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跨学科焦点阅读学习设计与实施研究

2024-12-09缪璐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11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设置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以促进多学科协同育人。在新课标指导下,开展跨学科焦点阅读学习是小学语文课程研究的重要内容。所谓跨学科焦点阅读学习就是围绕一个选定的焦点、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以儿童阅读为主要路径而进行的一种跨学科学习活动。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优化语文课程结构、改进教学行为以及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展开教学实践:

一、找准焦点,实现学科整合

在跨学科焦点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主体发展需求以及学科之间的交叉点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找到一个能够驱动阅读学习活动的焦点。

1. 立足学生发展,明确学习焦点在确定跨学科学习焦点时,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选择的焦点应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常用汉字,对于汉字的演变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对于围绕汉字展开的趣味活动十分感兴趣。但是多数学生对于汉字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认识不清。针对这一点,教师围绕本课主题,设计了“布置汉字墙”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展开小组合作,认识并展现汉字的文化底蕴。这样的跨学科学习过程契合了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汉字学习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真实地激发学生对汉字及其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基于学科融合,寻找学习焦点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语文学科中的阅读为例,它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解码过程,更是知识获取、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的重要途径。当教师将语文学科与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时,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跨学科阅读主题,从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保护地球”这一主题研究学科之间的交叉点,并设计项目式学习,促使学生通过阅读、调查、实践等多种方式,了解地球正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而综合运用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探索保护地球的方案。这样的焦点设计为多学科的融合提供了条件,让学生能够顺利展开阅读,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实现多学科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二、组织活动,拓宽学习领域

跨学科焦点阅读学习作为一种有既定目标和详细计划的学习活动,需要以多学科内容为载体。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文本内容的多样化特性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新课标的指导,教师应立足多学科融合内容,为学生创造自主阅读的机会,组织开展多元化阅读活动,以促进学生丰富学科知识、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跨学科思维。

1. 设计学习任务,促进自主学习

焦点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或探究的阅读方式,其核心在于围绕某一特定的任务或目标进行。在语文跨学科学习中,焦点阅读通常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主题或特定的理解目标,展开深入的探究式阅读,旨在促进学生的知识获取和思维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加强任务设计,提供跨学科材料,并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例如,在高年级语文跨学科学习中,为了增进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师整合语文、历史、美术等学科内容,设计了以“设计未来车票”为主题的跨学科阅读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先以一张火车票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识记常用的汉字,然后联系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梳理火车票变迁历史,感悟社会发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提炼的车票信息进行创新设计,迁移运用美术课上的知识和技巧,设计一张未来车票,表达自己的体会。在这一跨学科阅读实践中,学生通过参与多样化活动能够由一张车票窥见时代之变、家乡之美,学生根据社会的进步发展思考车票中不变的信息,通过设计未来车票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2. 组织阅读分享,促进交流碰撞

开展阅读分享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跨学科阅读成果的平台以及知识交流与碰撞的宝贵机会。例如,在学生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后,教师聚焦“欢天喜地过春节”这一主题,整合语文、劳动、美术、音乐等学科内容,设计跨学科阅读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将传统节日春节大主题转化为“看,春节习俗”“吃,春节美味”“画,春节红火”“奏,春节喜庆”这四个子主题,进而将学生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分别完成一个子主题任务。最后,教师组织课堂分享活动,让学生交流阅读学习成果,最终进行归纳总结,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其跨学科素养。

三、围绕焦点,形成多样成果

阅读材料的跨学科特性能够为学生拓宽知识学习领域,也能够丰富他们阅读成果的表现方式。在跨学科焦点阅读学习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根据学习任务引导阅读,还应拓宽焦点内涵,优化活动环境,为学生提供创意表达的空间,让他们以多样化的方式展现学习成果,同时做好反馈与评价,促使跨学科焦点阅读学习的持续有效开展。

1. 创新表达形式,促进成果展示

在跨学科焦点阅读学习中,展示阅读成果的多样化形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促进了其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例如,在上述“保护地球”的跨学科焦点阅读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制作电子课件、录制视频来展示保护地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并在课堂展示中分享自己的感受,加深对“只有一个地球”的理解。第二,运用阅读报告来展示成果。学生可以根据阅读内容,撰写跨学科阅读报告,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和归纳,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例如,在“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汇总跨学科阅读学习成果,最终形成一份研究报告。这种形式的成果展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促进了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发展。第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展示成果。学生可以基于跨学科阅读学习的特点,借助其他学科形式展开实践活动,展示学习成果。例如,通过美术创作、音乐创作、戏剧表演等方式呈现学习成果。

2. 加强评价反馈,促进持续学习

在学生展示跨学科焦点阅读学习成果后,教师应加强评价反馈,以分析学生的阅读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并针对其中的问题给出建议,促进跨学科学习的持续开展。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利用量表展开针对性评价。针对“遨游汉字王国”中学生提交的报告,分析其标题是否指向了研究内容、提出的问题是否简要清晰地表达出研究内容、是否有效获取了汉字相关信息等。这样通过评价反馈,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进而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加有效地参与跨学科焦点阅读学习活动。

结束语

总之,跨学科阅读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能够打通学科融合通道,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在书籍中遨游,促使他们打开一个全新、多元、立体的视角,在阅读中满足不同的兴趣和需求,进而达成知识、文化、智慧和精神等多方面的发展。在未来,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落实,教师还应继续深化跨学科学习实践,打破学科壁垒,让教育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创新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阅读探索中找到自己的舞台,实现健康全面发展。

备注:本文系2021年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跨学科焦点阅读学习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编号:D/2021/02/188)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