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视角下“大思政课”校本实践体系的建构策略

2024-11-27杨立雄

中国教师 2024年11期

【摘 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指导。本文基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适子教育集团的实践,从政治认同与行动自觉一体化共进、思政课教学评一体化融合、生态文明与人格健全一体化融通、校家社大思政协同育人一体化发力4个方面,探讨“大思政课”校本实践体系的建构策略,以期为新时代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 一体化建设 校本实践

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1]。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一种哲学认知、一种逻辑方法、一种行动机制。一体化,即综合化,本意是种群一体化、群落一体化。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角下,笔者基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适子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学校”)的实践,从政治认同与行动自觉一体化共进、思政课教学评一体化融合、生态文明与人格健全一体化融通、校家社大思政协同育人一体化发力4个方面探讨“大思政课”校本实践体系的建构,为新时代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借鉴。

一、政治认同与行动自觉一体化共进的校本实践路径建构

学生层面,学校着力构建政治认同一体化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2]。在实践中,学校从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四个方面,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

教师层面,学校着力构建行动自觉一体化机制。思政课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塑造者。教师要先有信仰,后讲信仰,不仅是从教学上,而且是从政治上看思政课,牢牢把握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3]。怎样讲道理?给谁讲道理?讲什么道理?学校要求思政课教师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给学生讲道理,给“成长中的学生”讲道理,讲“学生的自我认识”到“学生与自然”的道理;要求思政课教师把课程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在学生心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用思政课引导学生扣好理想信念的第一粒扣子,扣好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第一粒扣子,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

二、思政课教学评一体化融合的校本实践路径建构

“教”要强化级段衔接。衔接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问题,也是薄弱环节,特别是年级学段、课程内容、教学研讨、学业评价的衔接,还没有到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之间“教”的衔接问题,给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造成了严重的适应性障碍。“学”要转向课堂育人。课堂建设要落实“课程、课本、课表、课时、课题”一体化,课堂目标从课堂教书转向课堂育人,课堂质量提升从育分转向育人。课堂教与学的实效性体现了重知识、重理想、重信仰一体化。“评”要聚焦育人目标。思政课教学中,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如何从评育分转向评育人,是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学校基于九年一贯制的特点,着力探索思政课教学评一体化,即在教的过程融入评,在学的过程体现评,评反馈教,评赋能学,并形成融合之闭环。时间维度上“纵向调校”,寻求每个主题之下不同年龄段学习内容的循序渐进;空间维度上“横向调校”,在每个级段寻求各个探究单元中所有项目要素的平衡(见表1)。

三、生态文明与人格健全一体化融通的校本实践路径建构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4]。生态文明教育从娃娃抓起,就是要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体验中,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与生态伦理的未来公民。生态文明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人格健全的个体又更好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学校坚持在生态环保意识培养中助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垃圾分类、保护生物多样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学校坚持在环境体验、情感培养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在人与自然的教育中,情感与道德的培养同样重要。学校坚持让学生亲身参与讲述自然界的故事,开展生态伦理讨论,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情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学校坚持在鼓励学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学校鼓励学生思考如何以创新的方式解决环境问题,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设计并实施家庭、学校、社区环保项目,发挥自己的力量,提升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人格的完善。

四、校家社大思政协同育人一体化发力的校本实践路径建构

生态文明教育是思政课的重要内容, 承担着课程育人的作用。学校基于生态文明教育这一主题,开展校家社大思政协同育人,坚持实践性、导向性、整体性原则,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坚定生态文明信念, 升华生态文明情感,在生态实践中让学生拥有良好的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是开展校家社协同生态文明田野讨论活动。学校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社区、图书馆等地,组织讨论活动,让学生自由交流,通过讨论让学生把生态文明理念带回家庭、社区,提升学生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是开展校家社协同身边生态环境微调查活动。学校结合地理、生物学等学科教学,开展社会小调查、微调研,如家乡河流的变化、社区树木花草、家庭垃圾投递、学校用水用电支出,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提升生态文明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深入的教育平台。

三是开展校家社协同的生态环保教育。学校与勒竹社区、佛山水文测报中心、陈村污水处理厂合作建设水教室,开设水课堂,研究水课题,开展水教育。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EB/OL].(2024-05-11)[2024-07-15].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5/content_6950473.htm.

[2]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2024-07-15].https://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3]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EB/OL].(2022-04-25)[2024-07-15].https://www.gov.cn/xinwen/2022-04/25/content_5687105.htm.

[4] 廖小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维度[N].光明日报,2022-05-16(15).

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一般规划立项课题“大中小学思政课全面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2200570101B)研究成果。

(作者系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适子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理事长)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