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24-12-18黄嘉彬

家长·下 2024年11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幼儿的能力和才干来自他们的指尖,自然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精心设计的户外环境是幼儿科学探究的乐园。”培养幼儿劳动能力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种植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幼儿与植物、泥土、水以及各类工具相互作用的过程。为此,有条件的幼儿园应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开设种植活动方面的劳动教育课程。幼儿教师在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应放手让幼儿自主选择种植的内容,以此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欲望;可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获取、储备相关的劳动知识;引导幼儿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其在劳动中积累宝贵的经验;鼓励幼儿亲手种植和管理,培养其养成好的劳动习惯;通过成果分享,让幼儿体验到通过劳动获得的成功与喜悦之情,也让幼儿在种植活动课程中形成爱劳动、惜成果的想法,进而养成尊敬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为让幼儿体验田园生活和劳动收获的快乐,单位幼儿园规划开辟了劳动实践基地,将种植与采摘实践活动相结合,深化劳动教育。一个好的劳动基地应适合孩子体验耕种、认知作物,培养孩子动手能力、认知能力、思考能力等,这是孩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劳动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本文以主题种植活动《拔萝卜》为例,在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探索过程中围绕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自主选择,激发参与劳动的欲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儿在各项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当之无愧的好老师,当幼儿的兴趣点被及时捕捉到,生成的活动才会变得有价值。为了让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种植活动,点燃幼儿的劳动欲望,在开展种植活动前,教师组织幼儿对“你想在班级的植物角种什么?”进行讨论。

以主题种植活动《拔萝卜》为例,在师幼谈话互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对蔬菜的呼声很高,如:萝卜、西红柿、青菜、茄子等,特别是萝卜。班上的小朋友非常喜欢表演《拔萝卜》的故事。表演结束后,小朋友很向往拔真正的萝卜,于是追问教师:“我们也想拔萝卜,拔真的萝卜”“我们想种个大萝卜,让大家一起拔”“我们想试看看萝卜是不是不好拔”等,一个一个美好的愿望在孩子心中发了芽。经幼儿讨论后以投票的方式得出票数最多的结果,并结合考虑秋季作物的生长条件。最终在幼儿浓厚兴趣和探索欲的推动下,生成了主题种植活动《拔萝卜》。教师回复小朋友一句:“没问题,安排上!”幼儿在教师积极的回应下,踏上了与萝卜共同成长的愉快种植活动。

在上述案例中,为点燃幼儿参与劳动的欲望,教师将选择种植内容的权利交给幼儿,充分调动其劳动的积极性,让幼儿成为活动真正的“主人”。幼儿园的种植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在劳动种植园活动中,教师要选择幼儿们喜欢的种植品种(种子或者菜苗)进行劳动实践。要想提高幼儿种植活动的积极性,教师需要从种植活动周期性长、实践性强、内涵性广的特点去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劳动实践成为培养幼儿劳动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手段。

二、形式多样,储备丰富的劳动知识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从种植活动劳动教育课程的长周期出发,制定合理的、科学的、系统的、多样的活动方式,让幼儿参与不同的种植劳动教育阶段,丰富他们参与种植活动课程的乐趣与体验,极大地满足不同幼儿的心理需求或情感需求。为此,在种植活动开展的前期,教师应坚持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引导幼儿“打有准备的仗”,采用多种策略来支持幼儿储备、完善相关的劳动知识。

在主题种植活动《拔萝卜》中,解决好“种什么”问题后,幼儿又将面对“怎么种”的问题。首先,教师可先下发“萝卜种植调查表”,帮助幼儿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查询、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充分认识和了解萝卜的种类、特征、种植前的准备工作、种植要点和方法、种植的步骤、养护的注意事项以及作用等,提前做好种植、养护计划。其次,教师可在阅读区投放《胡萝卜种植记》《我们是园丁》《它们是怎么长出来的》《胡萝卜种子》《大块头萝卜》等绘本,让幼儿在阅读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养护要点。最后,教师可通过开展集中活动《我发现的秘密》结合拍摄萝卜照片、视频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对比,对其发现的内容使用简单的图形符号进行记录。这个过程不仅帮助幼儿丰富了萝卜的相关知识,而且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积累了种植萝卜的经验。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组织幼儿通过填写调查表、共读绘本故事以及集中教学等方法来丰富幼儿种植萝卜的相关知识,为主题种植活动《拔萝卜》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种植活动《拔萝卜》整个课程过程较长,教师在实际开展中需要融合家园合作的方式,诸如萝卜种植调查表的填写,家长需要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教导;在幼儿绘本学习中也需要家长参与阅读。在本次种植活动课程中,教师需要从家园合作的实际出发,让家长参与必要的阶段性活动,让幼儿在园、在家能接受多样化的教育内容。

三、自主探究,积累宝贵的劳动经验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在种植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种植过程及养护方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大胆地猜测问题发生的原因、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主动尝试验证,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幼儿提升劳动技能,获得劳动经验。

以主题种植活动《拔萝卜》为例,在经过教师对土壤进行开垦、松土后,幼儿自由分组,挑选不同种类的萝卜种子进行播种。大约半个多月的时间,播种下的萝卜种子都陆续长芽了,细心的幼儿还观察到部分没有任何动静的种子,有的地方长芽多,有的地方长芽少,甚至有的地方都不长芽。是什么原因致使这些萝卜种子发不了芽呢?

幼儿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会“追查到底”。针对那些没有任何动静的种子,幼儿对此展开了分析和讨论。有的幼儿认为:“可能是水浇水太少,把种子渴死了”;也有幼儿觉得“可能有的种子长得比较慢,有的种子质量不好导致不能发芽”;还有幼儿猜想“可能是播种的方式不对,影响种子生长”等原因。在分析和讨论后,幼儿进行了各种猜想和假设:“假如我们把其中一块没发芽的土壤再多浇点水,过些天再瞧瞧”“假如我们尝试把撒进土壤里的种子再翻出来,看看种子是否有被破坏”“假如我们重新进行不同方式的播种,记清楚哪一部分是用挖坑填种子的,哪一部分是把种子直接撒土里的,过段时间对比一下发芽情况”……为了验证以上各种猜想和假设,幼儿决定进行实验。通过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喝饱水的种子可以快速出芽;为了保证能正常发芽,应挑选饱满、光滑、无破损的好种子来播种;对于萝卜种子的播种方式,撒播更优于点播。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增强了幼儿的劳动意识,同时使幼儿积累了宝贵的种植劳动经验。

在上述劳动教育案例中,教师在整个幼儿自主学习探究中仅作为支持者、引导者角色,教师不干预幼儿的探究活动,让幼儿能有广阔的探索空间。幼儿从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猜想、验证猜想以及找到答案,通过这样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提升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劳动经验。

四、亲历管理,加强劳动习惯的培养

《纲要》中指出“应当多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发展幼儿多方面能力”。从幼儿种植的不同植物来看,幼儿参与种植的某种品种不是短暂的,因而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短暂的,这就使植物生长周期与幼儿良好习惯养成周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通过动手实践,幼儿能尝试各种劳动材料和工具,积极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应全程参与种植,在教师的引导、辅助下亲手种植、养护及采摘,让劳动充实幼儿的活动,用劳动提升幼儿的精神力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在主题种植活动《拔萝卜》中,种植萝卜活动前,教师让幼儿自由分组,选取不同种类的萝卜种子进行种植。在完成种植后,每组的幼儿自行协商,每周五天由不同的幼儿轮流对萝卜进行“照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用眼、用心去关注萝卜的生长情况,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在观察记录本上。在记录完成后,幼儿分配好各自承担的养护任务:进行了浇水、施肥,锄草、抓虫等工作,并且幼儿相互探讨了养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每一次对萝卜观察、照顾、讨论中,幼儿的良好的劳动习惯逐渐养成。教师需要拍摄一些幼儿劳动过程视频,将其整理成能在多媒体播放的视频,看到幼儿手持不同劳动工具的画面,有效地让幼儿掌握劳动技能与方法,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从而提高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效果。

在上述案例中,幼儿在亲自种植、定期养护的劳动中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并付出了时间、精力、体力等,从而学会用心照顾、耐心等候。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形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

五、成果分享,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大自然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活教材,在种植活动中,幼儿能走进、亲近大自然,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获得丰富的成果并体验成功的喜悦。收获时节是幼儿种植时最为期待的,幼儿通过种植、养护等各种劳动实践,将收获的劳动成果进行分享,这是对幼儿劳动能力极大的肯定。

在主题种植活动《拔萝卜》中,时间过得真快,在孩子们的精心照顾下,萝卜已经长大了。小朋友兴奋地跑来告诉教师:“萝卜长出来啦,我们可以拔萝卜啦!”通过观察,发现萝卜的叶子长在地面上,萝卜的果实长在土地里。有幼儿提出:“要怎么拔出来呢?”“用什么方法拔萝卜呢?”等问题。志志认为:“萝卜的叶子像它的辫子,抓住萝卜长长辫子,用力拔,嘿哟嘿哟拔萝卜。”壮壮提议:“用铲子把萝卜边缘的土松一松,再一点点挖出来。”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试一试了。于是大家纷纷撸起袖子准备拔萝卜,比比谁拔的萝卜又快又多。小朋友们弯下腰,小手用力攥住萝卜叶子的根部,铆足了劲,嘿呦!嘿呦!用力拔起!种植园里不时地响起一阵阵惊喜的欢呼声和开心的笑声,“拔萝卜,拔萝卜,嘿呦嘿呦拔萝卜”真是应了《拔萝卜》的故事情节。这片小小的萝卜地,成了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鲜活教材!

看着已经成熟的萝卜,孩子们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他们能够运用已有经验寻找拔萝卜的方法。如,有的幼儿发现:“萝卜埋得深,就要用力拔”;有的幼儿发现:“萝卜埋得浅,轻轻一拉就拔出来了”;还有的孩子发现:“个头大的萝卜难拔,个头小的萝卜好拔”在拔萝卜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相互合作;学会了使用各种种植工具:播种、施肥、浇水、除草、捉虫等工具;学会了先用铲子把萝卜边缘的土挖开,然后再拔萝卜的技巧……孩子们唱着“拔萝卜”歌谣,使出吃奶的力气拔着。当萝卜拔出来的时候,他们还发现许多秘密:如,有的萝卜叶子长得壮而大,萝卜却并没有想象的大;有的叶子不起眼,萝卜却不小!在上述案例中,当幼儿亲手拔出种植的萝卜并相互分享时,他们不仅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果实被教师认可,而且劳动后的光荣(一种劳动精神价值)在其心里油然而生。在他们参与拔萝卜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他们拔萝卜的技巧或方法,完全由他们自主探索,他们无论是结合自己的经验还是《拔萝卜》故事情节或动画片等,还是与同伴进行合理地交流、讨论,都解决了拔萝卜的难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直观地体会到拔萝卜的艰辛,感受到劳动果实收获的不易,也感受到遇到问题一起交流、讨论解决的重要性,从而感受到劳动创造快乐。

六、幼儿园种植活动劳动教育的启示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在幼儿园种植劳动过程中,幼儿不仅需要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要动手劳作去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幼儿园开展自然劳动教育活动不仅能让孩子感受体力劳动带来的快乐、体验自然赋予人类的美与收获;还能增强孩子对自然劳动教育的认同感和幸福感。“劳动教育促成长,绿色种植享收获”是一个富有深意和价值的主题。它强调了劳动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并提倡通过绿色种植的实践来享受劳动带来的收获和喜悦。绿色种植是一种环保、健康、可持续的种植方式。通过参与绿色种植活动,幼儿可以学习到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种植技巧,可以了解绿色种植的重要性和意义,还可以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多方面的能力。

七、结语

综上所述,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幼儿的劳动教育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其目的是点燃幼儿参与劳动的欲望,逐渐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引导幼儿丰富、拓展、积累相关的劳动经验,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劳动技能,加强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幼儿深刻地感受到劳动的辛苦,成果的来之不易及劳动的成功与喜悦等。幼儿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快乐、满足、信心等积极向上的情绪,潜移默化地养成幼儿优秀的品格,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