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幸福体育课堂探析“练炼恋”教学新思路
2024-12-14陈杰英
摘"要:“练炼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思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的体育活动,系统地教授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帮助学生形成运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品德,发展个性。同时,这也是一个让学生通过体育运动经验积累,提升运动素质,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本文通过对“练炼恋”教学的内涵、意义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分析,找准幸福教育的切入点,抓实体育教育的着力点,把握教学成功的关键点,进而提高师生对幸福体育的认识。希望能为一线教师对幸福体育课堂的践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幸福体育;练炼恋;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2024)12-0049-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6月1日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时指出:“幸福不是毛毛雨,也不是免费午餐,更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1]。”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幸福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学体育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幸福感和身心健康。这种变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和满足学生的需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素梅博士提出了幸福体育模式,其目标指向学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2]。这种模式既能满足学生追求健康的需要,更能实现学生对幸福的诉求。文章通过探讨“练炼恋”教学的实践与反思,阐述在幸福体育课堂的大环境下,学生能够全身心完成“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目标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以体育人的目标。
一、幸福体育“练炼恋”教学的内涵
幸福体育是以“为学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为愿景,从“健康观”升级到“幸福观”,是对传统体育课程观念的一次革新[3]。它注重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正向欲望得到满足的积极情绪,这种情绪可以源于学到了特别想学的运动技能,也可以源于在特别希望参与的比赛中展示自我。
在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下,以学生为主体,并通过对体育活动的多种形式的学习与练习,目标的设定与检验效果,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爱上体育锻炼,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运动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让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体育的魅力。
二、聚焦幸福体育课堂,探析“练炼恋”教学新思路
(一)以练为本,夯实基础
学练是“练炼恋”教学的基础,其实质在于学与练的紧密结合,是练的环节尤为关键。通过反复练习,能够加深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形成正确的运动表象和动作概念,为日后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运动能力的差异以及对于体育技能理解的层次性。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能力和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学练活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运动技能基础。为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教师应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耐心,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挑战,不怕失败,坚持练习,从而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生命体验,进一步提升体育课堂的深度、广度和远度,更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以炼为准,确保实效
锻炼是“练炼恋”的核心,“千锤百炼始成钢”、“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两句话充分表达了锻炼的重要性。为了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必须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合理、可持续的锻炼观念。在此过程中,通过持续、适度、且富有策略性的体育锻炼活动,激励学生深入参与体育学习与训练,使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领略其独特的价值。很多技能学不好,不是因为缺乏能力,而是缺乏耐心和坚持。因此,教师要学会分析与总结,抓住重点和关键,避免本末倒置。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承担起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运动的基本原理、关键技巧和锻炼方法,并监督他们进行反复练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断刺激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从而构建健全的有机系统,并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专业的指导下获得个人的发展。此外,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际的比赛或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以此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技能水平。同时,教师强调学习和锻炼过程中的反思和总结,这是提升个人运动技术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提升锻炼效果,可以设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方式,并创设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环境,以便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功。
(三)以恋为果,终身体育
爱恋是“练炼恋”的目标。学习和掌握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既充满挑战又富有乐趣的过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同时为学生带来满足感和自豪感。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进一步激发了热爱学习的热情,也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执着追求。重要的是,这种热爱学习的态度在体育锻炼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学习过程要求学生保持坚定的决心和持久的耐心,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勇敢面对并坚定地克服。正是通过这样的磨砺和挑战,学生逐渐形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并从每一次的进步中感受到了无法言喻的喜悦和满足。
为了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运动,让锻炼有效果,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需求出发,让他们了解和体验不同运动的乐趣和魅力,激发对体育的热爱和兴趣;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良好的比赛平台和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创造一个积极向上、鼓励参与的体育氛围,让学生充分融入体育魅力中并发现自己的擅长项目和兴趣爱好,将其作为长期锻炼的方式;此外,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运动规则和技巧,不断扩展和深化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体育比赛,让学生在体育氛围中释放压力,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三、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多方力量和资源,进行精准的整合与优化,建立完善的学习机制形成强大的合力,全面掌控局势,达到整体目标。在体育技能的训练中,学生可以借助教师、同学、家长等多方的指导和帮助,获取宝贵的建议和经验。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进行技术分析与学习,并展开持续、恰当、富有技巧性的锻炼。同时,学生需要及时反馈和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进步,以不断完善和提高。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观看比赛、阅读专业书籍、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广泛获取学习资源和信息,全面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为学习过程奠定坚实基础。最后,保持健康的饮食、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锻炼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只有健康生活,才能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富学.课程改革视域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8.
[2]于素梅.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建构恰逢其时[J].体育教学,2022,42(01).
[3]张朝辉.新课程背景下“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第三期一体化专题研讨综述[J].体育教学,2023,43(03).
[4]刘海燕,于秀.关于运动参与概念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