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中高学段作业设计要点分析

2024-12-09王翠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11期

双减政策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尤其是小学中高学段的学生群体。小学中高学段主要是指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相对成熟,具备更好的学习能力。如何合理安排此阶段的语文教学,充分发挥中高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取最佳教学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尤为重视的课题。基于此,本文从语文作业角度切入,探讨了双减背景下小学中高学段语文作业的设计要点。

一、缩减作业耗时,提高完成质量

1. 明确语文作业的目的和重点

部分教师喜欢四处搜集语文习题,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实际上,这种练习就是在构造大型包围圈,缺少明确的目标,缺少重点,也缺少突破点,学生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巩固知识和技能是语文作业的主要目的,教师要明确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难点内容,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而非按照习题册、教材中的作业来安排。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制订有针对性的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技能。比如,在小学语文中高学段巩固作业中,词汇的积累和运用、阅读和理解、习作和表达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中高学段生字词积累部分,教师摒弃以往的词语抄写本,安排预习本、听写本、错题本或题型巩固本。学生在听写错误后及时改正,当日在听写本上订正完成,之后在错题本上巩固易错内容反复加强记忆;周末时,对错题进行复习;学期前,梳理易错内容,有针对性地复习。

2. 作业层级设计与按需选择

分层作业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优生只需要完成一些提升性任务,如果花费太多时间去研究已经掌握的知识,会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困生则要重点完成基础性作业,那些高难度的任务容易让他们对学习产生畏惧。所以,中高学段语文作业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设置多种水平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做出选择。如教师将学生分成“基础”“提优”“拔高”三大类别,层次不同,作业也不同。“基础”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要任务,作业是字词、课文等扎实类作业;“提优”是指在扎实的基础上,作业以探讨、理解等为主,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能力;“拔高”意在从课堂向课外延伸,安排举一反三的作业内容,重在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当然,这种学习层次并非一成不变,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会作为标准并以此做出改变。

3. 注重学情与精准预设

高品质的中高学段语文作业必须是符合学情的,能够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只有与学生学情相契合的作业才能称之为高品质作业。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课堂表现进行预先设定,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例如,六年级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犹豫不决或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对学生的掌握能力有了准确把握后,可以布置相似的情境或更难的内容,让学生写出内心感受。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课堂小练笔情况,针对学生不足来布置针对性作业。例如,学生在练笔中存在拼音、读写错误,教师就针对出错知识布置优化巩固作业,使学生通过作业夯实掌握相关知识。

二、缩减家庭作业,强化课堂评测

1. 强化课堂评测的目的性

语文课堂评测必须目的清晰,可以是为了巩固知识和技能,强调教学重点,也可以是为了解决教学难题。总之,课堂评测不应局限于随处可得的千篇一律的习题,教师应精心设计,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此进行巩固或提高,并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 强化课堂评测的常态化

很多教师习惯在课堂上运用讲授教学法,教师讲授环节占比较大,学生缺少足够的时间来练习,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课堂评测。实际上,在课堂上,教师应安排一段特定的时间进行课堂评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并减少学生的课业压力。动笔作业是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与合作、探索等多种学习方法结合运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强化课堂评测的生动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堂评测热情,在课堂评测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使内容生动有趣,使形式更加多样化。例如,针对古诗背诵,教师可以通过一分钟速记竞赛形式开展,学生分组依次背诵一句诗词,比一比谁背诵速度最快,记忆力最好,其间也可穿插“飞花令”“抽盲盒”等多种趣味形式。另外,教师还可以布置较为特殊的作业,如在听写时,教师将练习写心理活动的片段插入其中,使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在给学生做听写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要让学生先试着把听写过程中的一些思想活动记录下来,增添课堂评测的趣味性。

4. 强化课堂评测的激励性

学生在课堂评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与评价,并对此作出相应的反馈,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激励性评价。即便学生的完成情况不理想,教师也不能忽略激励性评价。如针对不太理想的评测,教师可给出如下激励性的评价:“有三点是可以肯定你今天的表现的。第一,你按时完成了课堂任务;第二,你写得非常整齐;第三,你比上一次的作业完成得优秀。如果你能把知识总结得更加精确和凝练,并减少些错别字,你一定会越来越棒。”以此来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缩减非必要性书面作业,增加课外阅读作业

1. 强化课外阅读的常态化

双减政策的提出,对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书面作业布置做出了明确要求,语文作为学生了解中国汉字文化的重要学科,课外阅读作业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积极合理地布置课外阅读作业,逐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助其养成摘抄好词好句、写阅读批注、读书笔记以及读后感的好习惯,实现从不愿阅读到喜欢阅读,再到会阅读的转变。中高学段的学生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较强,所以课外阅读作业目标应是使学生将阅读视为日常习惯,而非脱离生活,防止学生将阅读作为学习与生活的负担,促使学生享受阅读,获得知识。

2. 强调课外阅读的多元化

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丰富多彩,除教师推荐的课外读物,学生自主选择的课外读物也浩如烟海;阅读场所可以是家里、图书馆甚至是咖啡馆等;阅读的选择有的是篇章阅读,有的是整本书阅读;阅读的群体可以是个人阅读,也可以是合作阅读、亲子阅读。但无论是何种阅读方式,都将时间完完全全地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有一定的空间与时间去思考、感受与创造。多元化阅读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发展空间也更广阔。例如,在《故宫博物院》这一课学习结束后,一些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自主选择阅读《故宫院长说故宫》《故宫里的大怪兽》等读本,还可以观看《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影视作品,进一步了解故宫文化。

3. 强调课外阅读的激励性

要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读书会、辩论会、好词好句展览等方式彰显学生的课外阅读成绩,表彰优秀学生,树立模范,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喜爱程度,激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会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提高小学中高学段语文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已然成为双减教育环境下的重要课题,教师也应正视语文作业的布置目的,适当摒弃传统语文作业设计理念,创新传统的以量取胜的作业布置手段,提高语文作业设计质量,发挥语文作业布置作用,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