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美育中的发展策略研究

2024-12-05要鑫

天工 2024年33期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美育能提升青少年的艺术素养,也是青少年感知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在多种因素的限制下,美育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没有起到较大的作用。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认识到美育在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传统文化的弘扬,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 键 词]传统文化;高校美育;发展策略;校园文化;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33-0081-03

文献著录格式:要鑫.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美育中的发展策略研究[J].天工,2024(33):81-83.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性发展研究”。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独有的传统文化。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外界环境对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大,一些文化遗产已经濒临消失。因此,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美育,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美育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新时期下,国家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工作。而中华文化的弘扬需要教育的支持,在高校的教育下帮助学生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的每个角落,让大学美育课堂真正发挥作用。

一、大学美育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美育课程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和血脉,所以,对传统文化的弘扬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续地努力。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大学美育的支持。大学美育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转变思想的基础上,参与到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

(一)大学美育需要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而美育课堂丰富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深层含义,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大学美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逐渐发展壮大过程中积攒下来的底蕴,是精神的寄托。在大学的美育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对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随着时代的进步,各所学校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增加了传统文化课程的比重,开设了多种课程供学生进行选择。比如,音乐类的课程由原先的一门音乐课程扩展到乐器、舞蹈等课程;还开设了书法课、国画课等之前没有的课程。

第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美育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传统文化对人的生活态度、人格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具体体现在为人处世上,它指引着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传统文化需要大学美育

美育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切身参与到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去,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一,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美育,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提供了途径,比如相关课程的创设,校园氛围的营造等,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支持。

第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在大学美育的支持下才得以顺利进行,大学美育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人才储备。

第三,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其中包含着对人道德方面的要求以及审美情趣等内容,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传统文化通过美育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

二、传统文化在高校美育中的传承现状及传承途径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美育的基础立在学校”。美育与传统文化的弘扬是息息相关的,目前各大高校都在开展美育工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和文化素养,如何高效地进行美育,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一)开设传统文化课程

现阶段各个学校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不多,覆盖面比较小,课程的设置也存在问题,以选修的形式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认为这门课不重要。并且相关课程没有用专业的教师任教,各所学校的课程内容差异比较大,这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产生了比较大的阻碍。

美育的开展,必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高校的美育课堂成为文化传承的中心。所以,传统文化在美育课堂中的合理安排是重中之重,要通过美育课堂将传统文化的优势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传统文化渗透到美育的方方面面,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加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例如,开展音乐课,通过对古筝、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学习演奏技巧感受音乐符号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鉴赏力;开展书法、茶艺、武术等传统文化体验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和精神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对美的创造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学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要想让美育课程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学校、教师一起为课程的开设出力,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弘扬。

(二)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共同组成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是我国的无价之宝。但是在大学课堂中,艺术教育过于片面化,比如,很多学生只是听说过名字。再如一些艺术形式,戏剧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当今社会已经逐渐成为老年人茶余饭后的消遣工具,了解戏剧的年轻人寥寥无几,甚至认为戏剧是被时代淘汰的东西,着实令人痛心。国画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在大学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呈现,受重视程度不高。因此,各个学校对学生的艺术教育要先从与学生联系紧密的节点着手,把地域文化、民族艺术等作为切入点,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对地方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掘,重现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将其文化体系进行梳理,使得地方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传播,成为地域的特色文化,并在教师和学生长时间的努力下逐渐弘扬开来。

(三)丰富校园文化

近年来,美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公共艺术课程建设不断加强,学校美育工作进一步深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校园文化与美育传承仍面临一些问题。首先,美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区学校的美育资源匮乏 ,城乡之间课程差异大。其次,部分师生和家长对美育的认知相对狭隘,认为美育只是技能培训,部分学校并未足够重视,忽视了其全面育人的功能 。 传统文化进校园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将社会上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请到校园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身体力行的精神会给予学生思想上的震撼。另外还有一些弘扬传统文化的艺术社团,可以在学校举办“艺术节”,将这些艺术团体请到学校中进行表演,让学生在一饱眼福的同时,也能在思想上受到一定的冲击,在近距离的接触中,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第二,学校中大大小小的社团也可以掀起一股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潮,在志愿者的推动下,在校园中形成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风气。

第三,我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可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将传统节日蕴藏的深层含义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传统节日的重要性。比如春节作为我国最盛大的节日,辞旧迎新之际,要让学生明白春节的来历,春节背后的故事以及春节的传统习俗。

第四,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相结合,或者运用多种表现形式来呈现传统文化。比如,在年轻人中十分盛行的汉服文化,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将不同朝代的服饰进行复刻或者简化,演化成目前的汉服,将传统文化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让汉服文化走进生活,也掀起一股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

(四)组织社会实践

课堂教育必须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一些高校的实践项目浮于表面,需要加强。要积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响应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和号召,让学生深入社会基层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工匠精神、提高专业技能、增加实践经验。从课堂中走出来,亲身经历与感悟,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太原师范学院美术与影视学院在暑期开展了以“太行美育行”为主题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学生深入山西左权县感受红色文化,观看革命先烈的壁画及雕塑,在太行d4cfcba3375ea7617a04e5d885550b02山的见证下凝练成的革命精神油然而生。这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心灵得到洗礼,同时也更加强化了学生对传统文化与革命精神的文化自信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决心。此外,还可以开展讲座、宣传教育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五)借助互联网推进

现阶段,我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大众的关注度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大众遗忘,而且在民间还有很多优秀的文化没有被发掘出来,没有被人们广为认知,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将其重现于世人面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互联网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在信息传播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各个学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散落各地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将其进行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推动美育发展,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各所高校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保护意识,让学生身体力行,真正地参与到文化保护和弘扬的工作中,从而让美育落到实处。

三、结束语

大学美育在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处于重要地位,通过美育课堂中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知,使他们真正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形成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打破传统的美育模式,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学生学有所得。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仅仅依靠美育课堂是不够的,还要将美育思想融会贯通,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通过举办艺术节、弘扬传统节日、挖掘地域文化等形式,将美育落到实处,让大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扛起传承传统文化的大旗。

参考文献:

[1]余琪.中华优秀传统美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美育实践路径探析[J].汉字文化,2024(20):184-186.

[2]孙鸣晨.“以美育人”思想下高校美育课程的改革路径:以美学原理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21):113-115.

[3]贾鹏.美育融入专业 创新塑造特色:以山东农业大学美育模式创新实践为例[J].匠心,2024(9):136-138.

[4]魏敬红.高校中华传统文化美育教育研究[J].文化产业,2021(28):63-65.

[5]董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研究[J].大观(论坛),2021(9):96-97.

[6]余洁,唐荣.论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美育中的重要意义:以苏州大学艺术教育为例[J].民族音乐,2021(3):38-40.

[7]李兵.传统民间艺术在高校美育课程中的发展策略研究[J].美与时代(下),2020(8):32-34.

[8]吴澜.地方高校的音乐美育实践路径探索[J].当代音乐,2024(10):7-9.

[9]曹韦璇.高校美育生态课堂的本质意涵、价值意义及体系建构[J].现代职业教育,2024(31):29-32.

(编辑: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