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破人才壁垒,培养专业博物馆人才

2024-12-09胡星晔

人力资源 2024年11期

为明天收藏今天,是博物馆的重要使命,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博物馆功能正在发生变化,随着5G、AR、VR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升级,沉浸式体验在展览中运用得越来越多,也更容易受到观众喜爱。另一个趋势则是博物馆的分类细化,未来种类也将越来越多。而目前博物馆人才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不能很好地适应博物馆角色和功能的转变。这对博物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既要有国际化视野,更要让博物馆体现出地方特色。本文以浙江省博物馆为例,探讨如何通过一系列举措培养新时代博物馆人才,以此为同行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培养新一代博物馆研究人才

人才一直是博物馆发展的壁垒。据统计,截至2022年,全国文博系统18万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仅5.5万余人,平均每个博物馆不足10人。其中具备精湛技艺与知识水平的文物修复师少之又少。为了培养新一代博物馆研究人才,浙江省博物馆一方面与高校合作设置博物馆学、考古学及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为年轻人提供实习机会,让年轻研究人员参与博物馆的日常运营、展览策划和文物保护,帮助他们积累实践经验。2024年10月10日,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与浙江省博物馆合作签约仪式暨“经典与前沿:博物馆中的跨学科实践”工作坊开班仪式。校馆合作有利于研究人才的培养,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更致力于将学术与实践相结合,为文化机构和艺术产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除此之外,博物馆还推出了“青年工作坊”,为有志于博物馆研究的年轻人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交流平台,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论坛讲座。 2022年,浙江省博物馆策划了一个以“青年缪斯:博物馆的潜力”为主题的论坛,“缪斯”是掌管文化艺术的智慧女神,“青年缪斯”就是年轻加艺术加智慧。该论坛邀请国内外的青年博物馆学者和工作人员一起讨论“当代青年如何看待博物馆及其发展”“青年博物馆从业者如何在博物馆中学习与创新”“青年群体激发博物馆潜力的可能路径”等话题。

引进外部专家进行专业培训

博物馆首先通过调查评估内部员工的培训需求,来确定需要强化的专业领域,如文物保护、展览设计、教育推广等。根据需求,寻找相关领域的外部专家或机构,评估他们的专业背景、经验和培训能力。在与专家的沟通过程中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标、内容、形式(讲座、工作坊、实地考察等)和时间安排,最后组织培训活动,由外部专家进行授课或指导,结合理论与实践,确保员工能够有效吸收知识。在培训结束后,博物馆还会收集参与者的反馈,以此为依据评估培训效果,包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最终再根据反馈,为员工提供进一步的学习资源或后续的辅导,促进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培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导员工如何讲解新博物馆项目,让员工能够更好地帮助参观者了解项目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培训还会分享一些策展的案例,通过多样化的展览形式,为更多观众打开视野。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浙江省博物馆通过定期举办全员会议,分享组织内的重要信息、项目更新及成功案例,增强透明度与参与感,并组织小组讨论会,鼓励员工交流各自的经验和挑战,促进集思广益。在需要时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技术支持,帮助员工在工作中更好地实现创新,并且让管理层以身作则,展示对创新的重视和支持,营造开放和包容的工作氛围,鼓励员工尝试新事物,并接受可能的失败,将其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此外,浙江省博物馆还建立了良好的外部沟通平台,加强各博物馆的人才交流,一起探讨目前博物馆行业当前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为培育博物馆学研究新生力量,给有志于博物馆学研究的博物馆青年工作者、未来博物馆人搭建学习与交流平台。浙江省博物馆联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共同推出“文澜博物馆学·青年工作坊”,邀请来自博物馆与高校的专家学者,以“授课+讨论”的形式开设系列公益性课程,为文博青年传道授业,答疑解惑。

制定人才培养机制

以“工美现在时计划”为例,该计划是在 2021年浙江省博物馆在前期工艺美术“走进博物馆”项目的基础上提出的工艺美术人才深造计划,旨在通过古代工艺美术精品观摩、组织研修等方式,使工艺美术大师更多地接受传统工艺和美学的滋养,丰富创作素材,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申报条件、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2.在工艺美术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如取得市大师、省大师、国大师等称号,或被认定为非遗传承人等)、职称不限,专业从事传统工艺美术创作者优先,具有独立设计、创作作品的能力,优先选择浙江本地工艺美术人才;

3.年龄限制:申请者年龄限60周岁以下;

4.对传统文化和艺术有浓厚的兴趣,且乐于学习,积极参加“工美现在时计划”的各项活动;

5.愿意加入浙江省博物馆工艺美术类人才库,不定期捐赠本人不同创作阶段、不同艺术风格的代表性作品,在馆内建立风格序列,让博物馆见证成长;

6.每位报名人员需填写《浙江省博物馆“工美现在时计划”报名表》,准备3件代表作照片(彩照),提供职称证书、身份证照片,作品内容题材积极健康,每张照片至少1MB以上,能反映作品的真实面貌,以供评审选拔。

●培养计划

1.每年组织一次文化遗产研修,去各地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参观学习、临摹写生,安排专家讲解或讲座,帮助学员深入了解文化遗产的内涵,促进学员从传统文化和工艺之美中汲取灵感和养分,进行创作和创新;

2.定期组织学员近距离观摩本馆或其他博物馆未展出的藏品;

3.不定期举办研讨会,邀请专家、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分享,提供交流探讨的平台;

4.不定期推送有价值的国内展览资讯;不定期组织国内新展参观活动,并邀请策展人讲解;

5.定期举办“工美现在时计划”成果汇报展,届时将在展品中择优纳入永久收藏。

●筛选与退出机制

1.人才库申请者筛选:经专家组成员评审、考核及调研查证其申报资料,择优录取。如有申报不实等情况,将此报名者拉入黑名单,作出公示,永久不得参与人才库选拔;

2.人才库人员更新:存在违法乱纪行为者,自动退出。年满70周岁者,自动退出。经专家组成员重新评估,综合考量各因素,清退部分在库人员。整合新加入者更新当年在库人员名单,作出公示;

3.人才库人员参与活动:在库人员可长期参与本计划的各项活动。活动名额有限,经专家组成员评估,综合考虑报名时间顺序、活动参与次数等进行筛选,罗列名单并作出公示。

开展志愿者培训活动

浙江省博物馆2024上半年招募志愿者,并对其进行基础培训。通过面试的讲解、日常服务、摄影摄像、宣传策划各组90余人和来自蚂蚁、东航的团队志愿者40余人,共计13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讲解技巧、文博知识、服务礼仪、志愿服务理念四个部分。培训旨在促进志愿者知识技巧和服务理念的分享,助力志愿者团队提供更好的公众服务。为满足观众多样化的参观需求,同时为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和文博事业的志愿者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提供展示自我、服务社会的工作平台,浙江省博物馆持续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日常服务组志愿者。

未来,浙江省博物馆将更加注重综合素养和跨学科合作,致力于培养既懂历史与文化,又具备沟通能力、创意思维和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不断拓展博物馆学研究思路和方向,在完善学科体系、促进学科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在公众传播方面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