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用生活护理建议帮您守护好生命的节拍

2024-12-18杨萍

食品与健康 2024年12期

心脏是名副其实的“生命永动机”。人从胎儿时期开始,只要生命存续,心脏就会一直跳动。它将血液泵至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是人体一切生理活动的基石。心脏是强大的——在人的一生中要连续跳动20~40亿次。心脏也是脆弱的——熬夜、嗜咸、高脂饮食、易怒等看起来不重要的“小事”,都会伤害我们这位忠诚的“伙伴”的健康。今天,本文将教您几个实用、简单的生活建议,帮您保护心脏,守护好生命的节拍。

避免久坐

久坐人群心脏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远高于经常起身活动者。久坐者的运动量不足,血液循环减慢,长此以往可导致心脏储备功能不足,增加罹患心脏疾病的风险。

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抵消久坐的健康危害,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和全因死亡率。研究显示,即便是低强度运动,比如工作间隙站立、缓慢步行,都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脏疾病的患病风险。

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周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如果您工作繁忙,以下两个建议可以帮您利用碎片化时间锻炼,让运动变得更加简单易行。

1.通勤多步行,能爬楼就不搭乘电梯

在上下班时尽量创造运动条件,多步行,少乘车。如果通勤距离太远,可以搭乘一段公共交通,然后步行。建议每天步行至少30分钟。

膝关节没有病变、体重不超标的人群,建议用爬楼梯代替搭乘电梯。有研究发现,与不爬楼梯的人相比,每天爬5层楼(每层大约有10级台阶)以上的人,罹患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风险可以降低约20%。为保护膝关节,建议上楼爬楼梯,下楼搭乘电梯。爬楼层数不可太多,每天控制在20层楼以内为宜,以免损伤膝关节。

2.“零食化运动”同样有益健康

“零食化运动”指一天内利用零碎时间进行数次时间较短的运动。比如,在三餐之前,可以分别进行20分钟的运动:包括3分钟热身,15分钟的正式运动,2分钟放松运动。您可以选择快速爬楼、高抬腿这种有氧运动,也可以做深蹲等轻负重或者无负重的抗阻类运动。

心脏疾病患者能否运动、如何运动,应遵医嘱。

清淡饮食,保持健康体重

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而严重、长期的高血压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影响心脏健康。高血压还会增加儿茶酚胺和血管紧张素的分泌,可能导致心肌细胞过度增生,引起心脏疾病。高糖饮食可引发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和脂代谢紊乱,从而增加心脏疾病的发生风险。高脂饮食可升高机体血脂水平,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同时,饮食热量过高可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可能性,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等疾病。

1.控制油、盐、糖的摄入量

建议您少吃重油、重盐、多糖的菜肴,减少在外就餐次数。在家烹饪时应控制盐、糖和食用油的使用量。建议每日食用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添加糖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食用油的每日食用量控制在25~30克。少吃或不吃动物内脏等高脂食物。

此外,日常应充足饮水,帮助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护心脏健康。您的饮水量是否充足可以根据排尿次数来“考核”。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群的每日排尿次数为5~8次。饮水应以白开水为主,也可适当饮用淡茶水。研究显示,绿茶富含抗氧化物质,对于心脏健康有一定益处。

2.定期监测体重与腰围

腹型肥胖是心脏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养成定期测量体重、腰围的习惯。为保证准确性,建议在固定时间点测量体重,比如早晨7点、晚上8点。测量腰围应由家人协助,自己低头测量可能影响数据的准确性。腰围测量方式:站姿,腹部放松,将软尺放在肚脐上三横指的位置,贴合皮肤进行测量。腹型肥胖的标准为: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

不熬夜、不急躁

失眠、熬夜、情绪状态不佳均不利于心脏健康。良好的睡眠可以让心脏得到充足的休息。正常情况下,人的日间心率较高,一般保持在60~100次/分钟。进入深度睡眠后,人的血压、体温下降,心率可降至45~50次/分钟。失眠、熬夜可导致心脏长期超负荷工作,增加心肌耗氧量,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等不良后果。

情绪可影响心脏健康。持续的负面情绪,比如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分泌过量的儿茶酚胺,升高血压、加快心率。人大悲大喜可导致血管过度痉挛等应激反应,甚至可能引起心脏疾病的急性发作。

1.保证睡眠质量

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休息时间,每日保证7~9个小时的睡眠时长。卧室应选择遮光性能好的窗帘,软硬适宜的床垫,适当使用香薰精油等助眠。睡觉前半个小时不使用电子产品。如因工作需要必须昼夜颠倒,夜间不建议摄入含有咖啡因的饮食,以免扰乱生物钟。

2.控制好情绪

保持平和、积极乐观的心态,遇事不慌,处事不乱。建议每天适当运动,或培养几种兴趣爱好,充实个人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如果长期处于高压、抑郁状态,可及时咨询心理医师,通过专业治疗进行纾解。

关注生理指标,规律进行自测

定期监测、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这三项指标水平,有助于预防心脏疾病,保护心脏健康。有心脏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老年群体,肥胖人群,有心脏病家族史者,罹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长期熬夜的人群等,应自备家用血压计、血糖仪等,定期进行自我检测。同时,建议您每年进行健康体检,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风险,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心脏疾病患者应遵医嘱用药,观察自身症状,规律监测自己的体重、食量、尿量、血压、心率等指标,并记录睡眠质量。如果突然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