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学生探究式学习对思辨能力的影响探析

2024-12-06方珊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30期

[摘 要]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问题一直受到外语界的普遍关注,该问题也是培养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创新型外语人才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教育策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探索主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调查研究、验证假设、交流结果,从而获得科学素养的一种学习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讨了探究式学习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知识保持率和自我调控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索精神,为外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关 键 词] 探究式学习;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0-0169-04

一、引言

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外语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是西方教育界尤为关注的一个教学目标,最初,我国不少的学者将其译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文秋芳(2008)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 容易被曲解,不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原义,故而将其译为“高层次思维能力”[1]。随后,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进一步提出“高层次思维能力”译法含混,容易引发过于宽泛的解释,建议译成“思辨能力”。文秋芳(2009)认为“思辨能力比高层次思维能力更确切, 也更能反映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2]。“思辨能力”便获得了一致的身份认同。黄源深(1998)提出的“思辨缺席症”现象引起了外语界的高度关注, 之后,相继有专家、学者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提出批评, 普遍认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较为薄弱。“思辨能力”至此成为我国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胡文仲(2014)认为我国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即“应该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既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又培养具有人文素养、高水平语言能力及创新精神的高端外语人才”[3]。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具备工具性、人文性、思辨性和创新性四重属性。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探索主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调查研究、验证假设、交流结果,从而获得科学素养的一种学习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认为,面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的困境,探究式学习是一剂良药,能够有效地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辨能力,激发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探究式学习的内涵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教育策略,是学生积极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科学探究式教育在20世纪初被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倡,认为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科学的方法。徐学福(2002)指出,“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为获得科学素养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它既是一种学习观念, 又是一种具体学习模式”[4]。都兴芳、刘平(2005) 认为“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5]。探究式学习是学生按照与专业科学家类似的方法和实践构建知识。

(一)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征

探究式学习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前提,旨在鼓励学生科学地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建构知识。任长松(2004)指出: “探究式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学生探究过程中自主性的丢失导致探究式学习失去了它的灵魂。开展探究式学习,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知识建构的自主性这一核心问题,对探究式学习进行更加深入的上位思考。”[6]学生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显然已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建构者”,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学习路径之中,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探索精神和思辨精神能够获得提升。笔者总结了探究式学习的五大特征:(1)自主性:探究式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2)参与性: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相对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3)探索性:探究式学习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和质疑,积极求索,体现了学习的探索性。(4)开放性:探究式学习并不止步于学习结论的得出,学生在得出结论之后,需要继续进行交流与反思,充分体现了学习的开放性。(5)思辨性:探究式学习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在探究和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寻找证据,自主批判地分析,在此过程中,思辨性始终占据在制高点的位置。

(二)探究式学习的核心阶段

探究式学习过程可分解为五个步骤:(1)定向与观察: 教师引入主题,引导学生探索该主题。(2)提出问题,形成概念: 学生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形成假设。(3)调查研究: 学生在教师的适当支持下, 主动发现答案, 寻找支持或反驳假设的证据, 并开展研究。(4)得出结论: 学生在收集信息和数据后, 得出结论。(5)分享与讨论: 学生通过展示结果相互学习, 教师引导讨论,鼓励辩论、更多提问和反思。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即是一个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运用证据科学地支持或反驳提出的假设,从而得出结论。学生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建构者,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此过程中获得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三)探究式学习的模式

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是学生自主探索,形成科学素养,提升思辨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未弱化。教师需要在适当的时机为学生搭建好支架,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总结归纳了以下三种探究式学习的模式: (1)引导式探究: 教师介绍主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得出结论,形成评价。(2)自由式探究: 学生在教师的支持下设计问题、选择资源、定制终结性评价。(3)结构化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提出一个基本问题, 然后教师通过具体的活动、资源和评估指导学生。以上三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程度上有些许差异,但都存在共性,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核心阶段,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结论、交流与评价。

三、探究式学习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

外语教学就其根本而言,语言教育是重要的一环,而基于语言和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使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语言水平的提升会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尽管如此,外语界的专家还是确切地指出,英语专业学生的分析、推理、逻辑思辨能力较为薄弱。文秋芳(2006)指出“外语专业的学习特点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很大制约,须要引起密切关注和认真研究”[7]。阮全友(2012)提道“国内外语界虽然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有关如何培养这一能力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特别是有关如何构建系统培养思辨能力理论框架的文献更是鲜见”[8]。因此, 本文试图分析探究式学习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

(一)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探究式学习始终以坚持问题为导向,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调查研究等过程中,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参与度能够获得保障。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动机获得提升,思辨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以笔者执教的综合英语课程为例,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综合技能课和主干课,与阅读、听力、写作、语音、语法等基础课程互为依托,教学内容包含词汇、阅读、听力、写作、会话、翻译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综合英语课程基于语篇载体,聚焦语言、文学、文化、科技、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使学生掌握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的基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从而具备基本的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和交际技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个人价值观。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能够形成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综合英语课程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除了对综合英语课文语言层面的讲解,开展对课文背景知识、核心观念、篇章结构和语言修辞的探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探讨,学生的参与度也能够得到提升,学习积极性由此激发。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高知识保持率

探究式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自主探索,相对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当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时,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得到激发,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与此同时,思辨能力得到提升。同样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重分析篇章结构、核心论点,探讨论据是否充足、写作手法是否存在亮点,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在此过程中,涉及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自主探索、提出问题。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在思辨的过程中很好地提高了知识的保持率,语言的工具性、人文性和思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探究式学习倡导学习者科学、自主地建构知识,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自由意志,自主学习,自我监控学习过程,自我调控能力能够获得提升。李莹莹、周季鸣(2020)认为“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关乎他们能否在学习前制定合理目标、选择合适策略、激发自身动力; 能否在学习过程中控制和观察自身学习状态; 能否在学习后的反思阶段合理自我评价、适时调整学习策略”[9]。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的形成和探究式学习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通过定向与观察、提出问题、调查研6JxG5D74Z2zSebYWe9l2ApvmLLQN2MtadkoaGJIDzMI=究、得出结论,最后进行分享与讨论。在这一学习路径中,学生需要制定合理目标,选择合适策略,激发探究动力,最后自我评价与反思。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 综合英语课程以语篇阅读为载体,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人文技能和思辨能力。在语篇教学时,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提前设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探究式阅读,并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自主阅读,自我监控学习过程,并完成自我的认知建构过程。李红(2001)指出“高水平的教学应以驱动学生积极探索, 掌握并运用学习策略提高认知自我调控能力为主, 长期的策略教学与应用会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认知处理信息能力内在化”[10]。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索,运用元认知进行自我监控、自主建构知识的同时,自我调控能力获得提升。

(四)引导学生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探究式学习不可忽略的一个过程是交流与互动。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沟通与互动能够赋予探究式学习以活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与讨论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合作的环境,激活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为学生解决问题注入动力。马淑风、杨向东(2021)指出“参与互动的个体在彼此的思维上扩展自己的认知结构而不是只专注于自己的想法时,能够有效地促进高阶思维发展”[11]。温雪梅(2013)认为“教师应激发和维持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在动机,维持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心理状态,不断体验成功,增强自我效能感”[12]。学生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合作的方式,科学、自主地进行调查研究,合理地分配学习任务,既要各司其职,又要有共同的目标,进行交流与讨论,体验学习过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时,以小组合作与讨论的方式,进行建构式的互动,促进知识的整合,锻炼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合作意识。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时,可以设置学习任务,如基于主题的课前展示,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生需要基于主题,提出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互动,个体的认知结构在交流、互动中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整合,学生个体通过协商与交流达成共识,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得到加强。

(五)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创新思维

探究式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提出问题、调查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鉴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四重属性:工具性、人文性、思辨性和创新性,英语专业学生除了需要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扩展人文知识,还应当具有创新思辨的能力。探究式学习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途径。文秋芳(2002)指出“创新精神体现在两个方面:求新,即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与敏感性,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求异,即对司空见惯的事情能提出问题,产生疑问”[13]。求异的过程正是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学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解决问题。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在学习文章“Cultural Encounters”时,文章的核心论点是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社会问题的核心,而人们忽视了这一核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语言和文化的辩证关系,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何会存在文化冲突?文化冲突的根源是什么?语言和文化究竟有何关联?语言差异是否必然会导致文化冲突?如何解决文化冲突?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接受文章的论点,而是自主批判性地思考,在此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被有力地激发。

(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求索精神

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引领下,鼓励学生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实则是在历练求索精神。孙有中(2011)指出“以培养思辨能力为导向, 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教材编写、测试评价、师资发展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有利于将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使本学科的人才培养实现质的飞跃,最终在新一轮大学不同学科之间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4]。思辨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具备竞争力的必要因素。基于探究式学习理念,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自主求索,这正是激发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刘桂玲(2021)指出“外语课程的教材通常以语篇为载体, 其课文遴选都紧扣这些能力, 从内容方面为英语专业学生做好语言学、文学、文化、历史、社会、政治方面的知识储备,夯实专业基础和提高人文素养”[15]。基于外语学科的学科属性, 外语教材基于西方国家的文化,教师若只是基于教材本身介绍知识和文化,势必会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故而在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索精神,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的增强,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具备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的人才,而是兼具语言技能、人文素养、思辨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英语专业人才需同时具备工具性、人文性、思辨性和创新性四重属性。探究式学习是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科学素养的一种创新性学习活动。本文指出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知识保持率和自我调控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索精神,为外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面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的困境,探究式学习在助力英语专业学生获得语言知识、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式自主地构建、探索知识,促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升。探究式学习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领域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论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29-34.

[2] 文秋芳.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3] 胡文仲.试论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111-117.

[4] 徐学福.探究学习的内涵辨析[J].教育科学,2002(3):33-36.

[5] 都兴芳,刘平.探究式学习与学习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5(8):41-42.

[6] 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从两个探究案例引发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1):37-42.

[7] 文秋芳.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76-80.

[8] 阮全友.构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12(1):19-26.

[9] 李莹莹,周季鸣.线上英语教学环境下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0(5):45-54.

[10] 李红.自我调控理论研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1(4):65-67.

[11] 马淑风,杨向东.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合作推理式学习[J].教育发展研究,2021(24):64-73.

[12] 温雪梅.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J].大学教育科学,2013(5):34-37.

[13] 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4):12-17.

[14] 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49-58.

[15] 刘桂玲.思辨能力视域下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外语学刊,2021(6):83-88.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