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2024-12-18翟立英

家长·下 2024年11期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规定,现代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基于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原则,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主线,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真正地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标。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导原则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秉承以学生为主导原则进行具体教学方案设计,转变以往“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的教学观念,重新梳理教与学之前的关系,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使其可以逐渐树立学习自信心,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规律进行具体教学方案设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的探索分析中,使其可以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知识技能,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模式科学原则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秉承教学模式科学原则,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探究与独立思考,使其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计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教学问题,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分析,使其可以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吸收,从而获得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显著提高。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并围绕学生的实际学情与发展需求进行具体教学方案设计,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从而实现自身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显著提升的教学目标。

并且,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数学学科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更广,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能力与素质。为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偏好,设置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使其获得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创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初中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积极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使得数学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为后续进阶性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基于新课标教学观念的引导,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形成先进的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边做边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可以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

(三)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改革

随着新课改教学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育事业改革势在必行。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教学职责,采用创新形式的教学手段,优化改革教学结构,推动现代教学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树立全新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使其获得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此外,教师可以优化教学配置,引入创新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整体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一)创设生动情境,调动学习热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在强调培养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性。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使其可以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显著提升,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开动脑筋进行主动思考与深入分析,以实现优化教学课堂的目的。

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正数和负数”为例,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以下教学情境:

情境一:出示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北京冬季里某天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情境二:播放某足球比赛视频,并对屏幕上的数字信息进行分析:“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三个队的净胜球分别是2,-2,0,如何确定三个足球队的排名顺序?”

情境三:展示“2023年某市油菜籽产量比上一年增长-2.7%”的趋势图,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增长-2.7%代表什么意思?

将“正数和负数”数学知识融入实际教学情境中,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利用熟知的话题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深入分析,使得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有效联系,从而强化学生的抽象思维与解题能力,为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增进师生互动,引发独立思考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秉承以生为本教学理念,优化调整教学主体结构,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与尊重,使其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的探索分析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与此同时,教师需要组织设置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研究,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频率,构建活跃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基于新课改的教学发展需求,教师需要创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通过设计互动教学模式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其逐渐提升数学思维与探究能力。

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本课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并且将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强化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实现教学的有效对话交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点,设计思考问题:“已知岸上有一部分企鹅在散步,水里有一部分企鹅在捕食,若此时,岸上的企鹅游到水里一只,则会出现岸上与水里企鹅数量相等的现象;而若是水里的企鹅游到岸上一只,那么岸上的企鹅数量就会变成总数的,请问如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表示岸上与水中企鹅的数量关系?”通过设计思考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使其可以主动分析数学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准确列式,有利于增强学习自信心,促使学生获得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三)组织合作活动,培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应当围绕着学生的成长需求与发展规律,积极组织合作交流互动,将小组合作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协同探究意识,进而提高个体学习动力与能力,使其可以在不断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应当秉承“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乘法”为例,教师可以展示地球与太阳的动态图片,并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整式的乘法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光的速度约是3×105km/s,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需要的时间约是5×102s,问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约是多少吗?”首先,教师需要科学划分学习小组,保障教学的公平、公正。其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组内互动交流,相互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最后,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检验计算结果与法则应用,以此实现共同进步、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四)利用思维 导图,培养发散思维

思维导图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工具,对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其获得逻辑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其次,相较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来说,合理运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使其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显著提升。最后,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当针对以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攻克重难点知识,使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为例,本课知识点较为分散,为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可以通过提炼关键词的方式,构建思维导图框架(如图1所示),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五)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标要求:“能够在生活实践和其他学科中发现基本的数学研究对象及其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简单的联系与规律。”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构建数学课堂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有效联系,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知识点,引入生活素材,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使其可以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身知识应用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点、线、面、体Sa9bJPm22LmKpkwaOzi3rw==”“直线、射线、线段”等相关知识点引入生活实际,丰富整体教学内容,带给学生新奇的学习体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投影设备展示本市的地标建筑,并引导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从建筑中可以看到哪些图形?”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其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习状态中,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绘制立体图形,并通过拖放功能,使得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发展空间思维。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科,并获得知识应用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

(六)开展科学评价,促使学生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设置测验活动可以使得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与发展方向形成明确的认知与了解,有利于后续针对性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开展定期测验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阶段学习成果,并为其进行点评与引导,使得学生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获得综合素养的显著提升。

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为例,本课主要了解关于勾股定理的文化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中,使其可以在掌握数学概念的同时,获得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的形成。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设置测验活动,展示一些直角三角形解析题,让学生自主完成题目条件的探索与分析。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以此完善教学结构体系,促使学生获得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主要途径,对于推动现代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组织合作等多种教学手段,构建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趣味互动,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可以在不断实践与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