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真通读,理解题意

2024-12-09孙春霞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11期

阅读理解通常综合性较强,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能够掌握通读的技巧,快速浏览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大意。在解题时,学生要掌握审题技巧,带着问题结合文本进行深入思考,才能确保题目作答准确。下面,笔者就围绕通读全文、认真审题、分清类型、反复检查等几方面对阅读理解的通读技巧和解题技巧进行具体阐述。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认真通读全文,是阅读理解的第一步。通读全文的目的是整体把握文章的大意,能够知道文章大概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大意是什么,文章整体讲述的内容是什么。通读全文能够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审题、锁定题意奠定基础。通读,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在看到阅读内容时,先逐字逐句地完成整段内容的阅读。通常情况下,阅读的文章都是由多个小自然段构成,在通读过程中,学生每阅读完一个小自然段,在脑海中就要形成一个“小段意”,第一遍通读中形成的“小段意”实际上就是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感性印象,也就是学生所理解的文章的表面含义。刚开始阅读时,这些“小段意”是零散的,但是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当学生完成整篇文章的通读后,这些“小段意”自然能够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帮助学生大致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通读的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在通读时要注意尽量加快阅读的速度。这样才能确保对文章整体感知的连贯性,形成更加完整的初印象。如果通读速度太慢,会出现读到后面忘记前面的问题,影响通读的效果。其二,在通读时要注重找出并标记关键词和关键句。再根据所标注的关键词和关键句,能够快速准确地梳理出全文的内容,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总而言之,通读全文的过程是一个感性与理性相互交替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学生进行感性的理解,另一方面需要学生进行理性的判断,找出关键词和关键句,能够将感性理解到的内容凝聚成一个精准的词语或者一句精练的句子,为学生接下来的阅读理解奠定基础。

二、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意

审题是阅读理解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学生在阅读理解中,一定要掌握审题的技巧,通过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意,才能明确思考方向,找准问题答案。审题时,最关键的技巧就是找出题眼,抓住题眼才能准确把握题意。具体来讲,在审题时教师要求学生能够从题目中准确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够排除题目中的“陷阱”,能够找出题目中的关键点,从而正确理解题意。在阅读理解中,部分题目内容较长,且指向不够清晰,相对抽象,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需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每一个文字,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把握好题目的中心,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实际上,只要了解题眼是什么,就能轻松找出题目中的题眼。在“北山公园中有哪几处重要的景点?请按照文中的先后顺序将其写出来。”这个阅读理解题目中,中心词就是“北山公园”,也可以说题眼就是北山公园,找到题眼后,具体分析题目“围绕‘北山公园’问了什么,问的是哪些北山公园中的景点”,这样就可以在文章中找到关于描写北山公园景点的内容,并按照题意整理出答案即可。抓题眼,是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进行审题时应该掌握的重要技巧。题眼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自动忽略与题意无关的内容,能够提升阅读理解的效率和准确率。

三、分清类型,结合文本思考

完成审题后,学生准确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就需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思考,而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在结合文本思考时采用的方法也会不同,这就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理解技巧。以下围绕几种常见的阅读理解题型,具体阐述如何围绕题目进行文本的阅读和思考。

1. 选择题

选择题是阅读理解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题型,通常要求学生选择出正确的一项,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直接选择法、排除法以及推断法。其中直接选择法就是根据题意结合原文进行分析思考,从多个选项中直接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这种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题目中的奥秘,题目相对比较基础、简单。排除法就是当学生基于题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时,无法准确判断出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此时可以采用排除法。也就是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将存在比较明显错误的选项直接排除,然后再对比剩下的选项,最终通过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推断法主要适用于比较复杂的选择题中,部分选择题涉及的内容并不是文章中明面给出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通读文章、分析文章的含义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最终来推断出选项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学生在使用推断法时,切忌只靠自觉,一定要在文本中找到相应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让自己做出的选择有根有据,才能确保作答正确。总之,面对选择题这一题型,具体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照文本进行思考和分析,从文本中找到解题依据。

2. 问答题

问答题同样也是阅读理解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题目类型,通常情况下,出题人主要是围绕段意、中心思想的总结以及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等进行出题。在回答这一类型题目时,学生需要能够进一步通读全文,从文章中搜索、整理、概括,最终整理出答案。在作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做到语言凝练、简明扼要地精准概括,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3. 分析题

阅读理解中的分析题,通常是出题者从文章中提取一个关键的字、词或者句子,要求学生对其含义或者其在文章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阐述。这类题的题意非常明确,而且容易理解,但是在作答时具备一定的难度。对于这类题目的作答技巧就是要将出题人给出的字、词或者句子放在原文的语境中进行分析,语境含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完成题目的作答。简单来讲,在解题分析时,学生需要遵循“四不”原则,也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其中,字不离词,指在理解某个字的含义及作用时,要找到它在原文中的位置,将其置于某个词语中,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它的含义及作用。词不离句,指在分析一个词在文章中的作用时,同样要找到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将其与所在的句子结合并进行分析,准确理解其含义和作用。句不离段,主要指在理解一句话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时,要对其所在的段落进行通读和分析,通过理解该句话在整个段落中的作用来理解其含义。段不离篇,就是要对某一个段落的上下文进行通读和分析,围绕文章的中心主题思考段落的作用,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四、反复检查,确保作答完整

阅读理解要求学生掌握通读全文的技巧,还要掌握审题、解题的技巧,将通读全文与审题解题进行有效结合,有助于提升解题准确度。然而,在阅读理解中对答案进行检查时,也不能脱离通读全文。如果只是检查答案中有没有错字,并不能充分体现检查的意义和价值。学生要通过反复检查答案,再通读全文,进一步分析作答结果是否准确、合理,从而对错误答案进行及时纠正。与此同时,学生还要对答案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表述的完整程度、语句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以及相关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正确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纠正。

结束语

只要掌握方法,阅读理解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在阅读理解中,关键要掌握两点,一是认真通读,二是理解题意。同时,学生要掌握不同类型题目的作答技巧,确保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掌握通读与解题的技巧,并能在阅读理解中熟练运用,这需要一个过程,学生要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自身的阅读技巧与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