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4-12-11石培吉魏开新申荣卫
摘 要:在总结我国“三教改革”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文章介绍了对分课堂的知识传递、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三个层面的对分模式,讨论了对分课堂模式下师生角色的转变。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更新速度快、实践性强、学科交叉的特点,总结了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的教学资源不足、师资队伍不强、实践教学困难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挑战。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分析等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实践结果表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授课效果。
关键词:对分课堂 对分模式 教学改革 智能网联汽车
1 绪论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任务以来,全国各类型院校积极响应[1]。三教改革聚焦解决教学过程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形成了教师能力提升、教材改革和教法创新的闭环整体,有效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进步,教材建设实现创新发展,教学方法改革取得积极成效[2]。
同时,全国范围内三教改革发展不平衡,改革进度和效果存在差异。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不够广泛。目前,教学改革多集中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而对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尚显不足。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不足。部分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条件有限,难以满足教法改革的需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当前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3]。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具有简便易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符合教学规律、提升教学效果显著等特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内涵分析
2.1 对分模式
对分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颠倒传统教学活动的顺序,通过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的传递和学生的初步学习活动移到课堂之外进行,而将原本作为课后作业的实践活动和深度学习转移到课堂内进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包括知识传递、学习活动、评价方式的三方面,如图1所示。
2.1.1 知识传递的对分
知识传递环节分为课外学习和课内应用2部分。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教师提供的视频讲座、在线课程、阅读材料等资源进行基础知识的自学。进入课堂教学环节后,教师通过重点、难点知识讲授,解决学生的疑惑,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项目实践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批判性思维。
2.1.2 学习活动的对分
学习活动分为个人学习和集体互动2个环节。学生在课前独立完成预习,获取基础知识和概念,这个过程主要是个人工作,侧重于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课堂转变为互动和讨论场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集体活动深化理解,这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包括生生之间的互助学习。
2.1.3 评价方式的对分
评价方式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在对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前准备和课堂参与度会被纳入评价体系中。通过连续性地观察和评价,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学习策略。学习结果评价包括了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最终展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2.2 师生角色的转变
对分课堂模式力图打破传统教育中“教师中心”的教学观,推崇“学生中心”的学习理念,通过调整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分配,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入理解,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效果。
在对分课堂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转变[4]。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着多重角色。在讲授阶段,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负责将核心知识点、概念、原理等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在讨论阶段,教师则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负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其思考,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同时,教师还是评价者,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讨论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学生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变化。在对分课堂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参与者[5]。在讲授阶段,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需要认真听讲,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在讨论阶段,学生则转变为交流者和探索者,需要积极参与讨论,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倾听他人的想法,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此外,学生还是自我评价者,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以便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师生角色的转变意味着课堂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场所,而是变成了知识探究、讨论与应用的互动场。教师与学生共同推动学习进程,形成一种合作共赢的教学模式。
3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特点及问题
3.1 课程特点
本科院校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主要特点表现为更新快速、实践性强、学科交叉,如表1所示:
3.2 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如图2所示。
3.2.1 教学资源不足
教学资源稀缺主要体现在高质量的教材匮乏,实验设备老旧或不齐全,以及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不足。由于这是新兴的领域,它的教学资源开发相对滞后。缺少的不仅是书本知识,更是与之配套的实验指导、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训等综合材料。
3.2.2 师资队伍不强
当前师资队伍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经验不足,教师可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来自我学习和研究,以维持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3.2.3 实践教学困难
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技术复杂,新技术、新工具和新平台层出不穷,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对环境要求较高,需要高水平的实验室、模拟系统和测试平台,有些实践内容需要实车操作,从技术上、成本上、安全性方面都给实践教学带来了挑战。
3.2.4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智能网联汽车课程融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控制等多专业的理论知识,课程难度较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一些学生可能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拖延、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习惯可能影响到他们在智能网联汽车课程中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当前的教学方式普遍以讲授为主,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教学资源、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入手,积极贯彻执行三教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接下来将介绍对分课堂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情况。
4 教学应用实践
4.1 教学内容设计
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构。课程实施前,课程组针对目前知识、技能、体验分离,学生无法将知识体系与产业进展、技术创新、工程实践、产品体验相结合的问题,从知识、技能、学生体验三个方面进行改革,重新梳理课程知识体系,修订了课程教学内容,确定需要给学生讲授的以及需要学生自学或实践的内容。
按照以上方法,确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分为9个部分,如图3所示。每部分分为若干知识点,并注明每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给出了每个知识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4.2 教学过程
以对分课堂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情分析,构建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对分课堂教学方案,包括课前准备、讲授新课、独自学习、交流、讨论与对话、课后反思6个环节,如图4所示。
在上述6个环节中,教师和学生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教师负责准备资源、精讲留白、推送作业并评估完成情况、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讨论以及做教学反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和观看视频等方式,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讨论环节中,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课后要做课后反思。通过6个环节,使学生分阶段达成课程学习目标。
4.3 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对分课堂教学方法的实施,发现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
4.3.1 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
学生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课堂上提问的频率增加,在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环节表现更加活跃。课前预习、课中记笔记、课后复习的学生比例增加,课堂纪律明显好转。
4.3.2 学生满意度提高
为了对比教改效果,制定了学生满意度调查表,面向两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
调查采用5分制,1-5分对应满意程度,1分最不满意,5分最满意。采用对分课堂模式的班级为实验组,未采用对分课堂模式的为对照组。从统计结果看,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课堂气氛、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果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
4.3.3 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汽车环境感知系统、定位导航系统、网络通信系统等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知识,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在团队项目中能够有效地与同伴协作,对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的优劣进行分析判断,在技术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思考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提高。
5 结语
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中实施对分课堂教学的尝试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探索、创新思考与实践应用能力。对分课堂模式的全面应用将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方法。同时,这也需要学校方面提供适当的教师培训,使教师能够把握这一新型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改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理虚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研究”(B231006604);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智能网联汽车专业顶层设计方案研究及核心课程开发”(2022KJ120);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研启动项目“职业院校专业群组群逻辑及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研究”(KYQD202211)。
参考文献:
[1]何君.基于3D打印技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时代汽车,2021(22):90-91.
[2]叶爱珍.中职学校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J].装备制造技术,2023(03):245-247+262.
[3]李怀功.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对分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鄂州大学学报,2023,30(06):91-93+97.
[4]胡晶晶.对分课堂在高职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0(24):26-28.
[5]张洲,张建兰.对分课堂在汽车文化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25):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