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练健身气功应处理好四个关系

2024-12-07刘艳华

健身气功 2024年6期

我是一名基层健身气功站点的辅导员,习练健身气功十多年,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健身气功赛事,在日常带领功友练功实践中,就怎样带好队友习练,同时提高自己,有一些体会和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是教与练的关系。教与练的辩证关系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对老师而言,教的同时,提高了自己,教一遍胜过自己练十遍。教之前,先要提高自己,教授过程也是提高自己的过程。另一层含义是教授过程中要把握好说与做的比例分配,说不明白不行,说没用的也不行。要说到点子上,说明白即可,重在示范讲解和带领大家一起做,初学者最反对老师光说不做,他们不要过多的理论,但必须讲清楚一招一式的功能作用,每个动作的路线、方向、容易出现的错误等,如果不知道招式是什么功能,不但很难做出动作要领,也没有学习的兴趣。

二是练与赛的关系。率队参加赛事活动,是提高技术水平的好媒介。我所在的站点每年都组队,参加省、市的比赛活动。对参赛者来说,每参加一次比赛,都是一次最快捷最有效的提高机会。参赛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赛前训练记得牢。赛前训练与平时训练的效果有天壤之别,赛前带着压力,带着动力,对每一个动作精雕细刻,心能入静,注意力集中,纠正的错误动作记得牢,还有一种精神追求做支柱,不管多么累都不在乎。二是比赛场上练胆。每一个参赛队员都有体会,上场就会紧张,只有经过“实战”演练,才能做到临场不乱,旁若无人,放松精神,发挥正常。每上一次赛场,就会有一次质的飞跃,通过几次参赛活动,学员就会走向成熟。

三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实践,但是不可忽视理论。区别不同的人群和对象,施之以不同的教授内容。大多数习练者,只重习练操作,忽略理论说教。理论是指导实践的钥匙,没有理论做指导,练功水平永远都会停留在低层次。理论需要大众化,听得进,记得住。比如手眼相随,怎么随?有人理解为眼睛看着自己的手就是手眼相随,结果是做出来很小气,甚至会感觉头晕,没有做到舒展大方。我告诉他手眼相随不要看手,要看手的方向,通过这一改变,一下就改变了姿势神态,动作舒展大方了。

四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对多数习练者来说,要把普及放在首位。多数老年习练者,只为锻炼身体不求名利,如果关注的多一些,出成绩就快,参加各种赛事活动或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就会上来。对这个群体,须加强引导。而对一些年轻的习练者,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有时还有一种争强好胜心理,打出点名气,就会把提高放在首位。两方面群体都要抓骨干。骨干分子是一个站点的支柱,也代表一个站点的水准,没有这些骨干分子做支撑,习练站点就会夭折。对骨干的培养,一是带他们多出去参加比赛,二是放手让他们当“先生”,三是引导他们打破门户之见,博学多问,善于交流和沟通,博采众家之长,充实和提高自己。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再普及,慢慢地学生就成了先生,团队有了活力,站点就有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