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品牌构建研究

2024-12-08宋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31期

[摘 要] 探讨“五育融合”理念下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品牌构建策略。首先分析了“五育融合”的内涵,其次阐述了艺术教育在“五育”中的作用及当前品牌构建挑战,最后提出了树立“五育融合”理念、深化课程体系交融、挖掘艺术教育特色、打造“双师型”队伍、优化教育资源及构建全面评价体系等策略,旨在对学生个人发展乃至高职院校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 键 词] “五育融合”;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品牌构建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1-0017-04

①基金项目:2022年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本课题“‘五育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品牌构建研究——以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项目编号:QZYZ2022B04);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发展资助基金。

作者简介:宋玲(1995—),女,汉族,广西桂林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教育、舞蹈表演。

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聚焦于“五育融合”,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这一理念鲜明地彰显了全面育人的追求,旨在培育集道德品质、智慧素养、健康体魄、审美情趣及劳动精神于一身的新时代人才。这一理念不仅体现了教育的综合性和整体性,还为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品牌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向。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德育的平台,具有多重效能,能够激发个体创造力之潜能、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强化情感表达之丰富性,并在此过程中有效促进团队合作精神的培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在“五育融合”的视域下构建具有特色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品牌,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这一问题,期望为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品牌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一、理论基础:艺术教育品牌构建的“五育融合”深度剖析

“五育融合”作为艺术教育重要的指导理念,理论基础深厚且多元。从古至今,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念里,艺术教育始终贯穿其中,是“五育融合”的重要桥梁。

(一)“五育融合”理念的历史与现状

“五育融合”教育理念,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脉络可追溯至古代中国的“六艺”教育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是中国古代教育智慧的结晶,还是“五育”思想的萌芽之地。古代中国,教育被视为塑造君子人格、维系社会秩序的关键,而“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则构成了其核心框架。

“六艺”中每一艺都蕴含丰富的教育内涵与深远意义。礼,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不仅教导学生行礼如仪,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恭敬、谦逊之德,为德育奠定基础。乐,则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传递和谐与美的理念,体现美育。射与御,作为体育的雏形,锻炼学生的体魄与技能,培养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精神。书与数,是智育的基石,通过学习,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写能力,同时在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方面得到锻炼与提升。

至近现代,教育家对全面育人的追求更加迫切。蔡元培先生明确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强调了美育在人格培养中的独特作用,将其提升至与德育、智育、体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为“五育”并举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论的演进,“五育”并举逐渐深化为“五育融合”。这一转变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与升华,更凸显了对全面育人目标的追求与实现。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政策中,《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战略蓝图明确将“五育融合”作为重要发展方向。这些政策文件不仅强调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更提出了具体、明确的目标与要求,致力于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全方位促进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等领域的均衡成长与卓越发展。

(二)“五育融合”的内涵解析

教育者普遍认为,“五育”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紧密相连、互为支撑。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价值观念,是人格形成的基础;智育,聚焦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推动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体育,强调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是身心协调的保障;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创造力,是情感丰富的源泉;劳动教育,旨在通过实际的劳动实践活动,锤炼学生的动手实操技能,并在此过程中培养社会责任感。

它们之间相互交融,并呈现出相互促进的关系。德育为智育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智育为德育提供理性的思考工具;体育强健的体魄是智育与德育的物质基础,美育则为学生提供情感与审美的滋养;劳动教育则在实际行动中结合与体现德智体美的要求。“五育融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提升,更在品德、情感、体质等多方面实现了全面成长。因此,“五育融合”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更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方向。

(三)艺术教育在“五育融合”中的作用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架构中,艺术教育作为“五育融合”战略的核心支柱,其影响力远超单纯的美育范畴,更在德育、智育、体育及劳动教育等多维度展现出了独特贡献,全方位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显著提升与均衡发展。

在美育层面,艺术教育无疑占据着核心地位。它凭借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与内容,使学生在接触并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直观地体验到美的存在,更能在内心深处被美的力量打动,进而激发对美的追求与渴望。同时,艺术教育还发挥着重要的情感教育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情感世界,提升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使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自信。

在德育领域,艺术教育同样拥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它利用艺术作品的鉴赏与创作流程,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艺术所蕴含的道德情感与价值观念,从而在不知不觉间塑造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道德发展奠定坚实基石。例如,音乐中的爱国情怀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美术中的社会批判可以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而舞蹈中的团结协作则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在智育方面,艺术教育也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艺术不仅承载着美的创造使命,更是智慧之光的凝聚。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得以敏锐化,思考力也经历了深刻的锤炼。例如,在美术创作中,学生需要运用空间感知和色彩搭配等技能,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此外,艺术教育在体能锻炼与劳动教育中同样不可或缺。体育与艺术的结合,如舞蹈、体操等,既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提升他们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这种身心并重的训练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在劳动教育领域,艺术教育则借助手工制作、艺术展览等活动,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亲身感受美的创造与享受,进而培育其劳动观念与动手能力,进一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巧妙地实现了“五育”之间的有机融合。它不单是一种美的教育形式,更是实现全面育人的重要手段。在“五育融合”的教育体系中,艺术教育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连接着各个教育领域,使各种教育资源能够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现状分析: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品牌构建的实况概览

鉴于艺术教育所展现的深远影响与显著成效,高职院校构建艺术教育品牌显得尤为重要。一个鲜明且具有特色的艺术教育品牌,不仅能够更好地彰显学校的文化底蕴与教育理念,还能为学生搭建更加广阔的成长平台。

(一)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定位与作用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生态中,艺术教育绝非孤立无援的岛屿,而是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等各个教育环节紧密相连、相互交织的有机整体,共同编织出一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壮丽画卷。

第一,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课程设置体现了高度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学校不仅精心设计了涵盖音乐鉴赏、美术基础、舞蹈编排等通识课程,还根据专业需求开设了更为深入的专业艺术课程,如音乐表演、艺术设计等。这些课程不仅为学生搭建了坚实的艺术理论基础,更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如音乐会、画展、舞蹈演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砺技艺,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还创新性地采用项目式学习、工作坊等,让学生在参与真实项目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从而构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坚实桥梁。

第二,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为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巧妙地将艺术元素融入各类专业课程中,如将美学原理与工业设计相结合,让学生在设计产品时融入美学思考;将音乐创作与计算机编程相融合,让学生在编写程序时也能感受到音乐的韵律与节奏。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方式,不仅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与综合能力。同时,艺术课程中的实践活动,如团队合作完成的艺术项目、跨学科的艺术创作等,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团队协作经验和综合实践能力锻炼的机会,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拥有鲜明艺术教育品牌的高职院校,往往能够吸引更多具有艺术天赋和热情的优质生源,进而汇聚更多的教育资源,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艺术教育的发展也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创新。学校通过举办各类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表演等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还为他们搭建了与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外,艺术教育还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成长路径和选择空间,帮助他们发现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发现,如今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品牌构建主要面临如下问题。首先,教育理念与方法滞后,未能充分融合艺术教育的特殊性与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其次,品牌意识淡薄,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品牌特色,使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在市场中难以形成竞争力。师资队伍相关建设不足、资源投入匮乏也是制约品牌构建的重要因素。最后,艺术教育常被边缘化、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也严重制约品牌建设。

三、策略创新:“五育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品牌构建的路径探索

在“五育融合”的核心理念指导下,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品牌的构建需要采取一系列创新策略,以确保艺术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并提升艺术教育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一)树立“五育融合”理念,深化艺术与多学科课程体系交织

1.秉承“五育融合”,奠定艺术教育基石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深刻理解“五育融合”的丰富内涵与深远意义。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艺术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艺术知识与技能,而是被赋予了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教育使命。高职院校应将艺术教育视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一环,将其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共同构筑学生全面成长的坚固基石。

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践行“五育融合”理念:一是将艺术作品欣赏融入德育课程,通过引导学生鉴赏优秀艺术作品,感受其背后的道德情感与价值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与人文素养;二是将艺术创作过程与智育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艺术创作中运用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提升其智力水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将艺术表演与体育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艺术表演中锻炼身体素质,提升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四是将艺术实践融入劳动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展览策划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美的创造与享受,培养劳动精神与职业素养。

2.跨学科课程交融,共筑艺术与“五育”桥梁

促进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紧密交织,搭建跨学科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艺术与科技融合。开设如数字艺术、音乐科技等新兴课程,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运用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培养创新思维与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研发,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艺术与科技的融合魅力。

艺术与体育交融。结合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开设体育课程,让学生在身体锻炼中融入艺术元素,提升其身体素质与艺术表现力。此外,还可以组织艺术体育比赛、表演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艺术与劳动教育结合。通过组织艺术创作实践、手工艺制作等劳动教育活动,学生在劳动中体验美的创造与价值实现,培养劳动精神与职业素养。同时,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能力、提升素质。

(二)挖掘艺术教育特色,强化“五育融合”品牌的文化传播

1.彰显艺术特色,铸就“五育融合”品牌之魂

高职院校在构建艺术教育品牌时应充分挖掘自身特色与优势资源,形成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艺术教育品牌。这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力量等方面体现自身特色与优势。例如,可以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开设特色艺术课程;依托行业背景优势开展校企合作项目;邀请知名艺术家、学者来校讲座交流等。同时,注重将“五育融合”的理念融入品牌建设中,通过举办特色艺术活动、展览等方式展示艺术教育成果与“五育融合”的实践成果,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传播品牌文化,共绘“五育融合”新篇章

为了增强艺术教育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高职院校应利用多种渠道和平台加强品牌文化的传播。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发布艺术教育动态与成果;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如艺术节、展览等展示艺术教育特色与成果。在传播内容层面,着重讲述艺术教育品牌的独特故事以及“五育融合”的实践案例,积极传播艺术教育的理念与核心价值观,并展示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收获。借助这些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吸引更多的关注与支持,从而为艺术教育品牌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五育融合”艺术教育实力

1.引进培养并举,塑造卓越的“双师型”艺术教育团队

高职院校需深刻认识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构建与培育的重要性。一方面,应加大引进力度,吸引更多同时具备艺术素养与职业教育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融入艺术教育行列;另一方面,需借助在职培训、企业实践等途径,提升现有教师的综合素养与教学能力。在培训内容方面,应着重培养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及“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同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此外,还应激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与社会服务,以提高其实践能力。通过这些举措,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2.激励创新实践,激发“五育融合”艺术教育活力

为了激发教师在艺术教育中的创新活力与实践热情,高职院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具体而言,可以将“五育融合”的教学成果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设立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奖等奖项表彰在艺术教育品牌构建与“五育融合”实践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项目,提升学术水平与国际视野等。通过这些措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艺术教育品牌与“五育融合”实践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四)优化教育环境与资源,夯实“五育融合”艺术教育基石

1.加大投入力度,筑造“五育融合”艺术教育殿堂

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投入,致力于优化教学设施与学习环境,在建设重点上,注重艺术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设施建设,如建设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创新实验室、艺术与体育结合的表演场馆等。同时,着力配置前沿的教学设施与器具,旨在为师生创造优质的创作环境。

2.拓展实践平台,共创“五育融合”艺术教育新天地

主动寻求与业界企业、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的合作机遇,以拓宽艺术教育的实践平台。在合作内容上,注重将“五育融合”的理念融入校企合作中,借助共建实训基地、实施项目合作等多种途径,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并提升能力,同时为企业培养和输送具备高素质的艺术专业人才。例如,与企业合作开展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项目研发,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艺术与科技的融合魅力。

(五)构建全面评价体系,完善“五育融合”反馈机制

1.建立全面评价体系,护航“五育融合”艺术教育航程

建立全面评价体系,涵盖德、智、体、美、劳五方面,此体系强调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的有机融合,旨在全方位、多维度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艺术能力。此外,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师生双方,从而为他们调整教学策略与学习路径提供有力依据。

2.完善反馈机制,共筑“五育融合”艺术教育高塔

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和有效的反馈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艺术教育品牌构建和“五育融合”实践工作。同时,将反馈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反馈活动,共同推动艺术教育品牌和“五育融合”实践的不断发展。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教育实践的深入探索,“五育融合”将成为推动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品牌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持续创新与努力,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品牌将在“五育融合”的引领下实现更为显著的提升,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平台。同时,这也将为高职院校赢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石中英,董玉雪,仇梦真.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内涵、合理性与实现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4(2):65-69.

[2] 项贤明.“五育”何以“融合”[J].教育研究,2024,45(1):41-51.

[3] 申亮,张波,陈祥伟.“五育融合”视域下中华特色体育课程的现实意蕴、学理阐释与实践路径:以“射艺”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3,47(12):21-31.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