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教师素养结构探究

2024-11-27钱华

中国教师 2024年11期

【摘 要】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的全面参与和共同努力。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关键主体,其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三个方面,对指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教师素养结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 教师素养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品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部署,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1]。在当今社会,教育、科技、人才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其早期培养,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过程中,教师是重要主体。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形态,因此,建构指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教师素养结构,既是回应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需要,也是推动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落实。专业素养是教师得以开展高质量教育实践的支撑与基石,而专业实践则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集中体现[2]。笔者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将指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教师素养归结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

一、构建指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教师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指的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专业知识,即教师要具备的学科知识、学科素养、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等。构建指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教师基础知识体系,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领域内达到精深的程度,以及具备深厚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理论基础,以全面支撑并引领学生的早期创新潜能开发。

1. 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

在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中,教师的学科知识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不仅仅意味着教师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框架及历史发展脉络,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将该学科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科知识的深度挖掘与广度拓展。深度挖掘意味着对学科内部的核心问题、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广度拓展则要求教师关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了解相邻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发展趋势,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2. 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离不开对学生心理特点的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包括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这些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习动机、情绪状态等方面的情况,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辅导方法。

例如,发展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制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的教学计划;教育心理学则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积ZxdH0TgQ6VjA3tRryZWqwv36wSwyfA+1+aIDRSr117s=极反馈、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认知心理学则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机制,从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3. 系统的教育学知识

教育学知识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支撑。在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中,教师需要具备系统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包括课程与教学论、教育评价等。这些知识有助于教师科学地规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以及评估教学效果。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师设计课程和教学方案的理论基础。它要求教师了解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的选用与实施等方面的知识。在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中,教师需要特别关注课程内容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此外,教育评价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情况的重要手段。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中,教师需要掌握多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如观察记录、作品分析、口头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构建指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教师基本技能

教师基本技能深刻体现了教育对于未来社会需求的敏锐洞察与积极应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潜能的挖掘者、创新思维的启迪者。因此,良好的教学能力、创造能力与研究能力,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它们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每一个环节。

1. 教学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它直接关系到知识的传授效率和学习效果的达成。在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中,教学能力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关乎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更关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和自主学习能力。

拔尖创新人才往往具有独特的学习风格和思维习惯,因此,教师需要具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如启发式、探究式、项目式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发展潜力。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个性化教学的能力,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2. 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创造能力是教师引导学生走向创新之路的关键。在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中,教师需要具备高度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式,如利用技术手段开展数字化教学、设计创新性的实验和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活动的支撑。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如科技创新竞赛、艺术创作、社会实践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创新的乐趣和挑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需要营造一个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3. 研究能力:提升专业素养

研究能力是教师在专业领域持续进步和创新的重要保障。在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中,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研究素养和研究能力,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活动,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理念融入教学中。通过参与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教学研究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关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教师还需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促进教育教学的共同发展。

三、构建指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教师基本品质

基本品质,指的是教师特有的专业情感。教师特有的专业情感,即那些能够深刻影响学生心灵、激发其内在潜能、引导其走向卓越的情感特质。这成了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不可或缺的要素。

1. 热爱教育:情感之基,信念之源

热爱教育是教师职业情感的基石,它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无限热爱。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而言,教师热爱教育不仅体现在对学科知识的熟练掌握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上,更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全身心投入和对学生的无私奉献上。热爱教育的教师,能够用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和创造力的学习环境。这种情感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更让他们认识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树立起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信念。

2. 关爱学生:情感之桥,成长之伴

关爱学生是教师专业情感的核心,它体现在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对学生情感需求的关注以及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期望上。拔尖创新人才往往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关爱学生的教师能够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潜能和困惑,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克服挑战、实现自我超越。这种深厚的师生情感,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更能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

3. 追求卓越:情感之翼,动力之源

追求卓越是教师专业情感的高尚追求,它体现在教师对教育质量的严格要求、对教学艺术的不断探索以及对自我成长的持续追求上。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而追求卓越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追求卓越的教师能够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教育服务。他们勇于面对挑战,敢于尝试新事物,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领域和新方法。

总之,教师的素养是影响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专业能力素养和专业精神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需求。同时,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加强对教师的支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共同推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1).

[2] 宋萑,袁培丽,荣晴.基于教育家精神的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内涵与结构[J].中小学管理,2024(9):9-14.

本文系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2022/03/3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