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四个转型

2024-12-14杜洄亮

体育教学 2024年12期
关键词:变革新课标课堂教学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文章具体分析了《篮球:传切配合》一课中的四个转变:“创设递进的复杂情境”“选编复杂组合技术”“组织小组学练”“借助评价卡片评价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教学;变革;四个转型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2024)12-0031-03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变革能有效助推课程改革落地。第九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教学观摩展示课例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变革。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本文就《篮球:传切配合》一课,论述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看到的四个转型。

一、创设递进的复杂情境丰富学生的运动体验与认知

复杂情境具有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需要学生不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做出各种反应,从而获得真实的运动体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本课中围绕水手出海争夺宝藏的情景,设计了“护宝”“传宝”“争宝”三个递进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逐步体验传切配合战术,加深学生对传切配合应用方法的理解。

一是通过“护宝”情境,体验摆脱防守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摆脱防守的认知。无球队员摆脱防守插入宝藏区的练习,需要不断运用转身、交叉步等多种步伐,通过加速、急停摆脱防守到达宝藏区;防守队员则需要根据进攻队员的移动变化快速跟进防守,避免被摆脱。摆脱者和防守者都需要不断应对对方各种变化,都获得了真实的摆脱与防守体验,提升了对篮球摆脱与防守技术的认知。

二是借助“传宝”情境,体验不同防守下插入篮下接球投篮的过程,加深学生对传球时机的认知。“2对1”练习时,限制防守队员移动,学生能较轻松摆脱防守插入篮下快速接球投篮,得到更多传接球配合以及投篮的体验;不限制条件下的练习,学生需要真正摆脱防守队员后才有机会插入篮下接球投篮。通过防守条件的递进,学生获得了不同防守程度下队友间配合完成行进间传接球投篮的体验,提升了对行进间传接球提前量的理解。

三是结合“争宝”情境,进一步体验实战对抗中传切配合的运用过程,加深学生对传切配合在比赛中运用方式的认知。通过对抗人数的变化,让学生进行传切配合实践,体验不同对抗人数下传切配合的运用方法,加深学生在比赛中执行传切配合战术的理解。

二、选编复杂组合技术帮助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

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复杂情境中遇到的问题。知识与技能的结构越复杂,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越有效。课中选编了复杂组合技术在情境中学练,并根据情境需求穿插了与组合技术相关的传切战术、简单规则、体能等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战对抗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复杂组合技术学练促使技术结构化。课中选编的组合技术主要结合脚步移动、传接球、运球及投篮等技术进行组合。从“护宝”情境开始,选编了“虚晃+转身突破”“虚晃+交叉步突破”等组合脚步,让学生在练习中利用组合脚步摆脱防守队员,登陆宝藏区。当情境进一步到“传宝”,学生需要利用脚步摆脱限制条件下的防守队员,则选用了“移动+接球+投篮”的组合技术。“争宝”中为了完成传切配合,选用了更为复杂的“运球+传球+移动+接球+投篮”组合技术。这些复杂组合技术的学练使学生形成了结构化技术,为在实战中运用传切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在复杂组合技术学练中渗透多个知识点促使知识与技能结构化。一是渗透篮球规则。如“传宝”情境中就渗透了走步违例规则,帮助学生掌握行进间投篮的规则。二是渗透技战术运用。本课主要内容就是学习传切配合战术,并在对抗中运用。三是渗透体能练习方法。在课的结尾有提升移动能力的体能课课练,使学生了解提升篮球运动体能的方法。四是搭建比赛平台。“争宝”情境就是“3对3”“4对4”的对抗比赛。这些知识点都与选用的篮球组合技术相关联,经过在实践情境中的渗透,与选编的组合技术之间紧密结合,形成了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

改进建议:在课中渗透观赏与评价、裁判法等内容,促使知识与技能形成更复杂的结构。新课标中专项运动技能的内容要求分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展示与比赛、规则与裁判法、观赏与评价六类。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将这六类内容结构化。因此,建议在“争宝”环节设置裁判员和记录员,学生轮流担任。这样安排不仅渗透了规则与裁判法等内容,也能让记录员有机会观察比赛中同伴的表现,从而对比赛情况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组织小组学练激发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

小组学练是学生学习时发生的主要场景。尤其是在复杂情境中进行小组化学练时,组员间的认知、能力差异会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和矛盾,而解决的方式是学生组内进行相互合作、实践探究,进而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采用全程分组的形式,从热身部分开始到“3对3”比赛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练,结合水手出海争夺宝藏的各个情境,激发了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发生。

一是小组学练推动自主学习。整节课每个小组都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按照学练要求进行自主的练习。如,“寻宝”环节,小组长负责带领组员根据宝藏卡要求进行自主的热身练习,减少了教师示范讲解的过程,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余几个情境中,各个小组也都是根据学练任务进行自主的练习。如,“传宝”让小组自主学练切入后接球投篮。“争宝”时学生自主进行“3对3”的比赛。

二是小组学练强化合作学习。首先,内容设计需要小组合作。传切配合这个学练内容本身需要小组成员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其次,情境设计强化小组合作。如,“传宝”是队员摆脱防守后切入篮下,接队友传球后投篮,强调小组内相互合作。“争宝”情境难度再次提升,在“3对3”“4对4”的实战比赛,更是强化小组合作完成进攻。

三是小组学练激发探究学习。复杂情境伴随着复杂问题,复杂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探究。如,“传宝”与“争宝”环节中对抗人数的变化,使得防守与进攻变得复杂,如何利用传切配合得分就需要组内队友间相互合作与探究,找到合理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完成传切配合的办法。

改进建议:给予小组更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机会。建议“护宝”“传宝”时的防守队员不要安排其他小组的成员,由小组内成员轮流担任,以便获得突破与防守双重体验,从而使小组在合作与探究中获得突破防守的要点和防守的关键。“争宝”环节的比赛分组也可以让小组自行商量决定,给予小组成员探讨分组方式和比赛策略的机会。

四、借助评价卡片评估学生的课堂综合表现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诊断、反馈、引导和激励,以判断课程目标达成度,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即时、多元的有效反馈,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学与教师更有效地教[1]。本课中借助“宝藏卡”多元、多维、多样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帮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情况。

一是借助宝藏卡,体现多元评价内容。宝藏卡评价是利用宝藏卡的类型对学生的行为、技能、品德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如,“效率宝藏卡”评价学生完成练习的效率,“团结宝藏卡”评价学生合作意识,“技能宝藏卡”评价学生的技能运用、练习情况,“规则宝藏卡”评价学生的规则意识。借助宝藏卡的类型综合全面地反馈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二是借助宝藏卡,落实多维评价主体。宝藏卡的颁发者包括教师、学生、小组长。教师主要根据学生个体表现、小组表现情况颁发相应的宝藏卡。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自己奖励自己相应类型的宝藏卡;关注队友表现,颁发相应宝藏卡。小组长是借助宝藏卡评价组内各个成员的各方面表现。通过宝藏卡的颁发,从师评、自评、互评等多个视角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提升了评价的精准性与全面性。

三是借助宝藏卡,凸显多样评价方法。课堂中不仅有定性与定量评价,还有过程性与总结性评价。如,教师用不同的宝藏卡定性评价学生各项技能运用情况、课堂中的行为表现,根据每个阶段学生获得宝藏卡的数量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根据宝藏卡的最终数量对学生、小组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再如,小组长用不同的宝藏卡定性评价学生表现,还根据宝藏卡数量定量评价组内成员的练习情况,评选出组内最有价值选手。借助宝藏卡的数量与类型,有效反馈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改进建议:可以让组员都参与练习的评价。课中更多的是依靠小组长对组内成员的学练情况进行评价,但是单单依靠小组长往往无法全面、准确地观察到组内所有成员的表现。因此,建议组内成员都参与到评价中,充分利用练习轮换间隙,由等待练习的成员观察、评价正在练习的成员,这样不仅减轻了组长的负担,也提升评价的准确性,更是借助评价把学生的学习从浅层推向深度,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引导着课堂教学的方向。面对新课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要依“标”而行,适应新的要求,主动改变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影响教学效果的要素,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余立峰.加强学科实践推进教学转型[J].体育教学,2022(10).

[3]余立峰.课堂转型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必然[J].体育教学,2021(12).

猜你喜欢

变革新课标课堂教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变革开始了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