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系统工程观

2024-11-27周增为

中国教师 2024年11期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系统工程,围绕“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的目标,通过有效教学,实现以启蒙情感为起点,从情感到价值培育,到实践能力提升,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引导不同阶段的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政课一体化要体现课程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思政课一体化需要通过有效教学设计和转化,帮助不同学段的学生丰富经历,在面对真实情境的过程中,形成阶梯性认知,激发真实情感,孕育共同价值,实现接续发展。思政课一体化的本质是学生的全面成长,达到视野日渐开阔、思想日趋成熟、信念日益坚定,有更高的道德标准、更强的社会责任和更健康的身心发展目标。

支持学生成长是社会各方的共同责任,需要统整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思政课一体化要建立社会课堂与学校课堂的一体化教学机制,用好用活大思政课的场馆资源,分类分层设计一体化的学习要求。

思政课一体化既是课程与教学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思政课一体化需要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成为坚定理想信念的示范者和引路人,这是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任务。教师的理想信念、立场方法会直接引导学生未来的方向,影响其人生目标确定、道路选择和价值观形成。其次,教师要有持续学习的能力。面对数字化时代,教师要率先躬身入局,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环境,消除数字化鸿沟,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升级转化。最后,重构教学关系。思政课一体化建立在良好的教学关系基础上,教师需要传递相互信任、尊重、团结、进取的价值,形成师生相互学习、彼此促进的成长环境,真正体现思政课一体化的成效。

[作者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