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本科工程造价专业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
2024-12-08卢倩阳梅松张国宝
[摘 要] 职业本科院校为使毕业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逐渐提高对其实操技能的培训重视程度,并以此为基础稳定校企联盟,积极探索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效对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确保整体教育效果。基于此,聚焦校企合作视角,通过对职业本科院校工程造价现场工程师培养价值内涵、培养规格定位的详细解读,探索人才培养在政策、理论、实践三方面的逻辑向度,再提出具体的校企合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引入行业专家参与教学,以期达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目标,推动工程造价行业的创新发展。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职业本科工程造价专业;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1-0061-04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高职教育“十四五”第一批教学改革项目“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本科工程造价专业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g2023037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卢倩阳(1990—),女,汉族,浙江东阳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
梅松(1977—),男,汉族,山东德州人,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
张国宝(2004—),男,汉族,浙江宁波人,研究方向: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工程造价行业作为建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职业本科工程造价专业作为培养工程造价现场工程师的摇篮,其人才培养模式会影响行业发展的未来。故而,探索校企合作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一、职业本科院校现场工程师培养的价值内涵
建设部令150号《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注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应学习和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领域,涵盖建设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的编制与审核、工程概况与预结算的编制和审核、工程造价分析与控制等核心知识、技能。而职业本科院校针对工程造价专业现场工程师的培养,需要紧密对接行业实际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学生可以深入工程一线,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此外,工程造价现场工程师的培养还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其在复杂多变的工程环境中迅速适应并发挥关键作用。
二、职业本科工程造价专业现场工程师培养规格定位
职业本科工程造价专业教育中,针对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问题,需要明确三方面的规格行为:第一,工程技术定位,现场工程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工程造价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工程经济、项目管理、施工技术等,并且掌握工程造价软件、BIM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使用方法,从而获取独立完成工程造价编制、审核、控制、管理各项工作,也具备解决工程变更、索赔处理等复杂问题的能力。第二,能力复合定位,强调对专业人才职业道德、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同时主张现场工程师在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前提下,成长为具有广阔知识、深厚文化素养且拥有多种能力与发展潜能的综合型人才。第三,创新能力定位,鼓励现场工程师在掌握基本技能的情况下,大胆尝试新技术、新方法,使其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技术创新活动等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为工程造价行业的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本科工程造价专业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逻辑向度
(一)政策逻辑:满足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紧急需求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办公厅等联合发布《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旨在通过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该政策不仅为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提供明确方向,也着重强调技能型社会背景下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职业本科工程造价专业在现场工程师人才的培育上,紧密对接工业4.0时代发展趋势,以政策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BIM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培养,以适应工程造价行业的数字转型新需求。同时,强调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中持续成长,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
(二)理论逻辑:聚焦核心职业能力迭代培养定位
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本科工程造价专业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中,必须紧密围绕现场工程师实践性、跨界性、创新性的职业特性,构建和完善其能力标准体系。职业能力的迭代培养强调能力的层级化、递进化,现场工程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工程造价原理、工程管理理论等基础知识,还需要将其转化为项目策划、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等实践能力,并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背景下,不断提升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更高层次的工作需求。此外,教育的过程需要呈现出实践性、情境性特征,使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锻炼与提升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帮助学生接触真实工程项目,并助其与一线工程师交流学习,理解并掌握工程造价精髓,学校据此构建出符合工程岗位实践取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支持学生长久发展自身职业能力。
(三)实践逻辑:实践知识引领培育模式整体变革
实践知识作为涵盖程序性、陈述性、条件性知识在内的多层次知识体系,是现场工程师在解决复杂问题、适应多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跟随这一实践逻辑,教学改革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重构课程体系,使教育教学与工程实践贴合,引入丰富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确保学生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专业素养;其二,创新教学模式,在真实的工作场域中开展教学,使学生获得直观、内隐等多方面知识;其三,调整教学评价机制,同等关注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与实践操作技能应用情况,对其各方面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其四,深度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能人才,达成双赢目标。
四、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本科工程造价专业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一)加强专题研究,夯实教育根基
学科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于工程造价专业而言,其学科建设应紧密围绕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进而提高整体教研水平。基于学科建设的专业任务,职业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教育改革应分三部分展开。
1.加强专业方面的细化与拓展。工程造价专业课体系由五要素构成,分别为基础模块、设计模块、施工模块、造价模块与管理模块,随着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造价领域涌现新技术、方法与理念,针对这一情况,将前沿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融入课程体系的各个模块,进一步细分专业方向,如绿色造价、智慧城市工程造价等,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实现深度与广度的同时提升。
2.构建科学课程体系,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为目标,进行课程内容的更新与调整,并增加案例分析、项目实训、工作模拟等环节,让学生于综合实践中将所学理论知识外化于行。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设在线课程、构建虚拟仿真实验室,拓展学习空间,构建一个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本科院校应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以及行业背景的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鼓励和支持现有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行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增强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并基于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实现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之间的双向交流,促使其在正式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二)推进数字赋能,创新教育模式
为增强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职业本科院校必须推进数字赋能、创新教学模式,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构建数字教育平台,集教学、实训、资源共享于一体,实现线上与线下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引入行业真实案例、数据和项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并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学生学习过程精准分析,获得教学改进的依据。
信息科技发展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应以培养高素质现场造价工程师为核心目标,积极探索与创新数字化教学模式,合理使用虚拟现实(VR)以及增强现实(AR)等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室、仿真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工作场景的过程中高效学习、综合实践。这样既能降低教学成本,也促使学生第一时间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探寻知识奥秘的同时得到专业素养的发展。不仅如此,还可以引入翻转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机会,全面锻炼其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是推进数字赋能的基础,职业本科院校应加大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力度,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高质量的数字教育资源。资源库需包含下述内容:(1)动态更新系统,将最新技术标准、行业规范呈现在学生面前;(2)案例库,收录实际工程项目案例,供学生分析与讨论;(3)互动课件、视频教程,利用动画、图表等形式直观展示复杂概念;(4)在线学习社区,鼓励学生分享心得,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基于校企合作原则的教育资源库的更新与完善,为学生提供更广阔学习空间、更便捷的学习途径,既推动工程造价专业教育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也促使学生成长为全能型人才。
(三)实施专业认证,明确培养标准
构建“专业认证+职业资格证书”的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可以确保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具备行业认可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提高其市场竞争力,还能进一步提高职业本科教育的国际认可度,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最终促进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共同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行动上,可以按照三个步骤推行“专业认证+职业资格证书”培养标准:第一步,聚焦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思想,深入调研行业需求与趋势,明确工程造价现场工程师所需核心技能与素质,联合专家、企业代表、教育机构,共同制定既符合国家标准又贴近实际的专业认证标准体系。此间需要依据现场工程师培育蓝图,强化教育部、中国工程院的引领作用,确保职业本科学校融入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体系,鼓励其成为认证学会活跃成员,形成全面覆盖、标准统一的国家职业学校工程教育认证框架,确保教育与行业发展的完美契合。第二步,根据职业教育“1+X”证书,校企合作面向课程模块设置技能“微证书”,聚焦岗位技能点,如造价软件应用、工程量清单编制、成本控制与分析等,借助模块化教学、项目式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并证明自己在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获得“微证书”后,可以为企业提供直观评价学生专业能力的依据,促进人岗精准匹配,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第三步,将现场工程师职业证书纳入职业教育工程专业认证框架,形成标准体系,并加强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交流合作,推动国内现场工程师职业证书的国际化进程,为毕业生在全球范围内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也为工程造价领域输送更多高质量现场工程师人才。
(四)聚焦专项培训,开发综合任务
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引导企业按照岗位总量的比例设计学徒岗”以及“以工学方式进行学徒培养”基本要求,基于此,在效率层面上彰显学徒制价值意蕴。在此基础上,职业本科院校需要将构建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视为关键任务,通过签订合同协议的方式,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双方形成紧密的合作纽带,为学徒制的深入实施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从而在效率层面彰显学徒制对于技术人才培养的独特价值。在此期间,校企基于合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在形成共识后高效落实各项决策,成功依托企业的真实工程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其锻炼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借鉴国际先进的现代学徒制经验,再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创新校企联合培养的学徒制模式,即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创造性地实施“双师协同教学”模式,融合企业导师的实践指导与学校教师的理论教学,让学生能在做中学,并且自主建立起全面的系统理论知识体系。两位导师在教学中互相补充,形成良性互动,再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工程造价专业教育规律。为确保“双师协同教学”模式的高效落实,职业院校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机制,及时弥补不足、优化教学模式,以此达成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
在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三维核心职业能力框架下,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开发综合实训任务,并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校企双方编制特定领域、特定工种的现场工程师岗位教学标准,既融入全新教育内容,又渗透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再根据毕业生就业走势,加强对行业人才需求的预测与判断,以此开展针对性教学。最终,基于“金融+土地+信用”等政策的组合形式,校企共同打造实训实习基地,集教学研于一体,配备先进的工程造价软件、模拟施工现场及智能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高度仿真的工作环境。
(五)深化产教融合,打造专业学院
2019年,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专业与专业、课程与职业、教学与生产”的三层对接要求,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方案、建设多元办学格局,职业本科院校以此为核心打造特色鲜明的专业学院。
首先,在专业与专业的对接层面,紧跟行业动态与技术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工程造价专业布局,构建与行业紧密关联的专业集群。通过跨专业的知识融合与资源整合,形成互补优势,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提高综合能力,加强与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其他理工科专业的合作,促进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培养具备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现场造价工程师。
其次,课程与职业对接方面,根据工程造价专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紧密围绕工程师的职业能力要求,涵盖造价理论、计量计价、工程管理、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知识,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直观体验职业场景,锻炼实操能力后,实现职业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于教学、生产对接环节中加强校企合作,可以5VDUMWvOtUoS6dwt4Smp0KdiKNhIWM7RdCv2ehGsX7E=形成有特色的“三教”与“三融”贯通体系,即教学团队、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与产业需求、行业标准、生产过程深度融合的体系,教学团队由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确保教学内容紧贴行业前沿,教材内容则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学方法采用工学交替法,确保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基于此,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为培养现场造价工程师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六)聚焦关键能力,重塑评价模式
职业本科工程造价专业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对工作场域的深度聚焦与教学模式的创新重塑,学校、企业、社会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构建一个多维度、动态化,并且兼具教育性与职业性特征的评价体系,确保培养效果的社会认可度。该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学习与掌握程度,还要重点关注其在实际工作场域中协作、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表现,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考核,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估,为其提供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同时,评价方式的动态化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传统教学评价侧重结果分析,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现场工程师培养评价,则需要强调过程评价的价值,主张多元信息的动态化反馈。通过建立定期评估与即时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与培养计划,确保教学活动始终紧贴行业需求与职业标准。
评价的标准应该呈现教育性与职业性并重的特征,评价标准需要体现教育的基本规则与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并且做到凸显职业岗位实际需求,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可以在未来就业中充分应用,基于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使其实现职业竞争力的持续性提升。此外,还需要加强遇到行业企业、社会机构、政府部门的合作,广泛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与建议,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评价体系,再令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与认证考试,提升其社会认可度与职业竞争力,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结论
校企合作框架下的职业本科工程造价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需要对全学段进行整体考虑,合理部署并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与合作活动,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中确定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与结构的需求,准确定位职业本科学校人才培养短板。基于稳定校企联盟的建立,双方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真实工程环境、实践机会,建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在校企人员互聘互用的基础上,提高职业教育质效,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良好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志远,刘惠惠,唐根丽.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探析[J].蚌埠学院学报,2024,13(4):95-101.
[2] 王丙乾,关前锋,叶飞.数字化背景下的造价工程师胜任力体系研究[J].工程造价管理,2024,35(2):76-81.
[3] 何仲.浅析工程造价司法鉴定过程中应避免的几个问题[J].房地产世界,2023(21):97-99.
[4] 柴子敬.我国造价工程师职业责任保险制度建设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3.
[5] 吴玉斌.浅谈价值工程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3(8):142-144.
[6] 高景全.工程造价的必要性及发展趋势分析[J].智慧中国,2023(Z1):111-112.
[7] 周浩靖,王建忠,周建明.建设工程项目监理机构宜设置造价工程师岗位[J].建设监理,2022(10):8-10,33.
[8] 石晶.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下的投资管理:从造价工程师到投资分析师[J].建设监理,2022(4):14-17.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