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
2024-12-08
九月初的北国,浪漫又朴实,豪迈又温柔。上午十点三十分,新青湿地的上空准时传来鹤鸣之声,其声清越,引游客驻足。驯鹤师挥舞着小旗,十几只白头鹤按原路飞回基地。几位摄影爱好者从扎龙自然保护区一路拍到新青湿地,只为能与白头鹤有一面之缘。驯鹤师一边管理这群小家伙,一边回答游客的问题。
“白头鹤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全球只有9000多只,一年仅产卵两个,新青湿地是中国白头鹤之乡。”
临走时,游客们与白头鹤挥手,同时也对驯鹤师表示感谢:“再见了,老师。”
驯鹤师红着脸,用粗糙的右手抓挠着后脑:“我还成老师了。”当然,他是白头鹤的老师,更是人类的老师。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故“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国人自古就有拜师求艺的谦虚精神,春秋时代,有“天地君亲师”的说法,不分朱门与蓬户,凡有某一行当谋技者,必得像敬天拜地一样叩拜师门。繁缛礼节后,任君行走江湖,纵使千万里,我依然追寻你。
这桃李开满、薪火相传的拜师之举,拜出了人力资源的文化元素;拜出了农业文明撞响工业文明的钟磬之声;拜出了今天加速度时代的算法、干法。
时代变了,还要不要拜师呢?一位相声演员认为,拜师这事儿不能“拜拜”,否则我这少言寡语的人能成“话痨”吗?北京有一位八旗后裔拍着鸟笼子叨叨,我这只雏鸟儿如果没有老百灵带着它唱,准是个哑嗓儿。
东方人和西方人有一个共用的口头禅:条条大路通罗马。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不是通希腊,不是通印度?皆因古罗马有世界上最棒的工匠可以求教。
中国一些地区引入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火热的背后多是企业的一厢情愿。在校生不是企业员工身份,来企业的毕业生,上手能力与岗位要求大相径庭。因此,多数企业有“师带徒”。
然而现实中,新人不愿拜“半瓶子醋”的人为师,“老人儿”不愿带趾高气扬的新人。爱看韩剧的人会发现,韩国职场新人称比自己早入职的人为“前辈”,深深鞠躬请求“多多关照”,而“前辈”也会自觉负起言传身教的责任。
无数案例表明,那些快速成长的职场新人,多是肯做“吸盘”,并及时“复盘”前辈的经验。古人云,弟子不必不如师。企业的活力来自一批批新人的学习力。因此,企业作为大学校,应多多关注拜师之仪。“学习很贵,不学习更贵。”这是松下幸之助的醒世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