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能力理论视域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外语教师动态发展路径探索

2024-12-06林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30期

[摘 要]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聚焦于外部环境变化与个体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指企业通过学习、整合、协调,以及重组内外部资源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可以用来诠释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过程。基于动态能力理论,高校教师可运用感知、学习、整合、协调这四种能力构建专业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动态能力和竞争优势。地方应用型高校外语教师面对当前中国外语教育改革新形势,通过激发教师动态发展的内外驱动力,提升教师发展的动态竞争力,促进教师发展各领域之间的动态关联,修正惯性,延展优势,优化资源来构建动态发展路径,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关 键 词] 动态能力理论;高校外语教师;动态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0-0073-0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1]提出,面对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应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复杂,不断打破传统与静态的过程,需要内外部力量共同发力,通过提升改变能力的弹性能力即动态能力,以达到竞争优势。这需要在创造良好的外部驱动式环境为教师提供自主发展机遇的同时,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驱动力,使教师在面对动态的外界环境时,能主动追求卓越的专业发展能力与素养,彰显教师作为“人”这个主体的意义。

一、动态能力理论与教师专业能力特征

动态能力理论(Dynamic Capability Theory)是美国经济学家David J. Teece等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市场环境变化而提出的一种战略管理理论,它指企业通过整合、构建、调适、再配置其内外部的行政组织技术资源和功能性能力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一种独特能力[2]。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tVWg5P3YJOCkKpJHgznuLAkW8xeph4/vRmOAIJ7Mv3I=优势不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的资源与能力,还在于形成和维持动力能力的组织过程,企业通过整合和协调,学习和开发新资源与能力,以及重组内外部资源来不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这种改变能力的动态弹性能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战略要素。动态能力聚焦于外部环境变化与个体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来诠释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调整修正传统惯性,延展优化自身资源并达到能力的升级,使教师获得持久的竞争力[3]。教师专业能力与企业动态能力具有共性,具有以下特征。

(一)动态性

企业应商业环境的变化而提升其感知、学习、整合、协调等能力来创新和更新其产品、服务、流程和组织,从而获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具有动态性特征。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也同样伴随教育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动态性特征。教育理念、政策、资源、形态、范式以及教师的自我意识、教学对象等的改变对教师感知、学习、整合、协调等动态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发生变化。面对新文科建设的大格局,高校外语教师应更新外语教育理念,调整、转变身份认知,积极学习、修正、挖掘、创生知识,获得与外语教育环境相适应的知识、能力与态度,驱动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二)开拓性

企业以开拓性动力克服自身的能力惯性,不断寻求创新和变革,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教师专业能力的开拓性同样和企业动态能力相似,具有前瞻性、探索性、创新性和批判性。高校外语教师面对知识的更迭、教育技术的发展、外语教育环境的变化,要能预见和把握机遇,规划和制定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目标,能利用内外部知识和资源,积极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和发展模式,创新教育新理念、新形态、新范式,能对内外部的反馈和评价进行反思,汲取经验和教训,完善专业能力,更新资源,提升能力,创新发展。

(三)开放性

企业动态能力强调企业在已有的资源和能力基础上,利用外部的知识、资源和合作伙伴,以开放的态度对内外部的信息、能量、物质进行交换,从而改进自身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同理,教师的动态发展不仅依赖于教师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还需要教师持续学习、吸收、利用外部知识和资源,以增强其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高校外语教师通过学习、合作、交流等途径,获取、吸收和利用关于学科跨界交叉融合的新知识、新信息;通过与同行、兄弟院校、研究机构等外部合作伙伴建立互学互补机制,共享和交换资源;根据外语教育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以适应外语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利用外部知识和资源,推进技术赋能的外语教育教学创新,形成外语教师独特的竞争优势。

(四)复杂性

企业动态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组织层面的组织结构、市场导向、信息技术等因素,和个体层面的管理者认知与情绪、领导风格、员工创造力等[4],涉及企业内外部资源的组织过程,具有复杂性。教师的认识运动是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永无止境的复杂过程。面对快速变化的外语教育环境,高校外语教师通过持续校正、调整、重构资源和能力,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实现资源和能力的协同效应,经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完成专业能力的提升。这是个复杂的、周期性的、曲折但上升的动态过程,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无止境的经验总结、认识深化、实践创新的过程。

二、教师动态能力的构建框架

根据Pavlou和El Sawy[5]构建的企业动态能力框架,企业通过感知来发现、解读和寻求内外部环境刺激机会;通过学习来生成新知识用以重组现有的运营能力;通过整合新知识来了解并改变运营能力;通过协调重新配置运营能力来部署任务、资源和活动。根据此框架,教师也可通过四种能力,经历四个阶段来构建专业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动态能力和竞争优势,如图1所示。

首先,教师强化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能力,通过搜索、交流、合作等活动来了解、甄别信息,建立对外界环境与信息的感知度,获取教育改革的创新理念,了解最新教学范式和手段,掌握教学对象的动态需求与变化,开拓视野和认知,获得教师动态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能力。其次,教师通过教研实践、学术交流等进一步阐释、理解、消化、吸收信息,并在深度学习中不断反思并创生新知,获得创新和实践的关键能力,形成教师动态发展所需的持续学习力。再次,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判断、分析、优化、整合,获得提升动态发展能力所需的学科知识、技术知识、教学设计与实施等知识,并整合成知识体系,提升教师动态发展的核心能力。最后,教师通过运用已有的显性能力和趋于稳定的行为模式,合理开发利用多种隐性能力,在组织外部提供的政策性保障下,激发内在驱动力,对资源和能力进行重新配置,形成新的教师发展格局。

教师动态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知识吸收和内化,并形成行动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逐渐形成对职业的态度和信念,改变原有的行为方式,摆脱路径依赖,形成专业认知,并在实践中更新、平衡、协调教师发展的各方力量,形成新的资源组织方式,获得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动态能力。

三、地方应用型高校外语教师的动态发展路径

当前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的任务是推动外语跨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外语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人才培养新格局,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地方应用型高校外语专业在办学类型、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计划等方面本着应用型、创新性、开放式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扎实基本功和较强能力与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这需要教师提升动态发展能力,构建动态发展路径,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激发教师动态发展的内外驱动力

教师专业发展既受外部环境影响,又受内部自主发展的驱动。外部因素包括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社会组织、制度规约、政策牵引、任务推动、外部培训等外塑模式。内部因素指驱动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动机与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内外力驱动下的自我成长,内外部因素既互相促进又互相牵制。外部驱动式专业发展活动如果设计和引导恰当,能够激励教师将其转化为自主发展机遇,培养教师自主发展的能力。但驱动专业发展的活动设计在实践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单一化、机械化、形式化现象,从而抑制教师灵活自主发展的精神需求,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丧失专业发展的热情。教师对自主发展的需求和内心深处对职业发展的渴望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构建教师自主发展内驱路径,满足教师对职业的自主、胜任、归属心理需要,激发其自主发展的内在动机,使其主动追求职业价值的自我超越,是推动教师动态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校外语教师的自我成长需要内外部驱动力共同发力。通过外部驱动力提升教师自主发展的基本能力,为教师自主发展提供资源和条件保障。例如,加大学校内涵建设和平台建设,制定基于需求分析的外语教师培训体系,加强校企协作,共建外语教学实践平台和科研团队,引入外语教学质量社会评价,提供关于经济、产业、市场、区域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发展态势,使教师强化对环境变化的感知。而作为自我发展的主体,外语教师需要转变思想认识,树立职业信念和情感,提高对教师身份的认识和体悟,建构新时代教师身份认同,激发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发挥教师能动性,积极参与培训进修、学术研讨、合作项目等,开展循证教学实践,探索新文科建设下的外语教育新范式。

(二)提升教师发展的动态竞争力

动态能力强调通过能力提升来适应外部环境刺激与变化,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地方应用型高校外语教师动态能力的构成包括专业知识能力、教学技术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人文素养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等,表现为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外语学科知识、外语教学理论与方法、跨学科知识体系;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人文情怀,能在内容语言融合的外语教学中发挥价值引领作用;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与手段,并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技术赋能的外语教育教学;具有教师学习力,能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反馈,通过质疑、探究来认知、修正、创生知识,从而改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等。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应提升教师对外界信息的获取能力。动态能力的基础与核心内容为资源、信息,随着数字技术的革新,高校教师应对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做出适应性调整,建立属于教师自身的数字化感知能力、数字化获取能力和数字化转型能力[6],能熟练使用搜索引擎、数据库等信息工具和资源平台,能够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权威性,对互联网、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渠道和载体的有效信息进行准确检索、收集、分类、评估、筛选、分析、利用,提取核心和关键信息,从而掌握教育行业的动态政策和理念以获得动态视角和思路。

其次,培育教师发展培训体系,根据教师所处的职业初始期、能力建构期、热情与成长期、职业成熟期的不同生涯阶段的成长需求提供不同的激励措施和支持系统。应构建高校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特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整体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实操性相结合、反思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7],鼓励外语教师有目的地参加涉及外语教育理念、教学手段、科研方法等的分类、分层学习或培训,参加各类线上线下教学观摩、名师培育、研修活动、脱岗进修、在岗学习、科研培训等,在学习和实践中促进动态成长。

再次,鼓励教师开展循证教学实践、行动研究、课例研究等,提升反思能力。教师应将实践筑建于研究证据之上,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为导向,基于数据重构问题、修正判断,并调整改善,对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评价进行深度思考,运用科学方法解决教学问题,进行自我反思探究,形成循证—研究—反思的良性循环,增强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培养学术素养、教学研究素养等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公开课、示范课、教学技能比赛等持续优化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动态能力,促进动态能力持续发展。

最后,建设共生学科环境,走向跨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营造开放、包容、多元、协同的学术氛围,促进外语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共生教育尊重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独立性及相关性,调整系统结构,优化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建构主体的认知结构,丰富其精神世界,促进个体的生命成长”[8]。教师通过校本研究、集体备课等多渠道、多元化的学习、交流、互动、研讨,促进教研结合,通过建构教师共同体增强协同合作,通过建设基于任务的虚拟实践共同体增加“合作—互动—体验”核心理念的持续影响,通过项目合作和课题任务进行交流、协作、探索、创造,实现教师动态能力的互补、互利、互促。

(三)促进教师发展各领域之间的动态关联

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 Theory)关注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联结关系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而“发展是个动态的系统”[9]。从动态系统理论视角来看,教师专业发展也是一个影响教师发展的系统元素之间相互关联与作用的,整体、开放、动态和可持续的过程。教师发展各领域之间的动态关联性可以用Clark & Hollingsworth[10]描述和分析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理论框架,即教师专业成长互联模型(Interc-onnected Model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来解释,如图2所示:

根据该模型,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发生在教师世界四个相互关联的领域。外部领域(external domain)指外部资讯、资源、活动等,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刺激;个人领域(personal domain)包括教师的知识、信念和态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实践领域(domain of practice)指教师专业实践,包括教学行为和决策,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行为表现;结果领域(domain of conse-quence)即显著结果,指教师教学行为产生的效果和成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标准。教师在外部领域的刺激作用下,个人知识、信念、态度发生转变,改变了教师个体领域,促使教师改变实践行为,获得并创生新知,从而带来结果领域的提升,而结果领域的提升又反过来强化了个人领域的信念,促使教师进一步改进实践行为。这是个动态、非线性、迭代的过程,一个领域的变化引起另一个领域的变化,形成领域之间的联动和正反馈循环,从而形成持续性的专业成长动态系统。

建立激发地方应用型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各领域之间的动态关联,首先需要教师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进行自我反省,质疑现有专业能力与新时代外语教育环境的适配度,激发职业信念和热情。其次要强化对外部知识的吸收,根据环境变化将外部新知识内化并与现有知识整合创新,构建教师学习机制,明确专业发展规划,强化对资源的获取来维持专业能力,提升学科素养、教学技能、教学创新、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刺激个人领域的发展。随着外语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入,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对象、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不断反思、调整、创新教育教学,将资源优化配置和重新组合,使之产生最大效应,获得专业动态能力提升的显著结果。上述这四个领域之间互为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外语教师动态能力发展的现实路径。

四、结束语

地方应用型高校外语教师动态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变化性和适应性的能力,是教师在不断变化的外语教育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中,不断自我提升,实现动态发展的能力。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其动态能力的获得意味着获得新的资源配置,激发原有资源的服务,从而获得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动能。地方应用型高校外语教师面临新的教育环境的变化,在思想和行动上应识变和求变,通过外部环境分析、制定新战略,把动态发展能力作为专业发展的关键性指标,把创造新优势和新核心能力作为战略目标,优化学习机制,改变知识体系,更新资源基础,克服对能力的惯性依赖,重构动态的教师能力,形成开拓性动力和创新性的动态核心竞争力,优化专业能力与时代与环境的适配度,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提升创造、运用、扬弃各类动态能力,通过创新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迅速成长为新时代的外语教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20)[2024-07-24].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 Teece D J,Shuen P A .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7):509-533.

[3] 郭芳.动态能力视角下高校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科技和产业,2022,22(7):84-88.

[4] 焦豪,杨季枫,应瑛.动态能力研究述评及开展中国情境化研究的建议[J].管理世界,2021(5):191-210.

[5] Pavlou P A,Sawy O A E . Understanding the elusive black box of dynamic capabilities[J]. Decision Scie-nces,2011,42(1):239-273.

[6] 简冠群,冯浩文,高颖.高校教师动态能力培养与数字化转型路径[J].甘肃教育,2023(11):68-72.

[7] 吴军其,赵梦琦,周思慧,等.高校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建构[J].现代教育管理,2020(11):66-72.

[8] 吴晓蓉.共生理论关照下的教育范式[J].教育研究,2011(1):50-54.

[9] Smith L B,Thelen E . Development as a dyn-amic system[J].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2003,7(8):343.

[10] Clarke,D .,Hollingsworth,H . Elaborating a model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2,18(8):947-967.

◎编辑 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