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班级共育现代化的路径与策略

2024-12-15周丽红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21期

[摘要] 班主任作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桥梁,承担着推动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班级共育现代化的核心力量,担当着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新使命。在“互联网+”时代,班主任要积极探索班级共育新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资源、工具等,完善班级共育体系,优化班级共育策略,拓宽班级共育路径,提升班级共育现代化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合力支撑。

[关键词] “互联网+”;班级共育现代化;协同育人;全面发展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正发生着第三次革命性的变化——从班级授课式、标准化的教育走向灵活、多样、开放、终身的个性化教育。“互联网+”是互联网强国战略给我国教育快速发展创造的历史机遇。

“互联网+”是育人手段的新高地。“互联网+”时代的班级共育模式,采用信息化手段,搭建智慧平台,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缝衔接。“互联网+”时代的班级共育模式,使家校交流更紧密、更有深度,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班级共育现代化的价值意蕴

(一)当代中小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类媒介文化的发展与熏陶,当代中小学生群体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强烈冲击,他们在丰富的网络知识和层出不穷的新技术的引领下,心理飞速发展,但同时缺乏平稳性。他们学习需求强,精神丰富,价值多元,有包容世界、探寻未知的胸怀,也有独立评价周围世界的主观意识,但同时网络环境具有复杂性,中小学生筛选能力不足,道德判断的模糊、自我认知的冲突、跨文化交流中产生的误解等,使得他们的道德认知和思维模式易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的状态,亟须精心引导和栽培。因此,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应该与时俱进,勇接时代接力棒,用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借助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全力推进班级共育现代化。

(二)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应对世界之变的硬核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总书记站在时代和历史进程的高度,提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深刻阐述了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时代为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和高效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更关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中小学班主任应结合班级共育的理念,从批判性思维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问题解决和实践创新能力、学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班级共育现代化的必要性

“班级共育现代化”作为一种前沿的教育理念,是指结合中小学生群体特性和时代要求,班级和家庭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全方位、高层次、融合互补的教学模式。它是对学校教育时空、内涵的延伸,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不断向一体化发展的必然产物。班级共育现代化对于适应教育变革、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现代班级和家庭“微”环境下,在家校教育思想凝聚共识、教育理念达成一致的合力下,才能实现个性化的健康成长。班主任作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桥梁,承担着推动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班级共育现代化的核心力量,担当着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新使命。在“互联网+”环境下,班主任应摒弃“独角戏”育人模式,搭建家校合作平台,构建多元协作的育人团队,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互联网+”背景下,班级共育现代化的优选路径

(一)信息无障碍沟通,提升家校合作效率

“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家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及时、便捷。通过建立家校共育平台,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教师也能及时传达教育教学相关信息,由此形成紧密的家校联系网络。家长与教师能形成合力,及时关注并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同时,网络平台上的任务发布、作业提交等功能也减轻了教师和家长的负担,提高了家校合作效率。

(二)提升活动参与度,增强班级凝聚力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作用的产物。通过“互联网+”平台,家长能够与时俱进,提升教育理念,积极参与班级共育的各项活动,陪伴孩子成长。通过线上线下的班级活动,如线上主题班会、远程研学等,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也加深了师生、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资源共享与整合,促进教育公平

网络平台上丰富的教育资源为班级共育提供了强大支持。无论是优质课程视频、教学课件还是课外拓展资料,都能轻松获取并应用于教学中,促进了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借助“互联网+”的便捷,优质教育资源得以跨越地域限制,惠及更多学生,有效缩小了教育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

(四)个性化学习支持,创新教育模式

根据大数据分析技术,“互联网+”能够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与需求,为学生量身打造成长建议,同时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评估与调整,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在“互联网+”背景下,班级共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向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转变。这种创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资源共享与互补的模式推动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三、搭建“互联网+”平台,探索班级共育现代化策略

(一)空间拓展,构建班级共育多元互动网络

要实现班级共育多元化的互动模式,班主任应具有“家校合一”的认识维度,主动创建班级共育新空间,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宽教育视域,通过微信、QQ、学校公众号等途径实现教育信息的快捷共享,并通过网络互动APP等平台使师生和家长沟通更加方便,以发挥合作育人的最大效能。

1.多样在线讨论区

设立班级专属的在线讨论板块,鼓励家长、学生与教师就学习、生活、成长等话题进行开放、平等交流,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成立班级学习生活微信群,家长们可以围绕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在线交流;有特殊事件,家长可以通过留言的方式,随时将信息传递给老师,也可以发图文信息给老师,不用担心打电话会影响老师上课。建立班级QQ学习群,老师可以每天分享教学重难点,归类存储各科学习文件,便于家长直接下载和收藏。有学习问题,学生可以线上提问或留言,老师及时答疑解惑,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通过云直播让外地工作的家长也能够全程参与活动,全方位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情况。“互联网+”智能沟通平台可以让老师和家长平等、开放地交流,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

2.协作管理学习平台

“互联网+”背景下,可以引入云协作工具,支持师生之间或家校之间的项目合作与资源共享,如共同编辑文档、在线编程、远程实验等,培养学生或家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常根据上级文件需要,要求家长填写相关信息或者收集各类图表。“互联网+”时代,多样化的办公软件显著提高了班主任收集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例如,通过腾讯文档可以直接提交学生信息,同时这些平台还提供了对敏感信息的加密功能,确保学生信息数据安全,又简化了流程,方便家长提交。更重要的是,一键式导出功能让班主任收集整理资料、管理学生信息的过程变得更加高效。

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班级创办了电子班刊《梦想·足迹》。老师和家长、学生志愿者组成班刊编辑部,家长志愿者从邮箱下载稿件,分类整理;学生编辑选择稿件时,利用腾讯文档在线投票,根据同学们的评价择优选取稿件。选稿后,家长志愿者利用软件进行排版、校稿。信息化软件平台,让学习分享在交流合作中变得更有趣味性、激励性。

3.个性化互动空间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并通过智能推荐系统促进学生间的兴趣匹配与互动,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节假日,老师可以通过作业提交小程序设置作业提交时间,对迟交的学生可以一键式提醒。提交的每一份作业,可以用各种工具栏进行批阅、标注、提醒,不同的对话框可以满足私聊提醒和公开表扬的需求,卡通图标奖励可以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丰富的反馈互动功能让学生的作业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随着科技发展应运而生的各类学习软件,让教育互动更有趣味、教学过程更高效。

(二)创意设计,打造班级共育创新实践生态

要实现班级共育双赢成效,班主任应通过创意设计,结合“互联网+”技术,搭建丰富多样的班级共育实践平台,从实验、课堂、课程、活动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虚拟实验

教育要面向未来世界、社会化大发展的趋势,要有全球化、现代化、系统化、智能化等视角。通过“互联网+”,开发或利用现有的虚拟实验平台,让学生在安全、无限制的环境中进行科学实验、模拟操作,提升实践技能和科学素养。

例如,杨同学从爷爷奶奶的种植劳动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智能化折叠式庭院绿植养护棚”。她通过网络查找、调查走访、观察生活和思考,有了灵感和创意,形成了设计思路并手绘了草图,给作品取了名字。如何做到智能化浇水?怎样定时又定量?在请教学校科学社团的老师后,她通过网络进行实验,设计智能化自动滴灌系统。作品完成后,她在奶奶的菜地里成功进行了实地操作。

2.在线课堂学习

“互联网+”背景下,现代课堂形式丰富,学生更愿意探索发现、展示自我。上学期,学生开展了“红领巾寻访家乡”系列活动,他们参观了张謇纪念馆,寻访张謇创办的青龙港1806、颐生酒厂、大生纱厂等地。学生建立班级专属在线实践分享社群,观看介绍张謇伟大功绩的小视频,鼓励大家分享参观心得、交流感悟。后续寻访中,学生分小组在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用各种方式去了解家乡的非遗文化——“色织土布”“海门沈绣”“海门山歌”等。邀请家乡非遗传承人给学生开展线上讲座与指导,开阔学生的视野,感受非遗制作工艺。

在主题班会课上,寻访小组的学生用图片、视频、纪录片的形式展示了寻访过程的精彩瞬间,通过AI技术和先人张謇对话,了解张謇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通过现场视频连线采访非遗传承人,了解非遗文化,感受家乡的文化魅力。

3.亲子共育课程

班级共育课程是实现班级共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可以通过整合互联网教育资源,设立在线亲子共育的课程,在课程共育中让学生得到精神成长和自我发展。

亲子电影课程:每月开设“亲子电影课程”,家长和孩子可以相约电影院,也可以相聚网络空间,还可以在线讨论留言,分享观影感受。以电影为载体,用课程的力量打开学生精神世界的大门,同时也能唤起家校对教育的思考,实现协同育人的美好愿景。

亲子阅读课程:亲子共读课程可以架起亲子阅读交流分享的桥梁。例如,中年级开展亲子共读《我要做好孩子》,家长和孩子一起感悟主人公金玲的成长。父母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外地,都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通过网络亲子读书分享会,家长与孩子一起品味书中的语言,发表自己的感受,畅谈父母眼中和孩子心中好孩子的标准。在彼此的交流互动中,找到亲子情感联结的纽带。

父亲在场课程:母亲决定着家的温度,父亲决定着家的深度和高度。父亲在场课程,旨在呼吁父亲参与陪伴孩子的教育成长。邀请父亲走进我们的教室,开设家长社团课,精心制作PPT,让父亲分享擅长领域的知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父亲们也可以带领孩子走出校门,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在外地工作的父亲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带领孩子们感受世界、开阔眼界,参与孩子教育引领,陪伴孩子成长。

(三)效度验证,彰显班级共育现代化策略优势

“互联网+”背景下的班级共育,在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互动、交流引领中,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家校合作实效。在班级共育过程中要及时关注效果,并进行有效分析,以便及时调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撑。

1.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网络交流平台给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环境,为师生、亲子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但网络交流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部分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创设一个更加私密的沟通空间——班级共育连心桥,在学生的允许下,家长和老师可以访问他的成长记录空间。教师和家长通过及时了解,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找到切实可行的引导措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假期劳动锻炼,在互联网平台直播或者发布劳动过程视频来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网络投票进行“最美空间”评比。鼓励每日锻炼打卡,坚持跳绳、打篮球、踢足球、跑步、骑车……视频打卡、发布APP记录截图,让学生在坚持的过程中明白强身健体的重要性。旅游直播、微信朋友圈图文分享、抖音视频发布、制作生活美篇……让学生热爱生活,充满美好向上的力量。

2.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促进全面成长

“互联网+”时代,班级共育现代化过程对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人格的塑造、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习惯与思维的养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泛滥、诱惑层出不穷,学生要有筛选知识的能力,更要有网络道德判断的胆量。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模式的变革,把握线上学习和线下互动的平衡。不要忽略了线下学习时师生、生生、亲子之间的情感互动,以免学生沉迷网络,进而导致出现社交障碍。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成效,促进全面成长。

3.三方协同,深化家校育人成效

《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职责以及定位,并提出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决策者从学校层面加快共育机制建设,通过审批获得资金投入,加强软件和网站的开发,同时增设学校网络信息管理员,对班级共育信息化平台进行指导和管理。可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老师和家长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班主任牵头,联合各学科老师,以班级共育为核心,积极探索共建共享的信息化平台,提升信息科技素养。通过简单易学的方式指导家长在手机上安装客户端,学会使用并有效操作。班级邀请专业的家长志愿者担任网络信息管理员,为网络平台信息的及时、高效、准确传达提供技术保障。为了发挥“互联网+”的教育优势,可以定期组织“网络家长共育论坛”,用在线问卷的方式了解家长的意见和想法,结合家长的智慧和资源,调整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真正发挥“互联网+”在班级共育中的作用。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班主任要积极探寻班级共育现代化路径和策略,努力将网络空间的新特性转化为教育发展的新技术,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班级共育现代化,从而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1]辜伟节.班主任现代化:走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力量——2024年度《中小学班主任》(班级育人)主题选择与内涵解释[J].中小学班主任,2023(19):8-12+22.

[2]黄正平.立德树人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

[3]夏清.家校共育课程:从“各育”到“共育”[J].江苏教育,2019(47):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