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岗位技能需求下建筑环境学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4-12-06徐珊珊曹明王健孙艳红黄凯良
[摘 要] 岗位能力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既有“教育”又是“岗位”的双重作用,需要结合课程融入岗位能力,进而建立学生的高阶学习能力。基于产业岗位技能需求,建立工科代表性课程——建筑环境学课程目标与核心能力的关联、知识单元与岗位能力的关联,强化课程内涵建设,形成建筑环境学多元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体系。此教学改革打造了铸魂育人的生动课堂,进而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开辟了新模式。
[关 键 词] 岗位能力;课程改革;建筑环境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0-0113-04
一、引言
早在2015年,辽宁1/3高校启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116个专业开展专业转型试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和专业涉及21所高校,约占辽宁地方高校的35%;2016年,辽宁应用型试点高校再增11所,共84个专业;2017年,省教育厅印发了两个评价指标体系:《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学校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2018—2021年,相继出台多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见与文件;《辽宁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深化职业本科教育培养体系、深化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2022年1月17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中,着重强调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性[1]。
本文以应用型本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为例,以产业岗位能力为需求,建筑环境学课程为依托,探索课程改革。主要通过“专业教育—岗位能力—内涵建设”有机结合,对建筑环境学课程进行整体设计、课程改革教学实施形式等进行实践与探索,建设建筑环境学课程岗位教学体系。通过分析建环专业就业岗位,明确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明确建筑环境学课程体系与岗位能力的有机结合点。
建筑环境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体现专业特色,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内热湿环境、空气质量、室内空气环境营造的理论基础、声光环境等,其内容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对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培养能够解决生产和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是建环专业的重要使命。课程内容涉及建筑外环境、建筑内部空气环境、建筑声光环境等,课程内容繁、章节间联系不大,初学者难以建立相应知识体系。另外,建筑环境学课程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直接对接毕业后学生在工程领域需要达到的能力。在对建筑环境学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课程的目标探索、教学方法等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且有良好的教学效果[2-5]。结合建筑环境学课程特点进行岗位技能需求下课程探索与实践,笔者主要以岗位技能为需求,对建筑环境学课程建设进行探索,融入课程内涵建设,同时建立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并对具体内容进行研究与阐释。
二、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一)课程目标与核心能力关联
修订后的建筑环境学是建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共32学时。内容涉及建筑、传热、声、光、材料及生理心理等多门学科的内容,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科学。它介绍了建筑外环境、室内的热、湿、空气流动、空气质量、声、光环境。旨在从物理、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出发,分析人对室内外环境的舒适与健康要求,为创建适宜的建筑室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本门课的目标如下:了解人对室内外环境的舒适需求,了解典型工艺过程的环境要求,掌握创建适宜建筑室内环境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具备相关建筑环境初步分析及设计能力。
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构建建筑环境学的课程目标如下:
目标1:能够熟悉和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实验设备调试与检测过程、实验仪器操作方法,并具有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的设备、系统及室内环境做出有效评价的能力。
目标2:理解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行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能够评价建筑环境实践活动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课程知识单元与岗位能力关联
建筑环境学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章节间联系不是很紧密,通过“人—建筑—环境”的角度强化章节间联系,并进行统筹整合各知识单元所对应的岗位能力。以岗位能力为要求、不同知识单元为内容、人的舒适性与健康性为目标进行整个模块讲解,让学生建立知识理论体系。与此同时,融入课程内涵建设内容,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根据建环专业的岗位需求,结合建筑环境学课程特点建立建环专业支撑岗位[6]与建筑环境学具体课程安排清单,以室内空气环境营造的理论基础为例进行举例,如表1所示。
(三)探索建筑环境学课程中岗位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1.课程的内涵建设
在建筑环境学的教学过程中,课程内涵的建设与岗位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在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建立建筑与环境、人与环境、人与建筑三个维度的关系,通过建筑节能、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因地制宜的建筑三个大方向进行课程内涵建设,进而建立“人—建筑—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在课程改革实践中,需根据具体章节内容有针对性地凝练出具体的课程内涵,把握课程内涵融入的节点、时机、方式和渠道,达到课程的价值引领目的[7]。树立学生“暖通人”的职业自豪感,为建设美丽中国、生态中国做出贡献。以建筑热湿环境、室内空气环境营造的理论基础的知识单元为例,如表2所示,对建筑环境学课程授课要点与内涵建设进行了融合与总结。
2.岗位能力与课程内涵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
根据建筑环境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岗位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学习模块或不同教学内容实施特色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做一体化,层层递进。具体方法为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多元化教学模式举例如表3所示。针对此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职业综合能力。为了达到以上课程效果,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提出多元化教学模式。旨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进行应用,激发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提高课程育人的实效。
案例教学:在建筑环境学课程中,有一些与岗位能力相关又契合社会热点的典型案例,知识单元或知识点通过案例引入。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根本,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项目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本着“做什么、学什么、怎么学、如何用”的教学思路,以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理论知识、能力训练和实践一体化进行,采取边练边学、现场操作等方式,使学生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锻炼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积累工作经验。
小组讨论教学:在建筑环境学课程中,很多节能环保等前沿的知识,通过小组讨论、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形成学生的内核动力,在课堂中将知识呈现出来。讨论式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勤奋求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上进心,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岗位能力培养目标下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观,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基于岗位职业能力,从学术知识学习导向转向高层次技术技能型职业能力培养导向。同时,通过引入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将“道术”结合的能力与岗位能力培养结合。岗位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内涵建设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基于岗位能力的培养建立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从学生能力获得的考核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如表4所示。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学生获得岗位能力的情况,二是课程内涵考核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岗位能力获得情况,及专业知识与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等应用情况,以检验学生是否在获得岗位能力的同时掌握了绿色建筑思想、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知识和素质;教师教学评价秉承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是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整个教学改革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可以将优秀的课程案例与岗位能力培养不断进行深入的完善与推广。通过综合应用以上评价方法,建立以学生岗位能力为根本的培养机制,全方位检验学生获得的能力。并对改革内容进行深化,教师进行教学各方面改革,不断积累成功案例及改进措施,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案例指导与宝贵经验。[7]同时,可以全方位地了解教师教学的各个方面,为教师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确保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三、总结
在岗位能力需求下,对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进行了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师能力为根本,融入课程内涵建设,实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筑环境学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顺应时代背景,其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通过岗位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入、知识单元与岗位能力的有机结合,建立建筑环境学课程评价体系,打造铸魂育人的生动课堂。
1.在建筑环境学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建立建筑与环境、人与环境、人与建筑三个维度的关系,通过建筑节能、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因地制宜的建筑三个大方向进行课程内涵建设,进而建立“人—建筑—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
2.根据建环专业的岗位需求,结合建筑环境学课程特点建立建环专业支撑岗位与建筑环境学具体课程安排清单。
3.需根据具体章节内容有针对性地凝练出具体的课程内涵,把握课程内涵融入的节点、时机、方式和渠道,达到课程的价值引领目的。树立学生“暖通人”的职业自豪感,为建设美丽中国、生态中国做出贡献。
4.根据建筑环境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岗位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学习模块或不同教学内容实施特色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做一体化,层层递进。
5.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学生获得岗位能力的情况,二是课程内涵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1] 袁丽婷,姜坪,吴语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23):86-87,108.
[2] 杨帆,依怕尔古丽·帕尔合提.润物耕心:在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建筑环境学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3(10):201-204.
[3] 简毅文,李俊梅,全贞花,等.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160-161.
[4] 张祖敬,田旭松,杨江红,等.“双碳”背景下地方高校“建筑环境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3(7):150-152,155.
[5] 徐珊珊,曹明,王健,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2(6):34-36.
[6] 赵炎,王永乔,邱金亮.“双碳”背景下建筑环境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2023(17):143-147.
[7] 张敏慧,袁俊飞,王林.建筑环境学课程中的“文化自信”[J].制冷与空调(四川),2022,36(5):798-802.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