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超乎课堂,兴趣源于实践
2024-12-18王雅丹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核心素养”这一教育概念,要求教师应重点培育学生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并指出这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保证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适应个人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小学英语教师要逐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本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性格特征、认知水平等,采取有效措施,在鼓励、引导与帮助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培育其核心素养。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兴趣导向性,天性活泼好动,英语教师只有让课程走进学生心中,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契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能动地参加实践活动,在有趣、立体、生动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能力。英语教师应基于本学段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体现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功能,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语言能力、文化知识、思维能力、良好习惯的学生,为学生终身学习、健康成长、适应未来社会奠定基石。
一、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意义
英语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趋势逐渐增强的背景下,英语学科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显著提高,英语作为语言工具被教育界重点关注。小学英语位于启蒙教育阶段,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国际化发展。英语教师应基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导向的特点,组织实施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改进、创新英语教学方法与模式,提升英语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性,吸引学生对英语知识、实践活动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口语交际、活动探究的兴趣。这样不仅能降低学生英语学习的抵触心理,还能让学生通过实践应用,练习口语发音、交际能力,发展其核心素养,对学生学习知识、实践应用、人生成长都具有实际意义。
(一)激发学生兴趣
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真切的参与感、体验感和成就感,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互动性、情境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活动参与和体验的机会,以有趣、互动、活跃的实践活动,承载学生知识学习、技能练习以及合作探究等学习过程。鉴于小学生的学习行为等容易受到个人兴趣的影响,若学生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则能主动认识、探索该事物;反之,学生不仅无法主动认识、探索事物,甚至还会出现抵触心理。因此,激发并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必要。
教师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如,引入角色扮演游戏,鼓励、引导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参演英语话剧,以更加真实的体验和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并通过适当的引导、辅助,将学生代入活动情境,让学生产生快乐、有趣的体验,激励学生自主、能动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换言之,教师引入趣味元素,创设立体、互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英语学习、活动参与的兴趣,以有趣的方式,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抵触心理,将活动作为学生知识学习、记忆巩固、实践应用的重要载体。
此外,教师采取有趣的方式,组织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并获得快乐的感受与体验,不仅能短暂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这一兴趣逐步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知识、练习口语发音、阅读英文书籍的兴趣爱好,成为学生长期性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促进实践应用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理解等能力都处于较低水平,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大多停留在知识输入阶段,缺少对知识与技能的思考、内化与应用。学生对英语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停留在浅层,并未完全消化英语知识,很难形成长期的记忆效果。同时,我国英语教学长期面临“开口难”的困境,学生由于害羞、内向、不自信等心理的影响,英语学习大多停留在“书面英语”层面,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较差。
小学英语教师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以有趣的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口讲英语”,为学生提供读英语、说英语的机会与空间,让学生在产生兴趣与成就感的过程中,逐步消除学生的“羞耻”“自卑”心理,以实践活动承载学生英语知识内化、英语技能练习,将英语知识与技能内化到学生的知识体系、语言能力。
(三)发展核心素养
相较于传统阶段单纯以知识教学为主的英语教学课堂,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转移了教师“教”、学生“学”的主阵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与机会,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这样不仅为学生知识学习、口语发音练习、口语交际等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还能逐步将学生感受到的快乐体验转化为学生自主、能动学习英语的动力。
有趣、快乐、活动的活动氛围,给予了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善学生英语学习的环境,不仅能逐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能力,而且能在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激励其主动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并持续性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环境、人生成长奠定基石。
二、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策略
在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培育的任务要求下,小学英语教师要实现预期教育目标,应充分考虑本学段学生的能力水平、认知水平,重点关注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兴趣爱好,将激发并维系学生兴趣贯穿英语教学全过程。与枯燥、沉闷的英语课堂相较,综合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亲身参与的机会,营造趣味、活跃的活动氛围,推进英语教学形式的改进与优化,在激发学生兴趣、深化实践体验、发展核心素养方面均具有实际意义。小学英语教师设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应着眼于活动前、中、后三个环节,围绕学生兴趣的激发与维系,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创建英语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深刻、有趣的学习体验。
(一)基于学生兴趣,做好活动准备
学生的年龄越小,其认识、探索世界的行为就越容易受到个人兴趣爱好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启蒙的关键时期,其学习、探索等行为受到个人兴趣的控制较明显。首先,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组织综合实际活动之时,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重要依据,在全面调研、充分考虑全班学生兴趣爱好与行为需求的基础上,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实施的方向,确定活动形式与主题。为了满足各年龄段学生英语学习、活动参与的需求,活动应允许各年龄段的学生自主选择比赛的形式,以柔性规定的方式,降低各年龄段学生活动参加的难度,并让其在自由选择与发挥的过程中,感受到英语歌曲、话剧、诗歌、文章的魅力。其次,教师与学校加大对各类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宣传、网络宣传、海报宣传、教学宣传等方式,尽可能让全校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并采取措施,鼓励、引导学生报名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拓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覆盖范围,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更加新颖、有趣的方式与途径。最后,各班级的英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有效途径,将诸如“英语口语大赛”等综合实践活动宣传给学生之后,发掘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闪光点,给出合理的建议,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实践活动,并在学生确定报名项目之后,从专业角度,支持、帮助学生选择并排演表演曲目。
例如,在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下,五年级某班级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赛,选择了难度较大的趣配音影片《功夫熊猫》,小组投票从电影中选出某个片段,将时间控制在3~5min,确定口语大赛的参赛内容。在此之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功夫熊猫》的影片资源,并将其上传至微信群和教室多媒体教具上,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播放影片选段,让影片中各种角色形象深入学生心中,逐步提升学生对角色形象、语言特点的认知水平,为学生理解人物、融入感情进行片段配音练习提供基础。教师经过观看影片、分析人物,明确本篇的语言体现美式幽默,语言具有简洁、通俗、个性、夸张的特点,不同角色的性格不同,其语言风格与特点也不同。在口语大赛准备期间,英语教师发挥专业智慧,帮助学生分析、体会不同角色的语言风格,指导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英语配音,在保证英语口语发音正确的同时,尝试将角色的性格特点、语言特点通过配音展现出来。教师作为参赛指导老师,应参与学生赛前练习全过程,或直接指出学生口语发音、情感体现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或鼓励学生观看原影片,自主、互相纠正错误的英语口语发音。
(二)培养全球意识,发展核心素养
教师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推进英语教学方法改进、模式创新,更加贴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成长规律、学习能力与兴趣爱好,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入手点,组织开展英语口语大赛、话剧比赛、文化知识竞赛等多种综合实践活动,以热烈的竞争氛围,激励学生主动报名参加实践活动,以活动的真实体验,承载学生知识学习、记忆巩固与应用的学习过程。英语教师强调英语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特点,致力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以有趣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核心素养,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同时,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小学学校和社会的配合下,英语教师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彰显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核心素养。例如,在学校举办的“英语口语大赛”中,六年级某个班级的学生,在经过英语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之后,选择动画片《疯狂动物城》为英语配音的比赛内容;并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通过赛前准备,确定配音片段“闪点名场面”,创设“车管所查信息”的配音情境,在观察角色说话距离、对象、神态、情绪的过程中,了解Nick、Judi、Lightning三个主要角色的语言内容、速度、发音方式以及说话的语气、表情等,在赛前准备环节,为其在校园英语口语大赛的舞台上展现英语口语风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比赛期间,学生作为幕后配音选手,准备好参赛视频片段,根据屏幕上的影片进度,展示全组的练习结果。
Nick是一种不急不躁、成熟稳重的角色,Judi警官是一个初出茅庐、充满理想抱负、性格活泼急切的角色,Lightning是车管所的员工,其语言缓慢、重复且反应较为迟钝,三个性格、语言风格等均不相同的主要角色在影片中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是《疯狂动物城》这部影片的亮点之一。学生在比赛时,需要处理好激动、紧张的情绪,将赛前准备成果呈现出来,为小组、班集体争取荣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美式幽默,不仅读准台词,通过配音,将角色的性格特点、情绪等表达出来;而且应掌握影片创作地的文化、风土习俗等,要了解影片内容、角色特点,使自身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等均得到发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良好习惯
在小学英语教学环节,教师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创新教学形式,通过适当引导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自主、能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以“趣味英语”促进学生学习,降低小学英语“教”与“学”的难度,对学生英语学习、核心素养发展尤其重要。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具有趣味性、真实性以及体验化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获得真实体验的过程中,学习、巩固并应用知识。英语教师与学校除了组织开展形式有趣、体验真实的英语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参加英语竞赛的机会,提供知识与技能学习、练习的过程;还应与家长联合起来,构建家校合育模式,拓宽学生知识实践应用、综合活动参与空间。
信息技术在家校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与家长依托钉钉课堂、微信群等平台,进行便捷的沟通,相互反馈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英语教师将学生参加校园英语口语大赛、课堂学习各环节取得的成效反馈给家长,指导家长充分利用家庭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在小范围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鼓励学生学英语、讲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意识、文化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思维品质等。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Unit 2 My family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将本单元涉及的词汇、短语、句子等内容以及学生课堂小测结果上传至微信群,帮助家长了解学生本单元学习情况,为家长在生活中持续性引导学生英语学习提供基本依据。教师向家长推荐动画片《Peppa Pig》以及英语配音软件“趣配音”,鼓励家长利用家庭时间,与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并模仿动画片中Peppa的语言特点、表达方式等,以有趣的亲子互动,为学生提供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更多的机会。
三、结语
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以“核心素养”为核心,小学英语教师应围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方面素养,开展教学工作,培育并逐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奠定能力基石。英语教师应基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认知规律与能力水平等,联合学校、社会、家庭举办各种丰富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前、中、后三个环节做好各项工作,创新英语教学形式,激发并维系学生活动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获得真实、深刻、快乐体验的同时,学习、记忆、巩固和运用英语知识与技能,培育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持续学习、身心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