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心童趣,多元识字

2024-12-18黄海燕

家长·下 2024年11期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识字的定义是“认识文字”,即读准字音、辨清字形、了解字义,并建立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识字教学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识字能力作为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因此,小学低年级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识字教学策略,使识字教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促使识字教学效率也得以快速提升。基于此,本文将以“童心童趣·多元识字”为切入点,浅谈小学语文低年段多样识字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会写800个字,如表1所示:

汉字是无声的,但是,当学生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汉字就能走进学生的心扉,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振,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进而学会合理使用语言文字。每个汉字都是一个载体,每一个文字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思想与意义,为此,教师需要采用多样的识字策略,让学生在识字中掌握方法,在识字中思维获得发展。

一、引导归类,把握规律

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有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由于低年级学生思维尚未发展成熟,在识字学习时,学生很容易将不同生字的结构、读音、用法混淆。因此,教学中,不管是随文识字还是集中识字,都要培养学生的归类意识,并根据生字的不同情况进行归类。帮助学生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力。

(一)难易归类,阶梯识字

第一学段每课课后都有要求认识的生字,其中包含了一些常见的汉字和相对陌生的汉字。生字条中的生字,对于学生而言较为陌生,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识记,并判断学生对生字的熟悉程度。同时在识字开始环节之前,通过多种检查手段先进行判断学生对生字的熟悉程度。

例如,让学生阐述自己认识了哪些生字,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已经掌握的字画一面小红旗。比如,同桌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预习时就认识了的汉字,给这些字画小红花。对于这类汉字,课堂教学时分配的时间就可以少些。

(二)部首归类,举一反三

中华汉字博大精深,不同的结构和部件有着不同的意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生字进行部首归类,从而系统地识记字形。形声字是最适用部首归类的一类汉字。学习形声字时,一定要强调偏旁的意义,首先,教师举例:一是“氵”旁,“江、河”都是三点水,且这两个字都与“水”有关,再串联教学,引导学生说一说带有“氵”旁的汉字。如:湖、海、清、洗;二是学习“虫”字旁的字,串联认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蜘、蛛。”三是学习“木”字旁,串联认识“杨、树、梧、桐、松、柏、桦、枫、棉、杉、桂、桐”等字;四是学习“扌”,串联认识“拍、打、扫、扶、捡、拉、拦、擦、挖”等字。

其次,根据部首含义拓展学生词汇量,带“穴”的字大多和洞穴有关,带“⻊”的字大多和脚有关。带“月”的字大多和身体有关,“冫”的字大多和冰凉有关,“讠”的字大多和说话有关,“艹”的字大多和植物有关等。通过此种方式,学生还可以举一反三,推测类似生字的含义。

(三)读音归类,强化记忆

汉字的读音有轻声、变调,有前鼻韵母、后鼻韵母,有平舌音、翘舌音等,在课堂上,可以运用读音进行分类记忆。首先,以形声字的声旁为例,所有带有“青”作声旁的字,如“晴,睛,情、请、清”它们都是后鼻音。所有“包”作声旁的字,如“跑、抱、泡、饱、袍、雹”他们都是韵母为ao的音。

其次,以表示称呼的叠词为例,第二个字都读轻声,如“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爸爸、妈妈、叔叔、伯伯、爷爷、奶奶”。

最后,“巴”作声旁的字为例,如“吧、把、爸、芭、疤”都是韵母为a的音。这样的归类学习过程,可以让学习更有条理性和规律性,更便于学生识记。

(四)结构归类,快乐识字

汉字的结构分为: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和独体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生字按照不同结构进行归类,引导学生集中记忆具有相同特点的汉字,这对增强识字效果有很大帮助。

例如,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一课有10个生字:变、极、片、傍、海、洋、作、坏、给、带。教师在教学这10个生字之前,可利用课件对这些生字进行分类,将10个生字分为左右结构(极、傍、海、洋、作、坏、给)。独体字(片)、上下结构(变)、上中下结构(带),引导学生识记。

二、读图想象,记忆汉字

仓颉造字,最早是以图画的方式呈现。教学汉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体去感知字形,体会汉字的图画感。

例如,学习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日月水火》时,首先,教材为其中八个字“日、月、水、火、山、石、田、禾”每个字都配上了一幅图和这个字的古文字。这些字都很简单,学生很容易就认识。并且为每个汉字配上一幅图和一个古文字是为了让学生借助这个图画,还原这些现代汉字的图画感。因此,当学生看到“日”这个字的时候,他脑海中就会联想到太阳;当学生看到“月”这个字的时候,他脑海中就联想到月亮;当学生看到“禾”这个字的时候,他脑海中自然就会联想到禾苗。

其次,运用形象的图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汉字符号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汉字的音、形、义有机地联系起来。比如,在教学《口耳目》,出示“口、耳、目、手、足、站、坐”的图片,让学生将汉字与图片关联起来,再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找出“口、耳、目、手、足”,将汉字和插图进行连线练习,加深印象,说一说自己对“站如松,坐如钟”的理解。

最后,学习“象”字的时候出示“大象”的图片,认识“春、夏、秋、冬”出示不同季节的图片,例如,一下《小书包》,直接出示“橡皮、尺子、作业本、笔袋、铅笔、转笔刀”的图片和文字引导记忆。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图文进行识字,直观明了,使汉字充满画面感。

三、字源识字,串联记忆

字源识字是一种通过追溯汉字的本源,分析汉字的结构,利用汉字的构字原理,识记汉字的识字方法。通过字源识字,了解汉字在形成以及演变过程中的形态与特点能够更清晰地认知与理解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记得准、记得牢,并有助于准确识字,减少错别字。

开展字源识字教学,需要现代汉字的图画感很弱的时候。比如教学带有“欠”字旁的汉字,教师在教学这个部首的时候,学生很容易把这个部首和“夂”混淆。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于“欠”字旁的解释,具体分为以下几点:一是借别人的财物还没归还;二是缺乏,不够;三是身体稍稍向上移动;四是哈欠,疲倦时张口出气。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总结“欠”字旁的特点。学生通过总结发现这个“欠”字部的字大多和气息有关,当学生了解到唱歌是需要调整气息,是需要换气的时候,那他就知道这边是一个“欠”就不会写错了。知道吹气球牛的“吹”,吹需要用嘴巴呼气,也不会写错这个字。

比如学习“几”,这样的象形字,很容易和茶几联系,这样记忆就很深刻。学习“病”字,出示这个汉字的演变过程,会发现病字旁的两点很像床脚;“丙”很像躺在病床上的一个人;学习“竹”字,出示竹的字形演变,发现相似之处,也很容易记忆;学习“燕”,出示燕的字源演变图片,学生一下子就可以发现燕的字形特点。学习“逮”,出示字源,学生很容易发现“逮”就像一只手抓住了猎物的尾巴,有捕获的意思。

四、拼搭识字,加加减减

汉字中有很多合体字,是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合成的。这些汉字特别像学生玩的积木,这些汉字是要选取相应的部件进行组合拼搭或分分合合拼搭。因此,教师在教学生识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样汉字的积木感,找到规律。这样教学的好处是能够引导儿童快速走向自主识字。这类积木组合的方式常用的识字方法有:一是加一加识字法(熟字加熟字、熟字加偏旁,熟字加部件等);二是减一减识字法(熟字减偏旁、熟字减部件等);三是换一换识字法(熟字换偏旁、熟字换部件等)。

以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为例,课文有13个生字:棉、娘、治、燕、别、干、然、奇、颗、瓢、碧、吐、啦。这里面左右结构的字有:棉、娘、治、别、颗、瓢、吐、啦。

首先,这些字就可以用“加一加识字法”。一是熟字加熟字:木+帛=棉,票+瓜=瓢,口+土=吐,口+拉=啦。二是熟字加偏旁:氵+台=治,另+刂=别,果+页=颗,熟字加部件:女+良=娘。

其次,用“减一减识字法”。一是熟字减偏旁:棉-木=帛,娘-女=良,别-刂=另。二是熟字减部件:吐-土=口。最后,用“换一换识字法”,一是熟字换偏旁:漂-氵+瓜=瓢,二是熟字换部件:听-斤+啦=啦。

五、动作记忆,拓展组词

一、二年级要求认识的很多汉字是动词。遇到是动词的生字时,教师可以巧借低年级孩子的喜欢表演特点,给他们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例如,在教学课文《操场上》的“打”这个字,一是可以做“打针”“打球”的动作并读一读相关词语;二是学习“拍”这个字时,可以做“拍手”“拍皮球”的动作并读一读相关词语。

再如,《小猴子下山》一文,课文要求识记的动词有:掰、扛、扔、摘、捧、抱、蹦、追,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生字,或看动作猜测生字,边玩边记忆,学生相对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字的意思。

六、联系生活,轻松识字

生活识字是儿童识字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课堂学习中联系于日常生活,将所学的字与实际状况相互对应,是一种智慧的识字方法。

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入学第一个月,让学生在认识伙伴的过程中认识汉字。比如,让学生做名字牌签,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名字牌上,摆放在桌子上。有了名字牌,学生在认识这个同学的同时很轻松地认识了同学名字中的汉字。

再如,在二年级《语文园地一》的识字加油站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制作文字标签,组织学生将标签和事物对应起来。让教学联系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图像化和文字化的结合能够让原先复杂的生僻字也能让学生掌握。

七、趣味游戏,巩固记忆

学习内容需要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使其学得轻松,学得自在。比如游戏活动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趣味和自主能动性。通过举行词语接龙大赛,在比赛过程中学生既识字、积累词语,又提升其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一)猜谜语游戏

谜语,是有趣又好玩的益智游戏。用猜谜语的方式识字,能够让孩子加深识记能力。如用猜谜语的方式认识“会(人在云上走)”“晶(三个太阳)”“胖(半个月亮)”。有趣的字谜有效训练了孩子的思维能力。

(二)对对碰游戏

例如,一年级下册中《语文园地四》的识字加油站,这组词语都是反义词。教师可以跟学生玩对对碰游戏。老师邀请学生上台进行对反义词连线。邀请学生上台当小测试员,台上一个学生说一个字,台下学生立刻对出反义词。

(三)摘果子游戏

教师利用课件,将汉字呈现在不同的果子上,引导学生读汉字,读对汉字就摘到果子。比如教学《秋天》的生字,然后用摘果子的游戏巩固本课生字。

(四)翻牌游戏

运用课件的动画设置,把生字藏在颜色卡后面,翻到哪张牌就显示哪一个生字。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教师需要在教学识字之后,进行复习巩固。其中需充分利用生字游戏的方式巩固生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对生字的印象。此外,生字的游戏还有很多。以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巩固对生字的记忆,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又让学生愉快地掌握了生字。

八、课外阅读,拓展识字

课外阅读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通过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增加其知识储备。此外,通过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巩固生字,认识新的汉字,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九、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应该着力培养儿童热爱汉字的情感和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老师在引导儿童识字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地追求识字手段的新奇,忽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究汉字。此外,在教学中,需要始终坚持让学生热爱汉字,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升其识字的能力。利用这样有积极思维活动参与的识字过程,为学生今后学习语文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本文系莆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课题“语文学习任务群视角下低年级字词教学策略”(立项批准号:PTJYKT2306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