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行为学视域下的班级管理工作探究

2024-12-05肖德梅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4年11期

[摘 要]文章通过情境差异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影响、“晕轮效应”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消极影响、“投射效应”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负面影响、矛盾冲突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协调作用、“对比效应”对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科学决策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启发六个方面,从组织行为学的视角探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情境差异;晕轮效应;投射效应;矛盾冲突;对比效应;科学决策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33-0086-03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行为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的学科。它着重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作用越来越大,价值越来越凸显。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如果能引入组织行为学的理念,将有利于拓宽班级管理的视野,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推动班级管理走上良性轨道。这一理论改变了居高临下的管理视角,它作用于组织中的每个人,关注人的特定行为及其规律,并试图用相关理论加以合理地解释与辨析,从中找到最佳的管理策略,并在实践中优化管理策略,调整不当行为。同时,这一理论还拓展了人本理念在管理行为中的应用空间,达到了提升管理水平和效果的目的。

一、情境差异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影响

组织行为学历来十分重视Ho0CgEvoEalKdd8Ux6316iucY5SIocw/XyjO2cGi1tY=情境差异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例如,一个浓妆艳抹的女性出现在舞会上可能不会引起众人的注意,但这样的女性出现在班级家长会上时,容易引起众人的注意。这就是情境差异带来的认知评价的差异。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班主任不能仅凭一时的得失来评价学生。例如,学校领导的不期造访,使你在特殊的情境中发现了学生的缺点,这时可能你会显示出不悦,甚至会立刻斥责学生。换一个角度看,我们是否应该做自我检讨呢?比如,我以前为什么没有发现学生的这些缺点或不足?学生的大局观或集体荣誉感为什么不强?今天给领导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已成定局,是纠缠于过往还是着眼于未来?如何处理好单独沟通和集体批评的顺序及轻重?要是造访的领导斥责我,我会作何感想?平时我为什么不多做一些这样的检查?自我检讨的内容越多,就越不会责怪学生,反而会觉得在未来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自己要做的改变还有很多。

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反思得越多、修正得越多,班主任的管理才会越来越精细,需要担心的事情才会越来越少。因此,重视情境差异、学会自我反省有利于改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方法。

二、“晕轮效应”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消极影响

“晕轮效应”就是在认知和判断时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根据想象推断出对事物整体的印象,通俗点说如同盲人摸象。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能会发现某学生是知识丰富、成绩优秀的,但如果他为人不够热情,那么他的很多优点很可能就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这会影响大家对他的整体评价。部分班主任在评价学生时常常从学生的众多特征中放大某种具体的特征,导致对该学生的整体评价会受这一单独特征的影响。

正如班主任审视学生一样,学生如果以同样的方式去审视同学,也会留下某些刻板印象,甚至会产生偏见,导致形成不良的生生关系。班主任在接手新班级、接触新学生时,不应过早地对新的班级、学生做出评价,对有突出优点或缺点的学生要全面了解。教育学生时,班主任应真心真意、尽心尽力,不要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班主任要有管理班级的才能和全局意识,看问题也好,评价学生也罢,一定要全面、公正。班主任可以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从侧面了解班级学生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当面沟通交流、作业检测等方式直接了解学生,切不可偏听偏信、以偏概全。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如果专业素养不高、育人方法不当,处理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就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晕轮效应”会影响师生的日常相处,班主任需要时刻提醒自己,避免以偏概全,努力克服“晕轮效应”带来的消极作用,应冷静客观地待人处世。

三、“投射效应”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负面影响

“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征,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投射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感知他人,而不是按照他人的真实情况进行感知。

比如,有的班主任对自己喜欢的学生越看越喜欢,越看优点越多;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生越看越不喜欢,越看缺点越多,因而表现出过分地赞扬自己喜欢的一类学生,过分地指责自己不喜欢的一类学生。这种认为自己喜欢的人或事是美好的,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是丑恶的,并且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这些人或事上进行美化或丑化的心理倾向,其实就是认知缺乏客观性,进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泥潭。还有一种情形,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强行纳入自己既定的条条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这就是典型的“投射效应”。

鉴于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教育学生用心区分你的认识和你所要认识的事物的界线,消除“投射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曾有人说:善良的人看世界,周围都是善良的人;无知的人看世界,周围都是无知的人。当一个人一味地埋怨周围一切的时候,要么他的生活出了问题,要么这就是他本人的特性。

在班集体中,每个人都要和他人打交道,各类人物的个性、特点投射于他们的举手投足间,为班主任管理班级提供可利用的“资源”。在班级中,师生都要清楚地意识到“投射”的弊端,充分提高自己的认识,客观、全面、公正地了解和评价彼此,消除“投射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矛盾冲突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协调作用

由于班级成员来自四面八方,大家见识不同,认知水平各异,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不一样,所以班级内部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很正常。如果冲突双方都能明确各自的目标,能相互理解对方的观点,围绕共同关注的问题不断交换新的意见,那么这种冲突就能够促进班级学生健康发展,这样的班级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如果每个学生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由争论问题到进行人身攻击,由观点分歧到有意对抗,当面交换意见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少,背后不负责任的言语可能会越来越多,这样的冲突是不利于班级发展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并设法解决这类问题,否则会导致班级出现钩心斗角、军心涣散的情况,严重影响班级的良性发展。

班主任不能漠视班级内部各种冲突的存在,对各种已经存在的或将会产生的冲突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洞察实情,审时度势,适当协调。一旦冲突产生,就要看它对个人、对班级的发展是有利冲突,还是会产生负面影响的有害冲突。对班级发展有利的冲突,可协调、维持;对班级发展不利的冲突要减少、制止;合情合理的冲突要妥协,不正当且无理的冲突要预防,讲真理正气,压歪风邪气,从而把负面影响过大的冲突化解,无关的冲突适当协调,进而使班级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五、“对比效应”对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在生活中把鲜艳的颜色和素净的颜色放在一起对比,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鲜艳的颜色更鲜艳,素净的颜色就显得更加素净,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对比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巧妙地运用“对比效应”能起到强化优点、突出典型的作用。班主任可以发挥学生的特长,把议事和处理事情的权力交给学生,比如纪律方面的事情放权给纪律委员,只要他们可信、认真且处理问题时尽可能少地夹带个人感情;学习方面的事情放权给学习委员,只要他们不总是偏向自己喜欢或薄弱的科目;卫生打扫交给劳动委员,只要他们勤劳且会组织;文娱、体育方面的事交给有特长、肯负责、乐于奉献的学生;其他日常事务交给班长,只要班长是一心为公的人。

班集体中往往藏龙卧虎:有的学生知识面广,协调能力强;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言简意赅。班主任应精心安排活动,让善于表达的学生发挥特长,同时引导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帮助他们总结、提高。在各种对比之下,学生各显其能、各尽其才,班主任只要适时引导就可事事有序,工作相对轻松且高效。

和学生相比,有些教师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班级管理方法老套。而学生正值年少,他们思维活跃且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快,创新能力强,敢闯敢拼。这类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的优势,面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勇于探索,用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不因一时不顺而气馁,不因一时的挫折而迷茫。年长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消除师生代沟,与学生同频共振,共同成长。

六、科学决策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启发

美国著名学者西蒙提出了“管理就是决策”的理念。他指出,决策是人们借助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方法,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并实施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决策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活动。班主任要科学决策,设计多种备选方案,发动智囊团评估方案直至选出最佳方案。

首先,班主任对于新接手的班级要分析班级现状,在此基础上制定管理班级的策略。班主任的决策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比如,文科班的孩子比较感性,班主任就不要强行采用过于理性的决策或试图让决策显得理性。同样,理科班的孩子比较理性,班主任就不要强行采用感性的决策或试图让决策显得感性。

其次,要正确认识个人偏好。部分班主任会把个人偏好带到决策中,如果这些偏好影响了判断,则应该改变决策方式,以减少决策错误。同时,要把理性分析和直觉结合起来,二者对决策都有帮助。实际上,两者结合可以提高决策的有效性。随着管理经验的增加,班主任把直觉置于理性分析之上的信心也应不断增强。班主任要发挥创造性,通过采用新的方法来全面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发挥创造性就是通过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决策的优劣会影响班级发展的方向。

综上所述,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使班主任清楚地认识到组织行为学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可以认识到它的指导意义。班主任应更好地运用组织行为学中的先进理念,掌握正确的管理方法,让班级管理的思路更加清晰。

[ 参 考 文 献 ]

[1] 斯蒂芬·罗宾斯,蒂莫西·贾奇.组织行为学[M].孙健敏,朱曦济,李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2] 赫伯特·A.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M].李柱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 孙彤.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