面性,能精确捕捉到学生在语言能力、思维发展与情感态度方面的动态变化,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具体到实践层面,语文教师应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蓝本,依据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深入挖掘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与内涵。语文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关乎学生的语言能力、情感认知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评价内容的设计必须具备广度与深度,需涵盖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确保能从学生的语言表达到思想深度进行全面评价。对于知识层面的评价,不仅要全面覆盖字词理解、语法运用和文学常识,还应深入到技能层面,诸如阅读技巧、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评价。与此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融入也至关重要,包括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态度、文化认同和自信心等方面。通过对多维度进行深度剖析,并将其在逻辑上有机融合,构建一个如神经网络般多层次、多维度、相互关联的评价内容框架,确保各个评价内容模块之间形成紧密的内在联系。

为了确保评价内容与课堂实践紧密对接,语文教师需采用教育叙事、课堂观察、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境,获取第一手资料,了解不同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接受情况,以此为依据进行评价内容的梳理和融合。在此基础上,应用结构—功能分析法对评价内容进行模块划分,如基础知识模块、能力发展模块、情感素养模块等,进一步明确评价的具体内容,同时确保各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功能协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每个模块内进一步细化出子模块,并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与权重。例如,能力发展模块中的阅读能力评价与基础知识模块中的字词理解密切相关,两者相互支撑,权重的分配应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发展情况灵活调整。

(二)深化数据治理效能,驱动评价结果科学化跃升

在数字化语文评价模式的构建中,除了评价内容外,数据也是驱动评价科学性与精准性的核心动力。数据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如专注度变化、参与互动的情况,以及他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各类细节,如解题思路、书写习惯,还涵盖了不同形式测试中的成绩分布、答题时长、知识点掌握情况等多维度信息。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即时表现,还揭示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轨迹与学习方式。

为了深化数据使用效能,语文教师需要根据顶层设计环节设计的评价内容维度,建立一套精细化的数据收集标准,通过严格的标准化流程,明确规定评价数据的采集途径、格式要求及时间节点,继而深入小学语文课堂和课外学习场景,精准定位和记录与之相关的数据产生场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数据采集全场景信息汇总示例表,如表1所示。

通过明确统一的标准和精细的数据收集流程,确保所有教学活动中的数据被有条不紊地采集、整理和存储;也能将原本繁杂、无序的数据转化为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的信息库,形成阶段性的评价数据池,以此避免评价数据的碎片化和无序化。

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语文教师可以积极与信息科技教师合作,利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算法,通过对大量已标注数据的学习,自动识别和过滤无效、冗余和错误数据。例如,对于写作中因输入法识别错误或学生笔误导致的错误数据,可以基于算法,根据语法规则、常用词汇库和上下文逻辑关系等进行纠正或剔除。在深度数据分析方面,教师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挖掘数据间的复杂关系。同时,教师要将数据分析结果可视化,以直观的图表和报告形式呈现,帮助自己快速理解数据背后的含义。

此外,教师还可以基于数字化评价模式,通过在线平台,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态、评价结果等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给家长,使家长能深入了解孩子在语文课堂上的点滴表现,让家长不再是教育的旁观者,而是孩子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和引导者。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杜绝数据泄露、非法篡改等安全问题,保障学生和教师的隐私与权益,使整个数字化教学评价模式在一个规范、有序的数据环境中持续发展,确保每一个评价环节都有可靠的数据支撑,每一个基于数据的决策都有据可依。

(三)全方位融合前沿技术,赋能评价方式智能化升级

在构建数字化语文评价模式的进程中,继优化顶层设计架构以明确评价内容体系、提高数据治理效能,以提供纯净的数据支撑后,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背景下多种智能化工具的力量,进一步挖掘语文学习评价的深度和广度,使评价能深入学生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细微之处,精准捕捉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发展趋势,确保数字化评价能实现动态化、精准化和个性化。

例如,在课堂朗读练习或测试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入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利用此系统在学生朗读课文时实时捕捉语音信号。基于先进声学模型和语言模型生成分析结果,这些结果涵盖了语音语调、发音准确性、语速等关键要素。教师依据普通话发音标准和小学语文朗读要求,参考系统对每个音节、字词的精细评估,判断学生读音是否正确,并分析语调是否符合情感表达需要。教师还要针对不同体裁课文(如记叙文的生动性、诗歌的韵律感等)和不同年级学生的朗读水平等特点,在系统中设置差异化的评价参数和权重,以此形成更贴合教学实际的朗读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对朗读水平自动化、精准化的评价。

针对学生的书写能力评价,教师可以引入图像分析技术,在学生完成书写作业后,通过扫描或拍照将作业上传至相应的分析系统,此技术可以助力教师依据小学语文书写规范和书法美学原则,详细展示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特点,笔画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字的整体结构布局。教师将学生的书写与标准字帖进行对比,参考系统精确量化的笔画长度、角度、间距等指标的偏差值,从而为书写规范性、美观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教师可以定期查看系统对学生书写习惯发展趋势的跟踪数据,据此调整书写教学策略。

在口语表达和阅读理解评价中,教师可以运用智能语义理解模块,依据模块从语义完整性、逻辑连贯性、词汇运用丰富度和准确性等维度生成分析结果,判断学生是否能清晰地组织语言、合理地运用连接词,以及是否使用了恰当的词汇表达情感。在阅读理解教学中,无论是选择题、简答题还是阅读理解后的讨论环节,教师都可以利用该模块深入理解学生回答内容的语义,参考其对文本主旨、细节、写作手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理解程度的评估结果。教师将这些结果与标准理解模型对比,以此获得更具深度和客观性的评价结果,避免传统评价方式中可能出现的主观偏差,丰富评价维度。

基于数字化语文评价体系,语文教师即可依据评估结果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在教学准备阶段,依据对学生语文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和内容。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依据对学生过往知识掌握情况的分析,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推荐个性化的预习内容,从而使预习更具针对性,提升预习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对学生实时课堂表现的评估,如口语表达的流畅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等,教师可以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在作业布置与批改环节,依据学生在书写能力评价和日常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估结果,教师可以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作业内容和要求。在阶段性测试和总结阶段,依据整个数字化评价体系所呈现的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评估,包括不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能力发展趋势等,教师可以全面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让语文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和发展需求有序推进,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良性循环。

三、结语

在信息化与智能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数字化评价体系是提升教学效果、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关键举措。小学语文教师应聚焦于培养学生深层语文素养和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这一核心,始终立足于语文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以及真实教学情境。在剖析传统评价方法优势与局限的基础上,把数字化技术在数据采集上的全面性、分析上的精准性、反馈上的及时性等优势,巧妙且深度地融入日常教学评价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还要将科学严谨、多元包容、动态持续的评价模式作为有力工具,洞察每个学生在语文知识储备、能力进阶路径以及情感价值取向等多方面的发展,如此才能精准地调整教学策略,在教育层面实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