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学习中如何培养创意实践素养
2024-12-18马玘明
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不仅要依据教学目标教授学生美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因此,教师应在美术教学中,创设适合小学生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以创新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学习思考,并提出自身全新的学习见解。创新思维渗透到学习实践中,能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通过开展引导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思维素养
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美术教师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这一目标,创设适合小学生的美术教学方式。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与学习能力,引导式开展美术教学。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围绕美术学习内容自主学习,充分应用创新思维学习思考。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提出学习见解,并通过实践的方式,创作出个性化的美术作品。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深入反思: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具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如何对美术作品进行优化?针对这些学习问题改进与完善美术作品,通过学习思考与实践应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
例如,在教学《手捏玩具》时,传统小学美术教学大都是由美术教师主导的。教师会围绕美术教学内容讲解,并以统一教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实践。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思考,会让学生以单一化的学习思维思考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另外,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自主思考较少,会逐渐形成依赖的思想,难以进行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在新课改的教育发展趋势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思维素养,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些充满趣味性的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教师可围绕课本知识,教授应用手工胶泥捏制玩具的方法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习的方式,认真聆听教师讲解的每一个学习步骤。通过“听学思”的学习,学生可初步认知捏制玩具的方法技能。对学生而言,通过学习教师所讲解的学习内容,仅是停留在学与知的学习阶段,却未能达到练与用的学习阶段。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可安排学生学习实践任务,提供给学生一些手工胶泥,安排学生自主捏制各种玩具。由于教师并没有统一要求学生捏制相同的玩具,因此,学生会依据自身的想象与爱好自主捏制玩具。这样一来,学生可充分应用自身的想法捏制玩具,由于学生思维较为发散,一些学生会按照自己日常所玩玩具进行改变式捏制,从而形成玩具的创新;一些学生则会依据自身丰富的想象力,捏制出新奇古怪的玩具。当学生捏制出玩具粗坯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从美术视角看,自己捏制的玩具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可通过观察研究,围绕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完善。接下来,教师再让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对所捏制的玩具进行创新。学生可通过外形方面的创新、实用功能的创新、色彩的创新,使自己所制作的泥玩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实用性,并能在美术作品当中充分展现创新思维。教师可立足于此,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如此才能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有意识地应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思考与美术创作,从而在美术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
二、充分应用学习实践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相对薄弱,学生学习思考时,大都会存在学习思维单一化、固定化的特点,难以利用创新思维进行学习实践。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应用学习实践方式,创设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融入学习实践,动手动脑地进行学习思考。对小学生而言,学习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使其能将美术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让学生基于理论学习所获得的美术知识,通过实践应用的方式转化为美术技能。
例如,在教学《大自然多美》时,为拓展学生的美术学习思维,教师可充分应用学习实践的方式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应基于“大美术”视角,通过教学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懂得美术源自生活,美术是现实生活的体现。要想学好美术,就必须具备“大美术”的视角,走进现实生活进行学习实践,在生活中感悟生活之美、艺术之美。以此引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深入思考,不断拓展自身的学习思维,深度地学习美术知识;其次,教师可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利用自然物的色彩、外形、质感等进行美术创作,以剪贴、插接、组合的方式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学校小花园与绿化带,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安排学生以学习实践的方式制作“树叶画”,教师可让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各种树木树叶的特点,并围绕树叶的形态美、色彩美、质感美,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学生通过制作树叶画的方式,获得艺术体验。最后,教师可安排学生利用各种树叶制作出具有自身创意的树叶画,由于小学生较为缺乏创造性思维,在进行树叶画创作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以什么样创作视角进行树叶画的制作,也会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创意、拼接方面的思维阻碍。因此,教师可依据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树叶画具有什么美术特点?在树叶画当中如何体现出美术作品的形态学、色彩美、质感美?如何从美术的视角展现大自然的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能有意识地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学习思考。学生可据此打破固有的思维认识,将原本所认识的几种树叶画认识,转变为多样化的树叶画认识。一些学生甚至利用剪切的方法,创作名为“动物之家”的美术作品,剪出不同的小动物形象,学生会按照小动物的形态,结合树叶原来的颜色进行形态与色彩的搭配。如,学生会利用红色枫叶剪出枣红马的动物形象,利用黄色的树叶,剪出小黄鸭的形象。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能拓展自身的学习思维,还可以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去认知、了解美术知识,并能以创造性思维学习思考,并在美术学习实践过程中,通过创作出创新性的美术作品,体现出自身的学习思维。在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教学时机,适时地给予学生学习指导,拓展学生学习思维。如此,学生能较好地进行美术作品创作,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
三、应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具有感性思维的特点,美术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应依据小学生这一特点,采用适合小学生的美术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在构建高效美术课堂的同时,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并在学习中有效地应用创新思维,深入全面地进行美术学习。教师可通过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美术知识,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从两个学习维度增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让学生通过线上学习的方式,进行高效的美术学习,在直观化学习的前提下,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而线下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内化美术知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团圆的月饼》时,为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美术学习,教师可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开展美术教学。在线上教学环节,教师可通过播放多媒体教学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现与月饼相关的知识,学生通过观看来学习了解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月饼制作及食用的习俗等,学生可以认识到月饼既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又是一种民俗文化。如,教师可指导学生制作小熊套装月饼,在外形方面,用自制模具压制出小熊的外形。在色彩方面,以咖啡色、黑色色系为主,展现出棕熊、黑熊的颜色。另外,学生还可将小动物套装月饼摆放在一起,形成可爱动物月饼的图案形象。这样的月饼,从外形、色彩方面而言,与传统的圆形月饼截然不同。正是因为有了不同,才能较好地体现出学生的创意思维。即学生可应用创意思维,有效地突破自身的思维定式,摆脱思维定式的影响,从而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搭配一些塑卡纸、小房子、小轿车等,与各种小动物月饼搭配在一起,配合简要的文字描述。创作出具有故事情节的月饼美术作品。通过美术作品创作,可让学生懂得美术学习并非只有一种固定的学习模式,美术作品创作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在美术学习中通过充分应用创新思维,可立足于多元化的美术视角认识美术知识,并在学习实践中用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的方式展现美术作品,以美术作品的新颖性、创造性,凸显美术作品的艺术张力。美术创作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具备创新思维的基础上,升华为创意实践素养,使学生在美术学习实践中能基于宏观视角看待美术学习。在学习中,学生能提出自身的美术见解,并以所创作的美术作品彰显自身的美术见解,体现美术审美意识,从深层次上展现自身对美术学习的认知与感悟。
四、应用拓展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深度美术学习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构建高效美术课堂,应以拓展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美术学习。教师可深入剖析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充分发掘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活元素。通过应用拓展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将美术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可在美术学习中,充分调动自身的生活认知与生活实践经验,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进行学习实践。让学生在整个美术学习过程中,融入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情境进行学习体验,使其能学习到更多的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
例如,在教学《月亮,你好》时,首先,教师应剖析本课教学内容,教授学生认识月亮的基本知识,了解月亮的形状、盈亏变化等。通过观察夜晚的月亮景象,体会月亮之美,创作月亮夜景画。美术教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因此,教师不应采用传统的课堂美术教学法,而应通过拓展式教学的方式,将美术课堂延伸到现实生活,让学生能进行生活化的美术学习。这样不仅能有效降低学生美术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与掌握美术知识,还能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充分发挥丰富想象力,创作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美术作品。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要让学生理解与掌握月亮的形状、盈亏变化等知识,并据此绘制月亮夜景画。在拓展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在家中利用望远镜观察夜晚的月亮形状,以及一段时期月亮盈亏的变化情况。教师可安排学生以摄影的方式,拍摄清晰的月亮照片,并对照月亮照片以素描绘画的方式进行绘画。这样让学生以美术绘画的方式,绘制出有关月亮的素材图。其次,师生之间可共同创作“月亮盈亏”的渐变情境绘画,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学生在一段时期内所拍摄的月亮盈亏变化情况,并将其制作成月亮盈亏变化情况的GIF动态图,动态化地展现月亮盈亏变化情况。学生可根据所看到的视频图像,绘制出月亮盈亏变化图,通过分别绘制月亮的素描图与月亮盈亏变化图,学生能学会绘画简单的月亮图。基于此,教师可安排学生创作相对较难的月亮夜景画。学生可在创作月亮夜景画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月亮夜景画。最后,学生可自行选择绘画方式,以彩笔画、水墨画等绘画方式进行绘画。在学生进行绘画构思时,会充分发挥出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充分结合天文学知识,应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表现方式,展现浩瀚星空中的月亮与星星之美。同时,学生也可在所绘画的图案当中赋予一些自身喜爱的美术元素,使之能体现出自身的美术创作特点。学生之所以能在美术作品中较好地展现自身的美术创作特点,是由于在美术构思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应用自身的创意实践思维,创意构思一些全新的天文、美术元素。如,有的学生会在绘画时画上一些身穿宇航服的小朋友在月球上,与我国民间传说月亮上的玉兔一起快乐玩耍的画面;有的学生则在月球上用彩色的字体写上“月球欢迎地球小朋友的到来”;有的学生在月亮周围绘画出五彩缤纷的星座,并题写“璀璨星河、大美月球”的字样。这样的绘画构思较为新奇,不仅让整个绘画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还展现出学生自身的美术认知与美术功底,以及对绘画作品的艺术诠释。
学生所绘制的独具特色的美术作品,能以美术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现月亮之美,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掌握美术的知识与技能。教师通过拓展式教学,可引导学生拓展美术学习领域,将美术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起紧密联系,通过渗透生活元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美术知识,由易到难地逐渐深入美术学习。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给予学生学习启发,并在学习中进行丰富想象。在美术创作中展现自身独有的美术特色,在增强学生美术学习自信心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美术学习。
五、结语
总之,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意实践素养,美术教师应依据小学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创设多样化的美术教学策略,积极引导学生以学习实践的方式,进行创造性学习。让学生能逐渐培养起创意实践素养,使其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逐渐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