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基于OBE模式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
2024-12-06周乐王志毛萍莉
[摘 要] 在国家推进“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国家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强调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全球竞争与科技发展的需要。OBE模式,以其目标导向、逆向设计及注重学习成果评估的特点,成为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围绕“双一流”建设的核心诉求,揭示了OBE模式内涵与优势,深入分析了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其具体的培养与实施路径,旨在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实践指导与理论支撑,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在“双一流”建设中实现内涵式发展。
[关 键 词] “双一流”;OBE模式;研究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0-0065-04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竞争的加剧,中国高等教育步入了“双一流”建设的新时期,致力于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一战略不仅要求提升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更强调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尤其是研究生作为科研创新的生力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他们是国家实现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国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的重要举措。2020 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探索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议题。OBE理论目前得到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的广泛研究与实践,强调以学生学习成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教育过程紧密围绕预先设定的、符合社会及行业需求的能力目标来设计和实施,这不仅促进了教育与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也从根本上推动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系统化和实效性发展,为“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
一、OBE模式内涵及应用优势
OBE模式,即成果导向教育,其内涵核心在于以终为始,强调教育活动应围绕预期的学习成果来规划与实施。该模式从明确界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出发,逆向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评价机制,确保学习过程与目标高度契合。通过持续的反馈循环,不断调整优化教学策略,旨在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与职业需求。
OBE模式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不仅重塑了教育实践的框架,更在多个层面发挥了独特且深远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激活内生动力,促进自主探究。将创新成果作为教育的出发点,OBE模式激发了研究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研究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创新旅程的主导者,这种角色转变促进了主动学习和深度探究,为创新思维的萌芽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二,促进跨学科学习,拓宽创新视野。OBE模式鼓励课程设计围绕创新目标整合多学科知识与技能,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为研究生提供了跨越知识领域的学习机会。这种跨学科学习不仅丰富了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还促进了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与融合,为创新解决方案的诞生开辟了新路径。
第三,加强实践与应用,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强调实践和应用是OBE模式的一大特点。通过项目驱动的教学、实习实训、产学研合作等,研究生能在真实世界情境中验证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做中学”的模式极大地缩短了理论到实践的距离,加速了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1]。
第四,强化评估与反馈,精准提升创新能力。OBE模式下的综合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习成果,更重视评估创新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频繁的反馈和持续的自我反思,研究生能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在创新能力上的长处与短板,为精准提升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培养了自我驱动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第五,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创新教育质量。OBE模式要求教育活动紧密围绕目标展开,这意味着资源的配置应更加有的放矢。从师资力量的调配、实验室建设,到国际交流项目的安排,所有资源都服务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提高了教育效率,也确保研究生能够在最佳条件下接受高质量的创新教育。
二、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科技水平的需要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直接关系到科技突破与产业升级的实现。研究生作为科研领域的生力军,其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缺乏创新思维与分析能力的科研人员,难以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中引领潮流,更难以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与健康挑战。因此,强化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提升国家整体科技实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国家整体科技事业进步的关键,对于支撑中国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2]。
(二)高等教育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面对高等教育群体的持续扩张与质量挑战,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成为摆脱困境、促进高等教育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创新能力强的研究生能够催生新兴学科方向,促进科研成果的高质量产出,为高等教育体系带来源头活水,增强其内在发展动力。此外,创新能力导向的培养模式激励教育模式与方法的革新,促进教学内容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高等教育体系的自我完善与升级提供路径,确保其在全球知识经济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从而保障高等教育事业的长期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研究生综合素养的需要
研究生教育阶段是研究生向专业研究者过渡的桥梁,强化创新能力,不仅能够促进研究生在专长领域内挖掘新知、提出创见,还能够跨界融合多元知识,形成独特的学术视角。这不仅是对学术研究能力的深化,也是沟通协作、批判性思维及自我驱动力等多维度能力的整合提升,对于构建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及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复合型精英人才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具备高度综合素养的研究生,也能更灵活地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同时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贡献独特的智慧与力量。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基于OBE模式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施的路径
(一)明确学习成果导向,确立创新技能指标
OBE模式强调从预期的学习成果出发,反向设计教育过程,确保所有教学活动、评估方式均服务于这些既定成果的达成。因此,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首要任务就是确立具体、可衡量的创新技能目标,这不仅意味着将创新能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将其细分为问题识别能力、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整合能力、创新方法应用以及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等,还要求这些目标与国家“双一流”建设需求紧密对接,反映时代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具体要求。例如,针对不同学科特点,明确研究生应能独立发现并解决领域内前沿或实际问题,能在多学科交叉中寻找创新点,具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等。
确立这些目标时,高校与导师需深入思考创新的本质与内涵,超越单纯的技术创新,涵盖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等多个维度。同时,目标设定需具有前瞻性,预见到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趋势,确保培养出的研究生能够在未来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中持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3]。此外,目标应体现差异性与层次性,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阶段的研究生设定符合其发展需求的创新技能目标,以促进每位研究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创新能力的最大化发挥。
(二)逆向设计课程体系,围绕成果定制课程
课程作为研究生教育中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高校应予以高度重视,精心设计与实施,以确保教育活动能够高效助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发展。而基于OBE模式下的课程设置需要从预期的学习成果出发,倒推设计课程内容与结构,确保每门课程、每个教学模块都直接服务于创新技能的培养目标,形成一个高度聚焦、环环相扣的教育生态系统。
首先,逆向设计强调以终为始,即在课程规划初期,不是从现有资源或传统课程框架出发,而是深入分析既定的创新能力目标,明确研究生完成学业后应展现的关键能力和素质。这需要教育者深刻理解创新的本质,识别出支撑这些能力形成的必备知识体系与技能集,从而确定课程内容的骨架。其次,课程内容的个性化设置成为关键。这意味着课程不仅要覆盖基础理论与前沿知识,更要融入跨学科元素,鼓励研究生在多领域交叉中探索新知。课程设计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项目驱动、科研实践等形式,让研究生亲身体验问题解决和创新的过程。例如,可以设计以真实世界问题为导向的课程项目,引导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尝试,培养其在复杂情境下的决策与创新能力。最后,课程体系还需体现出灵活性和层次性,根据不同学科特性和研究生的学习进度,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进阶课程,满足不同研究生的发展需求。这种课程体系能够促进研究生自主学习,激发其内在创新潜能,同时也为研究生提供了个性化成长的路径。通过这样的设计,研究生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驱动为导向的高级人才培养模式。
(三)能力本位设计教学,实施创新项目挑战
项目化教学通过模拟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场景,为研究生提供了实践创新思维和技能的平台,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生导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精心挑选或设计具有挑战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的项目课题,这些项目应紧密关联学科前沿和实际问题,促使研究生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4]。例如,可以是行业合作项目、科研难题攻关或是社会热点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设计等,旨在让研究生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导师需扮演好引导者和顾问的角色,而非简单的信息传递者,通过提问启发、反馈指导等方式,指导研究生如何拆解复杂问题,运用设计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策略,逐步形成创新解决方案。同时,强调团队合作,让研究生在多元背景的小组中交流思想,碰撞创意,学习协同创新。
在项目执行阶段,研究生需自主搜集资料、分析数据、设计实验或模型,这一系列行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研究能力,也促进了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成长。尤为重要的是,它鼓励研究生在项目中尝试新颖方法和技术,甚至是提出独到的研究假设,即使面临失败也不失为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培养其勇于冒险和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此外,导师也要定期组织进展汇报与讨论会,促使研究生反思项目进展,学会从反馈中汲取营养,不断迭代优化方案。通过一系列紧密相连的教学活动,研究生在亲历项目从构思到实施的全过程中,其创新能力得以系统性地培育和发展,为未来成为创新领域的领军人物奠定坚实基础。
(四)能力评估反馈循环,建立持续评价机制
传统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对研究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忽视了对研究生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技能的全面评估,导致评价结果与实际能力培养脱节。相比之下,OBE模式强调构建能力评估反馈循环,通过建立持续评价机制,旨在实时监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培养策略,确保教育活动始终对准创新目标的精准实现。这一机制的核心在于多元化和过程化评价。对此,评价内容应超越考试成绩,涵盖项目报告、科研论文、创新作品展示、团队协作表现等多个维度,全方位考察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操作及沟通协作能力。同时,评价过程应贯穿学习全过程,不仅在项目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价,更要在项目执行的各个阶段实施形成性评价,及时捕捉研究生能力成长的每一个微小进步或面临的挑战。
此外,反馈是这一循环的关键环节。导师需定期与研究生进行一对一交流,提供具体、建设性的反馈,指出其创新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方向,同时肯定其创新尝试的价值与成就,激励研究生保持探索热情。或者也可以利用数字平台建立持续评价系统,记录研究生能力发展的轨迹,便于导师追踪学习成效,也为研究生自我反思、自我调整提供了依据。通过这样一个闭合的评估反馈循环,研究生能够在不断的反馈与调整中,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成长空间,主动寻求提升路径,逐步建立起适应未来挑战所需的综合创新能力。
(五)实践导向丰富体验,组织多元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作为研究生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连接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的桥梁,为研究生提供了宝贵的平台,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挖掘创新点,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实际成果。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组织多元化的社会实践,不仅能够拓宽研究生的视野,更能深度激发其创新潜能。一方面,高校应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高校与行业领先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研究生量身定制实习实训项目,使他们能够置身于真实的研发环境,直面行业前沿问题。另一方面,鼓励研究生参与社会服务与公益项目,也是丰富其创新体验的重要途径。社会服务项目往往涉及复杂的社会问题,要求研究生运用多学科知识,结合创新思维寻求解决方案[5]。例如,参与乡村振兴计划,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帮助农村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或是设计并实施环保项目,促进可持续发展。这类实践活动促使研究生走出校园,深入了解社会。通过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也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这些社会实践,研究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宝贵经验,更在不断的尝试与挑战中激发了创新灵感,为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激发创意冒险精神
创新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的激发,离不开一个充满活力、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氛围。对此,高校应着手构建跨学科交流平台,打破学术壁垒。通过设立常态化的跨学科研讨沙龙、工作坊,邀请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与研究生共聚一堂,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方法,促进思维碰撞与融合。例如,设立“创新交叉论坛”,每月围绕特定主题邀请校内外专家与学生互动,鼓励研究生跳出舒适区,探索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拓宽创新视野。
与此同时,高校应注重强化正向激励机制,表彰创新成果,可以建立研究生创新奖励制度,对在科研项目、学术竞赛、发明专利等方面展现出杰出创新能力的学生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同时,通过举办年度“创新成果展”、出版《研究生创新案例集》等方式,公开展示研究生的创新成就,树立典型,激发群体内的创新竞争与合作意识,营造尊重创新、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此外,创建宽松容错的实验空间,鼓励“试错”文化。在实验室管理与项目资助上,高校与导师要给予研究生更多的自由度与灵活性,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即使尝试失败也能从中获得宝贵经验[6]。对此,高校应设立“创新实验室”或“创意工坊”,配备先进设备与资源,鼓励研究生大胆尝试新想法,将创意转化为实际操作,从中学习如何管理风险、克服挑战,培养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
(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全球创新视野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着眼于国际舞台。一方面,高校应积极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联合培养项目。对此,高校要积极寻求与海外顶尖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建立稳定的交换生计划、联合学位项目及短期访学项目。通过这些平台,研究生有机会亲身体验不同文化和学术环境,参与国际前沿课题的研究,与外国学者及同学共同探讨,学习国际先进的科研方法和创新理念。例如,设立“国际科研合作基金”,专项支持研究生参与跨国研究团队,共同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或合作申请国际专利。
另一方面,高校要多举办与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及创新竞赛,鼓励并资助研究生参加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不仅作为听众学习国际最新研究成果,更应鼓励他们主动投稿、作口头报告或海报展示,与国际同行直接交流,获取反馈,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同时,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际创新挑战赛、创业大赛等,如“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这些平台要求学生在国际标准下展示创新作品,有助于培养其跨文化沟通、团队协作及快速适应国际竞争的能力。
四、结束语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采用OBE模式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通过明确学习成果导向、逆向设计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化教学、建立持续评价机制、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及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高校能够系统性地培养出具有跨界整合能力、勇于创新实践、具备全球视野的高层次人才。这些未来的学术精英与行业领袖,将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乃至国家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未来,高校应持续优化OBE模式应用,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为“双一流”建设注入更强动力,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在创新引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 邵云飞,周湘蓉,陈涛.基于OBE理论工科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案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22(2):40-47.
[2] 周旭东,蔡雄,彭彩云,等.OBE导向下药学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培养的要素分析及实践[J].高教学刊,2023,9(16):167-170.
[3] 刘艳彪,薛罡,王崇臣,等.基于OBE理念的环境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及实践[J].高教学刊,2023,9(35):51-54.
[4] 兰国帅,唐优镇,钟秋菊.“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研究生培养的问题透视与路径选择[J].数字教育,2018,4(3):31-37.
[5] 顾佳丽,荣凤新,丛晓雨.基于OBE模式的研究生课程建设及改革:以“分析化学”类课程为例[J].山东化工,2020,49(24):162-163.
[6] 李发国,岳慧君.基于OBE理念的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11):133-135.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