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语词汇学习策略与教师教学方法的关系实证探究
2024-12-06曹凌静李绍曦
[摘 要] 在泰语教学中,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构成了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两个环节。学生作为语言学习的核心主体,其学习过程和效果对整个教学体系的运行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教师的“教授”行为必须紧密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发挥其在指导、组织和协调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为深入探究泰语专业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遭遇困难的原因,并推动泰语语言教育的优化与发展,对“教授”“学习”两个环节进行全面评估,既深入探究泰语专业学习者在词汇学习中所采用的具体策略,又细致考察泰语教师在教授词汇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实际效果。这一综合研究,旨在为泰语语言教育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对今后东南亚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及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泰语专业;泰语词汇;学习策略;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0-0141-04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对泰语语言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和迫切。学习策略的研究是随着认知心理学的不断发展而兴起的。其核心目的在于通过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其语言运用的简便性、效率及愉悦感,并培养学生将所学策略灵活迁移到新情境中的能力。本研究对玉溪师范学院泰语专业预科、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泰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泰语教师针对常用泰语词汇的课堂教学策略实施情况及其所产生的教学成效进行了深入探究。信度Cronbach系数为0.979,效度KMO值为0.938,该调查问卷具有参考价值。[1,2]
本人及项目团队成员通过泰语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对泰语专业学生的访谈,根据语言教学家丽贝卡·奥克斯福德的语言学习策略分类,从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与情感策略三个方面设计了泰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问卷。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基于教学理论的指导,通过选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实施的教学活动。具体到泰语教学中,泰语词汇教学构成了泰语语言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此环节,合理且科学的教学方法对泰语专业学生而言,不仅有助于他们学习和积累泰语词汇,更能显著提升他们在泰语听力、口语表达、阅读理解、写作以及翻译等多方面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3]
一、泰语词汇学习策略总体情况分析
在泰语专业学生泰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中,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与情感策略的平均值都处于2.5~3.4之间,属于中等使用频率。其中平均值最高的是社会与情感策略(M=3.12),其次是认知策略(M=3.20),最低的是元认知策略(M=2.90)。研究结果显示,泰语专业的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展现出多元化的学习策略。其中,通过与同伴进行合作以及积极寻求外界帮助学习泰语词汇的方式被证实为最受欢迎且广泛应用的学习策略。
(一)泰语专业学生泰语词汇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情况
在元认知策略中,平均值最高的是自我监督策略(M=3.01)和自我评估策略(M=3.01),其次是选择注意策略(M=2.94),最低的是预先计划策略(M=2.80)。这表明,泰语专业学生在泰语词汇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学习效果的评估,相较于前两项策略,更少使用选择注意策略和预先计划策略。在泰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在课外时间也能有效地进行词汇学习。自我监督策略要求学生持续监控自己的词汇学习过程,确保按照既定的学习计划进行。通过这一策略,学生不仅能够维持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还能根据个人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适时调整学习策略,如“能够发现自己使用哪种方法学习词汇最有效”“通过测试题了解自己的词汇量和对词汇使用的掌握情况”,以适应不同的学习阶段。这种灵活性对泰语词汇学习尤为重要,因为词汇语言的掌握往往需要反复强化和适应不同语境的应用。而自我评估策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词汇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如“善于总结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进步和退步”,通过定期评估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同时,根据深度访谈结果得知,存在“考试不考的课外泰语单词就不掌握”“依赖泰语教材的单词表和泰语教师补充的生词”“认为光掌握好课堂上的泰语单词就可以了”“不知道去哪里学习课外泰语生词”四种情况。在对选择注意策略的使用中,学生更关注通过期末考试或获得高分成绩,因此更注重将注意力集中在泰语教材内容、泰语教材生词表和课堂讲解的内容上,因为这些内容是考试的重点。相比之下,课外阅读中的生词可能并不直接涉及考试内容,因此容易被忽视。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对于泰语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依赖泰语教材和泰语专业教师讲解的学习方式,对于课外阅读中的生词缺乏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意识。这种固化的学习策略限制了他们对词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在对预先计划策略的使用中,存在“不懂泰语的拼读规则,所以不会提前预习”的情况,泰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科,其词汇学习具有特殊性。泰语的词汇结构和发音与汉语存在显著差异,泰语的学习还涉及语音、语法和语境等多个方面,这增加了制订长期学习计划和短期学习计划的难度。[4]
(二)泰语专业学生泰语词汇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情况
在认知策略方面,包括母语策略、猜测策略、词典策略、笔记策略、机械记忆策略、分类策略、联想策略、活动策略、资源策略。其中,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是母语策略(M=3.49)、机械记忆策略(M=3.37)、猜测策略(M=3.26)、联想策略(M=3.25)、资源策略(M=3.18)、笔记策略(M=3.13)、活动策略(M=3.11)、分类策略(M=3.10)、词典策略(M=3.09)。可以看出,泰语专业学生在使用各种认知策略的频率参差不齐,最常用的是母语策略和机械记忆策略,其他策略使用相对稳定,这表明泰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多种学习泰语词汇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认知策略。在各种认知策略中,学生使用母语策略的频率最高,学生表示他们无论是在输入还是输出泰语词汇的时候都习惯依附中文,如“在学习泰语生词时,习惯将泰语翻译成中文”“在运用泰语生词时,习惯先想中文怎么说,再翻译成泰语”。同时,机械记忆策略被频繁使用,学生倾向于通过反复朗读和抄写记忆泰语生词,并习惯遵循泰语教材中生词表的既定顺序进行记忆。然而,这种学习策略在泰语词汇习得中展现出了明显的局限性。首先,学生若仅依赖生词表的顺序进行记忆,容易使词汇与实际的语境相脱节。这种孤立记忆的方式忽略了词汇间的语义联系,对构建和理解泰语语境构成了显著障碍。词汇的学习应当融入其所在的语境中,以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其用法和含义。其次,机械记忆策略虽能短期内提供词汇记忆的临时效果,但其效果并不持久。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缺乏深度理解和灵活应用,长此以往将限制学生在泰语学习上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在泰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使用词典策略的频率是最低的。首先,对于泰语专业学生来说,尤其是初学者,使用词典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泰语词典的查找和阅读需要一定的语言基础,包括词汇的准确发音、拼写以及语法结构的理解。这些困难可能使学生望而却步,从而减少词典策略的使用。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学习策略,即更倾向于通过机械记忆和重复练习掌握词汇,而非主动利用词典等辅助工具进行深度学习和理解。这种策略源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固有认知或是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但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泰语专业教师应该提倡和鼓励。[5]
(三)泰语专业学生泰语词汇学习策略中的社会与情感策略情况
在社会与情感策略方面,包括合作策略和寻求帮助策略,其中,使用寻求帮助策略(M=3.22)高于使用合作策略(M=2.98)。这表明,泰语专业学生学习词汇遇到困难时,注重向外界寻求帮助,笔者在教授泰语视听说课程的过程中观察到,当学生在课程中遇到不熟悉的词汇时,他们的应对策略往往倾向于采取即时求助的模式。具体而言,即直接向教师、同班同学或泰国籍语伴发起询问,以期迅速获得所需解答。这种即时反馈寻求行为,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确实在效率和便捷性上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能够迅速消除知识障碍,保障学习流程的连贯性,但这种过度依赖外部即时解答的倾向,可能暗示着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和深入探究精神方面的欠缺。自主学习作为高等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项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主动探索未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过度依赖他人解答,则可能削弱这一能力的培养。进一步而言,缺乏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精神,不仅可能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长期记忆,还可能限制其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泰语词汇学习是一个需要反复练习和巩固的过程。学生需要不断地记忆、理解和运用泰语新词汇。然而,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学生无法在课堂上与同学或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习。相比之下,寻求帮助策略更为高效,因为学生可以直接从教师或同学那里获得所需的帮助和指导。同时,泰语作为一门具有独特语言特性的学科,其词汇的音、形、义之间存在相较于某些语言更为复杂的关联。具体而言,泰语词汇的发音(音)、书写形式(形)与所承载的意义(义)之间,往往缺乏一种直观且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这种非直观性增加了学习者在解码泰语词汇、建立音形义联结时的认知负荷,从而构成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显著挑战。鉴于此,学生在泰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普遍面临需求更为密集的指导与帮助的环境。他们不仅需要教师或学习资源的辅助,以精准把握泰语词汇的正确发音,还需通过系统的指导和练习掌握泰语字符的书写规则及其与词义之间的微妙联系。[6]
二、泰语专业教师泰语词汇教学方法及效果总体情况
在泰语词汇教学的整体观察中,泰语专业教师普遍倾向于频繁交替使用多种词汇教学方法,这一教学策略的实施均取得了显著且积极的教学效果。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有效地促进了泰语专业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和运用。教学方法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搭配法(M=3.89)、语境法(M=3.89)、对比法(M=3.85)、辨析法(M=3.85)、句法功能分析法(M=3.85)、归纳法(M=3.84)、构词法(M=3.82)、直接法(M=3.82)、文化内涵阐释法(M=3.81)、语素分析法(M=3.76)、翻译法(M=3.67)。教学方法使用产生的效果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直接法(M=4.12)、搭配法(M=4.08)、文化内涵阐释法(M=4.07)、归纳法(M=4.07)、语境法(M=4.06)、对比法(M=4.06)、辨析法(M=4.05)、语素分析法(M=4.04)、句法功能分析法(M=4.00)、构词法(M=3.99)、翻译法(M=3.90)。由此可见,泰语教师词汇教学方法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三项是搭配法、语境法和对比法等(对比法、辨析法、句法功能分析法并列第三项)。泰语专业教师在课堂上系统阐述了泰语词汇在语义和语用层面的多元搭配方式。通过设计并实施多样化的词汇搭配练习,同时泰语教师对泰语教材中出现的泰语词汇讲解其意义和用法,还通过对比泰语和中文,帮助学生了解泰语词汇的意义和用法。[7]但与此同时,泰语专业学生反映更倾向于接受教师使用直接法解释泰语生词,了解泰语词汇在其语义、语用等方面的不同搭配,学习泰语词汇的文化内涵。[8]首先,这是因为泰语专业学生作为泰语语言的初学者,往往会对新的语言系统感到陌生和困惑。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对泰语词汇的直观感知,降低学习难度。其次,由于泰语词汇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语,包括梵语、巴利语、汉语、马来语等,使用实物、图片等方式解释生词,有助于学生理解泰语词汇的来源和演变过程,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泰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最后,根据认知负荷理论,泰语专业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如果能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负荷,采用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如使用实物、图片、动作、手势等),就能有效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泰语词汇。
三、泰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与泰语专业教师教学方法的相关性分析
当学生采用更有效的学习策略时,往往伴随着教师采用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同时这些教学方法展现出更好的教学效果。由表1可知,泰语专业学生泰语词汇学习策略与泰语专业教师教学方法(r=.454**)、泰语专业教师教学方法的效果(r=.404**)之间呈现正相关。其中,泰语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与泰语专业教师教学方法(r=.476**)、教学方法的效果(r=.427**)相关性最强,呈现出中等相关,这就说明,当学生的认知策略使用越积极,教师的教学策略及其成效也倾向于更加优化,强调了认知策略在促进学习成效和教师教学质量方面的关键作用。泰语词汇学习策略中元认知策略与泰语专业教师教学方法(r=.384**)、教学方法的效果(.303**)相关性最弱,呈现弱相关。[9]这就说明,尽管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者个人管理和调节学习过程至关重要,但它可能对直接观察到的教师教学方法及其即时效果的影响相对较小。
四、总结及展望
现阶段,我国语言战略研究尚未将培养外语人才聚焦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的关键语种上。目前,多数高校开设的非通用语种专业和选修课程存在种类单一的问题,无法满足“一带一路”倡议下多元化的语言需求。因此,需要深化语言战略研究,优化外语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增加对关键语种的投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贸易和合作需求。同时,高校应丰富非通用语种的专业设置和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语言学习选择,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发展大局。
在探讨泰语专业学生运用泰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一级指标时,社会与情感策略显著占据主导地位,其后依次是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进一步分析二级指标,发现学生最倾向于采用母语策略,其次是机械记忆策略,而预先计划策略则运用最少,体现出学生对各种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在泰语词汇教学实践中,泰语专业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其中,搭配法、语境法、对比法、辨析法以及句法功能分析法等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旨在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泰语词汇,提升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而学生反馈更倾向于泰语教师使用直接法进行教学。与此同时,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调查问卷仅覆盖玉溪师范学院泰语专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普适性不强。其次,笔者对一些泰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应用情况和泰语教师泰语词汇教学方法的现象分析还不够深入、透彻。[10]
参考文献:
[1] 刘浩,张文忠.赋权增能教育模式下高校外语课堂教师反馈中的学习者投入研究[J].外语研究,2024,41(2):66-71.
[2] 秦丽莉,徐锦芬.教育技术融合环境下高校外语学习者能动性概念模型构建与应用路径探索[J].中国外语,2024,21(1):83-91.
[3] 陈瑞华,龚亚夫.外语学能与外语学习策略关系的探究[J].教育科学研究,2023(12):64-70.
[4] 吴晓丽,刘佳佳.泰语阅读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0(S1):67-69.
[5] 徐锦芬.认知语言学在外语教育学中的融合运用:现状与展望[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46(6):79-86,156.
[6] 张震宇,洪化清.ChatGPT支持的外语教学:赋能、问题与策略[J].外语界,2023(2):38-44.
[7] 张芳芳.外语生态课堂的深度教学方法及课堂的构建[J].环境工程,2023,41(1):322-323.
[8] 张琳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职业高校外语情感教学动机激励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4):90-96.
[9] 韩晔,高雪松.国内外近年线上外语教学研究述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及研究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0(5):1-11,148.
[10] 彭瑜.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词汇偏误分析[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2.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