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增值评价为基点的高职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2024-12-05潘鑫鑫

科技风 2024年33期

摘要:教学应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考核评价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价手段,要达到客观评价的目的,其评价元素应该考虑学生基础水平。通过探索增值评价,针对学生不同的基础成绩引入增值赋分,同时学生的总成绩采用分步累加的方式,层层考核,层层监控,确保课程完成质量全程监控。

关键词:增值评价;考核评价;课程体系;课程重构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增值评价的教育理念可以追溯到以教育目标实现程度为核心的“泰勒原理”,正式投入教育实践则始于1984年美国田纳西大学威廉·桑德斯开发的田纳西增值评价系统。之后,增值评价逐渐在众多国家各有侧重地为教育评价服务,其核心要旨是以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变化程度来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价值的。

1探索增值评价的必要性

考试方法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败,应充分发挥考试对课程的指导性作用。通过对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本科专业油气储运工程“油库工艺与设备”课程的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应职业本科学生特点及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要求的考核新路子,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导向以“素质、能力、本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素质教育的考试观,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能力都得到全面发展,达到对学生所学课程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检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考核方法符合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及素养教学目标。

“油库工艺与设备”这门课程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该门课横跨多门学科,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加之目前学生的学习状态普遍不好,学习积极性差,课堂认真听讲、跟随教师讲课进度的人数少。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理解程度差,因此亟须找到一种好的考核方法,可达到既能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习积极性,又能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改革的目的。

2基于增值评价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2.1课程定位

“油库工艺与设备”是高职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油库布局原则、油库主要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油库常见的装卸油工艺流程和作业方法、油品蒸发损耗管理等内容,并具备分析和解决油库生产和管理方面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以“石油化工产品概论”“石油化工工艺概论”课程为基础,后续“储运生产技术”“储运安全技术与管理”等课程都是在该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和应用。课程所支撑的就业岗位是近几年来储运专业就业人数最多的岗位,开设在大二的第二学期,是学生四年学习过程中首先接触到的一门核心课程。因此,该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个知识及技能体系的掌握。

2.2课程目标

2.2.1知识目标

(1)掌握储罐、管道、阀门等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油品的铁路、公路、水运装卸方法;

(3)了解油库总体工艺流程。

2.2.2能力目标

(1)具备储罐、管道、阀门等设备的使用维护能力;

(2)能进行油品的装卸作业;

(3)能识读和绘制油库工艺流程图。

2.2.3素质目标

(1)具备规范操作和安全生产的意识;

(2)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

(3)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

2.3课程结构与内容

该门课程总学时70学时。我校选用石油天然气类规划教材《油库工艺与设备》,教学内容按照知识单元进行组织,教学内容单一,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根据我校实际使用的《油气储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立足社会对油品储运工岗位能力的需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油库装卸油作业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对接石油库设计规范、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油品储运工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标准,融合“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油气储运技术赛项”评分标准相关内容,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育人模式,遵循“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按照模块化教学思路,将教学知识、技能重构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重组为六个模块:石油库概述、储油区设施及作业、油库管道及附件、装卸区设施及作业、油库工艺流程、油品损耗与管理(见下图)。

课程内容构建图

课程体系始于单一任务,终于综合技能。学生先后经历基础认知与实践操作体验阶段、知识获得与任务完成阶段、知识拓展与技能综合提升阶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结构,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2.4学情分析

“油库工艺与设备”课程授课对象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大二学生,结合学生前几个学期的测评成绩,并分析行业企业调研和问卷调查数据,发现通过前几学期课程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知识、技能基础,在石油化工产品性质、石油化工工艺知识和技能方面已建立基本认知;学生能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仪器设备,但操作规范性较差,缺乏细心和耐心,“安全无小事,规范作业是大事”的意识有待提高。

2.5教学策略与教学组织安排

2.5.1教学理念:对接岗位,三维增值

教学过程中模拟实际岗位,进行角色分工、角色互换,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职业,坚守用心、上心、尽心的精神,做一个精技于行的匠人。每个任务的教学都会在课前引入“课前一星”,学习本行业的工匠劳模事迹;课中树立“课中一星”学习规范操作;课后树立树立“课后一星”明确努力的方向。“课中一星”与“课后一星”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在学生中进行评选,将学生的操作能力、行为习惯在课前、课中、课后的进步量化成技能增值分数和素养增值分数,改变了以往只有知识有量化考核的缺点,助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2.5.2教学模式:六步教学,学训评一体

本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采用“设疑→定标→学规→练技→评价→拓展”六步教学模式。课前设疑,初探学习任务;课中创设工作情境,分析引入任务,确定学习目标,继而学规程,仿真练步骤,实操练技能,再进行综合评价;课后通过技能大赛、社会服务拓展强化技能。六环节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授课过程中,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学情特点和认知规律开展教学。采用动画、交互式仿真软件、DCS控制仿真软件、企业视频等资源,以双师型教师+企业专家双线教学团队、在线开放课为保障,强化教学重点—设备与工艺知识,破解了操作有危险、设备看不透、流程难理顺的教学难点。对接岗位能力、技能大赛及技能等级考核要求,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的模块化教学,有效达成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持续优化提升的教学目标。

2.6学习考核评价

经多次在同学中进行调研以及反复分析历届考试的情况,我们尝试将增值评价引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采用“模块化分段积分的”计分方式,加大过程考核。设计不同形式的考核题目,进行“线上+线下”“学前+学后”“技能+素养”多方面全方位的考核。

每次课,学生首先通过课程平台进行预习,预习后需完成对应的线上测试;然后在教师带领下完成线下课堂所对应课程的学习;线下学习结束后随堂测试,根据每位同学测试的情况,奖励学生相应的增值成绩。增值成绩依据学生的初测分数段进行奖励,当初测成绩在0~60分区间时,学生线下测试比线上测试每提高16分,奖励增值分数1分;当初测成绩在61~70区间时,线下测试比线上测试每提高12分,奖励增值分数1分;当初测成绩在71~80分区间时,线下测试比线上测试每提高8分,奖励增值分数1分;当初测成绩在81~90分区间时,线下测试比线上测试每提高4分,奖励增值分数1分;当初测成绩在91~100分区间时,线下测试比线上测试每提高2分,奖励增值分数1分。

增值评价的成绩作为总成绩的附加分,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依据,分离客观存在的不公平因素的影响,追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课前、课中、课后知识和技能成绩的变化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素养表现的变化,以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考核方法激励下,基础薄弱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成绩有了进步之后,增值赋分可以使自己的分数进一步提高,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模式的形成。这种模式使初期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不会丧失学习兴趣,成绩较好的同学也有继续努力的动力,除此之外,学生每学完一章,就会得到一章的积分。教师定期公布每位同学的积分成绩,分数较低的同学就会在下一章学习的时候更加努力,争取把自己的分数提上来。同时,这种考核方式既遵循了教学的过程性,又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背景比努力”,能有效地弥补现行评价的不足。

3课程体系运行效果

3.1学习积极性提高

课前、课中和课后活动形式多样,信息化资源丰富,同时评价方式科学合理,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攀比心。增值成绩也保障了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信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参与活动的深度、广度都得到了提升。以铁路装卸油操作为例,本次课结束时,班级最高积分60,最低积分55,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的差距比以往有了大幅度减小。

3.2三维学习目标达成

教师通过对学生成绩的分析,发现学生对油库设备使用维护的能力显著提升,流程识读准确率提高,操作前流程分析时间逐渐减少;通过分析每次的装卸操作规范评分表,发现学生违规次数逐渐减少,直至完全规范;通过对学生行为的分析,发现学生的上课习惯和情感认知也在逐步提高。

3.3能将所学进行应用

依托本课程选拔的学生获得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油气储运技术赛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与本科生同台竞技,获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结语

本课程基于智慧树平台和线下课堂,多元化地进行课程考核评价。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增值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其中过程评价采用模块化分段积分的方式进行积分;增值评价根据学生的基础分数按不同档给予相应的增值赋分奖励,能够更为精准、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除此之外,在教学内容中还充分地去挖掘能反映学生知识进步、能力提升、素质养成等方面的测评点,从理解、思维、设计、应用、进步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尊重差异,重视起点,关注过程,强调发展,学生可以实时了解自己的成绩与表现,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步伐,教师也可以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杨海华,栾松霞,宋怡宁.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增值性评价的内涵意蕴与实施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20):7379.

[2]胡妍.基于增值评价的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研究:以“民政与社会工作”为例[J].科教文汇,2023(21):140142.

[3]蒋艳林,李阳.增值评价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J].科技视界,2022(32):155158.

[4]陈丹丹.增值评价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4):129132.

课题: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以增值评价为基点的高职本科专业课程综合评价体系探索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3]GHB1442;甘肃省2024年大中小学课程教材专项研究课题《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职活页式教材编写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立项号:GSJCY2024080

*通讯作者:潘鑫鑫(1986—),女,汉族,山东昌乐人,研究生,工学硕士,副教授,从事油气储运专业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油气储运技术教学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