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传播对汽车市场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影响研究

2024-12-11吕洁

时代汽车 2024年22期

摘 要:文章研究了新闻传播对汽车市场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影响。基于议程设置、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整合营销传播等理论,文章分析了新闻传播如何改变消费者信息获取、购车决策、理性购车意识、新能源汽车接受度及维权意识。研究表明,新闻传播显著影响汽车市场消费者行为,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市场趋势的洞察,对制定营销策略和应对市场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闻传播 汽车市场 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形成认知、做出决策的重要途径。在汽车市场这一高度竞争且信息密集的领域,新闻传播不仅关乎品牌形象塑造,更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车选择和品牌忠诚度。通过深入研究新闻传播对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具体影响,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动态,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对于市场监管部门而言,了解新闻传播的作用机制也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1 研究新闻传播对汽车市场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影响的理论基础

1.1 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是一种传播学的重要理论,由M.E.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该理论核心观点在于,虽然大众媒体不能决定公众对某一事件或问题的具体看法,但能通过选择性地报道某些议题,以及安排这些议题在传播中的显著程度,来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重要性的感知和讨论顺序。简而言之,媒体通过设置“议事日程”,能够引导公众关注和思考的方向,从而间接地影响公众的意见和行为。

新闻传播通过精心策划的议程设置,将特定的汽车品牌、车型、技术或市场趋势等信息传递给广大消费者,从而引导他们的关注焦点。这些被媒介强调的议题,往往会成为消费者购车决策中的重要参考因素,影响他们的购买意愿和选择偏好。

其次,议程设置理论还揭示了新闻传播在塑造公众认知方面的强大力量。汽车市场的消费者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往往依赖于新闻媒体的报道和解读来形成对汽车品牌、性能、价格等方面的认知。因此,新闻传播通过议程设置,不仅能够影响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直接认知,还能够间接影响他们的购车决策过程。

此外,议程设置理论还强调了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汽车市场中,新闻传播的议程设置往往能够引发公众对特定议题的广泛讨论和关注,进而形成社会舆论的热点。这种舆论氛围的形成,又会反过来影响新闻媒体的报道方向和重点,形成一种循环往复的互动关系。

1.2 理性行为理论(TRA)和计划行为理论(TPB)

在研究新闻传播对汽车市场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影响时,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及其扩展形式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构成了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这两个理论由心理学家Fishbein和Ajzen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间提出,深入解析个体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

理性行为理论(TRA)认为,个体的行为意向主要受其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影响,而行为意向则进一步决定了个体的实际行为。在汽车市场中,消费者的购车行为同样遵循这一逻辑。新闻传播通过传递关于汽车品牌、性能、价格等方面的信息,影响着消费者对特定车型或品牌的态度。同时,新闻报道中提及的社会趋势、专家意见等,也可能成为消费者主观规范的重要来源,进而影响其购车决策。

然而,理性行为理论在解释一些非完全由意志控制的行为时存在局限性。为了弥补这一不足,Ajzen提出了计划行为理论(TPB),在TRA的基础上增加了行为控制知觉这一变量。行为控制知觉指的是个体在从事某一行为时,对自己能否控制该行为所需资源和机会的感知。在汽车市场中,这表现为消费者对购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财务、时间、信息获取等方面的限制的认知。新闻传播通过提供购车指南、优惠信息、用户评价等内容,有助于降低消费者的行为控制知觉障碍,从而促进其购车行为的实现。

1.3 整合营销传播(IMC)

在研究新闻传播对汽车市场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影响时,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IMC)理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IMC理论由唐·舒尔茨等学者于1992年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将与企业市场营销相关的所有传播活动进行一元化整合,确保企业能够以统一的声音(Speak With One Voice)向消费者传达信息。

IMC强调将广告、促销、公关、直销、CI(企业形象识别)、包装、新闻媒体等多种传播手段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传播体系。这种整合不仅限于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更在于传播信息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以确保消费者在不同接触点上接收到的是关于汽车品牌或产品的统一、清晰的信息。

IMC理论注重从消费者出发,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模式,并据此制定营销策略。在汽车市场中,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深入了解潜在消费者的购车动机、偏好、决策过程等信息,通过新闻传播等渠道精准地传达产品信息、品牌形象和优惠活动,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引导其做出购买决策。

此外,IMC理论还强调战术的连续性和战略的导向性。在汽车市场的新闻传播中,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保持传播信息的持续性和一致性,通过不断地重复和强化来加深消费者对品牌或产品的印象。同时,企业还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消费者反馈及时调整传播策略,确保传播活动始终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展开。

2 新闻传播对汽车市场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影响

2.1 消费者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与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演进,线上渠道在购车决策中的影响力日益凸显。麦肯锡2019年的《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深刻揭示了这一点,指出多元化信息获取渠道已成为消费者常态,线上平台在购车各环节深度渗透。艾媒咨询的数据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趋势,此数据显示智能网联汽车信息更多源自线上,为汽车制造商和营销者提供了通过多渠道策略精准触达潜在客户的新机遇。

与此同时,尽管传统线下4S店作为汽车销售与服务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其提供的试驾体验、专业咨询以及售后服务的综合模式,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信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种传统服务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迎接这一挑战,品牌亟需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渠道整合战略,以增强品牌曝光与影响力。汽车之家研究院的洞察尤为贴切,反映了用户对于通过移动应用和智能设备便捷获取购车信息及完成交易的迫切需求。

此外,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浪潮加速了消费者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发展。社交媒体如Instagram、Facebook及微博等平台,在塑造汽车品牌形象方面展现出非凡潜力。网络零售市场的蓬勃兴起,不仅重塑了日常消费习惯,也为汽车市场的线上转型铺设了坚实基石,预示着未来购车体验将更加便捷、高效且个性化。

2.2 消费者购车决策受舆情影响

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下,消费者购车决策的信息获取渠道发生了根本性变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消费者不再局限于传统渠道获取信息,做出消费决策,而是更多通过网络舆情,尤其通过已购车主的评价和投诉网站等渠道,广泛且便捷地获取购车信息。其中负向舆情对消费者选择构成了显著影响。新闻媒体的兴起进一步加剧了信息传播的多元化,虽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信息来源,但也因信息的分散性增加了用户的决策成本,使得购车决策过程更为复杂。

社交媒体和其他媒体平台,如腾讯新闻等,不仅成为品牌塑造和公众信任构建的关键阵地,还通过发布专业广告及用户生成的真实反馈和评论,深刻影响着消费者的购车决策。值得注意的是,负面舆情在这些平台上的传播尤为迅速且影响深远,研究表明,负面舆情数量与购车选择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对于偏好独立品牌的消费者而言,其影响力更为显著。因此,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汽车制造商与营销团队必须树立高度的舆情敏感性与管理意识,将网络舆情监测与管理提升至战略高度。通过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体系,及时捕捉并有效应对负面舆情,不仅能够及时止损,还能在危机中寻找转机,通过积极回应与改进,重塑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信任。同时,利用正面舆情的力量,讲述品牌故事,传递产品价值,引导购车决策向更加积极、理性的方向发展。

2.3 消费者理性购车意识提升

新闻传播成功打破了以往的信息壁垒,使得市场透明度大幅提升。这种透明度的增强,直接促使消费者在购车决策过程中展现出更为理性和成熟的态度。

在过去,消费者往往容易被品牌的光环效应或华丽的广告宣传所吸引,而忽略了对产品本身性能的深入了解。然而,随着新闻传播的不断深入,消费者开始接触到更多来自不同渠道、不同视角的信息,这些信息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地评估各品牌、各车型的综合实力。性价比、安全性、售后服务等关乎车辆长期使用价值的因素,逐渐成为消费者购车时优先考虑的关键指标。

此外,新闻媒体还通过投放案例分析和专家解读等信息,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购车参考和决策依据。这些案例和解读不仅揭示了市场中的潜在风险和不公平现象,也引导消费者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念。消费者开始意识到,购车并非简单的物质消费行为,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长期投资决策。因此,在购车前,他们会更加仔细地分析自己的实际需求、经济能力和车辆的实际用途,从而做出更加明智和合理的选择。

2.4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提升

通过不同的报道、评论和广告等方式,新闻传播平台可以塑造产品或服务的形象,引导消费者的认知和态度。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或广告宣传可以让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生好感,从而增加购买的可能性。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低碳、便利、环保方面的宣传,让公众认识到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方向转型是大势所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深入人心。这种宣传不仅提高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还增强了他们的购买意愿。

根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测评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这表明新闻传播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有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节省能源成为中国消费者选购汽车的重要考虑因素,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有较高的接受度。这种趋势也得到了其他资料的支持,例如2023年5月发布的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连续六年上升,达到33%,较去年的27%上升6个百分点。

然而,也有证据表明,尽管整体趋势向好,但某些情况下消费者的接受度可能会出现波动。例如,麦肯锡报告发现,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首次出现下滑,即下辆车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受访者比例下滑了6个百分点。这可能与价格战刺激作用有限以及部分消费者对续航能力等性能问题的担忧有关。

2.5 消费者维权意识显著增强

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在汽车市场中的影响力日益凸显,深刻重塑了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尤其是显著增强了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独特优势,也映射出汽车市场生态的积极变革。

在数字化时代,消费者通过多样化的网络渠道,如社交媒体、专业论坛、新闻网站等,能够迅速且全面地获取汽车产品的详尽信息。凯睿赛驰的研究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消费者在购车前倾向于网络搜索,这一现象极大提升了信息的可获得性。尤其是已购车主的真实评价及投诉案例,作为重要信息源,占比超过五成,这些一手资料让消费者能直观感知产品的优缺点,从而对潜在问题保持高度警觉。

新闻传播在此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主流媒体通过深度报道与舆论监督,不仅放大了消费维权的声量,还促进了问题的快速解决。如“宾士车主哭诉维权”等标志性事件,不仅激发了广泛的社会共鸣,也教育了公众理性、依法维权的重要性。媒体的曝光机制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平台,有效遏制了企业的不当行为,维护了市场秩序。

同时,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提升,反过来促使汽车企业不断反思与改进。车企在面对日益理性的消费群体时,不得不将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服务体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市场需求。尽管如此,维权之路仍非坦途,消费者的法律意识、风险预判能力仍有待加强,这也是未来社会各界需共同努力的方向。

3 结语

新闻传播对汽车市场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影响深远且多面。它不仅推动了消费者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还深刻改变了购车决策过程,促使消费者更加理性地评估车辆性能与品牌价值。同时,新闻传播在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绿色出行理念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尤为关键的是,新闻传播显著增强了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通过舆论监督和市场曝光,有效维护了消费者权益,促进了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面对未来,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应继续深化对新闻传播影响力的认识,积极利用多渠道传播策略,精准触达目标消费群体,提升品牌形象与产品竞争力。同时,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互动,及时回应市场反馈,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忠诚。市场监管部门亦应加强对新闻传播的监管与引导,确保信息传播的真实性与公正性,为汽车市场的繁荣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罗柳梅.新媒体营销策略在汽车行业的运用分析[J].汽车知识,2024,24(08):209-211+234.

[2]邓清芮.新能源汽车数字化营销策略研究[J].时代汽车,2024(15):148-150.

[3]王辰泽.L新能源汽车哈尔滨地区营销策略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24.

[4]詹赫男.长安深蓝新能源汽车的营销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大学,2024.

[5]师建强.长安汽车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4.

[6]刘梦,张丰.汽车销售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与实践研究[J].汽车维修技师,2024(10):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