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让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更精彩
2024-12-09陆巧云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阅读课堂中围绕文本和教学目标,创造出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作为一种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创设情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更能够使阅读课堂充满活力,更加精彩,从而完成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
一、以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新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涉及社会、自然和科学等方面的内容,但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经历和能力的限制,可能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有困难。因此,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创造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以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学生最常接触的事物,通过探索自然,他们可以获取更多知识。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走进自然进行观察。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也应将自然引入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从局部到整体、从简单到困难地选择观察对象,带领学生走进自然。通过日积月累的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到公园或小区观察荷花,了解荷花的颜色和形态。这样,当教师讲解《荷花》时,学生就能够联想到之前观察的荷花,进而思考课文中对荷花的描写是否准确。在讲解完课文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运用修辞手法对荷花进行描述。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经历展开想象,组织语言,运用比喻和拟人进行描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在教师创造的生活情境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将得到提升,与课文内容产生更深的共鸣。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以情感情境理解文本深层意味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蕴含积极的思想与丰富的情感,教师通过让学生与作者交流而产生情感共鸣,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又增强了他们对价值观的深层次认识与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文本内容与表达情感的基础上创设教学情境,同时也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阅读教学中,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与课文中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产生共情,教师在讲解小女孩第四次擦亮火柴的片段时,先使用语言创设情感情境,如“夜幕已经降临,漆黑的天空中飘落着雪花,让冬日的寒风愈加刺骨。小女孩在墙角蜷缩成一团,她太冷了,不得已擦亮第四根火柴,照亮了四周。这时小女孩在火光中看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同学们,当其他人在温暖的房间中吃着美味的晚餐时,你却穿着单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在你绝望的时候见到了疼爱自己的奶奶,你会对奶奶说什么呢?”教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课文,能够使其更深入地与小女孩产生共情,甚至有些学生的声音都哽咽了。教师讲解完这一片段的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此时你在小女孩身边,你会说什么,做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本课中教师通过创建情感情境,一方面让学生带入角色,仿佛自己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体会她的无助。另一方面让学生作为旁观者,思考该说什么,做什么。教师通过这些让学生丰富情感,感受课文中的深层意味。
三、以媒体情境扩展学生阅读思维
要开展优秀的阅读教学,教师首先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阅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适合的阅读情境。特级教师李吉林曾提出几种创造情境的有效途径:创生活情境、创音乐渲染情境、创图画情境、创语言情境、创实物情境。每种情境都有独特的优势,但教师在选择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或两种,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高。因此,教师在深入阅读文本后应了解其语言特点,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提升其情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来创建情境,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12/CWGEbouFaYdHDNWcm5CdKs.webp)
例如,在《从军行》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造多种情境,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咱当兵的人》导入,教师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齐读课文题目《从军行》,并介绍诗人王昌龄的背景,引导学生朗读古诗,同时讲解生字,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诗词第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教师引导学生描述诗中景物,让他们想象青海湖上的阴云连绵不断,遮住了雪山的光线,体会边塞战场的恶劣环境。教师的总结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背景。在对其余三句诗的讲解中,教师继续借助多媒体播放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包含的情感和中心思想。通过图片展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诗歌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会。最后,教师播放歌曲《精忠报国》,让学生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带着情感朗诵诗歌,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体验和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在导入阶段通过音乐情境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通过画面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边塞战争的环境,建立对军人的敬意。在音乐的氛围中,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进一步扩展思维,加深对唐朝西北边塞景象的想象和理解。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学生不仅可以更生动地感受诗歌的意境,还能够培养自身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综上所述,通过多媒体资源的运用,教师在《从军行》的阅读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诗歌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以多样化的评价鼓励学生学习
在课堂评价时,教师常常倾向于表扬那些状态良好、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然而这种做法可能会影响部分学生的发展和阅读积极性。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课堂活动中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发现、挖掘其闪光点进行适当表扬,并给予鼓励,以确保所有学生的阅读情绪保持在理想水平。教师需要具备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的眼光,在课堂上认真观察每个学生,重视他们,并给予其积极正面的评价。因为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可以对他们产生积极的鼓舞作用。
在阅读课堂中,常见的问题是教学评价过于单一和机械,对学生的学习帮助有限。在情境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评价应该多样化,需要综合考虑每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根据阅读教学内容和学生表现选择最适合、科学的评价方式。例如,教师针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以及他们的表现,可以采用即时评价的方式。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创建阅读记录袋,记录学生的阅读效果。这样真实而多样化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促进他们对阅读学习的反思。这种综合评价方法还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也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能够让学生对此产生情感共鸣。此外,创造能够激发学生多重感官的情境,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在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中更快地融入学习氛围,满足他们的知识和情感需求,从而显著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