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4-12-18张春梅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全面启动,面对全新的高考模式,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改革的新要求。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要求,新高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而且强调对学生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一背景下,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以教材课文为核心,围绕特定的主题或写作技巧搜集相关的文章,组成三篇及以上的文章群,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阅读任务,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把握课内文本,有效锻炼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新高考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价值
(一)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能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通过群文阅读,能迅速掌握同一类型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特点、写作技巧,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在群文阅读中,学生可以在教师讲解其中一篇或两篇文章的情况下,基本了解这一类型的文章结构或写作技巧,进而通过阅读其他同类文章,对文章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巩固自己所学的新知识,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起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大量的群文阅读后,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多方面语文素养,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促进结构化思维的培养
培养结构化思维,能帮助学生快速处理阅读过程中的复杂信息。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能促使学生对比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之间的关联和差异,进而形成对知识结构化的认识。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运用结构化思维的方法去理解整合文本信息,如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浏览、略读和跳读等阅读方式,快速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或教授学生运用演绎、归纳、对比和举例等结构化思维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整合。通过在群文阅读中实践使用结构化阅读方法,使学生逐渐形成结构化思维。
(三)拓宽阅读视野,丰富精神世界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阅读多篇相关联的文章,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量。群文阅读使学生的阅读素材不局限于教材中的课文,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不同主题、不同风格、不同作者的文本,可以增加学生阅读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对不同类型文本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并且大量的阅读实践还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群文阅读中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貌、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群文阅读,学生还能充分感受文字的魅力,领略到文学作品的独特韵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更加善于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新高考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围绕主题筛选文章,强化文本鉴赏与解读能力
新高考背景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的重点,其中文本鉴赏与解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群文阅读则是培养学生文本鉴赏与解读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强化文本鉴赏与解读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意图。同时,学生还能在阅读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批判性分析和创造性表达,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围绕主题筛选文章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前提,通过选择具有内在联系的文章,能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同一主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需要研读课文,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意图,以此确定课文的核心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主要事件、情感线索或思想观点等,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清晰的认知框架。例如,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祝福》,讲述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压迫,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无情。因此,教师可以围绕“女性命运”的主题来筛选相关文章。筛选的文章应来自不同的作者,或具有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背景,以便学生能接触多元化的信息。比如,选择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节选),在这一文章中,窦娥的悲剧命运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以及女性在追求公正和尊严时所面临的巨大困境。巴金的《家》也可以作为群文阅读目标之一,其中的梅表姐和瑞珏等女性形象,描述她们在封建家庭中的遭遇和反抗,也反映了女性解放的艰难历程。这些女性形象,都是旧社会女性的缩影,反映了封建礼教下激烈的社会冲突,以及青年一代对封建制度的反抗和觉醒。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帮助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认识社会,还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其次,选定文章后,教师需设计一系列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文本,帮助他们内化新知,从多角度把握文本内涵。例如,从语言风格上,分析不同作品对同一主题描述的方式。《祝福》的语言简练而深邃,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和描绘场景,使该主题的表达显得更为深沉和含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逐渐体会到祥林嫂命运的悲惨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窦娥冤》的语言则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通过激烈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对话来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使读者在阅读时的感受更加强烈。《家》的语言则更加细腻和抒情,通过细腻的笔触来描绘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读者通过了解人物内心的挣扎和追求,逐渐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有助于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和文学素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去分析文本,能深化他们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与思考。同时,通过比较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点,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群文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通过对比不同作品之间的观点、立场和写作意图,学生可以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观点。
(二)细化导学任务设计,提升阅读策略与技巧
为了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提升学生的阅读策略与技巧,对于帮助学生更快地定位关键信息、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以及提高解题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与技巧,能帮助学生快速从大量文本中获取重要信息。通过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如批判性阅读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可以通过细化导学任务设计,引导学生有序、高效地开展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理清阅读思路,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设计导学任务时,应明确阅读目标,即希望通过群文阅读锻炼学生什么样的阅读策略与技巧。再根据阅读目标设计针对性的任务,如提取关键信息、分析文本结构、理解作者意图等。这些任务应具有层次性,从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也要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并结合教材文本,示范如何运用这些策略,进而鼓励学生在导学任务的引导下,自主将这些阅读策略与技巧运用于群文阅读。例如,在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能从新闻类文体中提炼出关于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键信息,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比较不同文章的异同,进而掌握新闻类文体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或表格来整理信息,以此直观地观察各文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师可以选择同一单元的《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和《“探界者”钟扬》三篇新闻评论作为群文阅读素材,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细化导学任务设计。任务一:每组分配一篇文章,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初步了解内容,并标记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主要论据及使用的论证方法。任务二:小组内分享各自提取的信息,通过讨论达成共识,确定每篇文章的核心要素。任务三: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可以适时引导,确保提取的信息准确全面。任务四: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或表格,列出三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析它们如何围绕“工匠精神”这一主题展开。任务五:记录每篇文章的主要论据类型(事实论据、理论论据等)和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并在小组内探讨其有效性。任务六:将以上内容整合起来,鼓励小组进行跨文章比较,讨论其在各个方面的异同,深化对新闻类文体理解。任务七:总结新闻类文体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并为每一小组分配一个相关主题的真实新闻,要求学生写一篇新闻评论,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个人阅读、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等导学任务,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每篇文章的中心论点、主要论据及论证方法等,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新闻类问题的认识,并在群文阅读中锻炼相应的阅读策略与技巧。同时,通过跨文本比较,学生能够发现不同文章在论述角度、论据使用等方面的异同,深化对新闻类文体多样性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通过获取多篇文章中的关键信息,还能提升学生的信息提取和整合能力。写作任务则使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强化。
(三)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文化传承与理解力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传承,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精髓的深入了解,进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起坚定的文化自信。群文阅读中渗透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道德品质等综合素养。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作为深化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力的有效方法,通过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内涵,促使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增强传承文化的意愿。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古诗文、经典名著等文本,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例如,在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劝学》和《师说》的课文阅读中,荀子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上强调了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群文阅读教学相结合,不只为学生讲解古诗文的含义、古今异义词的认识等知识,还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通过群文阅读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逐渐内化为自己的潜在思想。
教师选择《师说》和《大学之道》作为群文阅读的素材,进行群文阅读前,教师需先明确群文阅读的目标。由于三篇文章都与学习相关联,因此将“理解学习真谛,传承优秀文化”作为本次群文阅读的主要阅读目标。首先,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内容。在《劝学》中文章开篇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引入学习的重要性,并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应保持主动性和持续性,阐述了学习是个人成长和进步的重要途径。在《师说》中,文章主要阐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强调了师道尊严和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并利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圣人无常师”的道理。《大学之道》阐述了个人学习与修身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培养品德、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
其次,在浅层阅读文章后,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三篇文章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学习应采取的方法和态度。三者论述的侧重点具有一定的差别,《劝学》侧重于强调学习的积累和方法,《师说》侧重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大学之道》在学习方面的论述更侧重于读书的目的。基于三者异同的分析,可以将主题归结于“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面对学习”,无论是荀子强调的积累与方法,还是韩愈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或是曾子提出的读书与教养的关系,共同体现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进而培养自身内在美德”的传统思想。
最后,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传统思想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深化文化传承与理解力。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口头汇报、辩论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探讨尊重教师、珍惜师道传统的现代价值,并分享怎样通过阅读将文章中的优秀文化内涵转化为自身的内在美德。经过群文阅读,学生能学会以正确的目的和态度投入学习。
三、结语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结构化思维培养及拓宽阅读视野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价值。通过实施围绕主题筛选文章、细化导学任务设计以及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等教学策略,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本鉴赏与解读能力,还能使其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更多策略与技巧,并深化他们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继续探索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