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持续成长的CEO团队
2024-12-09孙晓平
我在做咨询项目的过程中经常听到一些企业经营者抱怨,自从踏上创业之路后就没闲过,真是干不完的活儿,操不完的心,出了公司愁业务做不好,进了公司愁管理不到位,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办又不放心。总之就是一个字:累!
一个企业的成功,靠的是团队,而不是个人,企业经营者不能指望依靠单打独斗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非洲有句谚语: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意思是一个人心无旁骛,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可以走得很快;但是想要走得更远,就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借助彼此的知识、经验、资源,齐心协力共同面对挑战并取得长远的成功。
对于企业而言,首席执行官团队(以下简称“CEO团队”)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速度。一支高质量的CEO团队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推动作用。
优秀CEO团队的四个特质
既然CEO团队如此重要,那么企业当中的CEO团队到底是由哪些人员构成的?根据大部分企业的划分,CEO团队就是 1号位的首席执行官及其直属下属。规模大一点的公司,这个团队就是首席执行官以及首席财务官、首席人力官、首席技术官、首席营销官等被称为“首席XX官”的这一群人;规模稍微小一点的公司,CEO团队则由首席执行官加上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如公司的中层主管或者中层经理等组成。我们之所以要搞清楚CEO团队的班底,是因为这群人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中流砥柱,也是公司商业设计和组织设计的支持者和实施者。要想打造一支优秀的CEO团队,必须知道从何处入手。
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最好的团队,一个是桃园结义的刘备团队,一个是西天取经的唐僧团队。尤其是唐僧团队,更加贴近实际:团队成员虽然性格各异,时常发生争吵和矛盾,甚至隔三岔五闹分家,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相同的价值观,而且能力上优势互补,最终形成了完美的组合。糟糕的CEO团队千奇百怪,但优秀的CEO团队往往有四个核心的共性。
●充分共识的目标
目标是做事的基础,人没有目标就会产生惰性,企业没有目标就会如一盘散沙,无法形成正向的合力。CEO团队正是企业准确锚定目标的核心来源。但有了目标却没有实现目标的路径或者路径不明确,就会阻碍团队进一步的行动。因此,“目标”的含义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层是团队对目标的共识是清晰明确的,另一层是团队对实现目标路径的共识是清晰明确的。
●能力与性格的互补
我们以《西游记》的取经团队为例。假设三个徒弟都和孙悟空一样,战斗力超强,那么唐僧带着这支队伍去取经会发生什么情况?最起码,挑担化斋这类基础性的后勤保障工作肯定没人爱干,如果再遇上像白骨精这种会障眼法的妖怪,能力高强的徒弟们分分钟YCC4gzSxy5PPhOcMHKSkyHR30sRkZa+ic7hr0VA2aIw=将假一家三口扫灭,而他们也注定会被肉眼凡胎的唐僧赶出取经团队,这时候又没有猪八戒这样善于沟通协调的人来劝他们回来,如此一来,取经团队必然分崩离析。由此可见,一支团队当中,成员的性格互补是极其重要的。那么,企业当中的CEO团队要想能力更全面,应该在哪几个维度形成互补呢?
首先是知识技能互补。不同的成员在知识技能上互补,可以覆盖企业各个方面所需要的能力,例如财务、技术、营销等,能够在决策过程中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其次是经验、资源互补。CEO团队成员最好出身于不同行业,来自不同领域,其独特的经验或资源可以给团队带来不同的思考维度和观察视角,而这对企业而言往往意味着更多的选择。
最后是性格互补。CEO团队成员性格上的互补可以使他们互相成就,在组织内部形成更加和谐开放的氛围。
●价值观底层的相互信任
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团队,其成员之间一定是相互信任的。当然,信任的建立并不容易,但作为1号位的CEO和其直属的各位高层管理者必须持续做好以下三件事。一是有气度、有格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敢于授权,不扭捏、不纠结。二是创造机会增进了解,通过团建等全面了解各位成员的性格、工作特点、行为特质、动机和意图等;只有互相了解才有可能形成默契。三是共事要有结果,一家公司能让具有不同经历的高管们长期聚在一起共事,其重要条件就是让他们看到积极正向的结果,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比如成就感、影响力,当然也包括丰厚的薪酬福利。人们常说“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但对大多数人而言,其实还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共事有结果,前途才有希望。
●正确有效的自身角色认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识他人只能算聪明,认识自己才算有智慧。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他们的每一个决策和判断都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影响,如果他们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角色没有清醒的认知,那么CEO团队恐怕也只能是名不副实的空壳。
企业的CEO团队成员应该具备哪些角色认知呢?我总结了五点具体内容(见第58页表1)。
CEO如何培养职业管理气质
什么是职业管理气质?概括起来就是基于准确角色认知的合适言行。比如,一家公司的创始人如果仅仅承担CEO 的角色,或者仅仅承担总经理的角色,那么他就会明确CEO或总经理的权限,厘清哪些事是自己该管的,哪些事应该放手让下属去做,应该怎样向下授权,等等。一旦有了这样的认知,他就向职业化管理迈进了一步,之后这会为其带来认识和理念上的巨大转变,即从“企业家的企业”转变为“企业的企业家”,公司也将由个人驱动转变为由组织驱动。
那么,CEO如何塑造职业管理气质即企业家精神?我总结了七大管理信条。
●自我突破,警惕优势陷阱
有的时候,老板过度发挥自己的优势反而不利于团队的成长,甚至会限制整个企业的发展。我在与一家电商企业创始人交流时,他不断抱怨公司的运营团队“人才梯队没有培养出来”,以致业务运营的方方面面总得他亲自上场主抓,整天忙得团团转。我在咨询过程中了解到,这位创始人的电商运营能力特别强,于是他在公司里除了承担CEO的职责,还包揽了本该由运营总监承担的责任,如此一来,运营团队得不到锻炼的机会,人才生态链自然也就断裂了。这位创始人其实就是掉进了“优势陷阱”。所谓“大树底下不长草”,如果一家公司的CEO在某些领域的能力特别强,那么他对该领域相关的工作必定有着严格的工作标准,他不能忍受下属做得不完美,因此他对下属工作的干预也就比较多,这就导致下属逐步失去独立思考和勇于担责的能力意识,最终沦为CEO的“助理”。
●目光聚焦外部,而不是紧盯内部
部分企业创始人缺乏外部视角,对外部行业趋势、竞争对手的情况不够了解,行业交流也不够充分。相对地,他们更多地习惯于把精力投放到内部管理上。内部管理固然重要,但是对于一家企业的掌舵人而言,更重要的事情还是面向未来、目光向外、搜寻机会。
●抛开个人好恶,以绩效为评价标准
企业鼓励哪些行为、杜绝哪些行为,应该有明确的管理标准;否则员工往往会不顾企业整体利益,通过迎合CEO的喜好而为自己攫取更多资源。长此以往,CEO的个人喜好就会潜移默化为员工的行为标准,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以CEO个人价值观为中心的“老板文化”。管理须有明确的规范,尤其在涉及企业生存和发展重大决策、关键岗位人才选用的时候。如果创始人仅以个人好恶作为决策标准,一旦这种行为在企业内形成惯性,那么下属和员工就会将精力放在揣测上司心思而非创造高绩效上。
●用人所长,勿求全责备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谈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用人原则:CEO在用人时一定要扬人所长,而非求全责备。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人真的一无是处,所以管理者在用人时要扬人所长,这才是管理的重点。
●无异见,不决策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高质量的决策往往是在思想碰撞中产生的。CEO要敢于让下属提出不同见解,在做决策之前,尽量多倾听别人的建议,尤其是不同或者反对的意见,这有助于CEO更加理性、客观地评估决策的正确性,补充和完善决策。“无异见,不决策”,也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提出的“斯隆法则”的主旨。
●基于事实、面向未来做决策
在企业中,真正需要CEO去做决策的事情可能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多,但是其在进行决策时,一定要有基于事实和面向未来的心态,考虑清楚组织想达到的既定目标,然后慎重地做出决断。
●身体力行塑造组织价值观
CEO团队是企业文化价值观落地的抓手,而其中的CEO更是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起到决定性作用。CEO是企业使命和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表率,一个企业的使命、价值观是否能够落实到企业制度、流程中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CEO是否能够坚守价值观并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打造有企业家精神的中高层管理团队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12/SavdHxP2droksSMNqyzuJr.webp)
一支糟糕的CEO团队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进行群体决策时,CEO团队成员要么不理解主旨但却随口附和曲意逢迎上级,要么理解了主旨但却不愿意提出自己的建议,这就导致团队在进行决策时效率和效果都大打折扣;又或者团队成员之间缺乏信任,协作步步受阻。这样的CEO团队不仅不能给部门协同起到表率作用,还会带来团队和部门之间的严重内耗,甚至会对公司文化价值观的践行带来阻碍。那么,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中高管团队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呢?以下三点是我对实践的部分总结。
●拥抱变化,引领变革,创造未来
很多企业的中高管往往缺乏这种气质,他们习惯于做自己熟悉的事情,对于变化往往是排斥的,这就导致企业在他们的带领下长期处于自我满足和自我感动的状态,对外界的风险和机会没有感知,或者感知不明显,最终使企业错失发展机遇。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必须做出一定的取舍,忍痛放弃一些错误或没有价值的产品、服务甚至管理方式,目光放长远,同时要敢于解放高管团队,只对他们提出创新要求和指标,让他们自由分配精力,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对行业的洞察上。
●重视责任和贡献,不执着于权力
对于企业中高层管理团队而言,不同的思维导向决定了不同的结果。如果一家企业的中高管团队以价值为导向,那么他们平时思考较多的问题就是“我应该承担哪些责任,需要做出什么样的成果和贡献”;如果一家企业的中高管团队是以职责或者专业为导向,那么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往往就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满足于做自己职责以内的事,以及如何让自己主管的部门在公司内部抢占话语权。
●兼顾整体与局部、当下和未来
这就要求企业的中高管团队成员对于工作有辩证的思考,能够识别不同阶段公司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能够清晰地理解公司当下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需要迎接的挑战(整体的挑战、局部的挑战),这样才能有效掌控工作的节奏,处理好公司整体和部门局部的关系,有的放矢地完成公司的既定目标。
打造CEO团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讲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既需要磨合,又需要忍耐,这可能就是“成长的代价”。如果企业一把手在此过程中产生动摇,那么打造CEO团队的任务就有可能失败。因此,CEO勇于承担责任,愿意为了团队的成长、成熟改变自己,这才是打造CEO团队的真正起点。
作者 诚合益咨询 创始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