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发展视域下1+X证书“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研究
2024-12-08黎文娥黄连英孙华李嘉瑶
[摘 要]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亟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使命。1+X证书制度是我国深化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举措,“课证融通”是直接落实1+X证书制度关键的环节。从新质生产力发展视域出发,探讨1+X证书“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必会引起教育的巨大变革,这为持续推进1+X 证书制度创新与实施提供新趋势和新方向。同时,1+X证书“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培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创新动力。1+X证书“课证融通”是实现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双向赋能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新质生产力;1+X证书;“课证融通”;测绘地理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1-0145-04
①基金项目: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院级教研课题“‘1+X’证书制度下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研究”(YBJY202304);2022年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kyxm20223025)。
作者简介:黎文娥(1992—),女,汉族,福建三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处理与应用。
一、引言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是创新,教育是基础和先导。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同构性的职业教育,要积极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变化,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其中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与创新,是国家证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推动技能型社会构建的有力抓手[1-2],“课证融通”是落实这一证书的关键环节。测绘地理信息是重要的新型生产要素和战略性数据资源,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助力,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1+X证书“课证融通”的内涵体现为学生的基础素养与专业技能特长、课程标准与证书等级标准等多个方面的相融合[3]。国家推行1+X证书制度的目的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4],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1+X证书实施现状
新质生产力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带来全新变化,国家“十四五”规划也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5]。职业教育为新质生产力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不断激发其创新活力并推进其持续进步。1+X证书制度是我国深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程[6]。根据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发布的四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单中发现,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主要可考取以下四种职业资格证书:不动产数据采集与建库、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与处理、测绘地理信息智能应用和无人机摄影测量(见表1)。
表1展示的四种“X”技能证书已基本覆盖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企业所涉及专业领域,也体现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李猷则认为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展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的岗位调研和职业能力分析,反推人才培养过程,优化课程体系,从而建立课程地图[7];丁才成等认为当前1+X证书制度实施中存在的偏离初始定位、证书缺乏系统规划、书证融通尚未有效落地[2];李金生认为各专业在开设完相应的X证书对应课程后,可直接参加1+X证书考试,并获取证书,达到“育训结合”[8]。当下,1+X证书制度改革研究丰富[9-12],但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视角下研究的相对较为欠缺。本文认为新质生产力是以培养创新性高技能人才、实现高效能产教深度融合、采用先进性教学培养模式的生产力[13],这无疑为1+X证书制度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机遇和保障,是实现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向赋能的有效途径。
三、新质生产力推动1+X证书制度实施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14],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是“质”,落脚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必会引起教育理念、方式、目标、内容等发生巨大变革,这无疑为持续推进1+X证书制度创新与实施提供了新趋势和新方向,同时1+X证书制度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社会提供高技术技能人才,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
(一)新质生产力为1+X证书“课证融通”指明新方向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二十条”)开始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5];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6],要求职业教育领域中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融入1+X证书先进标准,将新技术/工艺、新规范、典型企业生产案例等与时俱进地融于教学内容[17]。《意见》中的要求与新质生产力中“新”不谋而合,因此为1+X证书试点需要持续贯彻和落实这一《意见》。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大特性就是促进产业持续滚动地更新技术,相应地,在1+X证书制度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必须紧贴产业发展的最新脉络,开发出能够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探索出职业教育“课证融通”课程建设的新思路和新路径,对全面精益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展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切实缓解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确保1+X职业技能输出与社会需求紧密匹配、扎实推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新质生产力势必会催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新质生产力需要生产高深知识、融合技术元素和突破产业技术,再一次强调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度、深度与难度。因此,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中实施1+X证书“课证融通”教学,首先需要明确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进而确定与教学目标相符的课程内容。同时,需要引入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标准,将证书课程融入专业教学中,使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能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积极参与1+X师资培训、校企研讨会、推进会、走访兄弟院校等方式仔细研究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并且与多家优质合作企业调研岗位能力需求,从而理顺课程知识点、1+X证书标准技能点和岗位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围绕“考证、融证、对证”三者原则,探索1+X“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新质生产力提升1+X证书“课证融通”改革质量
新质生产力的“质”是指物质、质量、本质、品质,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增强职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实现学生发展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创新型构建1+X建设机制,将课程结构与职业岗位、课程教学标准与1+X职业技能标准等协同发展,将企业典型工作项目转换为教学项目、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任务,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课程内容对接行业标准,形成“两转换”和“两对接”,从而更好地将人才培养目标融合企业人才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用性。
新质生产力对产业发展所引起的变革,正在逐渐打破原有某个岗位依靠单一知识体系而形成的岗位标准和岗位要求,因此1+X证书“课证融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创新课堂教学内容,紧随新时代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发展趋势,引入北斗遥感、无人机测绘等新型测绘技术,确保课程内容与新标准、新工艺、新技术相衔接;依据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岗位技能为抓手,从学生的专业基础、专业素养和技能特长出发,创新课堂教学内容。二是创新设置实践课程,使泛泛传统实训更具有针对性,更贴合企业生产实践的综合实训,落实职业教育的“课证融通”实践课设置要求。实践课不再是简单的技能传授,而是深度融合职业道德教育、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如利用虚拟仿真软件逼近实操、模拟企业真实项目实施过程,学生仿真企业,熟悉测量操作流程及外业规范记录,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与社会需求创新性高技能人才。三是引入行业最新资源。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企业合作,让行/企业内的专家和技术骨干参与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企业项目和实习机会。此外,还可以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新质生产力为1+X证书“课证融通”创造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革命、最活跃的要素。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18]。高技能人才是新劳动力的主体,因此要经过专门化、模块化的教育、学习和培训,进而进行升级改造与革新。1+X技能培训是为学习者掌握某一专业岗位技能,使其在就业创业中具有更强的综合力和竞争力。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与新质生产力的落脚点“生产力”不谋而合。
一是革新1+X教学方式。充分运用AI技术、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全面革新1+X教学方式。灵活利用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师生、生生、企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与创新学习能力。二是升级1+X实训手段。引入校企合作企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课堂模拟真实工作环境,教学即生产,引入项目式、任务式等实训手段,培养学习者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水平,从而实现岗位适应性。三是整合1+X资源。优化配置1+X教学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包括仿真实际工作所用设备与生产环境、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等,使其掌握岗位专业技能。此外,师资资源整合也是极其重要的,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多措并举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19]。“课证融通”1+X证书试点工作坚持“走出去,引进来”,通过选派教师参加1+X证书培训项目,以及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另外,定期邀请和选聘校外技术人员担任技术导师,以技能交流为依托,进一步推进专业部的双师队伍建设。
四、1+X证书“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旨在提升学生在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水平,解决高技能人才匮乏等问题。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一门专业,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技能培养与时俱进,其人才培养模式需顺应行/企业发展趋势,注重“课证融通”,培养社会所需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是职业证书和课程相融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改革,其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力量等均提出更高的要求。2023年8月,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新时代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以《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导向,在课程教学内容增加新型基础测绘、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测绘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内容,扩大学生新型理论知识的涉猎。实践教学是“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技能要求紧扣职业技能标准,融入职业技能大赛元素,实现教学相长。将技能竞赛所涉及的新方法、新技术融入教学标准与教学内容中,实现技术技能教学时效性,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促进“X”技能提升。此外,为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打造了一个高素质“双师型”创新教学团队,有力提升学生1+X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水平。创新型教师团队通过大量培训与交流研讨,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与教学水平。教学团队深刻领会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精神,精进自身业务能力,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全力培育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1+X证书“课程融通”教学改革工作取得实效提供了根本保障。1+X证书“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实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技能技术型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测绘产业发展,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五、讨论与总结
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推动力,其在劳动资料、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上的新定义将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全新变化[8]。职业教育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积极变量和关键要素[20],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如何更好地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1+X证书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助推器,而“课证融通”是直接落实这一制度关键的环节。
202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指引下,实现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双向赋能[16]。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1+X证书“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新质生产力为1+X证书“课证融通”指明新方向,其次新质生产力提升1+X证书“课证融通”改革质量,最后新质生产力为1+X证书“课证融通”创造生产力。同时1+X证书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人才;1+X证书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国工匠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创新动力。1+X证书“课证融通”通过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职业教育课堂模式,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提质培优一批“双师型”教师团队等也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1+X证书“课证融通”是实现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双向赋能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陈雄寅,周跃良,李俊峰,等.技能型社会背景下1+X书证融通实践路径研究: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6):12-17.
[2] 丁才成,唐以志.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1+X证书制度的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2):90-96.
[3]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推进情况介绍[EB/OL].(2019-05-10)[2024-08-12].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0642/sfcl/201905/t20190510_3813 72.html.
[4] 郑辉英,吴小平,吕从钢.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的探索与思考:以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22(11):74-82.
[5] 朱勇,李安芹,王丹.“1+X”证书制度下高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讨[J].经纬天地,2023(3):83-85.
[6] 黄予,黄小丽,杨满福.1+X证书制度认同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混合研究方法的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4,45(14):29-34.
[7] 李猷.基于1+X证书的测绘地理信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23):156-158.
[8] 李金生.基于1+X证书制度的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研究[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五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2022:593-595.
[9] 陈玉华,杜月云,吉文哲.新时代下高职院校构建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智能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1):48-52.
[10] 冯朝军.1+X证书制度下书证融通教材建设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4,45(14):48-53.
[11] 孙晓宇,郭彩扣,阙勇平.广西高职“1+X”证书试点专业与产业适应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4, 45(8):46-51.
[12] 丁文剑,王利华.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1+X证书制度实施的价值、关键点及路径[J].成人教育,2023,43(11):72-78.
[13] 宋田田,沈琳.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现实阻碍与优化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4(12):14-20.
[14] 董栋.新质教育双向赋能[J].在线学习,2024(7):28-30.
[15] 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EB/OL].(2019-04-10)[2024-08-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04/t20190415_378 129.html.
[16] 杨慷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J].职教论坛,2024(4):20-29.
[17] 杨玉泉.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22(1):2-7.
[18] 李政,廖晓东.新质生产力理论的生成逻辑、原创价值与实践路径[J].江海学刊,2023(6):91-98.
[19] 任睿文,徐涵.新加坡高质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与镜鉴[J].职教论坛,2024(2):121-128.
[20] 王振洪.为中国职教现代化贡献高职力量[N].中国教育报,2023-01-17(3).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