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国名著里发现广阔的世界
2024-12-09成亚娟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外国名著作为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拓宽学生视野、提升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课本中所选的三部外国名著《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文学宝库的窗户,让学生在名著里发现广阔的世界。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旨在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外国名著,跟作品中的主人公一起游历,感受各国的风土人情;与作品中的主人公一起成长,体验成长的欢乐和艰辛。同时,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不仅能把握故事的内容,还能针对人物和情节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练习写学习梗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本文将对六年级语文下册外国名著单元的阅读教学进行探索,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阅读教学策略
1. 课前预习,激发兴趣
本单元围绕“外国名著”编排,选编的三篇课文都是从长篇小说中节选的。这三部小说讲述的都是游历和冒险的故事,主题贴近学生的阅读心理,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在进入单元学习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恰当有趣的预习作业,如绘制故事地图,绘制人物关系图,制作小说人物卡,介绍作品背景、作者生平等方式,学生兴致很高,有的学生仅花一周时间就看完了整部小说。
2. 自主阅读,培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第一步,教师先调查班里学生的阅读现状,按照阅读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例如,三本书都读完的分为一组,读完《鲁滨逊漂流记》的分为一组,这样班上就分为五个小组。第二步,根据分组情况安排相应的阅读书目。教师可以让三本书都读过的学生当组长,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做好本组阅读计划。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批注或笔记。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询问各组学生阅读体验、阅读心得。学生兴致很高,很愿意与教师分享自己的阅读进度、阅读心得及感悟。就这样,教师让一部分喜欢阅读的学生带动全班同学进行阅读,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指导方法,有效阅读
首先,指导学生了解作品写作背景、作者、目录及梗概,让学生初步建立对这部作品的印象。教师告诉学生,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承载了人类的智慧。读经典,就是在与文学大师对话,是精神的享受。同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名人对这本书的评价,名人的评价为学生阅读经典打开了一扇窗,有助于学生了解这本书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这无疑也是阅读名著的一个好方法。
其次,指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线索及人物的行进轨迹和成长轨迹,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性格的变化和成长。例如,《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鲁滨逊从离家航海到重返海岛数十年间的故事。为了把握故事的主要脉络,教师引导学生为鲁滨逊画一幅生活轨迹图,将他经历的主要事件用图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根据每天的阅读内容,不断完善,直到读完整本书。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的描述画出鲁滨逊在荒岛上不同位置进行的不同活动。又如《骑鹅旅行记》的故事情节随着尼尔斯和雁群们在瑞典上空的旅行而展开。教师让学生简单画出了瑞典地图,引导学生随着阅读进程描绘尼尔斯和雁群们的飞行路线图,最后对尼尔斯的旅行及尼尔斯的形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学生在教师的阅读指导下,深入文本,多角度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再次,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摘抄、批注等方式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随时记录,也可以通过写阅读卡或读书笔记留下读书思考的轨迹,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思考和体会。
最后,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阅读习惯和目的,灵活采用精读法、跳读法、略读法等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例如,读《鲁滨逊漂流记》的时候,学生对作品情节已有整体印象,对“谁的脚印”这部分的章节很感兴趣。这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精读,深入品味名著的语言特色,帮助学生既能理解人物形象,又能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内涵,同时,也节约了时间。
4. 讨论交流,深化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利用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让学生开展班级读书会,围绕感兴趣的、值得讨论的话题,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收获。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原著中的重要章节以及片段,寻找证明自己想法或观点的依据。在交流中,学生有观点的共鸣,有思维的碰撞,有大胆的猜测和想象。如交流《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当讨论到“你喜欢这个故事的结局吗”这个话题时,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鲁滨逊逃离荒岛,才让世人知道了这个神奇的历险故事;有的说鲁滨逊历经千辛万苦,走出荒岛,告诉人们只要坚持,就能实现梦想;有的说这样的结局能鼓励更多的探索者,探索许多未知的世界。
5. 合作探究,拓展思维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名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想象力等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跳出文学作品,走出教室,走到广阔的世界,积极参加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如戏剧表演、场景再现、配音朗诵、辩论赛等。
例如,在教学《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学生自发组织起来,根据外国名著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和戏剧表演。他们精心挑选角色、准备道具和服装,通过表演的方式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出来。这种阅读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拓展了思维,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 课后延伸,启迪智慧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拓展延伸。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观看影视作品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另一方面,教师鼓励学生将阅读所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撰写读后感、创作小故事等,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当然,学生的阅读并没有随着课文的学习而结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体会作品的价值、影响力和人物形象身上蕴含的精神品质,汲取前进的力量,收获智慧和勇气。
二、教学评价与反思
1. 激发兴趣,灵活阅读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及“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名著《爱丽丝漫游奇境》讲述的都是游历和冒险故事,但又各具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挖掘教材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落实语文要素。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并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感受到外国名著的魅力。
2. 多元评价,关注过程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时,应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翻阅学生阅读笔记、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讨论发言表现、学生不同形式的成果展示(如读书笔记、读书小报、学习心得等)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也可以通过小组评价以及生生评价,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做出评价。
3. 反思教学,优化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调整名著的选择和阅读难度;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交流情况调整讨论主题和探究问题。
结束语
六年级语文下册的外国名著阅读教学充满挑战和机遇。通过课前预习、自主阅读、指导方法、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课后延伸等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外国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教师也应不断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