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身气功之“远”

2024-12-07牛爱军

健身气功 2024年6期

“远”的本义为空间距离之远。魏晋时期,“远”开始进入审美领域,具有了美学意味,经过长期的历史嬗变,“远”成为具有民族艺术精神及民族特质的中国古典传统美学范畴之一。

“远”的审美内核为“超越有限,追求无限”,超越为其途径,无限为其指归。“远”的“超越”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不同层次,具有很大的张力和弹性。同时,多层次、多纬度的超越性丰富了“远”的审美内涵,使“远”的意蕴无穷。

“远”超越了有限距离、有形物象,不仅在艺术创作中以简约之笔创造出缥缈冲淡的形象,在健身气功演练中也赋予动作以无限神韵。

在易筋经中,“韦陀献杵第二势”“足趾拄地、两手平开”,两掌外撑,掌根用力,脚趾抓地,目瞪口呆,内劲充斥上下左右四方,劲力超越了形体的有限,使练习者有顶天立地、掌顶万斤之感。

在五禽戏中,“鹿抵”出脚转体,屈臂后伸,一臂肘关节抵在腰侧,一臂置于额头前方,两手做鹿角状向后平伸,犹如在与另一只鹿抵角较力,两两相当。通过转头、转腰、弓步的一系列动作,营造出双鹿嬉戏的情景,其内涵比场面更为丰富和更具张力。

在八段锦中,“左右开弓似射雕”两臂拉开如拉弓射雕状,一手拉弦,一手持弓,食指竖起以做准星,转头凝视,岿然不动,蓄劲待发,以静制动,就像一尊凝固的雕像,形止意不止,意在远方,劲有无限。

在六字诀中,“嘘”字诀左右转体出掌,升发肝气,圆目吐嘘字音,疏泄肝气,一升一泄,引导体内气机运行。“肝本青龙旺在春”,青龙有盘旋而上之势,所以左右转体出掌的动作不僵不懈,内蕴上升之劲,似直入云天,矫然而去。

唐代王维在《山水论》写到:“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于云齐。”在太极养生杖中,通过“摇橹”“划船”“背纤”等动作营造出一副“与水共生”“天水一色”“如在水中”的意境。

在中国画中频繁出现的平沙落雁、远浦归帆、潇湘夜雨、洞庭秋月等景象,多以简廓的笔触稍事点染。这一点在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中也多有体现,如“纪昌贯虱”剑拔弩张、“云端白鹤”展翅高翔、“芙蓉出水”摇曳生姿。

远观景物朦朦胧胧,若隐若现,可以给观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可以超以象外,体悟韵外之致。在马王堆导引术中,“龙登”直指天外、“引腰”极目远望、“鸱视”目光深远。

“远”把宇宙的无限气韵、生机充盈纸上,使人品咂不尽、回味无穷,却又无从言明其妙处,正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在大舞“开胯势”中,左右开胯、展臂转头,劲力向两侧撑开肢体,形体虽有限,但气势、气韵、气机却在向远方无限延展。

“远”的审美价值的关键在于它可以由“眼中之远”升华为“意中之远”。如十二段锦,虽盘膝而坐,但舒腰直背,要有气势如山、高耸入云的气概。

在健身气功中表现“远”并非只为体现客观距离和形质的超越。如果只为实现动作层面的效果,“远”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远”,之所以能历经不同的时代而被不断的充实、丰富,是因为它的归宿是人的内心世界,它最终要实现的是精神层面的超越。这一点和“远”在健身气功中的应用是相同的。

健身气功的每个动作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并且经过了现代科学的严格检验,都具有良好的健身功效,既可以单独练习,又可以成套练习。

练习时,要注意写意和写实的结合,动作表现要有“内在美”,以意境求胜。这种“内在美”是通过精神、气韵、劲力展示出来的,是一个自始至终贯穿着主观能动性的过程,通过富有启导性和象征性的身体语言和肢体动作显示时间的流程和空间的拓展,最终目的是为了塑造直观的、具体的艺术形象以构成意境。

健身气功练习时强调“形断意连,势断气连”,“连绵相属,气脉不断”,通过模仿动物形态和生活情景,创造出一种形象化的艺术的意境,可谓“韵外之致”“言外之意”,既是恢宏的,如将士弯弓射箭,直指千里之外;又是蕴籍的,如韦托合什低眉,心似止水之静;既是飞动的,如仙鹤振翅而起,轻灵飞扬;又是沉实的,如拔刀摘星换斗,劲贯全身。

健身气功讲究形式美的多样化统一,通过整体的和谐表现技术美、感情美、意境美,进而获得象外之象、味外之味、言外之意。健身气功易学难精,易学的是动作,难精的是神韵。在身法端正、动作规矩的基础上,练习者要达到内美与外美的统一、形美与神美的和谐,使练习者和旁观者都能感受到对称和谐之形、波浪节奏之姿、轻沉兼备之态、气势磅礴之势,产生潇洒而浑厚、轻灵而凝重、舒展而紧凑、活泼而庄重的意境美。

作为一个民族气质浓郁的美学概念,“远”在健身气功中多有体现,且只有不断加深理论内涵的学习体悟,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