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班级事务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4-12-15赵娣
[摘要] 小学阶段要想奠定好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基石,就需要落实五育并举,还要充分利用班集体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逐步提升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鉴于此,文章在分析提升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意义的基础上,从文化建设、常规管理、课程学习、活动开展、研学实践以及教育评价六个方面入手,以班级事务为载体,重点探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策略,希望能为各位小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班级事务;自我管理能力;班级管理;策略探究
班级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集体环境,学生是班级的参与者、管理者。班级事务是需要学生与班主任共同策划、参与的集体活动,一般包括班级活动策划、组织、参与,班级会议召开,班委会组建与优化,班级宣传以及班级管理等。班主任与全班学生都是班级事务管理的责任主体。一个良好班集体与健康环境的建设,离不开全班学生的参与和努力。学生在参与班级事务的过程中,灵活转变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其在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同时,自我认知、管理能力得以训练、逐步提高。
一、加强文化自主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自我意识、实践能力等均相对较弱,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对学生的鼓励、引导、教育作用,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
其一,从精神层面着手,班主任要“简政放权”,将班级建设、管理的更多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班级建设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激励。例如,班主任将班名、班歌、班徽设计的任务下发给学生,鼓励、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技能,设计并投票选出班名、班歌等,同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班级事务参与能力。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班主任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组织活动,鼓励、引导有想法的学生参加比赛,设计班徽、创作班歌等,提升学生对班级事务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其二,着眼于制度层面,班主任在构建班干部流动选任机制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在班干部岗位上的真实感受,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对原有班级公约内容进行补充,保证班级公约更加适应班级环境,为学生自我管理、参与班级管理提供基本依据。如,担任过卫生委员的学生发现班级公共环境卫生的清洁与保持并未纳入班级公约,从班级卫生管理的角度提出有关班级卫生的管理规则,在经过全班投票通过之后,将其纳入班级公约。班主任要根据全班学生共同制定的班级公约,在评价其可行性、有效性的基础上,在第一时间更新班级公约,张贴新公约。其三,基于物质层面,班主任将黑板报、图书角等公共活动区域的设计规划、建设权利下放给学生,绘画、书法水平较高的学生踊跃报名参加黑板报设计与绘画,将自己的天赋、兴趣爱好展示在班级中。
二、鼓励常规自主管理,变革管理模式
班主任除了以班集体为学生培养的主阵地,还要从时间要素方面,推进班级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创新,将班级管理、学生德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如,教师基于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与班级管理水平的目的,创建“1234”管理模式,明确“1净、2线、3齐、4序”的常规自主管理方向。
具体而言,“1净”指教室整洁干净,“2线”指桌凳一条线、用具一条线,“3齐”指讲桌物品齐、课桌物品齐、橱柜物品齐,“4序”指路队整齐有序、课间活动有序、参与集会有序、班务分工有序,为班主任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指明了方向。班主任要全面落实“1234”管理模式,鼓励学生约束个人行为,有效参与班级事务,在班集体中找到归属感,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班主任将“1净、2线、3齐、4序”作为班级参与、管理的宣传标语,张贴在教室的醒目位置,时刻警醒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1净、2线、3齐、4序”涉及学生日常生活诸多方面,引导学生有效落实,以保持教室环境、工具区域、讲桌课桌等干净整洁以及各项活动参与的有序性。
三、引导课程自主学习,培养责任意识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班级生活与学科教学,班主任要与各位科任教师建立联合教育关系,引导各科任教师在课前、课堂以及课后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将学习作为己任,并通过适当的教育,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转化为主动参与班级事务、知识学习与运用的行为。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为例,首先,教师利用课前时间,将微课视频上传至钉钉平台,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观看微课视频,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其次,在教学课堂上,教师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探讨的兴趣与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阅读、深入思考。最后,在多媒体教具的支持下,教师可在课后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延伸,开阔学生语文学习视野的同时,以丰富的学习资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求知欲的激励下,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精力于学科内容,还能利用课后时间自主学习,从而助力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推进活动自主开展,促进全面发展
班主任要基于班级文化,在推进、完善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从班集体向学校集体、社会集体拓展,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认同感、正确认知,让学生在活动中持续增强集体归属感、幸福感。
例如,学校每学期举办春季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鼓励、引导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各种各样的学校活动。学校张贴宣传海报,班主任鼓励、引导班级学生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展示自己的特长。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有的班级组建话剧组,班级学生分工明确,共同选择、研读童话故事,分工创编话剧剧本、服装化妆道具设计、舞台灯光设计、话剧排演等。全班学生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共同为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做准备。以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激励学生在活动中为班级争取荣誉,不仅能逐步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还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以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强化实践自主研学,培育核心素养
为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集体参与能力,除了校内多彩的活动,班主任还要将活动拓展延伸至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中,拓宽学生的研学空间。例如,班主任充分利用假期时间,根据小学生的能力水平,为其推荐假期活动清单,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在班级实践活动中找寻乐趣,自主研学,更加深入地理解、体会集体的概念与生活。
例如,班主任组织全班学生开展春季露营活动,到野外去亲近大自然、观察植物生长情况、调研区域植物类型与分布情况等。为了满足学生自主探究需求与研学意愿,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4人,选出一名小组长。在户外区域植物类型调研活动进行过程中,每个小组长在组内担任领导者的角色,分派组员任务,分工明确,在特定区域内对本区域的树木、花草等植物进行全面调研,搜索、记录本区域植物类型,汇编成调研日志。
在户外研学自主活动开展之前,各小组组长带领组员搜集资料,从书籍、文献资料、互联网等多个途径,了解植物的类型、性质等,全组确定植物分类标准,为后续区域植物调研活动做准备。如,有的小组将植物的茎作为分类标准,根据植物茎的不同形态,将其划分为乔木、灌木、亚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五大类;有的小组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分类,将植物分为陆生植物、水生植物;有的小组根据植物是否有种子,将植物划分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以及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其中,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有种子,但前者种子有包被,后者种子无包被,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分化,无根、藻类植物无根茎叶分化。在研学活动开始之前,各组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根据植物分类标准,明确不同类型植物的根茎叶、种子特点,制作研学表格,将每种植物的根茎叶、种子特点明确记录在表格中,为其走进大自然调研区域植物类型做准备。
在研学活动进行过程中,班主任应给予各组学生以宽松、自由的研学空间,保证各组学生能根据本组设定的植物分类标准与研学主题,自主、能动地进行区域植物研学,观察、记录、分析区域植物的几大类型。如,学生通过观察、搜索植物是否有种子,判断区域内的某些植物是否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并根据植物种子是否存在包被,进一步判断植物为被子植物或裸子植物,结合具体的实物,对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
在研学活动结束后,班主任鼓励各小组进行组内研讨,总结不同类型植物的特点,提升学生对植物的认知水平;同时,鼓励各小组分享、交流本小组的研学成果,在学生之间营造互相交流、分享的良好氛围,拓宽学生对植物类型、分类标准的认知范围与视野,以自主研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究等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创新教育评价方式,凸显增值效应
小学班主任在以班级为单位,培养、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并为班级管理服务的过程中,要调整学生综合评价指标,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增设评价指标,动态评估学生集体意识、自我管理能力与综合素养;分析影响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要素,从而找准后续教育优化的落脚点,逐步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其核心素养,并指向班级管理优化的方向。
核心素养包括自主行动、沟通互动、社会实践三项能力,班主任据此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指导其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教育评价,从整体上掌握班级学生的素养培育情况、成长状况。具体而言,班主任通过观察班级生活、与学生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在参与班级事务、集体活动中与人沟通、合作探究的能力,并进行动态评估,明确学生在参与班级事务中所展现的能力、暴露的问题,为后续优化核心素养培育方案指明问题与方向。如,固定的学生干部班子不能让每一位班集体成员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班主任要推进班干部选任制度流动化,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担任班干部的机会,强化学生对班集体主人翁、参与者、管理者、监督者多重角色的主体责任。
小学班主任为教育主体,联合各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仅能改善班级管理环境,提高班级管理水平,还对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具有实际意义。班主任要强化教育主体责任,从文化建设、常规管理、课程学习、活动开展、研学实践、教育评价六个方面入手,即采取“五自主一评价”的措施,允许、鼓励、引导并支持小学生参与班级事务,扮演好班级参与者、决策者、管理者、被管理者等多重角色,激发学生自我意识、自主意识、集体意识,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自我管理能力、思政素养与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占奎.借助“班级吐槽大会”提升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J].山东教育,2024(16):40-41.
[2]曹美娟.以班级日志助力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J].教书育人,2023(20):47-49.
[3]陈丽.构建班级“激励”机制,促进小学生自我管理[J].新课程,2021(09):230-231.
[4]孔芳萍.实施班级积分制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J].知识文库,2020(10):91+158.
[5]胡六娥.弱化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升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J].教师,2020(10):20-21.
[6]江溶.让我们做班级的主人——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交流版),2010(0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