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架空线入地工程研究浅析
2024-12-05冯海月
摘要: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城市上空的架空线已成为影响城市景观及管线安全的难题。实施架空线入地可以有效地提升城市景观,消除架空线带来的安全隐患。本文从上海市架空线入地的建设成果出发,总结架空线入地工程建设中的相关经验,为其他架空线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架空线入地;建设成果;BIM
架空线具备造价低、速度快、便于运行维修等优点,在早期城市建设中大量建设。据统计,上海中心城区约70%道路有架空线,内环内约650km道路布设了架空线,数量众多的架空线在保证社会运行的同时,也带来了“杆件森林”和“空中蜘蛛网”等城市景观乱象。
随着上海城市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各种杆线建设造成的“杆件森林”和“空中蜘蛛网”等城市景观乱象愈加突出,同时因架空线垂坠掉落造成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架空线入地在提升城市景观和管线运行安全水平等方面效果显著,故从2006年开始,北京及上海等各大城市陆续开始了架空线入地工程的推广。
1工程背景
上海实施架空线入地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按照管理方式和时间可分为:2004年前,各权属单位按照自身需要,结合道路、绿化等建设工程进行架空线入地,市、区没有统一的入地标准、目标,入地工程处于无序状态;在2010年世博会,有关部门对架空线入地工程有了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并安排专项资金,各权属单位按照要求进行架空线入地,工程有了阶段性发展;世博会结束至2017年,没有明确的入地目标和计划,权属单位架空线入地积极性不高,统筹难度大,架空线入地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为提升城市品质,保障城市安全运行,201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用三年的时间,完成约470km道路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针对城市建设需要,聚焦城市发展重点区域以及城市主要交通走廊,2023年,提出新一轮架空线入地整治工程,力争到2025年,完成全市内环内主次干道等重要道路,以及历史风貌区等重要区域范围内约600km整治任务,其中内环内道路架空线入地率提高到70%,内环内主、次干道架空线入地率提高到90%,整治路段综合杆设施全覆盖,创建多个无架空线全要素整治示范片区的目标。
2建设成果
上海自2018年开展架空线入地,按照全市总体统筹、分层规划、分区推进的原则,已完成近800km道路架空线入地,内环内道路架空线入地率从49%提升至53%,主干道入地率已达到80%,次干道入地率超过70%,重点区域架空线基本全部入地,整治路段立杆减量达61%。
架空线入地后对城市景观及管线安全均有较大提升,满足了市民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发展的要求。连续五年的架空线入地行动,成功打造出一批具有成熟经验和项目特色的整治示范区。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建成无架空线全要素整治示范区,率先完成全域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黄浦区聚焦衡复风貌区、南外滩区打造无架空线示范区;虹口区围绕北外滩和瑞虹新城实现重点突破等。武康大楼、曹杨新村、上海图书馆、老市政府大楼等区域架空线入地后面貌得到极大提升,产生了环人民广场、外滩、宝山上大片区等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示范区以及九江路、南苏州路、西藏南路、复兴中路、瑞金南路,杨树浦路等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示范道路。
3建设难点
上海市在近五年约800km架空线入地工程建设中,遇到以下主要难点:
3.1权属复杂,统筹困难
架空线入地涉及公安、交警、电力、通信等众多权属单位,其工程建设中还需要规资、绿化、公安等行政部门审批相关文件,工程建设流程复杂,导致工程建设难度较大。
3.2管线繁多,线位紧张
受制于中心城区窄路密网的现状,道路下线位空间较小。前期各权属单位在敷设管线时未统筹协调,导致道路下方线位已基本占用完毕,且出现管线实际线位与规划线位有出入的情况。导致工程在开挖样洞时,发现设计线位已无法敷设,需要重新制订方案,导致工程工期整体拉长,出现延误等情况。
3.3场地受限,施工困难
对于中心城区,中断交通实施架空线入地会导致附近居民出行困难,带来较大的社会影响,故架空线多在夜间施工,且施工场地多局限在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对施工组织及施工安全均提出较高要求,大大提高了施工难度;后续未入地架空线项目往往处于中心城区地下资源更为紧张地段,进一步加大入地难度。
3.4违规架设,管理困难
在架空线整治行动推进中,巡查人员时常会发现已完成入地的路段又有零星的架空线被偷偷架设。但由于违规架设成本低,且往往在夜间无人巡线时施工,导致发现时,架空线已架设完毕。私拉乱搭等违规架设现象大大增加了管理部门的工作难度。
4建设意义
架空线入地是上海城市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城市生活向往的重要一环,是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城市名片、构建宜居城市的重要载体。
4.1架空线入地是城市管理精细化的一部分
天空中的架空线,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了城市管理水平。由黑色蜘蛛网覆盖的城市,与上海这种超大国际城市不匹配,与提升城市品质,增强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构建宜居城市不相符。
4.2架空线入地有利于营造安全、和谐的城市环境
架空线入地,消除了架空线带来的城市安全隐患,方便人民安全出行,有利于城市管理。
4.3明确地下管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科学、合理、有效利用城市土地是城市管理者需要考量的重要内容。架空线入地,可以进一步缩短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明确地下具体管位,管理更加高效。
5经验总结
近6年的架空线入地项目,成果显著,已经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项目经验。
5.1统筹规划,合理目标
开展架空线入地工程前,组织开展架空线普查和地下管线排摸,摸清家底。制定架空线入地计划时,与各区充分对接,充分考虑现有地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美丽家园”“美丽街道”、道路大中修、重点区域整治等工程,确保入地规划道路架空线切实下的去,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实现区域性改造,切实提升城市景观。
5.2健全体系,理顺机制
2018年,市级层面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总召集人的架空线整治和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后与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合并为管线和杆箱整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从市级部门和单位抽调业务骨干常驻指挥部工作,强化部门间协同。各区也建立了由分管区长挂帅的指挥部实体机构,形成了推进合力。
5.3夯实责任,加强沟通
架空线入地工作涉及面广,夯实属地责任,做到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是基础。架空线入地过程中会遇到涉及电站选址、管线排摸、占地占绿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多方面沟通协调。市级部门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尽量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市指挥部尽早出台相关规范标准并综合协调区指挥部和相关权属单位在工程推进中遇到的难题,区指挥部要压实责任、明确目标,及时解决架空线入地过程中的问题。管理部门通过完善管理,层层落实,形成推进—发现—解决—落实闭环实施。
5.4保证资金,持续推进
进博会后架空线入地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就是资金保障的缺失。筹措资金,明确各方认可的分摊方式是确保架空线入地成功实施的核心。通过对北京、南京等城市的借鉴,结合近几年架空线入地项目经验,制定资金筹措方式,明确政府和企业分摊方式,调动相关权属单位积极性,为架空线入地夯实基础。
5.5现场研判,优化施工
根据道路交通流量及路幅宽度,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交通导改方案,对于条件较好路段,安排日间分时段施工,降低施工难度,加快施工进度,同时也能适当减少夜间施工的扰民问题,做到施工难度与社会影响的平衡。
5.6建管并重,强化监督
权属单位要带头落实主体责任,共同研究建立架空线的长效监督机制。移交架空线入地数据,基于“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信息平台,结合架空线信息平台,实现从前期证照办理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建立文明施工考核评价体系,合理利用奖惩手段,运用信用约束体系约束参建单位。各区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建立巡查发现机制,将违规架设架空线等行为纳入网格化管理范畴,切实杜绝架空线回潮。针对架空线已入地路段违规架空线私拉乱接情况,开展无主架空线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清理已入地路段违规设置的线、杆、箱、牌。据不完全统计,各区共集中清理100km道路飞线1400余根,并利用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为工程继续推进营造良好的氛围。
5.7创新技术,精细设计
工程建设中应创新技术手段,同时进行精细化设计施工,提升工程建成效果。(1)合理运用管廊节约地下资源,结合缆线管廊进行架空线入地,可以有效地节约地下资源。例如,徐汇区某路创新应用管廊进行架空线入地建设,在老城区有限的地下区域,修缮改造中央绿化带下废弃的人防设施成为管廊,进行架空线入地。(2)在工程全过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优化方案,采用预制拼装、隐形井盖等手段,缩短施工流程,减少对市民的影响。(3)结合公共区域,利用城市边角。考虑到中心城区资源紧张,创新应用公共厕所、公共绿地等公共设施安排电站,解决电站选址问题。(4)创新性采用架空线入地道路“一路一方案”设计,结合BIM技术,实现特色道路。例如,基于BIM技术可模拟、可优化、可视化等特点,黄浦区某路在架空线入地“一路一方案”设计中创先应用BIM技术,有效提升了方案可视化程度,有利于统筹各单项工程,优化局部方案,减少路面重复开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5)加快架空线及杆架标识标牌建设,建立架空线信息数据更新机制。
5.8加强舆论引导,塑造架空线入地氛围
利用报纸、政府网站、公众号等媒体和街道、社区等载体宣传介绍架空线入地工程优秀案例,拓宽渠道提高公众知晓率和参与度,让人民切实感受到架空线入地工程这一民心工程给人民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发挥党建优势,与街道、社区开展党建联建活动,鼓励居民参与到架空线入地项目中来。
6意见建议
架空线入地虽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尤其是支路仍然有许多架空线树立,影响着城市景观和安全。
(1)提前编制架空线入地规划,聚焦重点道路,注重提升品质。考虑到电力架空线和信息架空线的不同属性,以及不同道路具体要求,提前开展前期研究,落实电站选址,统筹各区规划,分步推进落实,形成可落实、可操作的年度计划。
(2)抓应用创新,结合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率先推动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统筹安排落实电站小型化、排管合理化要求,推广使用BIM技术、预制装配技术等,加快施工进度。
(3)积极采用缆线管廊,节约地上地下空间资源。考虑到电力需求的不断提升,即使是同一条道路仍然存在数量众多的不同电力线路,以及不同道路管线经常开挖造成的马路拉链现象,可以考虑结合架空线入地进行缆线型管廊。
(4)统筹施工方案,全面推进整治工程全过程、全方位管理,落实“一路一方案”管理机制,统筹电力、信息、合杆、箱体、市政修复等专项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沟槽开挖,有条件的统筹一家开挖、同沟槽排管,多举措优化交通组织,减少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提升通行效率。落实“一路发起、五路协同”掘路统筹机制,按照“以大带小”“以综合带单项”的原则,归并各类相近的掘路项目,减少重复掘路。
(5)加强文明施工监管,确保入地项目对居民的影响降到最小。权属单位要在施工前做好网上管线交底工作,落实相邻管线保护措施,进场后严格落实工地高围挡措施、防尘降噪措施,做到施工材料整齐堆放、现场渣土及时清运,“开挖一段、施工一段、修复一段、开放一段”,确保文明施工措施从开挖到修复完成不中断,对市民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进行文明施工测评和现场检查,同步加强宣传,让民众参与到架空线入地项目的监督,使项目处于全方位监管中。
结语
架空线入地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随着上海市架空线入地工程的持续,架空线带来的“杆件森林”和“空中蜘蛛网”等城市景观乱象将逐渐消失,给城市带来更好的景观界面和更可靠的管线运行方式。架空线入地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内容繁多、流程复杂,施工及后期监管难度均较大,其工程推进应从政策支持、审批流程、资金保障、施工组织、技术创新等多层面进行优化改进,确保架空线入地能持续推进,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展示窗口。
参考文献:
[1]梁小龙,顾小双,马亚博.有机更新理论视角下的上海市道路架空线入地整治策略与实践[J].中国市政工程,2021(03):47+116.
[2]徐文杰.城市精细化管理背景下的架空线综合整治实践探索[J].规划实践,2019(03):6367.
[3]殷洁琰.上海浦东新区:城市架空线入地专项规划编制与实施建议[J].北京规划建设,2021(05):100104.
[4]冯海月.提升城市品质,破解架空线入地难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9(05):2122.
[5]袁逸轩.上海市城市道路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效果浅析[J].上海公路,2022(02):156158+170.
作者简介:冯海月(1990—),女,汉族,河北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地下管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