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实践
2024-11-27华银亚胡婷婷
【摘 要】本文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讨了以“真理的力量”为主题的教学体系设计。通过目标递进、内容衔接、多元实施和全面评价,逐步引导学生感知真理、理解真理、践行真理。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紧密衔接,通过情感体验和理论认知的结合,帮助学生实现从认知到实践的转化。本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在社会中践行真理,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思政课一体化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实施 教学评价
“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程理念之一[1]。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以人的品德发展阶段性为基础,以大中小学学段为经,以思政课各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为纬,形成一个纵向贯通、横向衔接、螺旋上升的全学段思政课体系,主要表现为思政课各要素的一体化建设,特别是相邻学段思政课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方面的一体化衔接[2]。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已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真理的力量”作为思政课的重要主题,贯穿于各学段教学之中,旨在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真理、认同真理,并在实践中践行真理。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真理的深刻内涵,从情感认知过渡到理论实践,为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将围绕“真理的力量”这一主题,探讨如何通过目标递进、内容衔接、实施多元、评价全面的教学设计,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体系。各学段教学设计见表1。
一、目标递进,强化真理认知
通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设计,实现学生在不同学段对真理的逐步认知和深化理解,是本次思政课建设的核心目标。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具有阶段性特征,小学阶段需要从直观感知和情感入手,初步了解真理的概念。而随着学段的递进,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步增强,初中和高中阶段应在此前基础上逐步加深对真理的认识,最终在大学阶段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目标的递进设计能够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学习重心,逐步实现从感知、理解到践行真理的过渡,强化对真理的认知。
1. 按学段循序定目标,逐步深化真理理解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设计应遵循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规律。在不同学段循序渐进地设定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逐步深化对真理的理解,使其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中逐步形成对真理的系统性认知,并最终实现对真理的全面掌握和运用。
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来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真理。在教学中,通过故事情境和图片展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陈望道先生把墨汁当红糖吃?”通过这种有趣且历史感强烈的情节,学生可以初步感知到真理的伟大力量。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真理如何改变社会”,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和现实社会问题中探寻真理的力量。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浙江改革开放的成功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而使学生感知真理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在高中阶段,教师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哲学思考,结合“真理的力量”主题,探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辩证性和实践性。教师可以通过对“八八战略”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真理在推动浙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并将此内化为个人责任感。大学阶段,学生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对真理的认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践行真理。
2. 结合情感层次引导,促进真理行为转化
情感是思想转化为行动的重要桥梁。情感层次的引导能够深化学生对真理的认同,使他们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将对真理的认知逐渐内化为坚定的信念,并最终外化为自觉的行为实践,从而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培养应以形象化的感知为主,教师可以通过讲述革命故事和英雄人物事迹,激发学生对真理的情感认同。进入初中,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复杂,教师可以通过辩论和案例讨论,帮助学生深化对真理的理解。到了高中,教学应进一步促使学生将情感与理性认知结合起来,探讨真理与个人责任、社会实践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与责任感,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能够推动改革成功?”推动学生进一步思考真理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大学阶段,则应通过具体的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行动中践行真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社会热点事件,思考真理在现实中的表现,如“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如何在国际社会中体现真理的力量,并鼓励学生在行动中践行这些真理。
二、内容衔接,凸显真理实践
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递进不仅是知识点的扩展,更是对学生思想认识的深化。内容衔接应注重横向和纵向的统一,确保各个学段的内容能够相互呼应、紧密联结。通过教学内容的层层递进,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使他们认识到真理不仅是认识世界的工具,更是改造世界的力量,从而增强思政课的现实性和时代感。
1. 分段设计教学内容,逐步拓展真理实践
内容设计应结合学生不同学段的认知特点和学科要求,确保各学段内容既有独立性,又前后衔接。分段设计教学内容,可以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匹配,有助于学生在不断加深理论理解的同时,更好地将真理的力量融入具体的社会实践中。
在小学阶段,教学内容可以围绕“真理的力量如何推动历史进步”展开。教师可以通过讲述革命故事,如浙江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们如何通过坚持真理改变社会,帮助学生理解真理的力量推动了社会发展。初中阶段,内容设计应进一步扩展到在现实社会中寻找真理的体现。教师可以通过探讨现实社会中的真理实践,引导学生分析“真理如何在不同领域中发挥作用”。例如,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科技创新和经济腾飞的案例,让学生理解真理不仅存在于历史中,更体现在现实的实践中。进入高中,教学内容应深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理论,帮助学生认识真理的普遍性和辩证性,让学生认识到真理在社会变革中的深刻影响,理解真理在社会变革中的指导作用。到了大学,教学内容则应突出当代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局势的变化,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从全球视野理解真理的实践意义,并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真理力量,理解真理如何指导全球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 结合国家发展实际,增强课程现实意义
教学内容必须与国家、地区的现实发展紧密结合,以增强学生对真理的现实认同感。结合国家发展实际进行教学设计,不仅能够增强课程的时代感和现实性,还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真理在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作用,从而提升他们对真理的认同感和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小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本地历史人物帮助学生感知真理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初中阶段,教师可以进一步结合国家发展的实际案例,探讨真理如何通过改革创新推动社会发展。高中阶段,教师可以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如“两个先行”,帮助学生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真理在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大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全球热点问题和有关国家发展成就的案例,帮助学生从国际视野理解真理的现实意义,并激发他们在社会中践行真理的动力。
三、实施多元,贯通真理教学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多元与创新是实现贯通的关键。不同学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因此,教学方法需要灵活多样,以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与互动性。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教学等,不仅能满足各学段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有效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确保真理的教学在不同学段间实现有机贯通。
1. 采用多元教学方法,提升课堂互动参与
采用多元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使他们在多样化的互动中深化对真理的理解。这种多维度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而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
小学阶段,游戏化、故事化的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参与度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化、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如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感知真理的力量。初中阶段,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浙江在改革开放中的实际案例,讨论真理如何改变了社会。讨论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探讨真理的具体体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高中阶段,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讨复杂的社会问题,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思维深度和批判性。大学阶段,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教学是主要形式,教师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和实践教学,让学生将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认识与现实中的社会问题相结合,并运用真理的力量解决实际问题。
2. 有效衔接各个学段,确保内容递进贯通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学段间的有效衔接。小学阶段的教学应为初中奠定基础,而初中阶段的教学应为高中提供支持,大学阶段的教学则应在高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理论背后的逻辑和实践价值,实现从理论认同到行为实践的跨越。各个学段在教学设计上应确保内容递进、方法衔接,避免内容的重复和教学的断层。
小学阶段的内容可以通过简单的历史故事奠定初步基础,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真理的力量。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教师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与现实案例的深入探讨,帮助学生逐步理解真理的普遍性和实践性。高中阶段,教师应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分析“八八战略”等如何体现真理的辩证性与实践性。大学阶段,教师通过全球视野和社会实践,让学生理解真理在推动国家与世界发展方面的重要性。确保各学段教学内容连贯一致,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认知与实践体系。
四、评价全面,深化真理践行
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检验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要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全面评估,应建立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教师通过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综合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真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真理。此外,评价方式应注重多样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转化和行为表现,以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1.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践行真理
全面的评价体系应覆盖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既包括对学习成果的终结性评价,也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变化。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对真理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变化过程,还能通过多角度的反馈机制激励学生不断反思与改进,从而促进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践行真理。
小学阶段,评价可以侧重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初步认知,采用情感表达、绘画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真理的感受。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他们从陈望道的故事中感受到的“真理的力量”。初中阶段,则应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以小论文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真理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的理解。高中阶段,应进一步引入研究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大学阶段,评价体系应更加注重学生在实际社会问题中的表现,通过社会调查等形式,评估学生如何将理论应用于现实,真正实现从理论认知到行为实践的转化。
2. 综合认知行为评估,推动全面素质发展
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还应结合学生的行为表现,激励他们将对真理的认知转化为实践行动。综合认知行为的评估能够全面衡量学生在知识掌握、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发展,这种全方位的评估方式有助于推动学生思想与行为的统一,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小学阶段,认知行为评估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生活中的小事来进行,培养学生的基础行为习惯。初中阶段,应通过日常行为表现、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评估学生在从认知到行为转化过程中的进步情况。高中阶段,评价体系应结合志愿活动、课外实践等,鼓励学生到更大的社会情境中践行真理。大学阶段,综合评价体系可以通过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行动来评估学生,从而推动学生在未来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总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践行真理的重要举措。在“真理的力量”这一主题的引领下,逐步递进的目标设定、紧密衔接的内容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实施以及全面的评价体系,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学段逐步深化对真理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内化为信仰、外化为行动。一体化的思政课建设,不仅让学生能够在理论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还能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自觉践行真理。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继续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贯通与联动,确保学生能够在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
[2] 冯建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内容要求与推进措施[J].课程·教材·教法,2023,43(2):59-66.
[3] 方烨萍,胡婷婷,潘泉伟,等.真理的味道——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同题异构精选课例[N].浙江教育报,2024-07-19(6-7).
本文系杭州市2024年教育科研课题思政一体化专项课题“‘三通’融合:义务教育阶段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区域实践”(立项编号:2024SZ0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1.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2. 浙江省杭州市文华中学)
责任编辑:赵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