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美术项目化学习的设计策略研究
2024-12-05王蕾
[摘 要]在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教育理念正经历深刻的变革,核心素养成为衡量个体适应现代社会能力的新标准。美术教育作为培养人文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正逐步向项目化学习模式转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在此框架下,美术项目化学习需要关注技能的习得,更要重视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与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关 键 词]核心素养;美术教育;项目化学习;设计策略;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33-0094-03
文献著录格式:王蕾.核心素养导向下美术项目化学习的设计策略研究[J].天工,2024(33):94-96.
基金项目:课题颁发单位: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与实验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名称: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SZZJZDMS2023-1039)。
美术项目化学习不同于传统的单一技能训练,其倡导的是跨学科学习、情境体验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通过精心设计的项目,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主动探索、创造性思考的主体。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掌握绘画、雕塑、设计等具体技巧,更要学会如何观察世界、如何表达自我、如何与他人协作,以及如何面对挑战与不确定性。这些能力正是21世纪核心素养所强调的关键要素。
一、项目式教学法的概述
(一)内涵
1918年,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在《项目教学法: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的应用》一文中首次将“项目教学”正式应用于教育领域。项目式学习在教育领域日渐受到关注,着重于学生在应对现实问题时通过积极的自我探索和协同合作以形成和巩固知识技能。其核心理念由五大要素构成:内容、活动、情境、结果和评价。
(二)特点
1.以项目为主线,教师和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
项目式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构建了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在这种教学法中,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被彻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动态、实践性强的学习方式。项目的选择、计划的制定以及周期的安排都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结果。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需求在项目式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体现。从项目的初步构想到最终成果的展示,学生都能深入参与其中,这种亲身实践的经历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1]。
2.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和具体性
项目式教学法的鲜明特点之一便是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和具体性,将学习活动置于实际生活下,让学生在真实且具体的环境中探索知识,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项目式教学中,学生研究的问题不再是抽象的、脱离实际的,而是源于生活、贴近现实的。无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还是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微之处都可能成为学生研究的对象。
3.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和合作性
项目式教学法的核心便是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与合作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了互动与交流。学生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广阔的实施空间,他们能参与到项目的选定、实施以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中。这种开放的学习方式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途径也变得多元化。除了传统的阅读书本和向教师请教之外,他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搜集信息,进行实地走访,甚至发放调查问卷来收集第一手资料。在资料整理阶段,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更是大大提高了效率,使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处理和分析数据[2]。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美术项目化学习的设计策略
(一)分组确定探究问题
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美术教育正向着更加综合、多元的方向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审美能力。项目化学习作为这一趋势下的重要实践形式,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跨学科学习的深度融合。项目化学习的核心优势之一便是强调合作与探究。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开展,教师需要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的构成应力求均衡,以促进公平竞争和有效协作。在“水墨画动物”项目中,教师可先介绍齐白石与徐悲鸿这两位中国水墨画大师的生平与艺术成就,随后提出一系列开放式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两位大师的艺术风格及其背后的情感表达。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对比齐白石与徐悲鸿的水墨画,你们能辨识出他们在笔墨运用、形象塑造、画面布局以及色彩处理上的独特之处吗?”这一问题要求学生观察画作的细节,鼓励他们运用批判性思维,比较和分析不同艺术家的表现手法[3]。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询问:“在两位大师的作品中,哪一幅最触动你的心弦?请分享你的感受并解释原因。”这样的个人化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判断和情感共鸣。紧接着,教师可以深入探讨作品的情感维度:“你们认为两位大师的水墨画分别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境?”这个问题促使学生超越表面的艺术形式去探索作品背后的深层意义和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最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可以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如果你们有机会模仿或创新两位大师的风格,你们会如何运用笔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步骤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表达能力[4]。
(二)在沉浸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局限于技法的传授,而是转向更深层次的知识建构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将学习过程转变为一系列互动性和探究性的活动,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度理解。以“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为例,课程设计之初,教师可以将宏大的主题分解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如“了解青铜的成分”“识别青铜器的分类”和“探讨青铜器的社会价值”,这些任务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还激发了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课前,教师发放一份详细的学习任务单,这份任务单不只是一份简单的阅读指南,而是一个引导学生主动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工具[5]。通过这项前置作业,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就对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及社会功能形成了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的课堂互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堂上,随着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课前学习成果,整个教室变成了一个知识交流平台。当学生A解释“青铜是一种合金”时,其他小组可作补充回答,如学生B提到的“青铜表面的青绿色铜锈”,丰富了讨论的内容。教师适时地追问和补充说明,如“青铜在我国古代被誉为‘吉金’”,不仅纠正了可能会出现的错误,还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这种基于学生回答的即时反馈使得课堂氛围活跃而有序。当话题转向青铜器的分类时,学生C的准确回答得到了教师的认可,而教师的扩展讲解将青铜器的实用性与文化象征意义相结合,使学生对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6]。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青铜器在古代社会的地位,这一环节检验了学生的前期学习效果,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推理能力。学生D基于课前资料的分析得出“青铜器地位崇高”的结论,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对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尊重。在这一过程中,美术教育不再是技法的训练,而是成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平台,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成果公开是呈现学生美术设计思维的载体
美术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创新的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中,成果公开不仅是学生设计思维的直接展现,也是评估学生学习成效、提升自信心和社交技能的重要环节。成果公开作为美术项目化学习的关键步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创意与实践能力的平台。“包的设计”项目旨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运用美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创造出既实用又具有个人风格的书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考虑设计的美学价值,还需兼顾功能性和创新性,这无疑是对他们综合素养的一次全方位考验。“书包展销会”作为成果公开的载体,要求学生将设计成品公之于众,更需他们以设计师的身份阐释创作理念、制作流程与背后的故事[7]。这一环节是对设计成果的展示,更是学生设计思维的可视化呈现。在展销会上,学生需准备详尽的材料,包括设计理念的阐述、作品的独特之处以及创作过程的点滴记录,这些都将成为他们设计思维成长的见证。在“包的设计”项目中,设计思维的培养贯穿项目的始终。从最初的灵感迸发到设计草图的绘制再到成品的制作与完善,每一步都要求学生充分调动观察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还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决策,提升了批判性思维。“书包展销会”是一场设计成果的展示盛会,更是一个促进学生交流与反思的社交平台。学生在制作邀请函、布置场地的过程中锻炼了组织策划能力,还培养了审美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在展销会现场,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小小设计师”向观众介绍自己的作品,增强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统整课程内容
项目化学习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点”状知识传授中跳出,转而构建起“网”状的认知结构。教师需要以宏观视角理解不同美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看似独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转变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重新整合一学期乃至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聚焦于美术核心知识的深化与重构,以丰富美术教学的内涵。与此同时,课程内容的统整不应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向课外延伸,将美术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社区文化、地方特色,甚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等,为美术教学注入鲜活的生命力[8]。例如,通过研究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学生不仅能掌握美术技巧,还能深入了解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培养传承文化的意识。在方法形式上,大单元设计为统整课程内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它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度解构与重组,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应用的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深度掌握。这种设计方式不仅增加了美术课程的广度与深度,也使得项目化学习更紧凑高效。项目化学习与大单元设计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在项目式学习的框架下,大单元设计能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帮助学生系统性地探索主题,避免学习的碎片化。以“乡土艺术探索”项目为例,该项目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并传承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刺绣。教师首先通过大单元设计,将刺绣的历史背景、技艺特点、文化价值等内容整合进课程中,再结合实地考察、专家讲座、工作坊等形式,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刺绣的魅力。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刺绣主题,如花卉、动物、神话故事等,通过查阅资料、访谈老艺人、动手实践等方式,深入了解刺绣的制作过程与文化内涵。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刺绣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和解读传统文化,如何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具时代感的作品。项目结束时,学校举办了一场“乡土艺术节”活动,学生的刺绣作品在展览中展出,吸引了众多师生和社区居民的关注,促进了乡土文化的传播与保护。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化学习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智慧与努力。他们既是知识的导航者,也是学生潜能的发掘者,更是未来教育趋势的引领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大单元设计巧妙地将美术与科学、历史、文学等学科相融合,创造了无数个充满创意与挑战的学习机会。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面对未知的勇气与自信。
参考文献:
[1]丁敏喆.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美术项目化学习策略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3(16):179-181. [2]陈巧铃.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小学项目化学习[J].华夏教师,2022(36):64-66.
[3]孙启政.PBL项目化学习模式下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J].科学咨询,2021(13):142-143.
[4]常馨予.项目化学习模式下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界,2022(8):53-55.
[5]唐溪雯.PBL项目化学习模式下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J].中外交流,2021,28(4):689-690.
[6]胡坤.PBL项目化学习模式下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J].小学时代,2020(5):88-89.
[7]魏会.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美术主题单元设计[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2(3):62-65.
[8]高卫华.项目化学习中开发本土文化艺术的策略探究:以“民义学堂”非遗进校园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23(5):28-30.
(编辑: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