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移动性技能:“最美设计师”支撑主题单元教学

2024-12-14姜秀

体育教学 2024年12期

摘"要:本单元设计共计8次课时,其中包含2课时的站立支撑与平衡,3课时的仰卧、俯撑、跪姿支撑与运用,3课时的合作支撑与平衡、支撑与运用的组合游戏活动。通过梳理教材后重新构建结构化的可操作教学内容,可以实现支撑单元教学的借鉴,体现教材应有的价值,同时实现以体育美,发挥体操教学感悟美、体验美、塑造美的独特美育功能。

关键词:非移动性技能;支撑组合;以体育美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410(2024)12-0068-05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非移动性技能是基本运动技能的一种,主要发展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为学生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非移动性技能是指在运动中身体相对于地面不产生位置移动的基本运动技能,包括屈曲与伸展、旋转与转动、推动与拉动、摆动等动作技能。小学学段的教学中,开展单个非移动性技能教学的情况突出,结构化教学缺失[1]。

结合文献研究,笔者学校对“非移动性技能”教学体系进行构建研究。本校一、二年级学生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本文设计的“最美设计师”支撑主题单元教学,是实践研究中的8节经典课例,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掌握健康知识与技能。

一、小学一年级非移动性技能——“最美设计师”支撑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整体设计水平一非移动性技能教学课程内容。在主题构建中融入各类知识、动作技能,让学生融会贯通各类知识技能,同时也归纳总结出各类非移动性技能之间的共同特点,促使小学一二年级非移动性技能更好地呈现整体性和综合性。水平一非移动性技能活动的目标要求将非移动性技能单元分为伸展基本技能、屈(直)体基本技能、扭转悬垂基本技能以及支撑平衡基本技能4个主题,结合水平一体操类的教学内容与标准,将学生发展内容分配到4个学期中(表1),结合小学低幼学段学生热爱新奇项目、技能学习兴趣持续时间不长的特点,每学期设置1个小单元(6~8个课时)教学。以情境式主题单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基本运动技能的形成,促进水平一和水平二之间的衔接。

支撑单元的教学设计,首先明确教材特征是非正常体位下的稳定性控制,重点以“不同形式、不同姿势的支撑组合”为主。因此,创设了契合教材特征的“最美设计师”这一主题情境,主要是“不同形式、不同姿势的支撑组合”身体表达动作的构成与形成肢体美、表达美及观赏美的能力。通过单人、双人、多人等不同形式,采用站立支撑、跪撑、俯撑、仰卧撑等不同姿势的支撑来掌握非正常体位的身体稳定性控制。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协调发展,培养身体良好姿态;发展身体柔韧、协调等素质和动作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本单元由支撑与平衡两类内容组成,支撑是发展学生身体柔韧、协调、平衡等素质,并为今后学习体操类运动奠定基础的重要内容,也具有自我保护和实用价值,同时培养果敢、坚毅、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等精神品质。

课堂教学设计注重以下三点:

一是课堂有“趣”。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都以主题情境贯彻始终,以游戏化教学为主,激发了学生对支撑组合的学练兴趣,真正实现了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乐,更是为水平二非移动性技能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教学求“稳”。支撑组合的学练对安全、衔接、连贯、稳定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教学中,以分组合作为主,且组内角色分配清晰,教师巡回指导为辅,由组内合作带动组间交流,真正实现了动作衔接“稳”、姿态保持“稳”、情绪控制“稳”、合作帮助“稳”。

三是学生勇“敢”。首先,前3次课简单有趣的单人、双人支撑运用为后5次课学生敢于在支撑组合练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在不同形式、不同姿势的支撑等基本动作和简单组合动作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给予积极鼓励的教学语言、提示小组同伴做好保护与帮助等方法,让学生敢于展示、敢于比赛、敢于挑战自我。

二、小学二年级非移动性技能——“最美设计师”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一)运动能力

积极参与站立支撑、站姿双人组合、俯撑与跪撑组合、仰卧撑、仰卧支撑成桥、两层支撑组合、三层支撑组合等,感受支撑组合运动的乐趣。学练单人及多人的支撑组合动作知识与技能,能进行支撑组合的展示或比赛。提高上肢、腰腹肌肉力量、柔韧性、肌肉耐力、位移速度、灵敏性、爆发力等体能。能运用支撑进行展示或比赛。

(二)健康行为

说出支撑组合对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支撑组合学练。知道个人卫生保健、保护与帮助、安全避险等健康知识和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在学练支撑动作时的情绪变化。积极与同伴、教师沟通和交流,适应不同形式的支撑组合及环境的变化。

(三)体育品德

在两层支撑、三层支撑组合等有一定难度的支撑组合动作技术和简单组合动作技术学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按照规则和要求参与活动,在支撑组合活动、游戏及比赛中表现出文明礼貌、乐于助人的行为。

三、小学二年级非移动性技能——“最美设计师”主题单元学练赛设计方案

本单元设计共计8次课时,其中设计了2课时的支撑与平衡,3课时的支撑与运用,3课时的支撑与平衡、支撑与运用的组合游戏活动。经过梳理教材后重新构建结构化的可操作教学内容,体现教材应有的价值,同时实现以体育美,发挥在体操教学中感悟美、体验美、塑造美的独特美育功能(表2)。

四、小学二年级非移动性技能——“最美设计师”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一)充分利用器材

单元的前7次课运用了体操垫,且每节课的热身操、运动技能练习、体能练习都将体操垫的用处发挥最大化,既体现了器材的灵活运用,又促进了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初步体验了支撑组合的运动乐趣,为后面技巧学练打下坚实基础。

(二)适切的情境创设

首先,每个课次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为主,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其次,根据每个课次的教学内容,也针对性地创设了不同的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跨学科情境等,帮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学练环境中感受支撑组合带来愉悦。

(三)学练游戏化

每个课次的开始与准备部分都安排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小游戏,基本部分中,教师以游戏教学法为主,营造欢快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逐步掌握运动技能。体能练习中也设计了跑、跳、支撑等多样化、综合化的体能游戏,既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能练习的积极性,又帮助学生树立了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四)体现以体育美

每个课次的学练前后均有体操礼仪展示,培养学生文明之美;课堂教学中运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注重身体姿态展现,提升学生姿态之美;单元教学中始终贯彻互相合作、积极探究,养成学生精神之美;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元评价,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

五、存在不足

本单元的教学尽管创设了一些“情境”,运用了一些“游戏”,学生学练效果得到提升,但日常生活中“支撑组合”的情境创设较少。因此,学生虽然掌握了不同形式、不同姿势支撑的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的支撑组合动作进行安全避险或保护他人。支撑组合学习场地比较固定,且学练时以4人一个小组的合作学练为主要形式,整体上看,在基本部分支撑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学练的个体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的达成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六、下一步实施建议

结合课标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案例,根据支撑组合的特点,创设丰富多样的日常生活情境,促进所学运动技能的理解与运用。如仰卧支撑成桥动作技术与“小小建筑师”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建筑场景下,学会调控自我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主动与同伴交流、合作,灵活运用所学动作,提升保护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勇敢无畏的良好品质,发扬临危不惧、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指导学生多做垫上的练习;又要尽可能地增加练习密度;更要在课前明确任务分工、课中精讲多练,提高课的密度。在游戏练习环节,要结合支撑组合体操垫的摆放位置,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水平一体能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等,设置符合水平一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多样化、综合化的体能练习和游戏,充分利用场地与器材,真正提高学练效能。

参考文献:

[1]宋文平,张庆新,崔宝春,等.小学一年级移动性技能“森林运动会”主题单元教学[J].体育教学,2024,44(03).

[2]冯泽凯,郭玉东,韩月仓.水平一基本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思路及案例[J].体育教学,2023,43(12).

[3]金琼琼,徐毅峰.课堂转型视域下小学体操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水平二体操类基本活动方法与游戏大单元为例[J].体育教学,2024,44(04).

[4]王明亮.“学、练、赛”一体化视域下国家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J].体育教学,2024,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