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晴色先从喜鹊知

2024-12-14秦自民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4年12期
关键词:雄鸟捕食者喜鹊

很久以前人们就已发现鸟类在交配和进食后都要歌唱。雏鸟离巢,音乐响彻整个秋天。它们为歌唱而歌唱。歌唱就是它们存在的意义。

——[美]大卫·罗森伯格《鸟儿为什么歌唱》

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鸟儿与美一起飞翔,并用歌声将美弘扬。大多数鸟类天生就会唱歌,喜鹊和乌鸦也不例外。“喜鹊寒鸦噪晚田,山前茅舍起炊烟。”傍晚的田野,喜鹊和乌鸦叽叽喳喳快乐地歌唱,山前的茅舍已升起袅袅炊烟。鹊鸣鸦噪赋予宁静的自然最美的背景音乐。

鹊声穿树喜新晴

阳春三月,繁殖季节,喜鹊“喳喳、喳喳”叫得格外欢快,叫醒了小草,叫醒了鲜花,叫醒了春天,叫醒了好日子。喜鹊的叫声让中国人倍感亲切。听到它们清亮的嗓音,看到它们不知疲倦的身影,就仿佛感受到了它们对美好的追求。尽管喜鹊粗哑响亮的嘎嘎声旋律并不优美,但它们满腔热情、意气风发、兴高采烈,常常惹人遐想,令人欢欣鼓舞。《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

在中国,喜鹊是吉祥喜庆之鸟。喜鹊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在绘画剪纸、神话传说、小说散文、诗词歌赋、影视戏曲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一席之地。“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喜鹊报喜,灯花结子,都是喜兆。

宋元山水画中,点景飞禽是整幅画面的点睛之笔,而喜鹊也是常见的点景题材。画鹊兆喜,形式多样,两只喜鹊面对面意味着“喜相逢”,狗獾与喜鹊在树上树下对望寓意着“欢天喜地”。“喜鹊登枝”是中国民间最为喜闻乐见的吉祥喜庆图案纹样。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徐悲鸿以画马驰誉世界,却多次以喜鹊图赠送友人。其《报喜图》《喜上眉梢》《柳枝喜鹊》《春日四喜鹊》等,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体,兼融写实和写意,所画喜鹊,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喜气洋洋,栩栩如生。

夏日山行途中,宋代诗人王质写下诗句:“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雨后天霁,避雨的喜鹊在枝头叽叽喳喳惬意喧哗,仿佛在呼唤云层里的太阳快点露出笑脸。银鸥也在波平如镜的水面上尽情嬉戏,山林里变得热闹非凡。喜鹊喜悦的喳喳喧闹是作者愉悦心情的表达。“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傍晚,喜鹊在远处的庄稼地里呼噪,蝴蝶在近处秋草漫漫的田垅上翩翩飞舞。刘禹锡在祥和的美景中与友人依依惜别,在他听来,喜鹊的呼噪倒像是在祝福友人一路平安。“不免相烦喜鹊儿,先报那人知。”辛弃疾词中的主人公抱着淳朴的愿望,希望喜鹊早点飞回家,向家中的那个人报告游子即将归来的喜讯。“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香扑鼻,便知天气骤然暖和了;喜鹊的叫声穿透树林,是为雨后初晴而欣喜。嗅到扑鼻的花香,听到喜鹊的呼晴,闲居乡村的陆游心情无比舒畅。

因为“乌台诗案”,经过一百多天关押审讯,1079年底,苏轼终于从阴森污浊的乌台脱身。那一刻,周围不再有乌鸦的聒噪,他身心轻爽,浑然忘记了因诗获罪,脱口而出“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联翩鹊啅人”——刚刚迈出牢门就有清风拂面,真舒服啊!一路上策马飞驰,喜鹊们也叽叽喳喳恭贺诗人重获自由。

敦煌曲子词《鹊踏枝》里的闺中少妇对喜鹊报喜却颇不以为然:“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欧阳修也认为“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蜘蛛和喜鹊多次报道喜讯,但心上人始终没有回来,真是“误人”不浅,“喜蛛”“喜鹊”这种没有凭据的报喜,怎能令人信服呢?

鸟鸣嘤嘤求友声

无论是喜鹊、乌鸦,还是画眉、八哥、云雀,每种鸟都有独特的鸣声。不同的鸟能发出不同音量大小、音调高低、节奏快慢和音色特性的鸣声。鸟类的鸣叫一般分为叙鸣、鸣啭和效鸣。

最常听到的鸟鸣是叙鸣,叙鸣是鸟类日常交流的语言,也就是一般所说的鸣叫。“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鸟儿为何嘤嘤叫?只是为了觅知音。叙鸣是鸟儿识别同类并与之交流的重要方式。叙鸣简短单调,持续时间较短,通常不受季节影响。无论幼鸟还是成鸟,雌鸟还是雄鸟,几乎所有鸟类都会叙鸣。

叙鸣有很多含义,用于个体间的联络和通报食物、危险、准备迁徙等信息,包括呼唤声、警戒声、惊叫声、恫吓声等类型。鸟儿感到轻松愉悦时,也会随意地嘀嘀咕咕,或聊聊八卦。叙鸣不受性激素控制,一般取决于遗传。同一种鸟有不同的方言,不同亚种、不同地域,鸣叫声有较大的差异性。

鸟类都很擅长用鸣声来传递信息,鸣禽尤其如此。

鸟类的联络鸣叫足够独特,这样它们才能相互根据叫声的模式分辨出叫声的主人,使它们在很远的距离就能找到自己的父母、子女或亲朋。

许多鸟类发出的警告鸣叫,其频率在7000赫兹左右——很多捕食者都听不到这一频率的声音。这样的警告声既能让同伴接收到危险信号,又能避免惊动捕食者,有利于同伴隐匿、逃跑。警告鸣叫既是对同伴善意的提醒,告知同伴提防捕食者,也可能是严厉的警告,向同类入侵者下达逐客令。

在向同伴报告发现了捕食者时,为了使同伴明确捕食者的方位,发现者在发出警告声的同时,还会辅以相应的动作,如朝向捕食者点头示意、目光注视。如果你是一位细心的观鸟者,听到警报声就有可能在附近寻找到野猫、苍鹰、猫头鹰等猎食者。

黑嘴喜鹊的基本警告声是刺耳的嘎嘎声,这种音量的警告声,可能会引发鹊群的骚动。随着危险加剧,警告声变成更快、更激烈、更响亮的断断续续的断音警报,这时同伴就必须准备逃遁。同样,随着危险的迫近,歌鸫等鸟类的警报声也会变得越来越短促,越来越刺耳。

警告鸣叫的精细之处在于,一个特定的声音模式(如一系列的和声)只代表某一种捕食者(如蝮蛇、老鹰或野猫)。独特的声音模式指代的可能是独特的生物个体,这正如人类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表现的一样,了解某些声音及其所指代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喜鹊与乌鸦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需要互相交流。鸟类虽然没有耳廓(猫头鹰有功能类似于耳廓的耳羽),但其耳的构造并不逊色于有耳廓的哺乳动物。喜鹊与乌鸦的耳同样能有效地将声音转化为能被感觉神经细胞识别的电信号,然后沿着神经纤维传递到大脑的特定部位,因此,它们能感知并理解其他鸟鸣叫或鸣唱的含义。

巧啭岂能无本意

鸣啭是最令人着迷的鸟鸣,一般称之为鸣唱。通常是在性激素控制下产生的强大而响亮、复杂而多变的多音节连续旋律。画眉、百灵、夜莺等鸟类的鸣唱非常婉转悠扬。

繁殖期由雄鸟发出的婉转多变的叫声即是典型的鸣啭。鸣啭在求偶仪式中或宣示领地时发挥作用。雄鸟沿着领地边界漫游并鸣啭,宣告此地已被占据,警告同种雄鸟不得进入。捍卫地盘的叫声偏于噪音,更富有保护性,很难区分是叙鸣还是鸣啭。旋律优美的歌唱对异性更富有吸引力,不过,积极捍卫领地且领地广阔的雄鸟对雌鸟也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流莺那美妙婉转的歌声中怎么能没有殷切的期望?可是即使适逢良辰吉日也未必能实现自己的愿望。鸣啭是求偶炫耀的重要手段,是雄鸟吸引雌鸟前来配对的重要技能。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很多种鸟类的雄性之间,存在着用歌喉去引诱雌鸟的最为剧烈的竞争。”成年雄鸟在求偶仪式上不知疲倦地倾情演唱,其理想听众是那些性成熟的异性同类——这其中可能有它们未来的亲密爱人。

鸟类鸣啭的歌声比叙鸣旋律优美、纷繁复杂,在繁殖季节达到高峰。繁殖活动开始前,喜鹊等很多鸟类的雄鸟不再热衷于捕食,而是心怀情愫,站在高大乔木的顶端优雅地放声歌唱,欢快的歌声在空中久久回荡。为了吸引配偶,很多鸟类的雄性会使出浑身解数,吟唱出自己所掌握的所有复杂歌曲,并常常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它们一旦结为佳偶又会互致问候,并进行喜悦的二重唱,通过心灵沟通巩固双方的亲密关系,并将这种关系在种群中广而告之。

鸟鸣是音乐的源泉,莫扎特这位音乐天才也对八哥满怀敬意。他曾记录在创作《G大调钢琴协奏曲》时,由于受到一只八哥的影响,而将其中的一段高调降了半个音。除了八哥,歌鸫、夜莺、红点颏等鸟类的鸣唱也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歌鸫的鸣唱是单个高音接以甜润的颤音,优美动人。夜莺音域极广,鸣唱的表现力堪称动物界的翘楚。红点颏歌声节奏柔和,多韵而婉转。每一种鸟都用独特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的音乐修养,它们的歌唱中包含有很多玄机,值得我们花时间去仔细聆听、欣赏、品味。

我们能欣赏到鸟类的歌声确实非常幸运,因为鸟类的鸣声频率正好在我们的听觉范围内。不过,鸟类并非为我们而歌唱,在我们开始关注并研究它们歌唱之前,它们就已经欢快地鸣唱了一亿多年。

所有的鸟类都能鸣叫,但并非全部鸟类都能够鸣唱。最擅长鸣唱的鸟类主要是鸣禽。

喜鹊和乌鸦也属于鸣禽,它们当然能够鸣唱。然而,它们的歌声没有体态轻捷的画眉、相思鸟、金丝雀等鸣禽那么婉转动听,甚至也无法跟鹦鹉、丹顶鹤等以美貌而闻名的攀禽或涉禽媲美。喜鹊的鸣唱朴实无华,乌鸦的鸣啭聒噪刺耳,有时还令人毛骨悚然。喜鹊和乌鸦清晰明朗的歌声,不像杜鹃的啼鸣那样令人浮想联翩,只能有限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很难真正激发我们欣赏的热情。

杜鹃的啼鸣,就是故乡的旋律,可惜,它只回响在春夏时节的天空。喜鹊的喳喳,乌鸦的哑哑,却是我们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的天籁。由于文人墨客赋予了喜鹊和乌鸦影响深远的文化内涵,它们的鸣声时常能触动人心,引发闻者的共鸣。

猜你喜欢

雄鸟捕食者喜鹊
喜鹊为什么叫“喜鹊”
你真的认识喜鹊吗
交错扩散对具有Ivlev型功能反应的捕食模型共存解存在性的作用
为什么一般情况下雄鸟比雌鸟更美丽?
喜鹊
流苏鹬 安能辨我是雄雌
具有Allee效应随机追捕模型的灭绝性
一类随机食饵-捕食者模型的参数估计
喜鹊 “惊魂”
疯狂的捕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