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是写作的“沃土”

2024-12-18王玉洁

家长·下 2024年11期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中写作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在中学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提升学生写作素养具有深远意义。教材中蕴含的丰富写作素材与典型案例,通过科学编排与系统设计,为写作教学提供了坚实基础。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深入研究部编教材写作资源的有效开发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写作水平,而且能推动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彰显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写作资源的特点

(一)文本资源内容和形式丰富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选录的范文涵盖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多种文体,体现了系统化的写作教学理念,这些精选范文在文笔、结构方面具有典范性,丰富多样的主题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写作资源与生活联系紧密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在内容设计上,注重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写作素材,把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等内容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提炼素材的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创新型写作任务的设计,突出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教材通过精心设置具有创意性的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探索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提升了写作表达的自信心,体现了新时代语文教育的创新理念。

(四)写作资源编排上颇具匠心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基于阅读教学设置写作训练内容,体现了读写联动的教学理念。在每篇课文学习后配备的仿写、续写、评论等写作任务,为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能力提升的实践平台,实现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的深度整合,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写作资源的开发策略

(一)立足教材,深入挖掘写作资源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一座写作资源宝库,需要通过专业化的教学设计与深入探究,充分发掘其中蕴含的写作价值,这些课文所承载的写作资源,为写作教学提供了丰富而扎实的基础素材。

以《济南的冬天》为例,老舍先生在文中勾勒出济南冬日的独特风貌,以细腻的笔触抒发了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怀,这种融景于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为学生写作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素材,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感悟情感内涵,鼓励学生在创作中注入真挚情感。老舍先生对描写手法的精妙运用值得关注,作品中关于济南山水、气候、人文的刻画,通过灵活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呈现出鲜活的艺术效果,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品析这些描写技巧的匠心独运,启发学生在写作中巧妙运用,丰富自身语言的表现力。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呈现了精妙的景物刻画,更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内涵。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描写,自然流露出对济南深沉的爱意,使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探究作品的情感表达技巧,感受其中蕴含的真挚情感,从而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准确传达个人情感体验。《济南的冬天》一文蕴含丰富的主题思想资源,为写作教学提供了有益启示。文章通过对济南冬季风物的细腻描绘,深刻展现了作者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如何把这份真挚情感融入文本,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捕捉生活之美,并在写作实践中真实表达个人情感体验。《济南的冬天》作为经典散文范文,拥有独特的写作资源价值,值得深入挖掘。教学实践表明,教师通过系统化解读文本特色,既能让学生掌握精妙的写作手法,又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力。教师立足教材进行写作资源开发,不仅体现了教材的示范功能,而且使写作教学呈现出鲜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二)整合资源,拓展写作资源的来源

部编语文教材作为基础性教学载体,写作资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教学智慧,积极开拓多样化的写作资源渠道。有效整合各类优质素材,既能丰富学生的写作视角,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以《紫藤萝瀑布》为例,作为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散文,《紫藤萝瀑布》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教学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赏析文本的语言艺术,探寻作者运用的写作技巧。通过对紫藤萝瀑布这一意象的细致解读,让学生领会作品所呈现的艺术美感。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现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写作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技巧。《紫藤萝瀑布》的写作指导环节,可融入系统的阅读策略。教师需要精心挑选一批聚焦自然风光、意境优美的散文、诗歌作品,指导学生品味其中的遣词造句和表达技巧。结合课堂读书沙龙的形式,鼓励学生展开深入的阅读分享与讨论,激发创作灵感,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数字化教学资源为《紫藤萝瀑布》写作教学开辟了新途径。借助互联网平台,教师能够查找丰富的紫藤萝图像资料和相关视频素材,让抽象的文字描写转化为具象的视觉体验,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景物特征,直观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细节描写的范例,还激发了其写作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关注优质文学网站,研读网络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篇章,有助于掌握多样化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教师需要重点关注资源利用的实效性,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资源的能力,有效防范资源浪费,通过多维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其创作潜能。

(三)创新方法,提高写作资源的利用效率

初中语文部编教材背景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写作资源的高效利用,构成了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

以《苏州园林》为例,教师立足教材特点,通过系统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写作训练,促进写作教学质量的全面优化。《苏州园林》写作教学时,情境教学为写作素材的积累提供了新思路。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展现了园林景致,并且可以引导学生沉浸式体验园林氛围,激发其审美感知,让学生能在视觉冲击和意境感悟中提升形象思维能力,丰富写作素材库。通过构建真实的审美体验情境,深化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为写作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合作学习为《苏州园林》写作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实践路径。教师通过设置“园林美景描绘”“文化元素融入”等主题讨论,引导学生分组交流探讨,实现写作技巧和思路的共同提升。学生能够通过思维碰撞获得多维视角,深化写作认知,开拓创作思路。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能提高写作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培养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立足文本中园林景观的描写,组织开展仿写、改写等写作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在借鉴经典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践。深度的文本转化训练能加深对原文写作技巧的理解,又能充分调动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写作风格。

三、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写作资源的运用

(一)写作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部编教材语文教学实践,写作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整合多样化的写作素材,构建生动活泼的写作教学场景,达成写作教学目标的优化落实。

以《木兰诗》为例,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为写作教学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科学合理地整合运用诗歌中的写作素材,教师能够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木兰诗》所展现的艺术价值在写作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解读诗歌中栩栩如生的描绘、鲜明独特的形象塑造和优美精当的语言表达,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把握写作技巧的要领。模仿学习与创新运用的过程,学生得以汲取古典诗歌的艺术精华,提升语言表达水平,最终实现写作能力的整体提高。《木兰诗》蕴含丰富的叙事元素,为创意写作教学开拓了崭新路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第一人称视角重构木兰故事,让经典文本焕发新的生命力。创新性的写作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加深学生对诗歌所蕴含情感与价值观的感悟。通过引导学生把古典故事与当代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激发创作灵感,推动创新性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木兰诗》中塑造的木兰形象立体饱满,为学生练习人物描写技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源。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独特性格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可以引导学生从外貌、性格特征、行为举止等多个维度展开描写训练,让学生掌握人物刻画的多样化手法。通过对木兰形象的深入解读与描摹,有助于学生把握人物描写的要领,提升塑造生动鲜活人物形象的写作能力。《木兰诗》作为部编教材中的经典篇目,独特的教学价值体现在议论文写作指导环节。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立足“忠孝两全”这一主题意蕴,精心设计议论文写作导引,引导学生立足现实生活,建构具有说理性的论证体系,提升学生的思辨品质,有助于在写作实践中达成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推动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写作资源在课外阅读中的运用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资源开发实践,课外阅读占据核心地位。教材之外的写作资源,构成了写作教学的重要支撑,为写作能力培养提供了广阔空间,呈现出独特的教学价值。

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这一阅读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教学价值,需要深入研究开发利用方法。立足课外阅读素材,构建系统的写作指导策略,对于增强学生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彰显了革命英雄保尔·柯察金不屈精神的文学杰作,是探索写作艺术的优质素材库。小说运用严谨的叙事结构,刻画主人公在革命斗争中的精神成长历程,彰显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品析小说的结构布局艺术,掌握文章框架设计要领,增强写作的条理性与系统性。小说所塑造的人物群像立体丰满,性格鲜明。保尔展现了不屈的革命意志,冬妮娅体现了纯真的人性光辉,朱赫来则彰显了革命者的智慧与胆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刻画的多种艺术手段,包括形貌描摹、对话表达、动作细节、内心活动等,帮助学生掌握人物形象塑造的技巧。小说中环境描写独具匠心,作者以精微的笔触勾勒出战场的硝烟弥漫与筑路工地的风雪交织,这些场景描写既为故事架构提供了鲜活背景,又巧妙烘托出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师应引导学生品味环境描写的艺术技巧,掌握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提升写作的审美价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质朴有力的语言特色,凸显了革命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小说中所体现的语言风格,既彰显思想深度,又富有感染力。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在写作训练时,学习运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方式,提升写作的表现力,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利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开展写作资源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教师可以借助读书交流会、读书随笔等多样化活动载体,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从学情分析出发,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精准把握每位学生的能力水准,为写作能力发展提供适切性指导。

(三)写作资源在写作评价中的作用

写作资源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发挥着双重价值,一方面作为创作素材库丰富着学生的写作积累,另一方面则为写作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参照标准。资源的多维度应用特征,凸显了教材编撰中对写作教学的深入思考,为提升写作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岳阳楼记》为例,这篇文章积淀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精湛的写作技法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文章的艺术魅力。在写作评价实践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篇古文的典范价值,发掘作为评价素材的独特优势,为写作评价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写作评价需要构建多元化资源运用体系,其中作品展示评析是重要环节。教师通过组织学生个人的文章与《岳阳楼记》进行系统化比较,让学生在对照分析中发现作品在语言运用、结构安排、思想境界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有助于学生明晰写作提升路径,找准能力突破方向。写作互评环节充分彰显了学生主体地位,以《岳阳楼记》中的写作技法为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同伴评价。通过互相品读作品,结合范文特色开展评析讨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拓宽了写作学习视野,激发了同伴间的学习互动,优化了课堂教学生态,营造了积极的写作学习氛围。写作教学评价应当注重个性化导向,教师在评价环节需要深入把握每位学生的写作风格、能力特征。通过精准评价,对学生写作中呈现出的独特性予以关注和引导,使评价建议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身写作现状,准确把握优点与不足,规划个性化的写作提升路径。

四、结语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开发与运用研究,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通过精准定位和深度开发教材写作资源,能够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能。写作资源开发与运用既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写作实践,又能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站在学科教育发展角度,该研究对于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语文教学改革探索提供了创新思路,有助于夯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