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50华诞庆典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2024-12-04李帆陈敏杜旭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24.00.054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人口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和工作要求。为了更好地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和新常态,把握新时代人口高质量发展要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50华诞庆典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10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承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和《人口与经济》编辑部协办。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家强教授,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翟振武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司长杨文庄先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文举教授、党委副书记徐芳教授出席会议。
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庆典活动,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云南大学、河北大学、西安财经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健康报社《中国人口报》等著名研究机构、报刊社的嘉宾们,校党委宣传部、发展规划处、科研处、研究生院等职能部门的领导及我校师生代表100余人到场参会,共同回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50年峥嵘岁月,共同擘画未来发展蓝图。第二阶段为学术研讨,8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作了精彩发言。
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50华诞学术纪念
1.共话所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文举教授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参会嘉宾表示了热烈欢迎,他充分肯定了人口经济研究所在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中的贡献,对各部门和兄弟院校给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学和劳动经济学的长期支持和帮助表示了感谢,并期待人口经济研究所与各兄弟单位及专家学者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中国人口学科的发展。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教授代表中国人口学会对本次会议召开表示了祝贺,他指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人口学研究机构之一,同时也是全国首批十家获得联合国人口基金资助的单位,在中国人口学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他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分享真知灼见,凝练学术共识,促进学科融合,共同探讨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司长杨文庄先生对研讨会的召开和人口经济研究所50华诞表示祝贺,感谢人口经济研究所长期以来在服务国家人口发展战略,参与重大决策支持中作出的贡献,期待人口经济研究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口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参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加快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党委书记何勤教授代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向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劳动经济学院和人口经济研究所发展的各界人士表达了诚挚感谢。她指出本次会议不仅是对人口经济研究所过去50年成就的回顾,也是对未来50年的蓄势谋划的新起点,并期待未来与各位专家学者携手,共同为推动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家强教授、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研究员、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王谦副研究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周皓教授、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书记刘岚副教授、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副校长尹德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书记宋月萍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丁志宏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杨菊华教授、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李建民教授、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原新教授、河北大学人口研究所王金营教授、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中心谭克俭研究员、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王桂新教授、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胡湛教授、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张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卿石松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陈友华教授、上海大学亚洲人口研究中心主任蒋耒文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梁中堂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刘成斌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石智雷教授、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王晓峰教授、兰州大学经济学院贾洪文教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王卓教授、西安财经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统计研究中心主任韦艳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杨雪燕教授、西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研究所杨成钢教授、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吕昭河教授等先后进行了发言,对本次会议和人口经济研究所50华诞表达了衷心的祝贺,追忆了自身与人口经济研究所的渊源和密切联系,并对人口经济研究所未来的发展给予祝福。
退休教师黄荣清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王树新教授(原副所长)、顾鉴塘教授(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退休教授,人口经济研究所原教师)、崔凤垣研究员(退休教师)、李乃蓉副研究员(退休教师)5 位人口经济研究所老前辈作为所友代表发言,回忆了自身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工作的点点滴滴,对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并鼓励大家继续发扬研究所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推动人口经济研究的发展。
2.发展历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人口研究所之一,在推动我国人口学创立和发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童玉芬教授代表全所对人口经济研究所的50载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她以“传承人口薪火,赓续伟大征程”为题,以翔实的历史资料回顾了人口经济研究所50年的发展历程,将人口经济研究所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①1956—1974年孕育萌芽阶段。1956年我国著名人口学者、国际人口学会副会长陈达教授来到北京经济学院的前身——北京劳动干部学校任副校长。在校长罗青和著名学者马寅初、陶孟和、吴景超、潘光旦、吴文藻、李景汉、雷洁琼、钟惠澜等人的支持下,带领袁方、任扶善、李艮、王胜泉等人开展了丰富的人口问题和中国劳工问题的研究和教学,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②1974—1979年奠基初建阶段。1973年11月由北京经济学院、原中国人民大学4个系(工业经济系、农业经济系、财政贸易系、计划统计系)和原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部分专业教师,共同组建新的北京经济学院。为了更好地指导国内人口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同时配合国际人口活动,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科教组会同北京市委科教组支持批准下,1974年4月在北京经济学院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人口研究室——北京经济学院人口研究室。刘铮教授任主任,主要成员包括:刘铮、邬沧萍、查瑞传、李艮、冯立天、林富德、于涤、周清等人。③1979—1995年蓬勃发展阶段。1978年夏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北京经济学院人口研究室经过调整分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理论研究所和北京经济学院人口经济研究室。刘铮、邬沧萍、查瑞传和周清等调回到中国人民大学,原北京经济学院的李艮、冯立天、林富德和于涤等继续留在北京经济学院从事人口学研究工作,并请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和人口学家孙敬之教授主持工作,同时筹备人口经济研究所成立事宜。1979年3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了北京经济学院人口经济研究所,孙敬之教授任所长。主要成员包括:孙敬之、李慕真、李艮、冯立天、张天路、崔凤垣、王树新、魏津生、顾鉴塘、徐绍雨、盛朗、张恺悌、黄荣清等人。④1995—2010年继承发扬阶段。1995年3月,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合并,组建形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所开始使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的名称。同年,人口经济研究所所长冯立天教授退休。此后人口经济研究所在黄荣清、王树新等教授的带领下,继承老一辈人口学家的优良传统,发扬老一辈人口学家的学术精神,在人口统计、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人口老龄化、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开展大量研究。⑤2010—2024年再创辉煌阶段。进入2010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发展进入新阶段。在童玉芬教授等人带领下,研究所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展开人口学以及相关领域研究。在特大城市人口研究、人口与劳动力空间分布与流动、劳动力就业、人口资源与环境、人口老龄化、婚姻与生育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人的肯定与批示,在人口结构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生育支撑政策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政策支撑作用。
作为中国最早的人口学专门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口学的历史浓缩。
二、“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学术会议思想精要
本次会议不仅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50华诞的纪念大会,更是立足当下,落实“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学术研讨会。会议共有8位专家学者发言,其主要思想综述如下。
1.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要义与内涵理解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教授以“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为题,用详实的数据从人口的数量、结构、素质和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及未来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形态。他指出,人口数量负增长和人口结构老龄化叠加是未来人口发展的基本底色,由老龄社会跨入超老龄社会不可逆转,主动适应和积极应对是必由之路;同时,生育率是未来人口变动走向的决定性因素,提振生育率是关键;农村早老、农村快老、农村更老的城乡倒置的人口老龄化格局长期存在,因此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长远来看,当所有地区都实现稳定的超低生育率时,人口迁移流动也就不再是调节区域间人口分布格局的有效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宋健教授以“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理解与推进策略”为题分享了研究成果。她指出,高质量发展当前是社会各领域发展的鲜明主题,人口高质量发展包涵高质量的人口与高质量的人口发展双层内涵,相关指标体系的构建还存在较大不足;均衡发展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中国人口新常态下,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聚焦年龄结构均衡,补短板、提素质、优分布,扭转结构非均衡状态,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将有助于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筑牢人口基础、形成坚实支撑。
2.人口高质量发展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都阳教授以“新一轮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为题,阐述了新一轮技术进步的革命性特征及其对劳动力市场的深刻影响。
他指出技术进步影响工作任务而非工作岗位,因此要理解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关键需要对工作任务进行细致度量。同时,他认为不同的工作岗位暴露与人工智能的风险具有较大的国别差异,而就业结构是导致国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此外,他还讨论了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异质性。最后,他通过对比制造业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与同期城镇就业总量以及非农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分析了分省份、分行业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等实证结果,他强调要以一般均衡的动态眼光看待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杨菊华教授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中的劳动年龄人口”为题,利用历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描绘了劳动年龄人口的结构特征与变动趋势,分析了影响劳动年龄人口变动的经济社会因素,提出了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可行路径。她认为,虽然我国人口规模和比重由升转降,但人力资源依然丰厚,具有良好的由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现实基础;同时,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但城乡差距依旧显著;人口结构失衡叠加,结构性矛盾越发凸显;人口流动日益活跃,区域人口分化明显。她认为上述特征与趋势主要是受过去控制性生育政策、卫生事业发展、教育政策支持、市场经济变革等方面的影响所形成。进而,她提出,必须夯实人力资源强国转化的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基础,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3.人口高质量发展中的生育支持与人口流动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许颖研究员以“低生育趋势与生育支持服务体系”为题目作了发言,分析了低生育趋势、原因以及从支持到激励的生育支持服务体系。用详实的数据展示了全球和中国低生育率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从育龄妇女规模结构、新生代婚育观念以及生育、养育、教育费用挤压生育等角度探究了低生育率、少子化的原因。提出超低生育率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最突出问题(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要更新分析低生育和少子化的理论框架,健全完善人口家庭公共政策体系。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盛亦男教授分享了题为“文化差异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研究报告,她认为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的文化差异显著影响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留意愿,个体积极的文化适应策略能有效弱化流动人口文化融合的壁垒,城市文化治理措施能提升文化包容性帮助流动人口打破文化壁垒,并从提高社会参与水平、扩大社会网络、提高城市现代文化治理水平与能力、加强融入关怀等角度给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
4.中国式现代化与老龄社会治理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湛教授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老龄国家战略”,指出中国正处于老龄化急速发展期,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正在不断治理升格。他剖析了我国人口治理格局呈现的“国家—家庭—社会”博弈均衡的三元结构,认为家庭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中充当中介或缓冲,国家治理由此获得更多回旋空间和容错地带,免于国家与社会乃至个体的直接摩擦。最后,他以老年人的数字技术使用和机器人护理等方面为例,阐述了技术进步为养老体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陈友华教授以“银发经济:概念、问题与前景”为题,阐述了银发经济的概念、特点、发展现状、问题及其成因,以及当前银发经济领域有待认识的几点问题。他认为银发经济具有特殊性、综合性、复杂性、市场性、营利性等特点,指出我国银发经济发展存在定位不准、内部发展不平衡、市场规模较小、发展水平偏低、市场失范现象较为突出等问题。
他还讨论了未来银发经济规模究竟有多大、能否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以年龄划分经济是否合适等问题。最后,他强调未来养老服务价格将大幅度上升,银发经济和非银发经济之间存在挤压效应,以及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银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此次会议不仅回顾了过去50年人口经济研究所的发展历程,也展望了人口研究所与我国人口研究未来的广阔前景,参会嘉宾分享了宝贵经验和深入见解,共同探讨了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新思路。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继续加强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的合作,携手共进,为推动中国人口科学事业的发展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